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瘤细胞表面CD56和CD19表达与染色体核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2011年-2015年的126例初诊MM患者,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免疫表型,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用骨髓涂片检查异常浆细胞骨髓浸润程度,结合病史分析MM细胞新出现的特殊标记与染色体核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126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骨髓浆细胞中位数为0.24(0.01-0.97);116例检测了骨髓瘤免疫表型的患者中,骨髓浆细胞中位数为0.25(0.01-0.97);其中CD19阳性者骨髓浆细胞中位数为0.11(0.01-0.53),CD19阴性者骨髓浆细胞中位数为0.26(0.01-0.97),CD19阳性者骨髓中浆细胞浸润比例较阴性者显著降低(P=0.036)。(2)116例检测了骨髓瘤免疫表型的患者中,骨髓瘤细胞表面出现CD19,CD20,CD56和CD117等表达,其中CD56阳性者61.21%(71/116),CD56阴性者38.79%(45/116);CD56阳性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较阴性者明显延长(PFS:37.50月vs 18.40月,P=0.036;OS:53.00月vs 31.00月,P=0.016);(3)CD19阳性者16.38%(19/116),CD19阴性者83.62%(97/116);CD19阳性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与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4)CD19阳性患者中CD117阳性率42.11%(8/19),CD19阴性患者中CD117阳性率18.57%(18/97),CD19表达与CD117表达呈正相关趋势。(5)67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FISH检测,其中8例核型正常(11.94%),59例出现异常核型(88.06%);异常核型以Ig H重排为主,出现47例(70.15%),其他异常核型包括1q21+、del(13q14)、del(13q14.3)、del(17p13),分别出现37例(55.22%)、31例(46.27%)、33例(49.25%)、13例(19.40%)。CD19阳性者与CD19阴性者相比,不良核型1q21+、del(13q14.3)发生率显著降低(1q21+:33.33%vs 61.54%,P=0.016;del(13q14.3):33.33%vs 53.85%,P=0.043)。结论:CD56阳性的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好于CD56阴性者。CD19阴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更易出现不良核型及骨髓浸润,但未统计出预后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遗传学异常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及老年血液科7年以来初诊的11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FISH检测骨髓细胞遗传学异常结果及生存情况。结果: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76.9%(90/117),阳性率最高者为1q21+(71.1%),其次是13q-(56.6%)。交叉性比较显示,13q-与17p13-的相关性以及t(11;14)与t(4;14)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q-患者与13q正常患者生存曲线有分离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余细胞遗传学异常与正常患者的生存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ISH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异常阳性率较高,但预后评估需要更大样本量更长时间随访研究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human multiple myeloma cell lines,HMCL)和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并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筛选浆细胞肿瘤高危遗传学异常,为多发性骨髓瘤MM的危险度分层提供依据,并为利用HMCL进行MM研究提供遗传学资料。选用13q14(RB-1)、14q32(IGHC/IGHV)、1q12(CEP1)、17p13(TP53)荧光探针应用直接法检测7株HMCL,用CD138免疫磁珠分选(magnetic-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联合FISH方法检测85例初治MM患者作为对照。对于存在14q32异常的患者进行IGH/CCND1、IGH/FGFR3、IGH/MAF双色双融合探针杂交以检测t(11;14)(q13;q32)、t(4;14)(p16;q32)、(14;16)(q32;q23)。结果显示:7株HMCL中RB-1/D13S19缺失6株(85.7%),P53缺失5株(71%),1q21扩增6株(85.7%);5株(71.4%)HMCL存在IGH异常,IGH/CCND1阳性细胞系1株,IGH/FGFR3阳性细胞系2株,IGH/MAF阳性细胞系3株;其中KMS11细胞系同时存在IGH/FGFR3和IGH/MAF两种异常。85例初治MM细胞遗传学总体检出率为85.9%,38例(44.7%)伴有RB-1缺失,17例(20%)出现p53缺失,45例(52.9%)伴有1q21扩增,53例(62.4%)存在IGH异常,其中IGH/CCND1阳性23例(27.1%),IGH/FGFR3阳性21例(24.7%),IGH/MAF阳性3例(3.5%)。与初治MM相比较,HMCL的抑癌基因p53缺失率和IGH/MAF明显升高(p=0.008,p=0.005),而其他分子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HMCL作为浆细胞肿瘤恶性程度最高的形式,积累了大量的遗传学异常,p53缺失是其显著特征。绝大多数HMCL来源于疾病晚期的髓外浆细胞肿瘤细胞或者浆细胞白血病,提示p53缺失是这部分极高危浆细胞肿瘤患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CD56和CD117表达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32例初诊MM患者,根据骨髓中CD56和CD117表达,分为CD56+CD117+,CD56+CD117-,CD56-CD117+和CD56-CD117-四组,分别检测各组骨髓瘤细胞数、M蛋白含量和细胞遗传学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D56,CD117表达与骨髓瘤细胞数量、细胞遗传学结果在疾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结果 CD56和CD117阳性率分别为62.5%和33.3%。