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人群体脂与骨密度关系。方法:收治45~81岁、绝经1年以上健康女性志愿者185例,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DEXA仪,测量受试者腰椎前后位T1~T4、左侧股骨颈、髋部总体面积BMD,单位g/cm2;测全身软组织重、肌肉组织重,结合测得的体重,计算体脂、瘦体重、体脂百分比。结果:瘦体重与各个部位骨密度呈显著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瘦体重与各个部位骨密度呈显著相关,在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时,增加其瘦体重是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妇女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与骨密度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水平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63名40~80岁健康绝经后女性血清脂联素、雌二醇、睾酮、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测定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BMD以及体脂、瘦体质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脂联素与总体BMD、腰椎BMD、髋部总体BMD、前臂BMD均呈负相关(分别r=-0.181, r=-0.208, r=-0.228, r=-0.203, P<0.05),校正年龄和体脂后,相关性依然存在(分别r=-0.131, r=-0.140, r=-0.159, r=-0.172, P<0.05)。瘦素与髋部总体BMD、前臂BMD均呈正相关(分别r=0.162, r=0.210, P<0.05);瘦素与总体BMD、腰椎BMD不相关;校正年龄和体脂后,瘦素与前臂BMD相关性存在(r=0.157, P<0.05),而与髋部总体BMD相关性消失。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瘦体质量、脂联素、雌二醇是总体、髋部与前臂B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绝经年限、瘦体质量、BMI、脂联素、雌二醇是腰椎B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脂联素是BMD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与男性骨密度(BMD)及体脂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测定350例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瘦素浓度;采用DXA仪测定BMD(腰椎、髋部及全身)及体成分(体脂及瘦体质量);以10种回归数学模型分别拟合瘦素与年龄、体质量指数,体脂及各部位骨密度的关系,选择最优拟合曲线.结果:血清瘦素与年龄以S型曲线回归模型拟合程度最好,其决定系数(R2)最大(R2=0.104,P<0.009);而与体质量、体指数以复合回归模型拟合程度最好(分别R2=0.296,P<0.001;R2=0.304,P<0.001;R2=0.22,P<0.001).血清瘦素与总体脂,体脂百分比相关(R2=0.461,P<0.001;R2=0.448,P<0.001).血清瘦素与腰椎前后位、腰椎侧位、股骨颈、髋部总体BMD显著相关(分别R2=0.115,P=0.005;R2=0.102,P=0.007;R2=0.098,P=0.01;R2=0.112,P=0.002).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瘦素不是男性各部位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瘦素浓度与男性体脂显著相关,但不是中国男性各部位骨密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限、初潮年龄、生育次数及哺乳时间与桡骨远端超声骨密度的关系。方法调查159名健康绝经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限、初潮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测量身高、体重、桡骨远端骨密度,进行分析。结果年龄为55岁及以上的妇女与年龄<50岁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经年限≥10年者各组与绝经年限1~4年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哺乳时间0~16个月组与17~36个月和>36个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育次数≤1次者与生育次数≥4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次数、哺乳时间与桡骨远端骨密度呈负相关(P<0.01)。调整身高、体重指数后偏相关分析表明,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次数、哺乳时间与桡骨远端骨密度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次数、哺乳时间与桡骨远端超声骨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肌肉、脂肪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为绝经妇女肌少-骨质疏松症(OP)、肌少性肥胖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就诊的152例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为OP分为OP组(74例)和对照组(非OP,78例),收集所有受检者年龄、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指数信息。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检者腰椎(L1-L4)、髋部骨密度及肌肉、脂肪含量,计算相对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RASMI)。结果 OP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及双下肢肌肉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组全身脂肪量、体脂率、躯干脂肪量及双下肢脂肪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组肌肉不足比例为94.59%,对照组肌肉不足比例为29.49%,两组肌肉不足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组体脂率增高比例为70.27%,对照组体脂率增高比例为43.5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主要部位骨密度(BMD)与体质指数(BMI)、肌肉、脂肪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骨密度检测的210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50~75岁。