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胆脂瘤是先天性非真性肿瘤,部位以桥小脑最常见[1]。颞骨岩尖部位是颅内最深处的结构,周围都是关系人体重要功能乃至控制生命的中枢。颞骨的形状如同一个圆椎形的山峦,岩尖部位就位于“山峦”顶峰,其毗邻结构包括:人体生命的颈内动脉、颈静脉、海绵窦、面神经等。此部位出现病变如不手术,随时可出现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我科于2005年12月收治了1例先天性岩尖胆脂瘤患者,经过全科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于1月11日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12月我科收治1例先天性岩尖胆脂瘤患者,男性,25岁,…  相似文献   

2.
岩尖胆脂瘤较为少见,但因其广泛侵蚀迷路、面神经管、硬脑膜、大血管,在处理上涉及颅底外科,具有极大的挑战性[1].岩尖胆脂瘤有原发和继发2类[2].原发性岩尖胆脂瘤是胚源性的外胚层组织滞留于颞骨所致.它可原发于岩尖,向面神经管、乳突及鼓室侵犯;也可原发于乳突,侵犯面神经营及岩尖.继发性岩尖胆脂瘤继发于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及外伤.胆脂瘤从鼓室或乳突向面神经管、耳蜗及岩尖侵犯[3].临床表现有耳漏、重度听力下降、面瘫和眩晕[4].因其病变位置深在、症状隐匿,对其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一定困难,易被临床医生漏诊和误诊,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因此,对护理工作也具有较大的挑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一例侧颅底巨大胆脂瘤切除术患者作个案护理,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一例侧颅底巨大胆脂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治疗过程,加强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心理指导,积极有效的处理患者的头晕、呕吐、咀嚼困难、面瘫、及视力改变等各种并发症。结果 :患者术后第7天好转出院,未出现面瘫加重、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对侧颅底巨大胆脂瘤切除术患者加强术后护理,可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侧颅底手术包括颞骨癌、听神经瘤、颈静脉球体瘤、岩尖胆脂瘤和外伤性面瘫等疾病的外科处理,侧颅底手术解剖非常复杂,手术难度高、风险极大,对术中的密切配合和仔细观察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对我院2005一2007年施行侧颅底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5—2007年施行侧颅底手术患者共41例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6~79岁;其中听神经瘤11例,行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5例,乙状窦后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6例,外伤性面瘫6例,贝氏面瘫1例,行颅中窝哥L突进路面神经全程减压术;颞骨恶性肿瘤7例,行颞骨外侧切除术4例,行颞骨次全切除术3例;  相似文献   

5.
岩尖胆脂瘤手术风险高,胆脂瘤基质常与脑组织、颅神经和血管粘连紧密或其被包绕在胆脂瘤中,显微镜下操作仍有一些死角难于观察到,使彻底切除病灶有一定困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外学者相继采用耳内镜作为耳及耳神经外科的重要辅助工具,目前该技术已渐成熟,并取得了可喜进展[1-7].内镜微创技术的开展,提高了手术的全切率,同时降低了病残率和死亡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颅内胆脂瘤是先天性非真性肿瘤,部位以桥小脑最常见[1].颞骨岩尖部位是颅内最深处的结构,周围都是关系人体重要功能乃至控制生命的中枢.颞骨的形状如同一个圆椎形的山峦,岩尖部位就位于"山峦"顶峰,其毗邻结构包括:人体生命的颈内动脉、颈静脉、海绵窦、面神经等.此部位出现病变如不手术,随时可出现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岩骨胆脂瘤切除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10例(10耳)岩骨胆脂瘤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物品准备齐全,术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熟练配合手术。[结果]10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5年,无脑脊液耳漏,未见胆脂瘤复发。[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做好心理疏导,准备齐手术物品及规范地摆置各仪器,熟悉手术进程,密切配合手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陈学  郑虹  文定厚 《华西医学》2002,17(3):414-414
先天性胆脂瘤 (Congenitalcholesteatoma)亦名原发性或真性胆脂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0 . 2~ 0 . 5 % ;占桥小脑脚区肿瘤 5~ 7% 〔1〕。先天性胆脂瘤发生于中耳者占 80 % ,岩部占2 0 %。岩锥有胚胎期外胚层上皮始基的残余 ,在胚胎 3~ 5周神经管闭合时陷入 ;或在胚胎后期外耳道皮肤经骨缝移行入岩部 ;或中耳先天性胆脂瘤侵入岩骨〔2〕。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角化增生 ,脱落 ,并堆积形成先天性胆脂瘤。故多发病隐匿 ,临床症状多样。我国报道较少〔2〕。本院曾收冶发生于岩部的原发性胆脂瘤 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  相似文献   

9.
Athony于1982年报告外耳道胆脂瘤发病率为耳科疾病的0.1%。国内报告很少。我们于1998~2004年收治21例外耳道胆脂瘤其中12例曾被误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本组12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无耳部手术史,无外耳道狭窄,均为自发性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局部炎症可能为主要诱发因素。耳部疼痛,外耳道口肉芽组织阻塞,耳道内大量胆脂瘤团块,骨性外耳道扩大伴骨质破坏是本病的特点。本组12例全部行颧骨高分辨CT检查,12例患者骨性外耳道均为不同程度侵蚀扩大,伴软组织充填影像。总结本组病例的诊治过程,笔者认为,外耳道脂肪瘤与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注意两者的区别有利正确的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耳内镜下和显微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44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耳内镜下清理胆脂瘤,对照组在显微镜下清理胆脂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得到治愈,听力不同程度提高。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言语频率听阈气骨导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71、t=13.41,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局部不适感较对照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t=-2.44,P <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干耳,无复发。结论 耳内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方法简单,效果优于显微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0例岩骨胆脂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10例岩骨胆膳瘤手术的护理.术前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根据具体情况做好相应处理.术后正确安置体位,加强病情观察护理,密切观察有无颅脑损伤、感粢、切口出血、面瘫和脑脊液耳漏等并发症,现察负压引流情况并保持通畅,并注重康复指导.本姐10例岩骨胆脂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6年,无脑脊液耳灞,未见胆脂瘤复发.8例面瘫患者中,3例完全恢复,1例Ⅱ级恢复,4例Ⅲ级恢复.  相似文献   

