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延楠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73-187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43例除予以常规治疗外,加用辛伐他汀。常规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脂变化。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总有效率93.03%,常规组总有效率74.42%,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周后辛伐他汀组患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常规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差异。结论: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规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每次30m1,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2周。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51例,占91.1%;对照组46例,占8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41例,占73.2%;对照组35例,占6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常规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周、2周、8周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时ST段压低情况均显著少于治疗前,观察组ST段压低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雅平 《人民军医》2009,(7):436-437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国产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给予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两组开始剂量均为30mg,1次/d;2周降压效果不佳者,从第3周加量至60mg,但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d;8周为一疗程。结果:两组服药前及服药后8周24h、白昼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下降,血压从基线水平下降幅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13例(26.0%)和12例(24.0%),均较轻微,无须停药。结论:国产与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同样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海军总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61例患者行常规治疗为对照组,61例患者同时给予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治疗为观察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再住院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观察组TC、TG、LDL—C、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5.1%、心电图总有效率8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0.7%,观察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与硝酸盐、卢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用药治疗存在明显正相关性。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临床病症,降低再住院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或钙离子拮抗剂、阿斯匹林等治疗。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000 U,皮下注射,Q12 h,连用5 d,辛伐他汀20 mg/d,睡前口服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67.86%。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效果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显著提高患者心绞痛的好转率、缓解率,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05~201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1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腹壁皮下注射,2次/d,连续应用7 d;同时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7 d。两组患者均以7 d为一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59例,占98.3%;对照组44例,占7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改善心绞痛和冠状动脉供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罗孝成  黄涛 《西南军医》2011,13(3):469-470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1)血管内皮功能: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NO、FMD显著升高,ET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心功能:治疗组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以达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袁红梅  洪燕  胡晓慧 《武警医学》2006,17(10):746-748
 目的 评价舒血宁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栓素(TXB2)及前列环素(6-kcto-PGF1α)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UAP患者92例和36例健康老人TXB2、6-kcto-PGF1α水平,并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其影响.UAP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常规治疗加舒血宁注射液组(舒血宁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 UAP组与健康组比较TXB2明显升高(P<0.01),6-kcto-PGF1α明显减少(P<0.01);经治疗2周后TXB2明显下降,6-kcto-PGF1α明显升高(P<0.01),舒血宁组更明显(P<0.01).总有效率:舒血宁组为86.5%、常规组为71.4%(P<0.05).观察随访6个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对20%,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能抑制血栓素的释放,刺激前列环素的合成,从而调节血栓素与前列环素的失衡;能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和氯吡格雷,疗程8周,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和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绞痛有效控制率、心电图改善情况和总缺血时间等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璐 《临床军医杂志》2005,33(2):175-176
目的比较噻氯匹定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为噻氯匹定组,共22例;对照组为阿司匹林组,共26例。试验组予噻氯匹定250mg,2次/d口服,1周后改为250mg,1次/d口服,再服1周后改为阿司匹林100mg,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300mg,1次/d口服,3d后改为100mg,1次/d口服。对比治疗1周及4周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率。结果噻氯匹定组在近期AMI发生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噻氯匹定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噻氯匹定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3.
柳青  李慧芳  刘丽凤  董瓅瑾 《武警医学》2012,23(8):671-673,677
目的观察注射用盐酸地尔硫和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10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1)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实验组应用硝酸甘油和盐酸地尔硫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48 h对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血压、心肌耗氧指标、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结果两组均无并发症,无死亡,并且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心率及心肌耗氧指标(率压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PR间期和QT间期稍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盐酸地尔硫卓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有效缓解心绞痛,并能显著降低心肌氧耗,提供更佳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中成药复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属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8例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35例使用硝酸异山梨醇酯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症状,前后我痛分级,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心绞痛分级,改善缺血心电图以及改善血液流变性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5,P<0.001),无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有较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联合运动治疗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联合运动疗法的患者经治疗后心绞痛和心电图的疗效情况均明显好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联合运动疗法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较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对于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较单纯硬要药物治疗更为有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61组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疗程为7-10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8%,对照组有效率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临床心理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A型行为问卷,对56例住院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SAS标准分>38分21例,焦虑发生率37%;SDS标准分≥43分25例,抑郁发生率43%;A型行为评分28~50分48例,A型行为占89%。不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发生抑郁的人数显著增多(t=2.936,P<0.01),但二者出现焦虑情绪无显著差异(t=1.045,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其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急性心肌梗死明显增高,临床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应积极采取心理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孟斌  王胜 《武警医学》2018,29(6):582-585
 目的 探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患者心电图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溶性CD40配体L(sCD40L)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7至2017-09我院UAP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实验组采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14 d后统计两组临床效果、心电图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血清HIF-1α、sCD40L水平。结果 治疗14 d后实验组临床效果与心电图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87.04%,均高于对照组的61.11%、68.5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4 d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水平分别为(3.69±0.64)g/L、(0.37±0.08)%、(1.40±0.25)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4.31±0.76)g/L、(0.48±0.10)%、(1.63±0.38)mPa/s,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4 d后血清HIF-1α、sCD40L水平分别为(426.27±17.40)pg/ml、(11.03±1.22)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532.43±19.15)pg/ml、(14.27±1.40)μg/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81%与对照组11.1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效果及患者心电图情况,降低血清HIF-1α、sCD40L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42例 ,男 2 8例 ,女 1 4例。年龄(68.2 8± 6.0 3 )岁。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 IU,皮下注射 ,1次 /d,连用 1 4d。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 73 .3 1 %。低分子肝素钙能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硝酸甘油的用量 ,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 ,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20.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6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给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50例给硝酸异山梨酯。结果对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变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和66.1%,而对照组为90.0%和64.0%,两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无任何副反应,对照组9例有轻度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