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CT检查24例,MRI检查27例。结果颅眶沟通性脑膜瘤分为扁平肥厚型脑膜瘤、视神经鞘脑膜瘤和跨眶上裂脑膜瘤。5例扁平肥厚型脑膜瘤均呈扁平状软组织密度和受累骨质增生肥厚及脑膜尾征,三侧性肿块4例,双侧性肿块1例。眶内及颞窝肿块信号一致,但与颅内肿块信号不同。视神经鞘脑膜瘤19例,其中哑铃形10例,蝌蚪形7例,视神经鞘膜全程不均匀增厚2例,病变均呈软组织密度,其中钙化2例,但骨质均无改变。颅内及眶内病变信号一致,均出现双轨征及脑膜尾征。跨眶上裂脑膜瘤7例,均呈软组织密度并出现脑膜尾征,哑铃形6例,不规则形1例,邻近骨质增生硬化5例(其中1例合并骨质吸收),骨质无变化2例。行MRI检查的4例中,颅内及眶内肿块信号一致3例,不一致1例。结论不同亚型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均有其特征性的表现,综合分析病变形态、位置、密度和信号特征及邻近脑膜和骨质的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4例。4例均行MRI扫描,其中2例并行CT扫描。结果:4例血管外皮细胞瘤分别位于前、中颅窝、右侧桥小脑角区及右顶部各1例,均呈明显分叶状。T1WI示肿瘤呈高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示肿瘤呈等或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高度增强,其中4例肿瘤周边均可见不同程度水肿带,3例见流空血管影,1例肿块内见坏死囊变灶、1例邻近颅骨骨质破坏,1例见幕上轻度脑积水。CT平扫示肿瘤呈高密度,未见瘤内钙化、邻近颅骨骨质增生及脑膜尾征等脑膜瘤常见征象。结论:MRI及CT表现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最终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变型血管周细胞瘤(AHPC)的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HP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结果 肿瘤呈分叶状(6例)、不规则形(1例)、跨叶生长(1例).MR平扫T1WI呈等、稍低信号6例,混杂信号2例;T2WI呈等、稍高信号6例,混杂信号2例;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明显囊变坏死4例,“脑膜尾征”2例,相邻颅骨破坏1例,瘤周水肿明显4例,7例与硬脑膜以相对窄基底相连.所有病例内部及周边均可见数量不等的血管影.结论 AHPC具有明显的分叶状、跨叶生长倾向,肿瘤易出血、囊变、坏死,“脑膜尾征”少见,易破坏邻近颅骨,瘤周水肿明显等特点,但需与恶性脑膜瘤及WHOⅡ级血管周细胞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高场MRI特征,探讨高场MRI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8例,7例术前经MRI检查,1例术前经CT检查.结果 8例中,位于颅内6例,椎管内2例.7例病灶边缘有分叶倾向;8例均无钙化;颅内6例均有坏死,椎管内2例均无坏死;2例见骨质破坏;4例见血管流空信号.肿瘤实性部分T1WI均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1例显示"脑膜尾征".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高场MRI的影像特征有助于其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CT和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齐全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13例,分析其CT和MRI影像特征,重点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边界、肿瘤基底宽度、瘤周水肿宽度、强化均匀程度以及脑膜尾征长度等,观察指标经量化处理,并随机抽取临床、影像资料齐全并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脑膜瘤29例,对比分析2组病例的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差异.结果 13例颅眶沟通性脑膜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突眼、视力减退、眼球运动受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形态以哑铃状多见,肿瘤最大径平均值、肿瘤基底最大宽度平均值、瘤周水肿最大宽度平均值、脑膜尾征邻近强化硬脑膜的最大长度平均值均大于颅内脑膜瘤(P<0.05).结论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及CT、MRI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6.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9例,均作MRI平扫和增强检查. 结果 9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MRI平扫,T1WI呈低等不均匀信号6例,呈等信号3例;T2WI呈不均匀等高信号6例,等信号2例,高信号1例,7例显示血管流空.增强后扫描9例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5例显示"脑膜尾征". 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  相似文献   

7.