12.
岩斜脑膜瘤起源于斜坡和岩尖区的硬脑膜,由于其位置深在,累及颅底中央区,故治疗相当棘手。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岩斜脑膜瘤的最佳治疗选择,手术切除的程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因此,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神经外科医生长期的研究课题和不懈的追求目标。岩斜脑膜瘤的手术代表了颅底手术中最难的一类,对神经外科医生的显微技术要求很高。手术治疗的难点在于:肿瘤占据要冲,显露困难;肿瘤毗邻脑干,可累及几乎所有颅神经;与脑底池中重要的血管及穿支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耳道胆脂瘤再次手术的方法、分析复发的原因、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复发性外耳道胆脂瘤患者17例(17耳)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高分辨颞骨CT检查,按Shoji Kaneda的分期,1期3例,2期13例,3期1例;本组患者均于全身麻醉耳显微镜下手术治疗。1期、2期行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外耳道成形术,其中4例2期患者行外耳道后壁重建,6例2期患者行二期外耳道植皮术;1例3期患者行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外耳道成形术+外耳道后壁重建术+乳突切开术+鼓室成形术(Ⅱ型)。结果17耳均于术后5~8周达到干耳,平均干耳时间6周。术后3个月耳部症状明显改善,听力基本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无再次胆脂瘤复发,无外耳道塌陷及狭窄。结论病灶清除不彻底、外耳道狭窄、术后未定期复查是外耳道胆脂瘤复发的常见原因,手术为治疗复发性外耳道胆脂瘤的唯一有效方法。根据临床分期彻底清除病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定期换药、清理术腔,可有效预防再次复发,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耳内镜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通过耳内镜治疗的30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随访6月至1年,均未见复发,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外耳道狭窄。结论耳内镜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疗效可靠,具有视野清楚、损伤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资料,提高胆脂瘤的CT诊断,评价CT对胆脂瘤的诊断价值。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3例胆脂瘤的CT扫描资料,着重观察Prussak腔及听小骨的破坏、移位情况,对软组织病灶分布、形态、听小骨的破坏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CT可以准确诊断胆脂瘤,为手术进路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胆脂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凯  游超  韩林  郭东生  鲍文公  雷霆  李龄 《中国康复》2007,22(3):191-19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在颅内胆脂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胆脂瘤25例,其中单纯桥脑小脑角区胆脂瘤17例,另8例生长累及幕上鞍区、斜坡、第三脑室或对侧桥脑小脑角区;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17例,翼点入路4例,颞下入路3例,对应的半球入路1例;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肿瘤可见部分,再用神经内镜探查并切除残留肿瘤,对于术后仍遗留有面瘫、麻木、神经痛等患者,则尽早配合康复治疗。结果:2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3例(92%)。术后患者原有症状明显好转21例(84%),部分改善4例(16%)。术后遗留有面瘫、麻木、神经痛等患者经配合理疗和针刺后恢复较好。结论:内镜辅助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胆脂瘤,能够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内镜下3种手术路径治疗中耳胆脂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203例209耳行中耳胆脂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5例88耳借鉴"锁孔"理念、吸收显微镜手术技术,通过外耳道-上鼓室-鼓窦-乳突、外耳道-鼓窦-乳突和耳甲艇切口-鼓窦-乳突3个手术路径行内镜下手术入路中耳胆脂瘤切除,118例121耳行显微镜下乳突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内镜组干耳率94.32%、显微镜组95.87%;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10.23%、显微镜组12.40%;内镜组残留和复发率6.82%、显微镜组4.1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内镜手术可通过3个路径切除涉及整个乳突的中耳胆脂瘤,拓展了中耳胆脂瘤手术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18.
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研究(附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耳流脓和慢性耳钝痛。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骨性外耳道侵蚀、扩大。4例病变局限的患者行保守性的耳道清理术,病变广泛的5例行手术治疗,彻底根除胆脂瘤囊袋和坏死骨质。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4年未见复发。结论:外耳道胆脂瘤可能发展成广泛性的乳突破坏,尽早彻底清除病灶是根治该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以原发典型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部位与大小、手术入路与技巧、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5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同侧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10例肿瘤将三叉神经包绕在瘤内。术后三叉神经痛均消失,面部感觉减退2例,听力减退1例;1例疑似无菌性脑膜炎。结论:桥小脑角区胆脂瘤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复杂,应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全切,术后注意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听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行手术治疗的33例中耳炎患儿的资料。其中32例为后天性胆脂瘤,1例为先天性胆脂瘤。27例病变广泛者需行开放式(去除外耳道后壁)乳突凿开术,4例上鼓室胆脂瘤者行完壁式(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凿开术,2例病变位于中耳腔者行鼓室探查术。结果手术治疗后28例听力提高,4例维持原有听力,1例听力下降。2例由于病变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有较强的侵袭性,为提高治疗效果需加强术前分析、完善手术操作技术及术后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