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去白细胞血小板保存袋在血小板制备及保存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案,选择2015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需要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采用去白细胞血小板保存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使用血细胞分离器。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临床受试者的基本人口学指标中,除体质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产品的血小板质量指标有效率均为100%,各分项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存储期末p H与残留白细胞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性次要评价指标、各项适用性及安全性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该新型国产去白血小板保存袋制备和保存的去白细胞浓缩血小板在临床治疗中达到预期效果,可替代进口器材用于去白细胞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与保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国产和同类进口产品保存血小板保存袋对机采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机采血小板无菌加入到2种血小板保存袋于22℃保存,分别在0、3、5和7 d取样品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膜蛋白CD62p、血小板代谢功能、pH、浓度、MPV、PDW、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HSR)及细菌培养。结果 2种血小板保存袋常温条件下保存的血小板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品保存血小板保存袋相比,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保存袋保存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用新型复合增塑剂制备血小板袋取代DEHP增塑剂,复合增塑剂能使PC贮存在透气性和酸碱性都较适宜的环境内。SX-9207血小板袋保存血小板5d后,pH为7.19±0.18,血小板计数为(78.7±9.6)%,低渗休克(HSR)为(63.3±8.7)%,聚集为(45.5±24.8)%,PO2为(19.6±0.3)kPa,PCO2为(1.48±0.24)kPa,亚显微结构显示形态好,与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PL-1240血小板专用袋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4.
用新型复合增塑剂制备血小板袋取代DEHP增塑剂,复合增塑剂能使PC贮存在透气性和酸碱性都较适宜的环境内。SX-9207血小板袋保存血小板5d后,pH为7.19±0.18,血小板计数为(78.7±9.6)%,低渗休克(HSR)为(63.3±8.7)%,聚集为(45.5±24.8)%,PO2为(19.6±0.3)kPa,PCO2为(1.48±0.24)kPa,亚显微结构显示形态好,与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PL-1240血小板专用袋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初首次报道血小板输注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以临床输注为目的的血小板分离及保存技术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这类技术大致包括血小板的分离、血小板的保存条件及保存血小板的质量检查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手工分离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手工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的质量进行检测,比较2种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手工血小板输注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15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294袋(2U/袋)手工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计数,了解其质量;对113名患者输注前后的血小板数值进行检测,根据CCI值和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的平均计数为(2.35±0.54)×1011,合格率为75.65%;手工血小板平均计数为(0.62±0.25)×1011,合格率为85.37%。输注有效率测定,单采血小板组1h CCI(14.65±16.61)、24h CCI(9.59±16.67),手工血小板组1h CCI(16.96±14.65)、24h CCI(10.31±15.64),单采血小板组的输注有效率为52%、手工血小板组为63%。临床疗效观察,输后症状有明显改善者单采血小板组70%、手工血小板组57%。结论手工血小板Plt和CCI值均高于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接近单采血小板,临床手工血小板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两种手工分离血小板方法的比较金伟颖,陈茶英,顾建华(绍兴第二医院,浙江绍兴312000)近年来,以浓缩血小板治疗或防止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增多。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基层医院和血站多数仍以手工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因此,在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保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小板是血液重要的组成成分,参与机体凝血过程,发挥正常的止血功能,防止损伤后血液丢失,因此血小板输注在临床血液输注中也占有很大比例。血小板采集主要有2种方法:从全血中分离制备血小板,机器采集献血者血小板(机采血小板)。2006年8月,卫生部出台《关于限期停止有偿机采血小  相似文献   

9.
浓缩血小板(PCs)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制备方法有: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aP)、白膜层法(BC)和机采血小板.机采血小板临床使用较普遍,但是,由于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必须用手工浓缩血小板来补充.如何控制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就成为重要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浓缩血小板数,我们对富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整个制备过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即一定离心力下的离心时间,现将129份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与质量检测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莉  张锡敏  樊晶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2):1059-1060