CD56-CD117-组骨髓瘤细胞为36.6%±23.9%明显高于其他三组(5.5%±2.8%,12.1%±7.3%,24.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1,P=0.022)。TP53阳性率在CD56-组(25%)显著高于CD56+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4,P=0.04)。CD117+组与CD117-组相比,TP53,1q21+,IGH融合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3~2.677,均P>0.05)。TP53和CCDN1/IGH阳性率在CD56-CD117-组(33.3%和50.0%)明显高于CD56+CD117+组(20.0%和40.0%)和CD56+CD117-组(11.1%和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36~14.579,均P<0.05)。结论 CD56-和CD117-MM患者肿瘤负荷较高,并且出现TP53缺失、CCND1/IGH融合和复杂核型等细胞遗传学异常风险较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并比较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原发性轻链(pAL)型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MM)以及MM继发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基线特点,尤其是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006年2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就诊,并完善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的15例MGUS、34例pAL、842例MM和23例MM继发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胞遗传学统计显示,4组(MGUS vs pAL vs MM vs MM继发淀粉样变性)中t(11;14)易位发生率分别为0%、33.3%、16.4%和15.8%(P=0.037);13q缺失发生率分别为20.0%、14.7%、45.8%和56.5%(P0.001);1q21扩增发生率分别为50.0%、12.5%、47.4%和40.9%(P=0.001)。31例pAL患者累积发生0个、1个和≥2个细胞遗传学异常(包括13q缺失、17p缺失、1q21扩增和IgH易位)的比例分别为41.9%、41.9%和16.1%;MM患者对应的该比例分别为17.6%、27.3%和55.2%;MM继发淀粉样变性的这一比例与MM相似。亚组分析显示,pAL患者中t(11;14)阴性与阳性两亚组合并其他遗传学异常比例相当(包括13q缺失、17p缺失和1q21扩增);而MM+MGUS患者中t(11;14)阴性病例更易合并13q缺失,且更常同时发生多个遗传学异常。结论:pAL的临床特点,尤其细胞遗传学异常特征与MM及MM继发淀粉样变性具有明显差异。这提示,虽然pAL与MM继发淀粉样变性的起病特征相似,但是二者分属于不同疾病亚型,应仔细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设门,对3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标记CD138、CD38、CD56、CD117、HLA-DR、CD3、CD7、CD13、CD33、CD19、CD20、CD22、CD34进行检测,并辅以瘤细胞的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形态学检查观察到瘤细胞比例为10%-68%,CD45/SSC设门证实可疑瘤细胞比例为9.72%-67.77%;抗原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CD13861.29%,CD38 100%,CD56 46.15%,CD13 70.00%,CD33 29.03%,HLA-DR74.19%,CD117 33.33%,其余抗原均为阴性表达。结论:CD45/SSC设门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设定需要分析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群,与形态学分类瘤细胞的比例相接近;瘤细胞以表达CD138、CD38、CD56抗原为主,部分患者可伴有髓系抗原CD13、CD33、CD117表达,有关这些抗原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肾脏病理及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9年1月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并行肾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分析骨髓荧光原位杂交检查(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结果与肾脏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肾穿刺活检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20例患者中间质性肾炎7例,其中3例FISH检查阴性,其余IgH重排、1q21扩增、RB1缺失、D13S319缺失和P53缺失检出率分别为42.86%、28.57%、28.57%、28.57%和14.29%,与总体探针阳性检出率相比显著降低(P0.01);管型肾病6例,其中IgH重排、1q21扩增、RB1缺失、D13S319缺失、P53缺失检出率分别为66.67%、50%、66.67%、50%和0,与总体探针阳性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小管损伤4例,IgH重排、1q21扩增、RB1缺失、D13S319缺失、P53缺失检出率分别为100%、50%、50%、25%和25%,与总体探针阳性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淀粉样变及管型肾病合并淀粉样变各1例,均为5种探针检测为阳性;轻链沉积病1例为RB1基因缺失+D13S319基因缺失阳性。结论:不同肾脏病理损伤的患者FISH表现出异质化特点,可用其预测肾损害风险及推测可能的肾脏病理类型以指导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53基因表达情况与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p53基因表达情况,并收集所有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免疫球蛋白类型及R-ISS分期,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53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评估治疗疗效,并分析p53基因表达情况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所有患者均接受1年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比较p53基因阳性及缺失组与p53基因阴性组患者1年存活率。