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DAI组急性期26例,其中9例为复查病例(慢性期),对照组20例,常规磁共振检查后,行DTI扫描,分别测量DAI急性期及慢性期和对照组各感兴趣区部分各向异性(FA)值,将2组间相应感兴趣区的FA值进行对比,并对急性期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表(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AI急性期FA值(胼胝体压部0.560±0.004,胼胝体膝部0.467±0.004,内囊后 肢0.598±0.012,半卵圆中心0.434±0.002)与对照组(胼胝体压部0.756±0.006,胼胝体膝部0.542±0.007,内囊后肢0.639±0.009,半卵圆中心0.480±0.003)有差异,胼胝体压部FA值与GCS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r=0.693,P=0.001).慢性期胼胝体压部(0.621±0.002),胼胝体膝部(0.502±0.003),内囊后肢(0.613±0.009),半卵圆中心(0.448±0.004)FA值较急性期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DTT示受损部位神经纤维失去正常形态.结论 DTI可以较敏感地检测DAI病灶,FA值可用以协助评估患者的病情,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大脑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脑白质纤维(white matter fiber,WMF)是指位于两侧大脑半球皮质和基底核之间的大脑组织,又称髓质(medullary substance),是由进出大脑半球和联络两侧半球的神经纤维组成。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复杂,功能重要,其发生病变或受到浸润均将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在磁共振(magnetic reso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评估脑肿瘤白质纤维束变化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评估脑肿瘤中脑白质纤维束变化的价值.方法 运用DTT技术分别评价胶母细胞瘤、脑膜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结果 脑肿瘤旁脑白质纤维束在DTT可有以下3种表现:(1)中断,(2)移位,(3)浸润.其中,在胶母细胞瘤中,可见脑白质纤维束中断, 其终止纤维可通过胼胝体;在脑膜瘤中,可见肿瘤压迫引起的脑白质纤维移位以及残存、被分离的纤维束;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DTT表现为肿瘤原发部位脑白质纤维束中断以及肿瘤对轴突的浸润.结论 DTT的异常表现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头部旋转、成角运动造成的广泛的白质损害,是颅脑损伤患者致死、植物生存状态的重要原因。深入研究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水平和患者预后评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于1988年由Gentry等。最早用于颅脑损伤的诊断,近年来在DAI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因其高致死、致残及植物生存率, 使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成了临床的关键.DAI在临床上没有直接的诊断方法,其伤情取决于轴索损伤范围和程度,近几年对轴索损伤的病理研究已从大体病理改变深入到目前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磁共振弥散张力成像及磁共振频谱技术的发展,均为DA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颅脑先天性畸形是儿童较常见的疾病,DTI和FT较常规MRI能更好显示异常纤维束和正常白质结构间的异常连接.本文旨在介绍DTI和FT在神经管闭合畸形、前脑无裂、神经元移行异常、颅后窝发育异常和神经皮肤综合征这些颅脑先天畸形中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也是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青中年人占多数。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颅脑外伤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概述头颅遭受撞击后,发生突然的轴向运动,不同层次的脑组织的轴向运动加速度不同,各部位脑组织的密度不同,所以不同部位的脑组织所承受的剪切力不同,受到轴向牵拉神经轴索和血管扭曲而断裂分离,此即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injury,DAI)。这种损伤好发于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之间,如大脑灰质和白质结合处(胼胝体、基底节、内囊及脑干上端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特发性震颤患者基底节区核团及红核FA值、ADC值变化,希望为临床诊断和病理学研究提供支持。方法:ET患者13名为病例组,健康人8名为对照组,对每名患者进行临床评分(Fahn-Tolosa-Marin),并予以全脑横断面DTI检查,检测患者双侧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丘脑、红核的FA值、ADC值。结果:病例组双侧红核ADC值较对照组升高(0.89±0.13,0.78±0.08;P=0.002),其他感兴趣区FA值、ADC值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患者双侧红核可能存在神经元退行性改变,DTI可能为临床诊断ET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利用水分子弥散运动描述大脑空间结构,获得脑肿瘤的浸润破坏情况,使得疾病的诊断方式实现从宏观至微观、从形态学上升至形态与代谢并重,为脑肿瘤的诊疗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在这篇综述中,概述了DTI技术的理论基础及目前的局限性,并对其在脑肿瘤放射治疗及其疗效预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全面讨论。DTI为脑肿瘤的放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赵晓华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1):77-78
脑梗死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除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关联外,还与过度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吸烟、急性心脏病等有关,可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该疾病患者的治疗与时间窗有关,且需依据其病理周期设计对应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死率与致残率。因此,在疾病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显得极为重要。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脑梗死尚缺乏敏感性,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为功能性成像,可有效观察病灶特征、神经纤维束形态等[2]。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DTI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有报道提出3T弥散张量成像(DTI)比1.5T的成像质量更好,因为它具有更高的信噪比。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报道对3T和1.5T纤维束弥散张量成像进行比较。现对此进行研究评价二者的不同。方法:13名健康志愿者(男7名,女6名,年龄23~43岁,平均31岁)同时接受3T和1.5T脑纤维束弥散张量 相似文献
13.
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利用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各向异性进行成像,是目前唯一反映人体活体组织空间组成信息及病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来研究疾病状况。本文回顾DTI的原理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如脑缺血性疾病、脑发育、脑肿瘤、外伤性脑损伤和癫痫、多发性硬化、代谢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LeBihan等第一次提出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概念,其原理是通过使用弥散敏感梯度,突出体素内因弥散而导致的质子自旋失相位,在DWI图像中增加反映弥散强度的信号对比。现已有众多学者将DWI应用于脑缺血性病变研究,并逐渐由中枢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在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脑外伤的严重类型,也是影像学诊断的难点。随着软硬件的更新和新序列的研发应用,MR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磁共振成像各个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人脑投射纤维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人脑内部分投射纤维的三维结构,探讨其与解剖学描述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 对1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单次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张量成像,利用纤维束成像软件包显示人脑部分投射纤维的三维结构,观察重建的投射纤维与解剖学描述的一致性。结果 通过选择恰当的感兴趣区,设置不同的部分各向异性阈值、角度阈值、步长和体素长度内采样数目等参数,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皮质脊髓束、视放射、内侧丘系、小脑上脚、中脚和下脚等投射纤维的三维结构,显示结果与解剖学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投射纤维纤维束成像的结果与解剖学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是一种较可靠的研究人脑纤维连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大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是一种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具有无创伤性优点的新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其可以定量分析大脑的微细结构,如可定量分析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弥散特征,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种根据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特性来探测有机体的微观结构和病理改变的核磁共振成像方法,目前已经成为临床评估和生命科学研究重要的工具。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综述了弥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列举了目前常用的成像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用途,并对弥散张量成像的发展方向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正常大脑白质纤维束构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脑内各部位各向异性程度及正常白质纤维束构象特征.方法对2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及DTI序列检查,重建FA图及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分别在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和大脑脚层面测量主要白质束的FA值.结果DTI显示灰质与白质区各向异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部位的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程度亦不相同,且左右两侧基本对称,重建FA图和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可显示白质内大部分主要的白质纤维束.结论DTI可清晰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及分布,为了解脑功能与白质通路间关系提供了有力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