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和脑血管造影技术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Brilliance CT 64,对30例发病12h内急性脑缺血患者行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计算出缺血区脑血流参数,包括:脑血容量图(CBV)、血流量图(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并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所有病例在发病后3~14天复查CT平扫。结果:30例患者中16例头颅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4例常规平扫未发现异常,而CTP均发现灌注异常区。CTP表现为CBF及CBV减低、MTT及TTP延迟;患侧CBF、MTT、TTP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侧CBV与对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重建CTA图像显示16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其中1例伴大脑后动脉狭窄、左侧后交通动脉闭塞);4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结论:CTP能够早期、及时、准确地反映缺血部位及程度,预测半暗带;CTA可以显示病变血管的部位和程度;联合应用两者,对早期诊断急性脑缺血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64例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50例在1周内行DSA检查.采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到VR,MIP,ISMIP图像,利用这三种方法重建图像综合评价脑血管病变.结果:①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46例,其中36例有DSA对照,98.8%的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与DSA诊断一致,CT血管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5%、98.8%;②烟雾病3例,均有DSA对照,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远端分支异常增多;③脑动脉瘤患者12例,均有DSA对照,后交通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CT血管成像与DSA显示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层血管成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结合减影处理方法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可作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先行平扫,后行CTA扫描,并用减影法进行后处理,重建得到VR、MIP、MPR及CPR图像,综合分析多种图像评价脑血管病变.结果 动脉瘤患者11例,其中颈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小脑上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1例,所有瘤体及瘤颈均得到清晰显示.动静脉畸形2例,均能显示畸形血管团,其中1例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另1例仅能显示引流静脉,供血动脉显示不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40例,均显示脑血管不同程度节段性、局限性狭窄或闭塞.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运用减影技术并综合多种重建方法能快速、准确诊断脑血管病变,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CTA在成人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64层脑CTA检查,在HPXW 6600工作站上行VR、MPR、MIP、CPR。结果:64层CTA均能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后循环、脑底异常血管网、侧支血管情况,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7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结论:64层CT利用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闭塞及狭窄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为诊断烟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V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2例可疑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行头颈动脉成像检查,观察两侧椎动脉(VA)、颈内动脉(ICA)以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对所有图像行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结果 62例中头颈部CTA未见异常19例,发现血管异常43例.其中VA狭窄18支,闭塞7支;ICA狭窄30支,闭塞7支;ACA和MCA狭窄11支,闭塞2支,PCA发育不良2支.烟雾病2例,脑内动静脉畸形2例.血管起源变异4例.结论 VCT头颈部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头颈部血管正常解剖与异常改变,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对21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Wizard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其中21例结合常规血管造影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CTA)的准确性。结果:在441个动脉节段中,435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在DSA图像上,狭窄闭塞的节段共130个(轻度狭窄16段,中度狭窄12段,重度狭窄22段,闭塞80段),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9.1%、99.7%、99.5%。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是一种高度准确、非侵袭性的成像技术,在评估下肢动脉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疾病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颈内动脉(ICA)及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和(或)闭塞所致脑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经DSA证实为单、双侧ICA或MCA狭窄和(或)闭塞患者(病例组)及1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头颅平扫、CTP和CTA检查,观察CTP成像特点,并对各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进行定量分析。结果CTA诊断为单侧ICA狭窄和(或)闭塞的患者17例中,5例仅累及分水岭区,10例同时累及MCA供血区和分水岭区。单侧ICA重度狭窄和(或)闭塞的灌注异常患者12例,非症状侧与症状侧的分水岭区CBF分别为(41±9)和(38±8)ml·100g^-1·min^-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8,P〉0.05);MTT分别为(5.2±1.1)和(10.9±2.