结果 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p53基因阳性及缺失组患者7例,占8.14%,p53基因阴性组患者79例,占91.86%。p53基因阳性及缺失组和p53基因阴性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指数、免疫球蛋白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基因阳性及缺失组患者中R-ISS分期为Ⅲ期的患者占比为71.43%,显著高于p53基因阴性组(2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方法应用CD138单克隆抗体磁珠分选系统纯化23例初治MM患者的骨髓浆细胞,结合一组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患者13q14缺失、p53缺失以及IgH基因重排的发生率。结果23例MM患者中,10例(43.5%)13q14缺失。阳性率为79%-96%;11例(47.8%)IgH基因重排;7例(30.4%)有13q14缺失和IgH基因重排;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p53基因缺失。结论13q14缺失及IgH基因重排在MM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13q14的缺失和IgH基因重排的发生率同疾病进展、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钙粘素(N-Cadherin)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4例MM患者CD38+/CD138+细胞中N-Cadherin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64例MM患者中有17例(26.56%)骨髓瘤细胞神经钙粘素高表达(20%),47例(73.44%)神经钙粘素低表达(≤20%)。神经钙粘素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在疾病的分期、分型、已知的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骨髓瘤细胞免疫分型、骨质破坏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钙粘素高表达组1q21扩增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而两组间RB1缺失、D13S319缺失及IGH重排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神经钙粘素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OS)分别为26.7月和55.5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钙粘素高表达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这可能与1q21扩增有关。  相似文献   

11.
蔡永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9):1294-1297+1302
目的 探讨CD28、CD117、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髓外浸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制订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96例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髓外浸润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CD28、CD117、CXCL12表达情况,分析CD28、CD117、CXCL12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髓外浸润的关系;随访6个月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CD28、CD117、CXCL12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本研究9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发生髓外浸润38例(发生组),未发生58例(未发生组)。发生组CD28、CD117、CXCL12阳性患者比例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28、CD117、CXCL12阳性均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髓外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6个月后,有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死亡,且死亡患者入院时CD28、CD117、CXCL12阳性患者比例高于生存患者(P<0.05);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骨髓瘤细胞表面CD117表达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初次治疗的2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患者治疗疗效和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难治组和非复发难治组。比较两组间的骨髓瘤细胞CD117表达和临床资料特征的差异,同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患者复发难治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在性别、M蛋白类型、血小板、白细胞、乳酸和浆细胞比例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10、0.85,t分别=0.10、0.79、0.03、1.31,P均>0.05);与非复发难治组比较,复发难治组骨髓瘤细胞CD117表达阴性比例较高、年龄较大、DS分期较晚、血色素较低、肌酐较高、β微球蛋白较高、白蛋白较低、血钙较高和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6.15、19.21、13.14、7.54、4.76、6.44、5.90、7.14、6.04,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骨髓瘤细胞CD117表达阳性是复发难治的保护因素,年龄大、DS分期晚和C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 56例CLL患者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行细胞遗传学特点分析。