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桡动脉穿刺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16例冠心病患者(男9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44±9.40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2例桡动脉穿刺虽成功但试行球囊扩张失败,其余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共扩张病变血管135支(前降支69支,回旋支26支,右冠状动脉39支,静脉桥血管1支),治疗病变148处(A型15处,B型106处,C型27处).98例患者的105支血管植入支架共110个,1例行旋磨术,1例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25例患者术中须更换导引导管.术后穿刺局部大量出血需输血者1例,局部较大血肿2例,肘动脉分支穿孔1例.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但穿刺较困难,导引导管支撑力较差,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对比评价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于 2 0 0 2 -0 1~ 2 0 0 4 - 0 8对 774例 6 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行介入治疗 ,患者按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 (n =382 )和股动脉组 (n =382 ) ,观察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外周血管并发症和术后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 36 8例 ,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 372例。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 (P <0 0 5 ) ,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 (P <0 0 5 ) ,在股动脉组术后肺栓塞发生2例 ,而桡动脉组 0例。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行血管内超声 (32例∶34例 )和球囊切割术 (38例∶37例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总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 98 2 % (76 0 /774 )。结论 只要规范化操作 ,老年冠心病的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安全、可行和有效 ,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选择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桡动脉造影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后即刻采取经桡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17例(桡动脉组),与同期经股动脉途径造影后即刻PCI者(股动脉组,共409例)进行比较,分析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4.0%,与股动脉组(97.6%)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组造影显示明显病变(管腔狭窄程度≥70%)的血管数量累计为210支,其中182支作为靶血管进行了成功的PCI,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6.7%,低于股动脉组(93.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且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的所占的比例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股动脉组。随访PCI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具有可行性。但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途径PCI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380例7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按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190)和股动脉组(n=190),观察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82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88例。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率、介入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差异无显著性。局部出血并发症迷走反射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介入治疗方法可行、治疗有效,较股动脉并发症发生少,是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可选择的穿刺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11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结果 15例经桡动脉穿刺未成功,11例改为肱动脉穿刺,4例改为股动脉穿刺,其余296例均顺利手术。术前存在紧张恐惧心理的患者76例,术中发生血管痉挛6例,术后肢体中度肿胀2例,轻度或局部肿胀11例,血管迷走性神经反射5例,低血压4例,无造影剂过敏及不良反应病例。结论加强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安全,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对本院2006年6月2008年3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2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经桡动脉穿刺成功196例,成功率为98.0%,桡动脉插管成功194例,成功率为97.0%。46例患者成功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2例,迷走反射2例,桡动脉痉挛12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6例,前臂肿胀4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未见其他不良并发症。认为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PCI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活动不限制,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184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 ,经桡动脉穿刺组 4 6例 ,对照组为经股动脉穿刺者 138例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 92 .2 % ,与经股动脉组 (94 .9% )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经桡动脉组明显少于经股动脉组 (10 .8% vs 2 8.3% ,P<0 .0 5 ) ;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经股动脉穿刺组 (P<0 .0 1)。而经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 .0 5 )。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经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老年女性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PCI、年龄≥75岁的老年女性患者332例,按手术入径方式分为桡动脉组184例和股动脉组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75%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结果 332例患者中有96例接受PCI,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3支病变比率分别为39.7%和47.4%,分叉病变比率分别为60.3%和52.6%。与桡动脉组比较,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长,外周血管损伤明显增多(P0.05),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明显延长,假性动脉瘤、下肢静脉血栓例数明显增多,穿刺动脉闭塞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自身病情复杂,选择桡动脉途径行PCI可以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近期治疗风险小,病死率低,可取得较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肱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经桡动脉穿刺失败患者改行经肱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TBI)。随机选择同期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病例40例作为对照组。经TBI的器材选择及操作手法基本同TRI。结果: 40例TBI疗全部成功,两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置入支架数,血管及全身并发症及近期术后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肱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1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桡动脉、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丰台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36例,随机分为桡动脉组618例,股动脉组618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X线透视时间、手术总时间、不同指引导管的使用率、术中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夹层及穿孔和闭塞)、术后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患侧肢体假性动脉瘤及血肿)及总住院时间等。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成功率为95.8%,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X线透视时间、手术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股动脉组相比较,桡动脉组术后血肿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减少。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但需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术中宜直接选择支撑力较好的指引导管,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经左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73例患者接受左侧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129例,心肌梗死6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4例、陈旧心肌梗死37例,胸痛待查83例。结果冠心病185例,冠脉三支病变52例,双支病变54例,单支病变79例,正常冠脉88例。对其中111例患者的143支血管155处病变行介入治疗,置入支架152枚。经左侧桡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98.2%(268/273)。不成功的5例改用股动脉途径后行介入治疗均获成功。结论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军  李川  胡青 《山东医药》2005,45(29):27-28