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P〈0.01)。CTA诊断为双侧ICA重度狭窄和(或)闭塞的13例中,双侧CTP均表现为MCA供血区加分水岭区灌注缺损。25例单侧MCA狭窄患者,4例灌注正常;17例脑灌注缺损区为MCA供血区,4例为MCA供血区加分水岭区。12例双侧MCA重度狭窄的患者,灌注损伤区均为MCA供血区加分水岭区。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部CTA联合应用脑CTP检查,为ICA和MCA狭窄和(或)闭塞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详尽客观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4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64层CT容积扫描,15例1周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下肢血管分成8段,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5个级别.将DSA与CTA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共对198个动脉段进行研究,对其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91个,被CTA高估6个,低估1个.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53,P=0.017<0.05,两者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 64层螺旋CTA是下肢动脉狭窄硬化性疾病的可靠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双椎动脉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 6336例行头颈64层螺旋CTA检查,发现双椎动脉变异10例(1.58‰).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和高级血管分析等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椎基底动脉发生起源、路径等变异的部位及数量.结果 10例中,7例起源异常;10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路径变异;5例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2例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1例伴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结论 64层螺旋CTA能够清晰地显示双椎动脉的解剖变异,对了解双椎动脉影像表现及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症诊断中MRI联合减影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的基底动脉尖综合症患者30例,行减影CTA及颅脑MRI平扫,分析其MRI及减影CTA图像特点。结果减影CTA 显示21例(70%)患者存在后循环动脉异常。其中基底动脉病变19例,包括13例基底动脉局限性狭窄及6例基底动脉瘤。椎动脉病变10例,包括6例椎动脉局限性狭窄狭窄和4例椎动脉瘤。小脑上动脉狭窄或闭塞5例(23.8%),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11例(52.4%)。M RI显示患者脑内存在单发或多发缺血及梗塞病灶,包括双侧丘脑11例,中脑及脑干8例,单侧或双侧枕叶7例,单侧或双侧小脑半球5例,单侧或双侧颞叶3例。结论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中, MRI联合减影CTA可以清晰显示脑实质及脑血管的病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与DSA比较评估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周围血管性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的准确性及特异性.方法 30例PVD患者同时接受DSA及CT血管造影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分为5级:Ⅰ正常(无狭窄);Ⅱ轻度狭窄(1%~49%狭窄);Ⅲ中度狭窄(50%~74%狭窄);Ⅳ重度狭窄(75%~99%);Ⅴ闭塞.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30例患者中,共有720支血管均有DSA及CTA成像.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64层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有意义狭窄的灵敏度98.5%、特异度99.2%、阳性预测值99.1%、阴性预测值98.7%.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周围血管狭窄程度的一种准确、安全、无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56层MSCT全脑CTP与CTA技术相结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脑梗死与供血动脉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21例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平扫、CTP和CTA检查,重建并分析CT平扫图像、CTP及CTA图像,所有病例在CTP检查后24h内进行MRI+ DWI检查.结果 21例脑梗死患者CTA发现33条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其中包括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7例,闭塞9例.21例患者CTP发现32处梗死灶,脑梗死中心区及周边区rCBF下降、TTP延长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256层螺旋CT全脑CTP联合CTA扫描方法简便,可对缺血后脑组织供血动脉状况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烟雾病的CT平扫及CT血管成像(CTA)特征,旨在提高对烟雾病的认识。方法12例烟雾病患者均行CT平扫和CTA检查,在ADW4.4(或4.5)工作站上做最大密度投影(MIP)、多面重建(MRP)、容积重现(VR)。结果本组12例,平均年龄(43±25)岁,缺血型4例、其中2例表现为多发脑梗死,1例表现为腔梗、1例表现为软化灶,出血型8例,脑实质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脑实质出血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CTA均能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远段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一侧颈内动脉C3~5段明显狭窄1例,一侧大脑前动脉A1及M1段狭窄4例,双侧大脑前A1段,双侧中动脉M1段及双侧大脑后动脉P1段狭窄闭塞4例,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闭塞3例,12例患者有10例见到颅底异常血管网。结论MSCT平扫及CTA对烟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减影脑血管成像烟雾病患者,共18例。对整个头部平扫、增强动脉早期和静脉早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脉早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数据,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动脉早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减影血管图像。结果减影图像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对脑动、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特别是对烟雾病异常颈内动脉和脑底血管网显示。