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14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方法显示壁内血肿及穿透溃疡,并参照Stanford分类法进行分型.结果:14例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为A型,12例B型.主要CT表现:①全部病例均见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时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②内膜钙化向内移位6例;③并发心包、胸腔积液共11例.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成像技术中14例均清晰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并结合重组技术能提高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主动脉壁内血肿( 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 , AIH)的CT表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及其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AIH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对其中13例有CT随访者进行前后对比。结果按Stanford分型,A型3例,B型14例。 CT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壁增厚,平均约7.55mm。增厚的主动脉壁CT值40~81HU不等,平均67.7 HU左右。6例主动脉壁内见穿透性溃疡形成。2例见主动脉壁钙化内移。13例随访中病变进展2例,好转3例,病情平稳5例;9例接受了手术或支架植入治疗。结论 MSCT在AIH的诊断及其随访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MSCTA),并进行图像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分析其表现,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MSCTA显示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增强扫描增厚管壁均未见增强,内膜钙化斑内移8例、主动脉壁溃疡3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心包积液2例.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特点及范围,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及优势。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32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行CT检查并诊断为壁内血肿。结果:32例按Stanford分型:A型8例,B型24例。其直接征象:沿主动脉壁的环形或新月形低密度影,无撕裂的内膜片。间接征象:钙化的动脉壁内移10例,溃疡18例,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8例。并发胸腔积液3例。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壁内血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超声在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IM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间 529例行丰动脉血管成像及超声检查,其中诊断壁内血肿21例,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61岁.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64排CTA诊断IMH21例,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的7例(P<0.05).IMH的CTA表现为半月状、环状增厚的动脉壁内血肿,伴有钙化灶内移(17例)、穿透件溃疡(1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3例)及胸腔积液(15例);按Standford分型可分为A型9例和B型12例,2例伴主动脉真性动脉瘤.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和间接征象,是一种五创而有效的诊断方法,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多层面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评价多层面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3例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两名有经验的心血管放射医师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使用16排多层面螺旋CT获得1.25mm层厚(1mm重建间隔)图像,应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建等方法显示壁内血肿及穿透溃疡.结果:2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中,1例A型,22例B型;B型壁内血肿中,仅累及降主动脉的8例,胸腹主动脉受累11例,局限于腹主动脉3例;11壁内血肿伴主动脉穿透溃疡,其中2例行带膜内支架治疗.结论:多层面螺旋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 收集主动脉壁内血肿12例,对其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按Stanford分型,A型3例,B型9例.MSCT表现:主动脉壁呈新月形增厚12例,厚度为10~16 mm,增强后未见强化;内膜钙化斑块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3例;内膜渗漏4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心包积液1例,左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夹层1例;3例治疗后随访可见主动脉壁内血肿厚度呈动态变化.结论 MSCT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部位、累及范围、厚度及有无并发症,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则君  孟宪平  谢旭纲   《放射学实践》2010,25(6):631-63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拟诊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行MSCT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影像医师评估,明确血肿的部位和范围。结果:30例壁内血肿中Stanford A型1例,Stanford B型29例。合并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PAU)17例,占56.7%。合并胸腔积液8例,心包积液1例。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病变特征和累及范围,是主动脉壁内血肿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间血肿(IMH)MS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10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证实的IMH,男6例,女4例。使用16层螺旋CT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成像等后处理方法显示壁间血肿及穿透性溃疡。结果10例IMH中,A型2例,B型8例,其中2例局限于胸主动脉,6例累及胸腹主动脉(止于肾动脉上方2例,髂总动脉分叉上方2例,2例累及双侧髂总动脉)。MSCT表现为主动脉腔内新月形或环形充盈缺损,内壁较光整,钙化内膜片内移及局灶性尖角样穿透溃疡形成,主动脉腔内无明确内膜片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急性主动脉损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急性主动脉损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损伤的CT表现.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4~70岁.结果 13例外伤性动脉损伤位于主动脉弓峡部,其中5例为主动脉内膜撕裂,多层螺旋CT增强表现为血管腔内游离的内膜片.8例为血管壁全层破裂伴纵隔内及主动脉周围积血,两侧胸腔积血,多层螺旋CT增强表现为管腔局部突出伴周围血肿形成.1例位于胸腹主动脉交界处,1例位于胸动脉降部,均为主动脉全层破裂伴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准确、快速、方便地诊断外伤性主动脉壁损伤伴动脉管壁破裂后假性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64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峰  周静然  赵传军  王勇  余河  黄博   《放射学实践》2010,25(3):312-3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价值。