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V宫内感染及胎盘HBV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妊娠晚期孕妇(HBeAg携带者)3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实验组孕妇给予600 mg/d替比夫定阻断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替比夫定阻断治疗;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均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比较两组孕妇及新生儿血清和胎盘组织的HBV DNA值。结果实验组孕妇血清HBV DNA为(3.56±1.08)×10~(10)拷贝/ml,低于对照组的(8.15±0.46)×10~(10)拷贝/ml(P0.05);实验组胎盘组织HBV DNA为(3.96±1.48)×10~(10)拷贝/ml,低于对照组的(5.23±0.17)×10~(10)拷贝/ml(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及胎盘HBV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与针对性护理。[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孕妇及其婴儿各320例进行研究,所有孕妇妊娠期都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所有新生儿出生后给予强化免疫与抗病毒干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DNA转阴率与HBeAg值。[结果]孕妇分娩4周后的HBV DNA定量与HBeAg值明显低于分娩前,而分娩4周后的DNA转阴率为31.3%;孕妇平均产后出血率为27.2%,剖宫产率为61.9%;新生儿体重3 398.24g±452.87g,身长50.87cm±2.44cm,头围33.87cm±4.13cm,5min Apgar评分9.78分±0.10分,婴儿随访6个月,未发现畸形与HBsAg阳性。[结论]孕妇妊娠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阻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安全性好,针对性护理能取得更好的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00-102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孕妇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口服替比夫定,对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作用及安全性。采集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孕24、28、32、36w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治疗组同时口服替比夫定600mg/d至分娩后,对照组孕妇不作其他处理。所有新生儿出生后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同时接种首剂重组乙肝疫苗10μg,免疫程序为0、1、6月三针法。主要观察指标为孕妇HBV-DNA含量及新生儿12个月后的HBs Ag阳性率。治疗组孕妇HBV-DNA含量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12个月后Hbs Ag阳性率为3%,低于对照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孕妇及新生儿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HBs 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口服替比夫定能够降低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序列异质性≥8%, 现已明确HBV分为A~H 8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对HBV 感染后的致病性、病程转归等均有明显差异,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亦有不同.替比夫定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很强抑制HBV复制的作用,但是有关HBV基因型与替比夫定抗病毒疗效关系研究的观点不一.作者应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对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基因分型,旨在比较B、C基因型与替比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母婴传播(MTCT)是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途径,系统了解HBV MTCT的发生机制和相关阻断策略,对提高阻断成功率至关重要。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HepB)的联合免疫在HBV MTCT的阻断上已取得较好疗效,但阻断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高病毒载量孕妇发生宫内感染是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感染途径有胎盘途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途径、经生殖细胞感染途径等。孕期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阻断宫内感染,但各指南在治疗开始时间及HBV DNA阈值上仍未达成统一。本文对HBV MTCT发生机制及阻断策略予以综述,为进一步提高HBV MTCT阻断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 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的难题。研究表明,核苷酸类似物,如替比夫定可以抑制HBV的增殖、疾病的进展和肝癌的发生,并能长期改善肝功能[1~3]。然而,鲜有研究显示在替比夫定治疗前有哪些因素与治疗后肝功能改善有关[4]。作者试图探索与替比夫定治疗后肝脏功能改善相关的治疗前独立因素,为更好的预测改善效果提供理论支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炙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HBsAg阳性的孕妇23例于孕28~30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肌肉注射HBIG 200 IU,1次/4周,共3次.新生儿出生后注射HBIG 200 IU和基因重组乙肝疫苗10 ug,1个月、6个月再次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10 μg.结果:23例新生儿出生时4例HBsAg阳性(>0.05 IU/mL),HBV DNA均<103拷贝/mL.7个月时HBsAg和HBV DNA均阴性,HBsAb均阳性.对母婴均无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Hsu等选择13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随机给予替比夫定(600mm每天1次)或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治疗52周。治疗有效定义为: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至&lt;5log10拷贝/ml,同时丙氨酸转氨酶恢复正常或HBeAg转阴。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3%和67.0%(P=0.005)。替比夫定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中的疗效都较好。替比夫定治疗的患者,肝脏组织学改善更明显。替比夫定组,5.0%HBeAg阳性的患者2.3%HBeAg阴性患者出现耐药;拉米夫定组,11.0%HBeAg阳性患者和10.7%HBeAg阴性的患者出现耐药。7.5%替比夫定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升高,拉米夫定组为3.1%。拉米夫定组AST升高更多见。因此,与拉米夫定相比,替比夫定疗效更好,病毒耐药发生率较低。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周杰颖 @汪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比较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VIP、CBM和Cochrane图书馆,纳入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比较治疗慢性乙肝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止至2010年2月,文种限于中、英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试验并评价质量,而后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RCT,均为A级研究,合计1 6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用于疗效评价的指标,包括治疗应答[RR=1.28,95%CI(1.10,1.48),P=0.001]、ALT复常率[RR=1.12,95%CI(1.01,1.23),P=0.02]、HBV-DNA未检出率(PCR法)或低于检测下限[RR=1.44,95%CI(1.36,1.53),P<0.00001]、原发治疗失败[RR=0.28,95%CI(0.18,0.43),P<0.00001]、病毒突破率[OR=0.38,95%CI(0.32,0.47),P<0.00001]、病毒耐药[OR=0.44,95%CI(0.36,0.55),P<0.00001],替比夫定均优于拉米夫定。结论基于当前临床证据,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但由于纳入研究的随访时间较短,样本量也较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内感染阻断失败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HBV感染的孕妇1411例及所分娩的婴儿,观察母亲不同E抗原状况、不同HBV DNA载量、不同分娩方式、抗病毒治疗情况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 母亲HBeAg(+)组婴儿出生时及12月龄时HB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母亲HBeAg(-)组(P=0.000,P=0.006);母亲HBV DNA载量与婴儿出生时及12月龄时HBV感染率呈正相关;阴道分娩组婴儿出生时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00),但12月龄时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137);母亲非抗病毒组婴儿出生时及12月龄时HB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母亲抗病毒组(P=0.042,P=0.048).结论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阻断失败主要与母亲HBV感染状况如血清HBeAg阳性、较高的HBV DNA载量等高危因素有关,而与分娩方式无关.给高病毒载量孕妇在妊娠中晚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母亲的HBV DNA载量,从而有效减少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11.