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发生在大脑各区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分布于颅内各区的脑膜瘤共136例。结果脑膜瘤具有许多CT和MRI的自身影像学特征和邻近组织间接影像学特征如脑膜尾征、瘤周环形或半环形征、皮质塌陷征、鞍结节骑跨征、肿瘤强化明显征和CT图像上的颅骨增生征、蝶骨平台隆起征等。结论根据脑膜瘤自身和邻近组织的CT和MRI特征,结合发生部位和临床表现,可明显提高对脑膜瘤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MR影像特点并与脑膜瘤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2015—2017年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HPC病人[年龄26~75岁,平均(46.33±16.88)岁]及40例颅内脑膜瘤病人[年龄27~78岁,平均(56.12±12.19)岁]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MRI扫描检查,采用χ~2检验对2组病人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HPC与脑膜瘤病人MRI表现相似,常规MRI可表现为肿瘤分叶、瘤体内有囊变坏死、血管流空影、窄基底连接及骨质破坏,且HPC的发生率均高于脑膜瘤(P0.05)。但脑膜瘤增强MRI上脑膜尾征的发生率高于HPC(P0.05)。结论 HPC与脑膜瘤存在的影像差异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膜瘤MRI表现及其相关病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证实的脑膜瘤MRI图像,从其信号特点、肿瘤-脑组织界面、瘤周水肿、脑膜尾征病灶增强后MRI信号均匀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并观察相关病理学资料.结果:脑膜瘤大多T1WI为等低信号,T2WI以稍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多见,脑膜尾征具有诊断价值.结论:脑膜瘤MRI征象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征性,大多数能在术前诊断,为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覃峰  磨莉  钟在英  梁世伟  唐国睿  宋瑞 《武警医学》2014,(2):157-159,163
目的 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特征,提高该病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MRI特征.结果 幕上16例,幕下5例;15例病灶呈分叶状,6例呈类圆形;20例边界清晰,病灶周围脑组织受压呈现"皮质塌陷征";13例瘤周未见水肿或轻度水肿,8例出现瘤周中度水肿;18例与临近硬脑膜呈窄基底相连,3例与临近硬脑膜呈宽基底相连;2例有骨质破坏.MRI检查:T1WI、T2WI均呈等或稍高信号为主,15例病灶内见坏死囊变;17例病灶内见血管流空信号;21例病灶内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6例呈均匀明显强化,15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3例出现"脑膜尾征".结论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这对提高该病术前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鞍结节脑膜瘤与向前上生长的垂体腺瘤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与向前上生长的垂体大腺瘤的影像学鉴别要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鞍结节脑膜瘤的MRI征象,并与同期病理确诊的14例垂体大腺瘤进行对照。结果 17例脑膜瘤:均显著强化,包绕颈内动脉13例,长脑膜尾征14例、瘤周较多流空信号5例,蝶鞍扩大9例,垂体柄不能辨认11例,肿块与垂体分界不清7例,无腰征。14例垂体大腺瘤:7例显著强化、但不均匀,颈内动脉包绕14例,短脑膜尾征9例,较多流空信号2例,蝶鞍扩大14例,垂体柄不能辨认14例,见不到垂体结构13例,腰征1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瘤体显著及均匀强化、脑膜尾征粗大、瘤内星状改变均明显不同于垂体大腺瘤,其中长脑膜尾征、明显及均匀强化价值最大。结论 长脑膜尾征和肿瘤明显及均匀强化、无腰征是鞍结节脑膜瘤的特征性表现,对于鉴别鞍结节脑膜瘤与向前上生长的垂体大腺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CT、MRI影像学征像,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CT、MRI影像学征像。结果 18例位于颅内脑外,1例位于脑实质内,肿瘤多呈分叶状,以稍长T_1稍长T_2信号为主,13例肿块内可见囊变、坏死不均匀信号,6例信号较均匀,9例见血管流空影,11例T_1WI肿块周围见低信号环,14例见瘤周水肿,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13例,明显均匀强化6例,18例均与硬脑膜相连,11例为窄基底,7例为宽基底,7例见"硬膜尾征"3例见骨质破坏。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CT、MRI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结合临床,可以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但最终确诊有待于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3.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与病理结果(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误诊原因。资料与方法搜集术前MRI诊断脑膜瘤,而手术证实为血管外皮细胞瘤13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3例MRI示肿瘤位于颅内脑外,MR平扫TlWI呈高低不均信号9例,等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9例,等信号4例;增强扫描11例呈不均匀强化。术后病理证实肿瘤来源于脑膜间质的血管外皮细胞。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与脑膜瘤相似,但前者往往出现分叶征,有丰富的血管,肿瘤易出血、坏死致信号不均匀,无钙化及局部骨质反应性增生和有溶骨性破坏等特点,据此可资鉴别。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可确定肿瘤的起源。  相似文献   

14.