对86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结果82例成功(95.4%),痉挛及闭塞发生率为2.4%。认为经桡动脉穿刺行PCI诊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80岁以上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3-05至2007-05进行PCI 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268例,男性176例,年龄80~97岁;经股动脉途径PCI组156例(股动脉组),经桡动脉途径PCI组112例(桡动脉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特点、PCI特点、住院期间主要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再次重建率).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相比,PCI的成功率相似,均在95%以上;桡动脉组需要更改途径的比率显著增高(P<0.05);冠状动脉导管插入时间(P<0.01)、X线曝光时间(P<0.05)均显著延长;造影剂用量有增多趋势(P>0.05),但两组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缩短(P<0.01),所有原因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显著降低(P<0.01),其中,局部出血发生率(P<0.01)和局部血肿发生率(P<0.01)均显著减低.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桡动脉途径(OR=0.25,CI=0.09~0.75)是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独立的阴性预测因素.结论: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PCI,桡动脉途径可以降低穿刺血管局部并发症,与股动脉途径相比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和成功率,但是,穿刺失败率高,穿刺时间和曝光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12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患者,根据介入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经桡动脉治疗组64例,经股动脉治疗组56例;回顾性分析X线曝光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桡动脉组穿刺并介入治疗成功者60例,共成功扩张病变75处,其中前降支38处,回旋支19处,右冠状动脉18处,行支架置入73枚.股动脉组手术穿刺并介入治疗成功者54例,共成功扩张病变63处,其中前降支36处,回旋支12处,右冠状动脉15处,共行支架置人61枚.两组介入治疗情况及病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穿刺至置管时间延长,平均卧床时间缩短,卧床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减少(均P<0.01);桡动脉组穿刺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体循环和肺栓塞发生率均较股动脉组减少(均P<0.05).股动脉组腰背疼痛、排尿困难、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桡动脉组(P<0.05). 结论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安全性高,相比经股动脉径路占有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15.
经右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等优点 ,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经典手术方式常选用经股动脉穿刺 ,我科从 2 0 0 1年开展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取得成功 ,与经股动脉相比较 ,桡动脉径路有穿刺血管并发症较低 ,避免病人术后卧床 ,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生理上和生活上不便等优点。现将我们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我科行冠脉介入治疗 75例 ,其中经桡动脉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45~ 5 9岁 ,平均年龄 5 5± 6岁。1.2 方法 :所有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宛经股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三种不同路径对冠状动脉介入的诊治方法,探讨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284倒,其中经尺动脉途径32例,经桡动脉途径168例,经股动脉途径91例,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失败原因和并发症.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成功率,股动脉组100.0%,桡动脉组6.4%,尺动脉组96.9%.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组为(8.425±6.395)%,桡动脉组为(2.282±1.971)%,尺动脉组为(3.125±1.975)%.失败原因:3倒是因经桡动脉穿刺失败改尺动脉径路成功,3例桡动脉痉挛改尺动脉径路成功,1例尺动脉痉挛穿刺失败改股动脉穿刺成功.结论 经尺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和经桡动脉径路一样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诊疗路径.不仅可作为部分患者的首选穿刺血管,也可作为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n=296)或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n=300)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比较两种穿刺途径的方法和并发症情况。分别记录动脉穿刺时间、X-线暴光时间、造影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血肿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95例经桡动脉治疗患者穿刺成功,穿刺时间(4.4±1.6)min,X-线暴光时间(4.6±1.4)min,造影时间为(8.0±2.4)min,PCI治疗时间为(30.0±4.8)min,住院时间为(3.2±1.6)d,有6例发生前臂血肿,发生率为2.03%(6/296);股动脉组299例患者穿刺成功,穿刺时间(2.4±0.8)min,X-线暴光时间(4.4±1.3)min,造影时间为(7.6±2.0)min,PCI时间为(28.6±4.4)min,住院时间为(5.4±1.8)d,有18例发生股动脉血肿,发生率为6.0%(18/300),其中2例为假性股动脉瘤形成。造影时间、PCI治疗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股动脉组高于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和可靠的,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在有条件的单位有选择性地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缺点,及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12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58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54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球囊及特殊导管使用率、手术操作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组与经股动脉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而局部血管并发症少(P<0.05),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但经桡动脉组球囊使用率高(P<0.05),特殊导管使用率也较经股动脉组高(P<0.01),手术耗时长(P<0.01),动脉痉挛发生率也高于经股动脉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痛苦少、血管并发症少,且手术成功率高,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但在开展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积累大量的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桡动脉途径PCI术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骥  郝恒剑  胡少东  李东宝  孔强 《山东医药》2009,49(34):103-104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STEM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14例老年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桡动脉、股动脉行PCI治疗。结果两组血管穿刺及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相比,P均〉0.05;经桡动脉途径者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股动脉者(P〈0.05)。结论桡动脉途径PCI治疗老年STE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经肱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经不同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8例,肱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6例,比较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及血管损伤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在平均术后住院时间、穿刺部位出血及血管损伤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方面较股动脉组明显减少;但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较股动脉组低,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长(P<0.05)。结论经肱动脉、经桡动脉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一样安全可行,且并发症更低,经济实用,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