所有患者均行体质指数、全身脂肪含量,全身肌肉含量及骨密度检测,所有数据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L1~4椎体、股骨颈BMD与BMI、全身脂肪、全身肌肉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r>0.3,P<0.05);全髋、大粗隆BMD则分别与后三者有直线相关关系(r>0.3,P<0.05),对此进一步研究发现,全髋和大粗隆BMD的变化和BMI、全身脂肪、全身肌肉有多元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及全身肌肉脂肪的变化只与全髋和大粗隆BMD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可共同预测或估计全髋或大粗隆BMD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清瘦素水平和绝经后妇女骨密度 (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14 0名上海地区健康绝经后妇女的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值 (WHR)、体脂 (FM )、体脂百分比 (Fat% )、空腹瘦素以及腰椎(L2~ 4)和股骨颈 (FN)BMD。结果 由于血清瘦素呈非正态分析 ,故将其转换为自然对数 (Inleptin)。Inleptin与体重、BMI、WHR、Fat%和FM均呈显著正相关 (r =0 .2 6~ 0 .75 ,P值均 <0 .0 1)。L2~ 4、FNBMD与Fat%和Inleptin呈显著正相关 (r =0 .2 9~ 0 .34,P值均 <0 .0 1)。校正年龄、体重和Fat%影响后 ,Inleptin与L2~ 4BMD间仍存在正相关关系 (r =0 .2 0 ,P =0 .0 3) ,而Fat%与L2~ 4、FNBMD的正相关关系经校正年龄、体重后消失。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Inleptin和年龄是影响L2~ 4BMD的独立决定因素 (R2 =0 .174 ,P =0 .0 0 0 ) ,体重和年龄是影响FNBMD的独立决定因素 (R2 =0 .2 6 4 ,P =0 .0 0 0 )。结论 血清瘦素水平与绝经后妇女腰椎BMD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受年龄、体重和Fat%的影响 ,提示血清瘦素可能是绝经后妇女腰椎BMD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明确绝经后妇女体质量与绝经年数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使用GE Lunar Prodigy双能骨密度仪测量绝经后女性腰椎正、侧位骨密度,并将其作为应变量,分析其与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绝经年龄、绝经年数等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正位腰椎骨密度的变化与体质量和绝经年数关系密切,其中与绝经年数呈负相关;侧位腰椎骨密度的变化与体质指数密切相关。结论:随绝经年数增加,骨密度逐渐下降,体质量大者骨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高淑英  张磊  张国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5):1862+1876
目的:探讨住院的绝经后女性精神病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及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住院绝经后女性精神病患者80例,进行身高、体重及血清泌乳素检测,并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所有资料输入电脑,应用SAS8.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骨质疏松与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中泌乳素增高发生率为63.75%(51例);高泌乳素血症组骨密度异常者33例,明显高于泌乳素正常组12例(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77,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住院精神病患者的高泌乳素血症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男性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与骨密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男性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水平与骨密度(BMD)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232名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adiponectin和leptin水平;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仪测定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BMD,全身扫描测定体脂、瘦体质量.结果:Leptin与体脂呈正相关,校正年龄与体质量指数后,相关性仍存在.Adiponectin与体脂呈负相关,校正年龄与体质量指数后,相关性消失.Adiponectin与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BMD呈负相关,校正年龄与体脂后,相关性存在.Leptin与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BMD无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diponetin是男性各部位B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Leptin与男性各部位BMD无相关性,adiponetin与各部位BMD呈负相关,是男性各部位BMD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 (BMI)对女性骨密度 (BMD)及骨质疏松症 (OP)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峰值期女性 10 12例和绝经后女性 5 76例不同骨骼部位的骨密度 ,按BMI不同各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 (对照组 )和肥胖组进行分析。结果 :除腰椎侧位外 ,骨峰值期和绝经后女性各部位BMD与BMI均呈正相关 (r=0 .130~ 0 .4 4 9和r =0 .189~ 0 .4 2 3,P <0 .0 5~ 0 .0 0 1) ;骨峰值期女性低体重组腰椎正位和髋部各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0 1) ,肥胖组腰椎正位和髋部各部位BMD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0 1) ;绝经后女性除腰椎侧位外 ,低体重组各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0 .0 0 1) ,而肥胖组BMD均高于对照组和低体重组 (P <0 .0 5~ 0 .0 0 1) ;除腰椎侧位三组之间及桡骨远端 1 3段肥胖组与对照组的OP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它各部位OP的患病率为 :肥胖组 <对照组 <低体重组。结论 :女性骨峰值期 ,BMI大者通过负重作用刺激负重骨骼的BMD增加 ;绝经后 ,BMI大者通过负重和雌激素共同作用 ,延缓负重和非负重骨骼的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2.