潘锋  祝跃明  周林江  顾晓丽  沈健  黄小燕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180-118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3例行MRA、MRV检查。结果:16例肿瘤均明显强化;15例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14例外形波浪状分叶,2例呈类圆形;13例瘤内有囊变、坏死;10例可见瘤内血管流空信号。12例肿瘤T1WI上呈等低信号,4例呈高或略高信号;13例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3例为等低信号;11例DWI上呈等低信号,5例为高信号。7例与脑膜以窄基底相连,9例与脑膜宽基底相连;4例邻近颅骨有破坏,4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HPC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HPC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瘤行T1WI、T2WI及增强扫描,且颅内者行DWI检查,椎管内者行STIR检查,分析其部位、形态、瘤周水肿、信号特点、强化程度、邻近颅骨改变等.结果 颅内病变多位于幕下,椎管内病变多位于胸段.肿瘤多呈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或短T2信号,肿瘤呈“黑白相间征”及“黑白反转征”是其特点,DWI多呈等低信号,多无明显水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脑膜尾征”或“脊膜尾征”少见,邻近骨质受累少见,3例受压变薄.结论MRI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的MRI征象,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血管瘤型脑膜瘤与37例非典型脑膜瘤的MRI资料,比较2种脑膜瘤的MRI征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相比,肿瘤分叶征(x2 =5.754,P=0.022)、脑膜尾征形态(x2=13.107,P=0.000)及长度(t=2.123,P=0.038)、瘤脑界面(x2=20.292,P=0.000)、邻近骨质改变(x2=4.321,P=0.044)及肿瘤强化程度(x2=8.846,P=0.005)6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瘤脑界面(x2 =9.761,P=0.002),邻近骨质改变(x2=9.547,P=0.002)2项联合对于2类脑膜瘤的鉴别有显著的影响(P均<0.05).肿瘤的囊变坏死(x2=0.003,P=1.000)、瘤内血管流空信号(x2=0.823,P=0.506)、瘤周水肿(x2=0.222,P=0.640)及肿瘤强化后均匀性(x2 =0.000,P=1.000)4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在肿瘤分叶征、脑膜尾征长度、瘤脑界面、邻近骨质改变及肿瘤强化程度的MRI征象存在差异,有助于两者鉴别.  相似文献   

17.
薛鹏  弓莉  杨纪周 《放射学实践》2005,20(7):572-574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方法:对经CT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PC的5例患者进行分析。5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CT行平扫,3例增强。结果:5例CT平扫为等高密度肿块,占位效应明显,无明显瘤周水肿。MRI扫描T1WI呈等低不均匀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高信号,显示血管流空,增强后病灶均明显强化,4例不均匀,1例均匀强化,2例示脑膜尾征。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性表现:呈分叶状与脑膜相连,丰富的血管流空,血管周围围管性浓染,肿瘤内密度或信号常不均匀,无明显肿瘤内钙化,可见颅骨局限性骨吸收。HPC首选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导下,综合分析新合并的Ⅰ~Ⅲ级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MRI表现。14例行CT检查,12例加行增强扫描;16例行MRI检查,14例加行增强扫描。术后病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5例。结果 :6例呈类圆形,10例呈分叶状,6例见蘑菇状结节,5例见坏死囊变;T1WI呈等信号7例、呈低等不均匀信号9例;T2WI呈混杂信号11例、呈等信号5例。12例DWI呈低或等偏低信号,4例呈混杂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13例,轻度强化3例。9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9例见肿瘤与硬膜以窄基底相连,5例见脑膜尾征。6例引起邻近骨骼骨质破坏,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改变。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影像表现有相似处,鉴别有一定困难,误诊率较高,通过仔细分析影像征象,可提高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诊断及分级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侵袭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脑膜瘤的MRI及临床表现。结果3例脑侵袭,肿瘤边界毛糙模糊,边界棘状突起及蘑菇征;15例硬脑膜侵犯,脑膜尾征明显延长大于3cm并结节状改变;12例蛛网膜侵犯,蛛网膜增厚,脑脊液-血管间隙消失;2例骨骼、肌肉受侵犯,颅骨内外板破坏,呈不规则异常信号,邻近肌肉隆起呈结节状。结论MRI可显示侵袭性脑膜瘤的侵袭性特点,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PC2例。2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2例HPC分别位于右侧后颅窝和左侧颞部,均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T2WI及T1WI均以等信号为主,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周围轻度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1例肿瘤见流空血管信号及坏死、囊变区,1例增强后见脑膜尾征。结论HPC与脑膜瘤的MRI表现相似,影像表现有一定提示作用,确诊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