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索高风险冠心病患者肺癌肺叶切除术的围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 647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Framingham评分,将高风险冠心病患者(评分 20%)纳入研究,以围术期主要心脏事件为终点,探索患者围术期心脏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高风险冠心病肺癌患者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26. 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各因素对患者发生围术期心脏事件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尿病年龄冠脉造影脑卒中吸烟指数。结论高风险冠心病肺癌患者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较高,充分的术前心脏风险评分、冠脉造影及干预有助于降低高风险冠心病患者肺癌围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快速开通罪犯血管,恢复病变心肌血供,挽救濒死心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近年来临床广泛用于PCI治疗[2]。但PCI治疗仅能开通AMI患者的狭窄血管,术后发生心血管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内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与2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1753例因非心脏手术后入住SICU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既往心血管病史,再收集术后重症病房住院期间新发心血管事件或既往心血管疾病加重的资料。所有患者转出重症医学科后予2年随访,统计分析其生存情况。结果 截至转出重症医学科2年后,心血管病史组术后2年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病史组(P=0.001),围术期出现心血管事件患者2年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出现围术期心血管事件患者(P<0.001)。多因素分析2年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围术期心力衰竭、围术期心肌缺血。结论 非心脏手术SICU患者既往心血管病史及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均会降低术后2年生存率,在治疗中应高度重视心血管疾病管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的发展,PCI已经成为冠心病病人血运重建的主要手段。然而,PCI过程中球囊扩张、支架释放可导致短暂性心肌缺血及血栓形成,引起围手术期的心肌损伤,进而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引起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2例,分为术后肌酸肌酶同工酶及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组和正常组,分析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过程以及并发症等相关因素,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2组术后再发心肌缺血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惠义(P<0.05).随访期间,2组主要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肌酸肌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程度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示2组球囊扩张总时间、C型病变、术中出现冠状动脉夹层及术后分支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肌酸肌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C型病变、术中出现冠状动脉夹层及术后分支闭塞有密切关系,其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发心肌缺血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高危冠心病患者院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560例行CABG高危冠心病患者,院内发生主要不良事件者103例为观察组,未发生主要不良事件者457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血肌酐水平,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系统(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EuroSCORE)评分,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及NYHA心功能Ⅲ~Ⅳ级、心律失常、术前90 d内发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血管、颈动脉狭窄≥50%、应用正性肌力药物、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比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冠心病患者CABG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前LVEF[58(52,61)%]低于对照组[59(55,62)%],术前EuroSCORE评分[7(7,8)分]、术前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比率(12.61%)、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6(2,10)u]、CPB比率(42.72%)高于对照组[7(6,8)分、5.03%、2(0,4)u、10.72%](P0.05);2组年龄,性别比例,吸烟比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功能NYHAⅢ~Ⅳ级、心律失常、术前90 d内发生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颈动脉狭窄≥50%比率,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B(OR=2.577,95%CI:1.340~4.957,P=0.005)、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OR=1.170, 95%CI:1.089~1.257,P0.001)是高危冠心病患者CABG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LVEF(OR=0.951, 95%CI:0.910~0.994,P=0.02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行CABG前调整LVEF,术中尽可能减少CPB应用,围术期减少红细胞输注,可能会降低院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并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行择期手术的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223例,记录术中、术后心血管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根据有无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不良事件组和无不良事件组,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良事件组中术前有ST段压低≥0.05 mV、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年龄>70岁、吸烟、糖尿病、射血分数≤50%、心功能Ⅲ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血红蛋白<120 g/L、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无不良事件组,以上危险因素均与不良事件发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心律失常、糖尿病、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纤维蛋白原增高、射血分数≤50%、血红蛋白<120 g/L及ST段压低≥0.05 mV是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PCI围术期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情况,再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38例(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未发生组114例(未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2组一般资料,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再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独立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152例患者接受风险管理后,38例(25.00%)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存在高血压病史、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存在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6 mmol/L、白细胞计数≥10×109/L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因素.经ROC曲线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HDL-C、LDL-C、BMI早期预测患者出现心脏不良事件的AUC分别为0.702、0.732、0.667、0.724、0.754、0.706.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PCI治疗围术期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但仍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故需早期识别、控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37例冠心病合并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未同期进行颈内动脉血流重建,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前均行颈动脉超声或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并根据颈内动脉狭窄情况分为中重度狭窄组(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对侧颈内动脉狭窄≥50%)5例和轻度狭窄组(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对侧颈内动脉狭窄50%)32例,比较2组围术期脑卒中和术中出现低血压过程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中重度狭窄组围术期脑卒中发生率(60.0%)高于轻度狭窄组(6.3%)(P0.05),术中出现低血压过程发生率(20.0%)与轻度狭窄组(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508,95%CI:1.999~1 597.715,P=0.018)。