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浊邪是临床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浊邪理论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浊邪发生、发展、变化与致病规律、治疗原则的应用理论,王保和教授善用浊邪理论指导临证诊疗,强调浊邪致病在疾病中的影响。提出浊邪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并根据浊邪的致病特点从浊、痰、瘀"三元论"解析冠心病的病机,以泄浊豁痰祛瘀为治则,治疗冠心病。阐明"浊邪"概念,解读浊邪理论主要内容,论述浊邪致病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介绍泄浊豁痰祛瘀治则指导下,泄浊化痰、泄浊祛瘀,泄浊化痰祛瘀等具体治法,阐述王保和教授临证经验,并附典型病案一则。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 D)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的范畴,近代多从瘀血论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气候环境的恶化,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已明显增加。沈绍功犤1犦对12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证候分类调研,结果显示痰浊证的证例高达63%,因此提倡冠心病心绞痛治则应由“化瘀”转为“祛痰”,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外,痰瘀互结亦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而痰瘀同治法则是其常用治则。现将相关研究概述如下。1痰瘀导致本病的理论研究1.1病因病机痰瘀学说…  相似文献   

3.
浊邪致病及论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浊"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基本概念之一,与"清"相对。浊邪内涵丰富,涉及病种多样,从浊邪概念、成因、致病特点入手,结合历代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分类论述脂浊、痰浊、湿浊、瘀浊、浊毒、秽浊、溺浊、精浊的形成、性质、致病特点,探讨现代中医对浊邪致病的论治规律,以期更好地为相关慢性疾患的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为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全面阐述浊邪病理生理规律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从心阳虚痰瘀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概况。冠心病的致病特征为本虚标实,其中以心阳亏虚为本,以痰浊、瘀血痹阻胸阳为标。因此,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应在心阳虚痰瘀的理论基础上,采用温心阳化痰活血的治疗原则。伴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从心阳虚痰瘀角度论治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王新陆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提出"血浊"理论,为中医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和理论支持,认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当分为3个过程:即正气亏虚当为发病之本,血浊不清为致病之渐,痰瘀痹阻当为发病之标,而气滞、寒凝、过劳等多为病情加重的诱发因素。其病理性质当为本虚标实证。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提出了"治本不忘其虚,治渐不离其浊,治标不外痰瘀"的治疗大法,同时强调针对患者的体质、诱发因素等方面,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上述理论的提出,为中医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和理论支持,使疾病治疗的重心大大前移。  相似文献   

6.
古代医家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多从肾论治、从痰瘀论治,现代兴起的"毒损脑络"理论是在古人认识其病因病机基础上,认为肾虚、痰浊、瘀血互相转化,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形成虚痰瘀毒恶性循环的有害网络。因"毒损脑络"与络病病理改变不谋而合,因此提出"化浊解毒通络法"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大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和糖尿病均属于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机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主要为瘀血、痰浊,同时痰浊、瘀血作为其病理产物,贯穿在整个疾病过程中,且相兼为患。该文将从痰瘀两方面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进行论治。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大、中动脉,这些解剖学结构与中医学中的"脉"具有交叉性;而动脉壁内皮损伤及脂质的沉积则与中医学的浊、痰、瘀、毒密切相关。从中医理论角度而言,动脉粥样硬化是在浊、痰、瘀、毒病理因素作用下导致的血液、脉道及相互之间相互关系失调而发生的一种病理变化。其中,浊邪蕴积是上述病理变化过程的始动因素。文章中论述浊阴浊气的生理学含义、浊邪浊病的病理学意义,进而探讨浊邪与痰、瘀、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病机学演化规律,最后诠释浊痰瘀毒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中医学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邓铁涛教授对"痰瘀相关"理论的阐释和发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痰瘀相关”理论是在中医经典理论基础上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补充、发展而逐渐形成,成为目前研究相当活跃的学术领域之一。邓铁涛教授是中医“痰瘀相关”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较早在论治冠心病方面提出气血痰瘀相关的理论认识,以及“痰是瘀的早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的学术主张,针对南方患者多为气虚痰浊为阻的病理特点,主张益气除痰祛瘀,临证喜用温胆汤加参,即邓氏温胆汤取得显著的疗效,形成独特的辨治特色,并且指导研究生在实验方面开展了初步研究,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痰瘀互结证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的重要证候之一,痰浊与瘀血是冠心病发病最主要的两大病理因素,两者相互胶结贯穿该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疗多从痰瘀同治,并根据其发病标本虚实,以及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等不同情况,按气虚、气滞、气阴两虚、阳虚、寒邪、热邪、毒邪的轻重加以辨证施治.该文通过对冠心...  相似文献   