Withdiminishedovarianfunctionanddecreasedestrogenlevels,postmenopausalwomenareatriskforosteoporosis ,whichleadstopossibleseriousanddebilitatingfractures Estrogen ,combinedwithprogestinin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 (HRT) ,iscommonlyprescribedtowomentoalleviatepostmenopausalvasomotorsymptomsandprotectagainstthedevelopmentofosteoporosis 1,2  However ,thelong termuseofestrogenisrequiredtopotentiallyrealizethattheseclinicalbenefitsalsoincreasestherisksofendometrialcancerandbreastcancer 2 4  The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腰椎骨髓脂肪分数(FF)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 方法: 绝经后T2DM患者(T2DM组,年龄49~85岁, n=43)及正常健康对照组(年龄50~77岁, n=35)行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及磁共振波谱扫描,获取腰椎BMD及L3椎体FF。检测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FINS)及血脂指标,利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T2DM组腰椎BMD[(1.103±0.187)g/cm2]及FF(74.1%±16.7%)与正常对照组[BMD为(1.015±0.171)g/cm2,FF为63.3%±12.9%]比较明显升高。将绝经年数、BMI、FPG、HbA1c、HOMA-IR、血脂指标及BMD作为协变量加以校正,T2DM组FF仍较正常对照组高( F=10.857, P=0.010)。偏相关分析校正上述影响因素,正常对照组FF与BMD仍存在负相关性( r=-0.430, P=0.014),而T2DM组FF与BMD存在正相关性( r=0.385, P=0.029)。 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虽具有较高的BMD值,但其骨髓脂肪含量是增高的。  相似文献   

14.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地区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receptor,CT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对上海地区184名绝经前和199名绝经后妇女进行CTR基因型的检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EXA)测定腰椎和股骨颈BMD。结果383名上海地区妇女CTR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型占83.8%,TC型14.6%,TT型1.6%。在绝经后妇女组,CC型的股骨颈BMD明显高于TC和TT型(P<0.01),而在绝经前组不同基因型的各部位BMD无差别。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CTR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股骨颈BMD相关(P<0.05)。结论CT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BMD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16.
绝经前后女性身体成分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女性身体成分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LunaProdigy双能X线BMD检测仪对健康体检的绝经前女性22例、绝经后女性62例进行腰椎正位,左髋和全身BMD检测和身体成分检测。结果①绝经前组股骨各部位、腰椎(L1—L4)和全身BMD,以及全身和躯干肌肉显著高于绝经后组(P〈0.05,或P〈0.01);②绝经前组全身、躯干和左大腿肌肉均与全身BMD呈显著正相关,身棒成分与腰椎和股骨BMD无显著相关性(P〉0.05);③绝经后组全身和躯干的脂肪、肌肉分别与L3、L4、股骨大粗隆、股骨干和全身BM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全身脂肪、肌肉,躯干脂肪分别与L1、L2和股骨颈BM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躯干肌肉与股骨大粗隆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左大腿成份与上述部位骨密度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绝经前女性全身BMD与肌肉成分密切相关。绝经后女性全身和躯干脂肪、肌肉与腰椎、股骨和全身BMD密切相关,但脂肪成分似乎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