邓泽强  何小珊  张烨琼  李刚 《新医学》2012,43(3):170-17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及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过程中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和HBeAg血清学阴转率的差异.方法:选择初治慢乙肝患者126例,按其治疗方案分为恩替卡韦0.5 mg/d治疗组(恩替卡韦组)83例和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组(替比夫定组)43例,观察两组慢乙肝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12、24、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阴转率及其下降模式,比较治疗48周时HBeAg血清学阴转率.结果:治疗4周时思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HBeAg阳性患者HBV DNA水平分别为(5.57±1.30)lg copies/L、(5.76±1.34)lg copies/L,两组HBeAg阴性患者则分别为(5.75±1.01)lg copies/L、(6.03±1.86)lg copies/L,两组HBV D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eAg阳性患者各个时间点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HBeAg阴性患者除24周外的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替比夫定组HBeAg阴性患者(P均<0.05).无论是HBeAg阳性患者还是HBeAg阴性患者,两组的病毒下降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周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核苷类似物均能快速、强效抑制HBV DNA;对于HBeAg阴性患者,恩替卡韦治疗较替比夫定治疗可获得更高的HBV DNA阴转率.  相似文献   

12.
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序列异质性≥8%,现已明确HBV分为A~H8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对HBV感染后的致病性、病程转归等均有明显差异,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亦有不同。替比夫定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很强抑制HBV复制的作用,但是有关HBV基因型与替比夫定抗病毒疗效关系研究的观点不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联合中药组和单用替比夫定组。治疗第12周、24周、48周时,比较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Ab转换率。结果:替比夫定联合中药组在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Ab转换率方面均显著高于替比夫定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肝功能改善率及抗病毒的应答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HBV病毒的感染急速增多[1-2]。大量的研究[3-4]表明,HBV DNA病毒载量为有效预测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及转归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拉米夫定等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患者HBV的复制,由此可以延缓乙型肝炎的发病进展。第三代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因价格因素,大部分病员仍无法长期坚持用药。本研究探讨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宋伟峰  黄湛镰  林潮双 《新医学》2010,41(6):362-364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5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阴性组(12例)和HBeAg阳性组(45例),均予替比夫定600mg/d治疗24周,于治疗0、4、8、12、16、24周时检查HBV DNA、ALT水平,于0、12及24周检查HBeAg及HBeAb.分析上述时间点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VDNA下降速度,并分析影响病毒早期应答的因素。结果:HBeAg阴性组治疗4、8、12、16、24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25%、42%、50%、67%及75%;24周时ALT复常率为83%。HBeAg阳性组治疗4、8、12、16、24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0、7%、13%、27%及53%;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27%及76%。两组HBV DNA水平均在前4周下降最明显,其后下降速度减慢,维持在较低水平。HBV DNA阴转者的基线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未阴转者(P〈0.05)。结论: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HBV DNA的复制,并在早期(4—8周)将HBV DNA抑制到较低的水平,促进ALT恢复正常;基线HBV DNA水平是影响其24周病毒学应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可供临床应用的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s,NAs]包括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及替诺福韦酯(tenofovir,TDF),NAs作为病毒逆转录酶抑制剂,可抑制HBV DNA复制扩增.由于HBV属于高基因变异率病毒,NAs长期治疗后,选择压力下使耐药病毒株成为优势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防治CHB抗病毒治疗中耐药的发生,弄清楚其耐药机制及变异的监测及诊断十分必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发现的常见突变位点,并比较了几种临床应用的突变监控及检测技术,对耐药突变进行早期、快速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使慢性HBV感染的监测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黄启功  蒋明光  陈林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182-1183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美能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使用拉米夫定治疗24~72周产生耐药的慢性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单独口服替比夫定进行治疗,治疗组50例口服美能片加替比夫定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2组治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ALT、AST和TBIL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BV DNA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美能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肝炎疗效显著,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点、耐药突变基因状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44例广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的HBV DNA载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标志物,采用PCR和DNA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HBV基因分型和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耐药突变基因。结果 3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基因B型179例,占52.03%;C型136例,占39.53%;D型4例,占1.16%;B、C混合型14例,占4.07%;B、D混合型2例,占0.58%;其他型9例,占2.62%。不同HBV基因型的HBV DNA载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脂、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耐药例数分别是95、49、20和84例,敏感例数分别是249、295、324和260例。突变基因型以rt181T最多,且多见于C基因型(110例)。结论广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HBV C基因型容易产生耐药,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型是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疗效和选择用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把86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继续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加用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治疗;对照组换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口服,0.5mg,1次/d治疗。两组均不用其他药物,疗程48w。结果观察组24、48w HBe Ag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8w时观察组HBe Ag/抗HBe转换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加用替比夫定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地提高HBe Ag阴转率和HBe Ag/抗HBe转换率。因此,加用替比夫定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有效提高了治疗过程的安全可行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治疗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HBV的耐药性问题[1]。目前口服的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均可出现耐药性。特别是近年来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即存在耐药位点突变,即预存耐药变异(pre-existing antiviral resistance mutation),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