方法: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连续容积扫描),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25例AIH患者按Stanford分型,A型2例,B型23例。MSCT征象:25例均见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厚度≥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平扫呈高密度11例,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8例,等密度6例。21例见钙化内移征象,5例可见穿透性溃疡征,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18例,内膜渗透3例,血肿分层征象2例。并发心包积液4例,胸腔积液16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2例。结论:MS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访观察,可以作为AIH的首选诊断及随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动脉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大动脉炎患者的CT表现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MSCTA)确诊。结果 :7例大动脉炎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管腔的狭窄、闭塞、扩张及血管壁增厚与钙化。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准确诊断大动脉炎患者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管腔与管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CT检查资料,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处理,观察图像,分析结果.结果 35例患者中DeB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2例,Ⅲ型25例;其中11例内膜钙化斑内移,9例穿透性溃疡,6例并发心包积液,15例胸腔积液.结论 64层螺旋CT以快速、无创的方法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位置、范围及其他并发征象,对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巨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MRI和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对比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 I)和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影像特征,评价2种技术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18例AD的MR I和螺旋CT表现。结果2种先进检查技术诊断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能不同程度地显示AD的范围及其分型、真假腔、内膜片和内膜破口、附壁血栓和壁内血肿、主动脉的扩张和狭窄及其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对疑有AD者应行MR I或螺旋CT检查,MR I与CT对病变范围及分型、真假腔及主动脉的狭窄和扩张的显示相似;而内膜片、内膜破口、附壁血栓和壁内血肿、主动脉整体及分支受累的显示MR I明显优于螺旋CT;对内膜及主动脉壁钙化、急危重者的检查螺旋CT优于MR 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三维重建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16层螺旋CT对48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MSCTA检查.结果 48 例均能显示明确的真假腔及内膜片,Ⅰ型9例,其中累及无名动脉2例,左颈总动脉1例,腹腔干1例,左肾动脉受累2例,右肾动脉3例;Ⅱ型13例,无名动脉受累3例;Ⅲ型26例,其中累及左锁骨下动脉3例,腹腔干4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左肾动脉4例,右肾动脉9例,病变延及髂总动脉15例,假腔被血栓充填为动脉壁内血肿3例;48例中有45例可见到明确的初始破口,显示率为93.7%.结论 MSCTA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1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MSCTA图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91例AAS患者中68例主动脉夹层,其中Stanford A型28例,B型40例,CTA不仅能清晰显示真假腔结构、内膜破口和移位的内膜片,也可以对假腔内血栓、上纵隔或心包积血进行评价,与DSA诊断结果一致。主动脉壁间血肿12例,Stanford A型2例,B型10例,5例可见钙化内膜移位,2例内壁可见溃疡形成,3例表现为内膜渗漏。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穿透性溃疡8例,共有23处病灶,位于主动脉弓6处,降主动脉15处,髂总动脉2处。不稳定的胸主动脉瘤3例,2例患者瘤体内可见壁内血肿和附壁血栓形成,1例瘤体外见到少量对比剂渗出。结论 MSCTA能对AAS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和术后评估提供关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晓辉   《放射学实践》2011,26(3):317-320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及CT和MRI诊断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及5例可疑壁内血肿患者的病例资料。12例因胸痛或腹痛入院、经CT或MRI扫描时发现,4例为外伤或内科疾病行胸部或腹部检查时意外发现;另外搜集18例主动脉夹层及11例主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表现为主动脉壁环形增厚7例,新月形增厚5例,环形和新月形增厚同时存在或不规则增厚4例,腔内无内膜片及真假两腔形成,增厚的血管壁内无对比剂进入。5例可疑主动脉壁内血肿表现为管壁轻度环形增厚。18例主动脉夹层均可见真假两腔及内膜片,其中14例其真假腔在横轴面图像上表现为"D"字形或反"D"字形,真假两腔内均有对比剂进入;11例主动脉瘤表现为血管瘤样扩张或梭形扩张,无真假两腔和内膜片,其中8例可见附壁血栓。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及MRI多方位成像能够诊断较为典型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并与主动脉其它常见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壁内血肿的CT征象,提高CT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经临床随访证实为食管壁内血肿的15例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在CT像上食管壁内血肿11例表现为管壁偏心性增厚,4例表现为同心圆形增厚,管腔狭窄;5例食管壁内血肿患者病变范围累及食管下段,10例累及食管中下段。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评价食管壁内血肿的形态、严重程度及累及范围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纯性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的16层CT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方法:4例单纯性IMH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使用心电门控,1例加扫静脉期。重组方法包括MPR、MIP和VR。结果:4例单纯性IMH均为B型。主要CT表现: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1例静脉期强化;内膜钙化内移位2例;2例内膜多处渗漏。MPR、薄层MIP清晰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2例单纯性IMH采用内科保守治疗。2例IMH腔内隔绝术。结论:单纯性IMH的16层CT检查应包括平扫与双期增强。CT检查有助于单纯性IMH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21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MS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结果:21例按Stanford分型,A型5例,B型16例.MSCT所见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5例,穿透性溃疡征9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3例,内膜渗漏5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3例,胸腔积液10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3例,主动脉夹层6例,主动脉瘤2例.结论:MS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MSCT可作为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首选诊断及随访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