结果 56例CLL患者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CD5、CD19、CD20、CD22及CD23高表达,T系相关抗原CD3、CD4、CD8低表达,早期造血标志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和CD38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32.1%,ZAP-70和FMC7阳性率分别为19.6%和8.9%;在Binet分期中,B期和C期CD38阳性抗原表达(41.1%,36.0%)明显高于A期(14.3%)(P0.05);56例CLL患者中,38例至少有1种遗传学异常,12例有2种及2种以上遗传学异常;发现4种遗传学异常,依次为13q14基因缺失(42.8%)、+12(21.4%)、17p13基因缺失(12.5%)、atm基因缺失(10.7%),其中2例有2条染色体缺失(nulll3q14),异常细胞率分别为56.3%、69.3%;CD38≥30%组+12异常率(38.9%)和atm基因缺失发生率(27.8%)均明显高于CD3830%组(13.2%,2.6%)(P0.05);细胞遗传学异常在性别、年龄、Binet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和ZAP-70表达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L免疫表型主要表达CD5、CD19、CD20、CD2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检测CLL患者细胞遗传异常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RB1(13q14.1)、D13S25(13q14.3)、p53(17p13.1)、ATM(11q22.3)及CSP12 5组探针对93例初诊CLL患者进行检测,同期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 CC)分析。分析FISH检测出的遗传学异常与患者的临床Binet分期、Rai分期及其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93例初诊CLL患者分子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为79.6%(74/93),其中13q缺失(13q-)阳性率最高,占45.2%;其次为12号染色体三体(+12)占26.9%、p53缺失(17p-)占19.4%、ATM缺失(11p-)占17.2%。同时伴有2种及2种以上染色体异常患者27例(29.0%),其中13q-伴17p-者8例, 13q-伴11q-者5例, 13q-伴+12者4例。CC检测结果相比较, FISH检测结果中患者的阳性率非常显著高于CC检测结果(χ2=32.127, P0.01)。FISH检测结果与Rai分期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伴17p-的CLL患者Binet分期更晚(P=0.012)。各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年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和CD38表达水平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女性患者13q-的发生率(65.4%)显著高于男性患者(37.3%)(P=0.015);17p-患者IGHV未突变(U-IGHV)的比例显著高于17p-阴性患者(P=0.013);29.0%的患者表达CD38,且与临床分期及U-IGHV呈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7及0.006)。结论 :FISH技术能够大大地提高CLL患者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是常规细胞遗传学有力的补充,对CLL患者的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染色体13q14缺失是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的遗传学异常,也是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常规指标。目前针对该片段缺失的商品化序列特异性DNA探针有LSI-RB1(针对13q14.1-14.2区域)、LSI-D13S319(针对13q14.3区域)和LSI-D13S25(针对13q14.3区域)3种。本研究联合应用LSI-RB1、LSI-D13S319探针和间期FISH方法同时检测112例MM患者对应区域的缺失,比较MM患者上述区域缺失率和缺失细胞比例是否存在差异,总结我国MM患者13q14缺失片段大小的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检测和治疗。结果表明:①LSI-RB1和LSI-D13S319两种探针对MM患者13q14缺失的检出率均为47.3%,检出相符率为100%;如果将缺失的阈值提高至20%,则13q14缺失检出率分别为46.4%和47.3%,检出相符率为98%;②RB-1缺失组缺失细胞比例中位数为72.5%(18%-98%),D13S319缺失组缺失细胞比例中位数为76.5%(22%-98.5%),2种探针检测得出的13q14缺失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38);如果分别将缺失细胞比例≥65%和≥85%定为高比例缺失,比较两种探针对高比例缺失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RB1组有36例(67.9%)和14例(26.4%)为高比例缺失,D13S319组有35例(66%)和19例(35.8%)为高比例缺失,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种探针对高比例缺失患者的检出率也无显著差异(P分别为0.188和0.439);③53例13q14缺失MM患者均为杂合型缺失,且同时具有上述两个区域缺失,即均为较大片段缺失。结论:本研究中112例MM患者13q14.1-14.2和13q14.3区域缺失、缺失细胞比例和高比例缺失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不能根据检测上述两个位点将MM患者划分为不同亚型,在检测13q14缺失时,仅需选择LSI-RB1和LSI-D13S319中1种探针即可。53例13q14缺失MM患者均同时存在13q14.1-14.2和13q14.3两个区域的缺失,提示较大片段缺失是MM患者13q缺失的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治疗伴P53缺失的双打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的新发MM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G显带技术和原位荧光杂交方法(FISH)检测患者染色体核型和基因(P53缺失、1q21扩增、IgH重排)情况;对MM患者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分析伴P53缺失的双打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186例MM患者中,检出单纯P53缺失者14例,合并1q21扩增者(A组)11例,合并t(14;16)者(B组)7例,合并t(4;14)者(C组)9例。