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损害的报道日渐增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药物性肝损害又称药源性肝病,是指用药过程中肝脏因受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的功能和结构的损害。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占3%-9%。其中最常见的是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07-109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抗结核药物使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情况。结果 不同性别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情况男性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8.82%(3/34),女性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11.54%(3/26)。男女性别间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情况中,60岁以下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5.56%(2/36),60岁或以上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16.67%(4/24)。不同年龄段间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下年龄患者ALT、AST、T-BIL、γ-GT、ALB等指标优于60岁或以上年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较高,老年人高发,密切定期检测早期诊断和治疗药物性肝损害,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
赵莹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7):123-124
目前控制结核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抗结核药物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以肝损害毒性反应最为显著。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治疗剂量药物时肝脏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引起的医源性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大多数经过治疗能恢复正常,少数发生肝衰竭死亡。我科2012年2例因使用抗结核药治疗而出现了严重肝损害,经停用抗结核药,抗炎、护肝等综合治疗,1例转危为安,1例转外院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又称为药物性肝病。据报道,药物性肝损害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临床上,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当属抗结核药物。本文就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相关问题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史学斌  冯慧萍 《吉林医学》2012,33(17):3660-366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26例,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状况,提高认识。方法:对我院住院的26例使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有患者用药时间,患者年龄、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以肝细胞损伤性性多见,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抗结核药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一类药物,其发病时间多在2~4周,以肝细胞损伤较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肝治疗在预防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52个肺结核病人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资料.结果120例抗结核治疗未同时加保肝药物的患者发生肝损害19例(15.83%).其中10例合并HBV感染者发生肝损害6例(60.0%),132例在抗结核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发生肝损害4例(3.03%,P<0.01),其中12例合并HBV感染者发生肝损害2例(16.66%,P<0.01),有显著差异性,且肝损害的程度较前者轻,无一停止抗结核治疗.结论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可以明显降低肝损害的发生率,同时降低抗结核停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住院的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性别,年龄,体重,饮酒史,肝脏疾患、抗结核药方案有关.结论 抗结核治疗不可避免出现肝损害,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57例结核病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2457例初治结核患者中,267例(10.9%)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其中女性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6%,148/1085)显著高于男性(8.7%,119/1372,P〈0.05);未接受保肝药物治疗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8%,80/581)显著高于接受保肝药物治疗者(10.0%,187/1876,P〈0.05);接受含HRZ方案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2%,139/1050)显著高于接受含HR方案治疗者(9.1%,128/1407,P〈0.05)。结论女性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患因素;合理使用保肝药物有可能减低易患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HRZ联用较HR联用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958例确诊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包括初治患者726例,复治患者232例,对其中的92例抗肺结核药物治疗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女性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3.10%(54/412)高于男性为6.95%(38/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P=0.001);92例中61例(66.30%)为肝炎型肝损害;15例(16.30%)为肝内胆汁淤滞型肝损害;16例(17.40%)为混合型肝损害;其中2例(2.16%)亦判定为过敏性药物性肝损害。异烟肼和利福平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8周内;吡嗪酰胺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8~12周内。乙胺丁醇一般与其他一线抗结核药物联合用药,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12周后。结论女性中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认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临床类型和致病因素,可减少和避免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过程中诱发药物性肝损害状况.方法搜集近7年药物性肝病患者的资料,总结归纳分析.结果发现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以抗结核药物、抗癌类药物、素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及镇静催眠药较多见.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是普遍存在的,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品很多,引起的原因也较复杂,如何合理用药防范药物性肝损害以及治疗过程中及早发现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医生应予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板式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DIL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决根据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对2009—01-2009—12陕西省lO个县级DOTS实施单位,在采用免费板式组合抗结核药治疗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100饲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蚌果接受抗结核治疗760例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100例,占13.2%,其中肝功能异常61例(56%),轻度肝损害22例(22%),中度肝损害13例(13%),重度肝损害5例(5%),肝衰竭2例(2%),其中死亡1例(1%);在760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者68例,其中24例出现肝损害,占35.3%,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P〈0.01);结论板式抗结核药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联合用药可增加药物的毒性;HBsAg阳性及老年患者是肝损害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446例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岚 《黑龙江医学》2008,32(12):924-926
目的探讨应用抗结核药物过程中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根据服抗痨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对2004-01-2005-01间,收治的446例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的4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受抗结核治疗的446例患者出现的48例药物性肝损害多发生在用药后的1-8周内,且多见于年龄≥60岁的老龄、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酗酒、营养不良等高危人群,及耐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结论常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乙肝病毒感染、酗酒、营养不良、耐药、耐多药肺结核的高危险因素人群,需密切观察肝功能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3.
抗结核药物致老年药物性肝损害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为抗结核方案顺利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结核病惠者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时间、程度,并按年龄分为老年组74例和中青年组60例进行比较.结果 抗结核药药物性肝损害总发生率为22.60%,其中老年组30.20%,中青年组17.24%,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肝功能损害均多发生于抗结核治疗后2~8用,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且发生时间早,恢复慢.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抗结核药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治疗2~8周多见,老年人易发生肝损害,治疗早期应加强临床观察和肝功能检测,以利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4.
李玉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S):101-101,113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疗程长,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尤以ALT与TBIL升高为常见。本研究统计两组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并采取药物预防肝损害,本文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47%,而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2.63%,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肝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二维葡醛内酯片联合茵栀黄胶囊对防治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是有效的,疗效确切,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疗程长,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尤以ALT与TBIL升高为常见。本研究统计两组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并采取药物预防肝损害,本文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47%,而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2.63%,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肝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二维葡醛内酯片联合茵栀黄胶囊对防治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是有效的,疗效确切,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在抗结核治疗中造成药物性肝炎及其严重损害程度。方法:收集2000~2009年于我院规律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患者982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3296例肺结核病患者中982例发生肝功能损害,总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29.8%;982例肝功能异常者中,轻度598例,占60.9%;中度342例,占34.8%;重度42例,占4.3%。结论: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ZA,Z)等是常见的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不当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出现ALT升高、黄疸,严重者可出现肝衰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药物性肝损害。方法 对本院2000~2005年收治的肺结核病人抗结核后出现肝损害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所发生的药物性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多发生于用药8周内的强化期。结论 通过对抗结核药肝损害的危险因素的认识,不但有助于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且还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造成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断的原因之一.笔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美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姚碧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28-12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表现及发生时间、肝功能检查与分型、治疗及转归;比较不同年龄段、药物应用种类与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情况。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包括抗生素类药物、抗结核药物、中成药等;随着应用药物种类的增加,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P〈0.05);肝损害出现时间平均(6.92±1.98)周;肝细胞型肝损害78例、淤胆型32例、混合型10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均治愈。结论药物性肝损害临床比较常见,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尤其要警惕中草药的肝毒性;对存在基础肝功能异常患者,权衡利弊后决定用药方案;定期检测肝功能;对老年患者药物的使用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20.
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美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造成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断的原因之一.笔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美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