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系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急性症状发作后1h内的自然死亡,是最危重的心血管系统疾患。其死亡病例约占人类总死亡病例的10%~30%、猝死病例的75%和心血管病死亡病例的50%。美国每年发生SCD约18至45万多,我国每年发生SCD约54.4万(相当于每分钟有1人以上发生SCD),严重地危害了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全球的社会问题,2005年WHO公布的数据表明,在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1700万人群中,心脏性猝死(SCD)占40%~50%。根据AHA提供的资料,美国发生SCD为每年25~45万例。Framingham研究资料显示,26年间的猝死占所有原因死亡的13%,在冠心病患者的死因中50%为猝死。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患者约为54.4万人。  相似文献   

3.
由于心脏原因而造成的意外与突然死亡称为心脏性猝死(SCD),其中大多数是由冠心病所致,故又称为冠心病猝死。在美国每年约有30~40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我国北京宣武地区报告三年内SCD202例,占心血管病死亡总数的10.1%;首钢居民区1974—1980年急性心肌梗塞及冠心病猝死登记示猝死发生率,男性平均为10 5/10万,女性平均为3.6/10万。因此,SCD是目前对中、老年人生命的最大威胁之  相似文献   

4.
���IJ������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事件导致的,发生迅速而意外的死亡。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突然停止,是心脏性猝死的前期过程。90%以上的心脏骤停是由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引起。若不及时抢救,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将转化为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是部分患者心脏疾病的首发表现。1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病因在美国,据估计每年猝死人数为30万~35万。我国的统计学资料显示,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为41.9/10万,年猝死人数54.4万。心脏性猝死的病因繁多,包括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心脏大体结构正常的离子通道疾病,以及部分可纠正的病因(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  相似文献   

5.
心脏性猝死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占猝死患者的绝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欧洲人20~75岁院外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约1‰,美国人约为1‰~2‰。在美国,每年约40~46万的心脏骤停事件发生于院外;而院外心脏性猝死约80%发生在家中,15%发生在街道和公共场所。在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的病人中,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一表现。及时发现并及时电击除颤和心肺复苏可挽救相当比例猝死者的生命;从倒地至除颤,每延迟1min,患者生存的机率大约降低7%-10%。  相似文献   

6.
心脏性猝死是发达国家死亡最主要的原因,美国每年猝死达40万,心脏性猝死患者中近2/3中均有心肌梗死病史,导致猝死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多数起源于梗死瘢痕区的边缘。对于心肌梗死猝死的高危人群,当今的主流治疗方法是植入ICD进行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心脏性猝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每年约有50万病人因急性心肌梗塞而住院。80%以上病人可存活下来并出院,其中10%~20%的病人在出院后第一年中死亡,梗塞后最初6个月死亡危险性最大,在死亡病员中,大约50%属猝死。本文将概括介绍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脏性猝死的病理生理学,并对可用以识别住院后可能发生心脏猝死的某些预测因素作一讨论。心脏性猝死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国内News     
《糖尿病之友》2013,(8):10-11
我国心脏猝死抢救成功率不足1% 中国心律失常联盟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近日在某活动中介绍,目前我国每年心脏猝死超过50万例,居全球之首。由于国民普遍缺乏猝死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专家介绍,发生猝死后的几分钟内,  相似文献   

9.
心脏性猝死约占人类总死亡15%~20%左右,其中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约54.4万,居于世界之首。冠心病是当前心脏性猝死的首位病因。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且心脏性猝死危险因素较多,多种因素可增加心脏性猝死风险。目前对于心脏性猝死首选防治手段是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远程监测正逐渐成为当前置入ICD患者主要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果没有及时给予心肺复苏,患者就会死亡。我国心脏性猝死病例每年约54.5万。约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其中80%的猝死原因为室颤。心跳停止4 min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初级心肺复苏),并于8 min内进行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高级心肺复苏),则病人的生存率43%。因此,强调黄金4 min,  相似文献   

11.
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SCD)亦被称为心脏猝死或心脏卒中,系指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突然和意外的死亡。所谓“突然”是指死亡发生在24小时内。并可将其分为“很急”和“急性”两类。前者指死亡发生在1小时内,后者则指死亡发生于1~24小时内。少数病人死亡发生在几秒钟内,称为“即刻死亡”。但亦有将猝死的时间限制于30秒、1小时、6小时或12小时内世界卫生组织则规定为起病后6小时内的死亡。心源性猝死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据估计在美国每年约有30~40万人因“心源性猝死”死亡。其中约10万人死于65岁前。而且在心脏抑制后存活的病人中,有再发心室颤动的倾向,其死亡率在发作后的下一年为26%,在第2年为36%。  相似文献   