目的比较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仪分离血小板(简称机分血小板)与手工制备血小板的质量,探讨白膜法机分血小板的优越性。方法分别对50袋机分血小板和手工制备血小板的容量、血小板含量、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进行测定,同时计算血小板回收率,并进行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机分血小板的容量及血小板含量显著高于手工制备血小板(U=16.13、20.00,P<0.01),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混入量明显低于手工制备的血小板(U=25.32、5.15,P<0.01)。机分血小板与手工制备血小板的回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P<0.01)。结论白膜法机分血小板的质量明显优于手工制备的血小板,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用白膜回浆法生产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时[1],常常是利用常规分离系统即一次性采血3联袋用无菌接口机连续接口转移袋2次.由于需连续接口转移袋2次,使分离白膜后用血浆管路中的白膜冲回白膜袋难以实现;再者转移袋的管带长,常使白膜层附着于管壁,导致血小板回收率不够高.为此,我们开发了改进分离系统即1次性采血5联袋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大大提高了血小板回收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冰冻保存血小板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前国内外通用的血小板保存方法及供应数量、供给及时性远不能满足临床输用血小板需求量的增加 ,常规保存方法 (2 2℃ ,5d)极大地限制了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2 0多年来 ,人们一直在探索长期、稳定保存血小板的方法[1] 。冰冻保存可能是维持生物细胞、组织活性的最理想的方法之一 ,也是许多研究人员目前致力研究的重要方向[2 ] 。然而血小板以其寿命短、易激活、不稳定等特殊生物学特性 ,使这一方法的具体实施困难重重。至今冰冻保存血小板领域仍有许多问题未得到共识 ,关于它的应用和操作等仍在探讨与优化之中。本文仅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冷冻干燥血小板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探索新的血小板保存方法,对血小板进行了冷冻干燥的研究.采用乙醛对血小板做预处理,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为了稳定血小板的结构,加入了人白蛋白或海藻糖作为保护剂,并对再水化液进行了筛选.对冷冻干燥后的血小板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表面膜糖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乙醛处理后血小板的回收率基本稳定在60%以上,血小板的聚集活性与处理前相比有轻微的降低;5%人血白蛋白冷冻干燥保护液的保存效果明显优于40mmol/L海藻糖冷冻干燥保护液,在血小板聚集活性保持方面,用贫血小板血浆(PPP)再水化结果明显优于磷酸缓冲盐溶液(PBS).透射电子显微观察显示,冷冻干燥后血小板胞内细胞器和颗粒物质清晰可见,其中包括线粒体和各种分泌颗粒.乙醛处理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明显降低.结论:乙醛作为一种新的保护剂,对血小板冷冻干燥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汇集白膜层方法制备的血小板保养液悬浮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温度、不同保存期间的抗低渗休克(HSR)能力。方法用汇集白膜层(BC)方法制备的、用血小板保养液(第3代改良型血小板添加液,PAS-ⅢM)和部分血浆悬浮的汇集血小板(PAS-ⅢM汇集BC-PC),分别在22℃和4℃条件下延时保存21d(试验组),同一样本分别用蒸馏水和血浆按1∶1.5比例稀释,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贮存条件、不同贮存时段的PAS-ⅢM汇集BC-PC透光率。通过公式(TMAX-T10)/(TMAX-TP)×100%计算HSR恢复率。测定结果与血浆悬浮单采血小板(对照组)的HSR恢复率相比对。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第1天的测定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两种贮存条件的PAS-ⅢM汇集BC-PC每天的HSR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均低于对照组对应的3—7d、高于对照组对应的10—21d的测定结果;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SR逐渐减弱,在1—10d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SR恢复率在40%—70%。结论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HSR是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PAS-ⅢM汇集BC-PC在两种贮存条件下保存10d仍具有较好的抗低渗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常规保存不同时间的机采血小板冰冻前后质量指标变化及输注疗效,探讨血小板冰冻处理前常规保存调控的最佳方案。方法对120袋机采血小板随机分成6组,在(22±2)℃平床振荡条件下,分别保存0、1、2、3、4、5d然后制备冰冻血小板,并对血小板冰冻前与复温后分别计数血小板,检测pH值,跟踪调查输注冰冻血小板的患者,计算回收率。结果有效期内(22±2)℃振荡保存的血小板产品中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H值下降明显;冰冻前后血小板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H值无差异。保存3d内的血小板冰冻后血小板的输注回收率无差异,与保存4d、5d的血小板冰冻后的回收率有显著差异。结论(22±2)℃振荡保存3d内的血小板可以制备冰冻血小板,保存4-5d的血小板可以输注但不宜制备冰冻血小板。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发一种新型血小板添加液(H-sol),并评价其对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新型血小板添加液(H-sol)的组成成分:氯化钠80.0mmol/L、醋酸钠25.0mmol/L、氯化钾5.0mmol/L、氯化镁2.0mmol/L、枸橼酸钠15.0mmol/L、葡萄糖15.0mmol/L、碳酸氢钠13.0mmol/L、磷酸二氢钠4.0mmol/L、L-精氨酸180.0μmol/L。将超浓缩单采血小板(PLT≥10×109/ml)悬浮在H-sol和100%血浆(对照组)介质中,置22℃±2℃振荡条件下保存,分别于1、5、7d取样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pH、葡萄糖、乳酸、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HSR)、血小板形变能力(ESC)、CD62P表达率。结果血小板保存至7d时,H-sol组(含<10%的血浆)与对照组比较,PLT、MPV、PDW、CD62P表达率、HSR、ES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pH高于对照组(P<0.01),1~7d葡萄糖平均消耗量和乳酸平均产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采血小板在H-sol中的保存效果与100%血浆相同,血小板在H-sol中保存能更好地维持pH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保存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在常温(22℃±2℃)连续振荡下保存,对细菌生长极有利,从而易使血小板遭受细菌污染,并且因为保存期短,不能适应血小板临床需求量的迅速增加[1].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降低血小板的储存温度,进行血小板冷藏保存 [2].血小板冰冻保存可使血小板的保存期延长,但冻存后的血小板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冰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MSO)对受者具有毒副作用,在洗涤去除DMSO的过程中,血小板易激活、损伤[3].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液态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输血治疗血小板减少病人出血的最早报导发表于20世纪初。以后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效果不能肯定。1951年,Dillard等用照射动物首次证实了输血治疗的有效性。次年,Hirsch等在人体证实了输血对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疗效。他们用涂硅注射器采集鲜血作直接输血,约70%的血小板保持在循环中并起止血作用。随着塑料袋被用于输血,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