伴有P53缺失的27例双打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可以评价,3组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27.27%、28.57%和33.33%,总有效率(ORR%)分别为54.54%、57.14%和55.56%,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分别为26.15±12.53、36.57±16.80和33.56±15.99个月,无事件生存期分别为22.82±12.71、29.79±14.25和24.97±13.95个月,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1,P=0.046)。伴1q21扩增的双打击骨髓瘤患者的总生存期较仅P53缺失的MM患者明显缩短(P=0.027),无事件生存期较仅P53缺失的MM患者也缩短,但无统计学差异(P=0.157);伴t(14;16)和伴t(4;14)的双打击骨髓瘤患者的总生存期较仅P53缺失的MM患者缩短,但无统计学差异(P=0.871,P=0.276),无事件生存期较仅P53缺失的MM患者亦缩短,均无统计学差异(P=0.955,P=0.379)。结论:P53缺失合并1q21扩增的双打击骨髓瘤更容易早期复发,患者总生存期短,预后差,是对MM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的遗传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q21位点扩增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扩增率、临床相关性和预后意义。方法:以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治疗的72例初治M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髓CD138+细胞1q21位点的扩增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和预后分析。结果:72例MM患者中,男52例,女20例,中位年龄58(33-80)岁。1q21位点扩增比例为45.8%。临床相关性分析显示,1q21位点扩增的患者较无扩增的患者相比多伴有13q14位点缺失(P=0.041)和ISSⅢ期(P=0.002)。中位随访时间17.0(3.0-40.0)个月,1q21位点扩增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和总体生存(OS)时间分别为17.0和22.0个月,无1q21位点扩增患者均未达到中位PFS和OS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01)。将1q21位点扩增和影响本组患者PFS和OS时间的高LDH和17p13缺失等因素共同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q21位点扩增、17p13缺失和LDH≥220U/L均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因素。结论:1q21位点扩增在硼替佐米为一线治疗的初治MM患者中为预后不良因素,硼替佐米不能改善1q21扩增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以CD45/SSC配合CD38+/CD138+联合设门,对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CD38、CD138、CD19、CD56、CD117、CD200标记检测,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中骨髓瘤细胞比例为0.2%~52.9%,而在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发现骨髓瘤细胞比例为2.0%~85.5%,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686 4,P0.05)。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各免疫表型阳性率如下:CD38为100.00%(52/52),CD138为100.00%(52/52),CD19为9.62%(5/52),CD56为80.77%(42/52),CD117为40.38%(21/52),CD200为26.92%(14/52)。其中CD56在两种轻链型和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κ链型患者CD56的阳性率比λ链型低,CD56的阳性率在IgM型中最低。在筛选细胞方面,流式细胞术比细胞形态学更灵敏,但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骨髓瘤细胞结果比流式细胞术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1q21扩增、13q14缺失、p53缺失、IGH重排等位点异常及分辨IGH重排亚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9例初诊MM患者及10例其他疾病伴幼稚浆细胞增生患者骨髓细胞,用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检测,分析其细胞遗传学异常,并对IGH重排阳性患者进行三种IGH重排亚型检测。结果:29例初诊MM患者中,17例通过FISH检出1种及以上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58.6%),核型分析只检出3例异常(10.3%)。11例IGH重排阳性患者中有3例IGH/FGFR3阳性,5例IGH/CCND1阳性,无IGH/MAF阳性。结论:FISH技术在MM遗传学检测方面优于核型分析技术,IGH重排阳性患者有必要进行IGH重排亚型检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不同预后分层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和CD38/SSC联合设门,对62例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标本标记CD45、CD38、CD138、CD56、CD19、CD117、CD13、CD20、CD22、CD34、Kappa和Lambda进行检测,并通过ISS分期及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预后分层,分析和比较不同预后分组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结果显示:异常浆细胞均表达CD138(100%)及CD38(100%),而CD19^+(6.5%),CD45^+(22.6%),CD56^+(59.6%)及单克隆轻链抗原表达(82%)相对常见,其他CD117^+(27.4%),CD13^+(17.7%),CD20^+(16.1%)存在个体差异;经预后分层后显示,标高、高危组CD56表达率低于低危组(P=0.02),而CD117表达率高于低危组(P=0.01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具有异质性,在初诊的中、高危患者中CD56表达较低,而CD117表达较高,这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