12.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多数学者认为发病后1小时死亡者为猝死,也有人规定为6小时或24小时。在美国,每年约有35万人发生SCD,约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的50%,占全部死亡原因的25%。因此,预防和减少SCD具有重...  相似文献   

13.
每年西德发生的心脏病性猝死约7万人,而在美国为40—60万人。这成为当前的一大难题。另外较为年青的心脏病性猝死者亦有所增多,在美国每年发生心脏病猝死者,年龄在65岁以下的即约为1万人。室性心律失常对于心脏病猝死有密切的联系,为进一步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病猝死的关系,作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14.
猝死(SD)是指突然死亡,多数定义为发病1h内死亡者,但也有人将发病<24h死亡者归为猝死。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h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是当今心血管疾病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20年来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生比重的变化,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多,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现总结我院1997—2011年16例发生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病因,旨在为临床防范心脏性猝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心源性猝死(SCD)定义为年龄65岁及以上患者, 在出现症状后1 h内或无症状24 h内突然发生意外死亡, 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或血流动力学突变所致。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老年人心源性猝死是老年心脏疾病最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心源性猝死占整个猝死病例的80%以上, 多数的老年猝死患者由于心源性猝死引起。临床对心源性猝死的检测手段主要是对家族史、个人史进行筛查, 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分析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但存在针对性不强、检出率低、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局限等缺点。心源性猝死也具有遗传易感性, 遗传因素在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综述不同心血管疾病基础上猝死与遗传因素间的相关性, 包括基因多态性在老年心源性猝死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脏性猝死是心肌梗死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美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0.1%,占总死亡人数的15%~20%[1];在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中,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4.8%[2]。WHO-MON-ICA研究[3]显示,北京地区35~74岁的人群中,22.8%的急性冠心病事件是以猝死的形式发病,其中死在院外、医生未及诊治者占80%。目前,我们对心脏性猝死所能做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仅局限于猝死后的心脏复苏,但复苏的成功率不高。美国得益于先进的紧急事件抢救系统,心脏骤停者心脏复苏成功率为30%左右。而在我国,即使是在医疗卫生水平相对较高的北京地区,成功率也不到1%[3]。 目前,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也缺少一种有效、简捷的可早期识别心脏  相似文献   

17.
心原性猝死是指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突然的、毫无预期的死亡,全球每年心原性猝死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5%~20%。尽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发生心原性猝死,但对于鉴定死因至关重要的猝死后常规尸检以及新兴的分子尸检,目前仍未给予足够重视。为此,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心血管疾病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多学科专家,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及亚太相关指南和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撰写《心原性猝死尸检和分子诊断中国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化指导心原性猝死常规尸检和分子尸检操作流程,更好地将心原性猝死解剖、病理和分子诊断结合起来,帮助病理医师和法医更精准地对心原性猝死进行病因学诊断,为深入了解中国猝死人群病因学构成、建立合理的心原性猝死预防策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6例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有关临床资料,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38-83(49.5±10.7)岁。收集患者的诱因、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X线胸片、心电监护、电解质等资料,根据患者相关项目逐项进行分析。结果46例猝死患者占同期冠心病总住院数的2.2%。多数发生猝死的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定高危因素,电解质紊乱、Lown3-5级室早、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脏扩大、左室肥厚、心功能不全、持续心肌缺血等因素均可触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猝死起始的ECG类型及其演变过程多有一定规律性。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2.2%。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与电解质紊乱、Lown3-5级室早、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脏扩大、左室肥厚、心功能不全、持续心肌缺血等高危因素密切相关。有效控制危险因素能大大降低冠心病猝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全球每年突发性心脏骤停的人数为300万,平均生还率〈1%。美国每年约有70万患者死于心脏病,其中46万是心脏性猝死。在心脏性猝死中,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占62%,心室颤动(室颤)占8%,尖端扭转型室速占13%。国外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已证实,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的方法,可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本研究旨在观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ICD治疗的疗效随访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猝死(sudden death)是一种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死亡的原因十分复杂,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生在24 h之内突然、意外死亡才能定为猝死.猝死若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称为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它是猝死的第一大原因,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30万病例[1].虽然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但是非心肌缺血病例在解剖时经常会遇到.其中心律异常所致突然死亡占猝死的5%,这类疾病并没有发现心脏的结构异常,主要有长QT综合征(long QTsyndrome,LQTs)、心室预激惹和自发性心室纤维震颤(idiopathi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IVP)或Brugadasyndrome及近年来报道的短QT综合征(short QTsyndrome,SQTs)等[2].另外,常见的心肌功能紊乱引起的猝死是由于心室肌肥厚、心舒张功能异常的心肌肥厚症(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导致心律不齐性右心室发育异常(arrhythmogenic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ARVD).本文主要就引起QT综合征患者猝死的最新分子医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