结论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对侧颈内动脉严重病变可增加冠心病围术期发生脑卒中风险,围手术期应积极重建颈内动脉血运,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极易导致患者致残和死亡[1]。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案,但PCI容易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2-3]。相关研究[4]显示,行PCI前给予患者负荷量瑞舒伐他汀类的药物能有效减少术后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发生。本研究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临床、检验及影像学特点等方面,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e myocardial injury,PMI)的预测因素分析。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介入中心专用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诊断"冠心病"收入院的患者,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CTO病变患者134例。结果:研究入选134例2型糖尿病合并CTO病变患者,平均年龄(62.12±9.018)岁,其中男性占81.34%(109/134),PMI发生率为14.18%(19/134),根据是否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分为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组(19人)和围手术期非心肌损伤组(115人)。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开口病变、钝性残端病变、扭曲病变、病变长度20mm、逆向导丝技术、反向CART技术、J-CTO积分均具有明显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反向CART技术(OR 7.580,P0.05)、病变长度20mm(OR 3.642,P0.05)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CTO病变引起围手术期PM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反向CART技术、病变长度20mm是2型糖尿病合并CTO病变发生PMI的独立预测因素。预知该类特殊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风险,对心脏不良事件进行评估,从而有助于治疗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胡静  童玲  胡晖 《护理与康复》2015,14(12):1178-1180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进而发生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一组综合征,约5%冠心病患者进展成ACS[1]。ACS患者出院后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远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与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有关[2]。同伴教育是指等同社会人口学资料以及背景的同伴之间的理念、信息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介入治疗的7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7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顺利度过围术期,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行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精心细致围术期护理,是手术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后的监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瑞敏 《护理研究》2001,15(6):318-319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结构比例增加 ,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50 5] 。外科病人合并冠心病行非心脏手术的人数越来越多 ,任何非心脏手术均可引起此类病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而引发心血管危险事件[2 :2 4 1] (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Walton[3] 研究证实护理干预可改善这类病人的预后 ,术后密切监测与疾病相关指标 ,及时处理各种危险因素 ,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病人的存活率提高。1 冠心病病人行外科手术后监护  冠心病病人行外科手术后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围术期循环稳态的监测与调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亿人接受各种手术,其中近90万人出现围术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和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其死亡率高达10%~15%。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但是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心肌缺血,主要诱因是手术疼痛等因素诱发的强应激和内脏牵张等刺激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因此研究更加有效的手段预防或减少疼痛和心肌缺血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和远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11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资料,统计其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MI急诊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结果 112例PCI术后患者中,有31例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急性心力衰竭比例最高,为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Ⅲ~Ⅳ级、低钾血症、合并糖尿病、吸烟史、血氧饱和度(SaO2)90%是AMI急诊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AMI急诊患者PCI术后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应针对NYHA分级、低钾血症等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我院160例冠心病PCI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比较不同情绪及心理状态患者的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情绪及心理指标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160例冠心病PCI治疗患者术后有34例发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 25%,其中情绪及心理指标阳性患者的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情绪及心理指标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抑郁等情绪指标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惧及偏执等心理指标均与术后心血管事件有密切的关系(P 0. 05)。结论冠心病PCI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与术后心血管事件有密切关系,应重视对冠心病PCI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态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满意率。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为活动主题,并对诱发冠心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并开展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患者血栓、心肌缺血、心肌再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治疗依从率、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品管圈实施后医护人员团队协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和谐度、QCC手法等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心内科护士护理质量,降低冠心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满意率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为活动主题,并对诱发冠心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并开展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患者血栓、心肌缺血、心肌再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治疗依从率、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品管圈实施后医护人员团队协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和谐度、QCC手法等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心内科护士护理质量,降低冠心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出适合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心血管系统危险的评估标准。方法选择412例连续的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得出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系统危险指数。结果术前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不全、脑卒中病史以及术前ST段压低≥0.05mV、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计数〉1.0×10^9/L是围术期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患者根据计分的不同可分为四级危险程度。分级程度越高,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越高。从心性死亡的发生情况来看,单纯以死亡率比较,随着危险程度的增加心性死亡率也逐渐增加,但是通过统计学分析表明,只有Ⅰ级和Ⅳ级、Ⅱ级和Ⅳ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脏事件危险程度越高,围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