本组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占100%;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占61%,左侧颈内动脉狭窄占17%,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占22%;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占39%(其中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占17%;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占39%(其中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无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合并脑动脉瘤占17%;全部脑静脉未见异常。结论 64排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能清楚分别显示脑动脉和脑静脉,在显示颅内动脉血管畸形时可排除脑静脉畸形,对颅内烟雾病分析评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减影CTA与常规CTA技术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的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减影CT血管造影(CTA)和常规CTA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34例经DSA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在术后10天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行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评价脑动脉瘤夹闭术后减影CTA和常规CTA的图像质量. 结果 减影CTA显示瘤颈残余6例,漏诊1例动脉瘤颈夹闭不全,载瘤动脉狭窄2例.减影CTA对动脉瘤颈残留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100%,准确性为96.1%;对载瘤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常规CTA显示瘤颈残余5例,漏诊2例动脉瘤颈残余和误诊1例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常规CTA对动脉瘤颈残留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1.4%、100%,准确性为94.4%;对载瘤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96.8%,准确性为97.1%. 结论 减影CTA检查准确性高,可作为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体部动脉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体部动脉病变患者行MSCTA检查,其中颈部35例,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23例,双下肢动脉10例.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以及血管分析(VA)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结果 68例体部动脉病变中,CTA 显示颈动脉钙化斑块伴狭窄25例,颈内动脉闭塞1例,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颈动脉鞘内神经源性肿瘤伴血管推移2例,椎动脉钙化狭窄5例,椎动脉瘤1例.胸、腹主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8例,主动脉夹层10例,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9例及下肢血管动静脉瘘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体部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经头部CT或MRI及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检查,以CTA为对照,评价颈部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和CVUS发现颈动脉狭窄及闭塞分别为20例、17例,椎动脉狭窄或发育异常分别为29例、15例。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超和CT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颈部血管彩超对椎动脉病变的评价不足,联合使用CVUS和CTA可以更全面地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成人烟雾病的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CTA)特征,旨在提高对烟雾病的认识。方法 27例烟雾病患者均行CT平扫和CTA检查,在ADW4.3工作站上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本组病例均为成人,年龄为21~67岁,平均44.3岁。缺血型9例,其中3例表现为多发病灶,1例显示软化灶,脑萎缩3例,脑实质无明显异常2例;出血性脑卒中18例,脑实质区出血7例,脑室出血6例,脑实质并脑室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12例,单侧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9例,单侧3例,双侧大脑前、中动脉A1、M1段不同程度狭窄、闭塞1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 CTA可显示烟雾病患者脑血管的病理特点,CT平扫可显示合并脑梗塞及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技术对头颈部动脉成像的优势。方法:对25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检查,用特殊头部固定装置固定头颅,先行平扫,然后以相同的扫描参数行增强扫描,将增强前后图像送至工作站进行减影,利用inspace从减影的图像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重组,其中15例同时行常规CTA检查,8例行DSA检查,比较减影CTA与常规CTA的成像速度、图像质量,并与DSA成像比较。结果:25例均能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及主要分支,其中17例颈椎及颅底骨质完全减去,血管显示良好,8例因检查时头部轻微动或做吞咽动作而造成部分颈椎骨及颅底骨未完全减去,但动脉仍能显示,减影CTA平均成像时间4.3min,常规CTA平均成像时间24.3min,2种成像技术比较,颈部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减影CTA对颅内动脉主干及更多分支的显示优于常规CTA,减影CTA与8例DSA比较图像完全相同。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技术省时省力、便捷灵活、图像质量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Moyamoya病患者均行CT平扫和MSCTA检查,在ADW4.2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MS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7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伴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2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MSCTA可以清晰显示Moyamoya病血管改变特点,检查方法简单、快捷,重建图像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结构关系,可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