11.
痰瘀是冠心痛的重要病理改变,本文通过对冠心病痰瘀病理的理论探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近况进行分析.提出冠心病痰瘀论治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可出现炎症风暴、免疫风暴,影像学检查可见“白肺”病理征象,经尸体解剖可见肺部蓄积较多痰液、瘀血。据此可知,热毒、痰浊、瘀血等邪气互结、阻塞气道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的主要病理机制,故而清除肺内热、毒、痰、瘀等浊邪为治疗本病的关键。基于温病学“透热转气”理论,阐释运用透湿热、透毒热、透瘀热、透滞热等透热转气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的机制,为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透热转气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李延教授认为本病之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脾胃健运失常为本,标实在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治疗时重视调理脾胃,重用黄芪、白术、党参、五味子等健脾养心以治本,结合通阳化浊、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温阳散寒等治法,标本兼治,通补兼顾,使脾气健旺,心气充沛,瘀去痰消,胸阳得以舒展,则心之血脉恢复畅通,胸痹心痛诸症得到缓解。李延教授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经验可为中医临床诊治冠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痰瘀互结同病的原理,痰浊必致瘀血,瘀血多夹痰浊,痰瘀阻塞是导致痛证的重要病理因素。吴立文教授善用化痰逐瘀治疗由痰瘀互结所致之痛证,治痰兼顾化瘀,治瘀不忘化痰,使邪祛络通,通则不痛,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邓铁涛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采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邓铁涛教授(邓老)治疗冠心病的学术思想,概括为“冠心三论”,即: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五脏相通、心脾相关;痰瘀相关、以痰为主。邓老认为冠心病的治疗应当辨证求本,注重顾护人体正气,尤其是脾胃之气,不可诛伐太过。重视痰浊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痰为先导、因痰致瘀,不能拘泥活血化瘀一法。并详细介绍了邓老的处方用药以及验案。  相似文献   

16.
正冠心病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痰瘀互结被认为贯穿冠心病病理始终,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物质基础,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1-3]),正如清代曹仁伯《继志堂医案》所云:"胸痛彻背,是名胸痹……此病不惟痰浊,且有瘀血交阻隔间。"结合现代临床研究,诸多学者发现冠心病患者以痰瘀互结型多见,该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以中重度为主,且较其他证型病变更为广泛~([4-5])。《丹溪心法》云:"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窠囊作为痰瘀互结的病理实体,为有形实邪,与动脉粥样斑块极为相似~([6-7])。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中医回医文献、临床研究等方面,对痰浊的形成及其病因病机、论治体系进行梳理。认为五脏失和与气血津液失常为痰浊基本机制,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肺为储痰之器;肝郁气结、心之血脉瘀滞则津停凝结为痰浊;五脏皆生痰浊,其致病多属本虚标实。其次,中风多因体虚,与痰浊密切相关。回医痰浊理论与中风:四性、四液禀性衰败为痰浊病理根源;脑主脏腑,脑经主司全身脏腑经络,痰浊交阻脑经,脑元失养失用而发中风,化痰浊与通利脑经防治脑中风。为完善回医对中风的理论认知,丰富回医药治疗中风的手段与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学文教授之“毒瘀”,“痰瘀”,“水瘀”观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文教授之“毒瘀”、“痰瘀”、“水瘀”观点是以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其内在联系为理论基础。认为邪郁化毒,气血随之壅盛为“毒瘀”形成之始动环节;痰瘀同病,互相兼杂是痰浊或瘀血为病发展的病理结果;气化失司,血流不利则为水是“水瘀”为病之关键。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中医证侯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邓铁涛教授指导下,观察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配合中医辩证治疗冠心病患者18例。发现搭桥术后气虚痰瘀是基本病机,气阳虚衷、气阴不足多见,且多夹瘀夹痰。出现肺部并发症多辩为痰浊壅肺。认为冠脉搭桥术后结合中医辩证论治,能够为进一步探讨病变规律,防治并发症、提高成功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痰浊与瘀血皆为气血津液代谢异常而致,在生理上津血同源,在病理上痰瘀交结,变化多端。李军教授认为痰瘀为眩晕的基础病机,在辨证时,要识别痰瘀的主要特征,辨明痰瘀的主次轻重、兼夹证候,在其治疗中应重视从痰瘀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