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新疆沙漠油田工人职业紧张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2016年3—7月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新疆克拉玛依市3个油田公司共计1280人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职业紧张进行评价,分析职业紧张对高血压的影响。结果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χ~2=21.078,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职业任务较重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职业任务较轻组的1.562倍(95%CI 1.072~2.277),个体紧张反应较强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个体紧张反应较弱组的1.701倍(95%CI 1.158~2.498,P<0.05);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倒班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无倒班者的1.389倍(95%CI 1.115~1.730),经常饮酒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不饮酒者的1.877倍(95%CI 1.300~2.710),高盐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低盐者的1.286倍(95%CI 1.107~1.691),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者的1.564倍(95%CI 1.249~2.216),高度职业紧张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低度职业紧张者的1.976倍(95%CI 1.641~2.336)。结论职业任务较重、个体紧张反应较强可以增加新疆沙漠油田工人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倒班、饮酒史、食盐摄入量、体质指数、职业紧张程度是沙漠油田工人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制药企业流水线工人职业紧张和精神卫生现况,为探索制药业职业卫生的健康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clean's工作紧张问卷和Goldberg普通健康调查问卷,对广州市某制药企业262名流水线工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该制药企业9.2%的流水线工人感到职业紧张程度大,生产一线工人与不同文化程度的工人职业紧张因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5%的工人精神卫生情况异常,其中"紧张和疲劳"异常的比例最高(43.9%);精神卫生异常的工人职业紧张因素、应付能力、工作满意度得分比正常的工人高;年龄的增加是精神卫生的保护性因素,月收入高、应付能力弱、工作满意度差是精神卫生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制药企业流水线工人的职业紧张处于适度水平,普遍存在精神卫生异常情况,工人职业紧张因素、应付能力和工作满意度与精神卫生异常相关。制药企业应针对职业紧张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工人职业精神卫生异常情况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倒班作业对石油化工企业男性工人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石油化工企业981名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倒班的情况,分为倒班组619人和非倒班组362人(两组人群在年龄、BMI等混淆因素均衡),分析倒班作业对2组人群血压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倒班工龄对倒班作业人群的血压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结果倒班组与非倒班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比较,倒班组均高于非倒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倒班工龄四分位数间距划分的4组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比较,倒班工龄4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其他三组。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发现倒班作业人群随着倒班工龄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也升高(P0.05)。利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发现倒班组患高血压的风险为非倒班组人群的1.5倍(P0.05)。并且倒班工龄4组罹患高血压的风险为倒班工龄1组人群的2.7倍(P0.05)。结论倒班作业可使男性工人血压升高,并且增加男性工人患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煤矿工人职业紧张和生活质量,探讨职业紧张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某煤矿井口在职工人600人,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其职业紧张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548名煤矿工人中,井下工人职业紧张得分最高,生活质量得分最低(P0.05);随着工龄的增加,工龄越长者职业紧张得分越高,生活质量得分越低(P0.05);不同婚姻中,离婚/丧偶工人职业紧张得分最高,生活质量得分最低(P0.05);参加轮班工人职业紧张得分最高,生活质量得分最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煤矿工人生活质量各维度与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均呈正相关,与应对资源呈负相关(P0.05)。结论煤矿工人职业紧张、生活质量与工种、工龄、婚姻状况、倒班制度有关;煤矿工人职业紧张水平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差,增加应对资源能降低职业紧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石油化工企业倒班作业男性工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以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石油化工企业967名倒班作业的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个人健康状况与饮食习惯调查表》对工人的基本资料、职业史、职业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工作类型、运动情况、饮食习惯和倒班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倒班工龄的四分位数间距将研究人群按倒班工龄≤3年、 3年倒班工龄≤6年、6年倒班工龄≤10.5年、倒班工龄10.5年分为1~4组,并比较四组男性工人代谢综合征5个危险因子的差异,应用二分类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倒班工龄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关系。结果四组人群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4组最高;四组人群的中心性肥胖、血压异常、血糖异常、高甘油三酯和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4组的血糖异常和代谢综合征检出率最高,分别是0.5%和3.3%。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倒班工龄6年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倒班工龄10.5年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最高,为倒班工龄≤3年的7.348倍。结论倒班作业可增加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倒班工龄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工人心理健康状况判别分析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早期发现可疑心理异常人群,为工人的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待判样本组为684名接触不同职业有害因素男性工人,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为指标,以筛选出同样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并有心理异常的788名男性火车司机为训练样本组,对两组SCL-90的9个因子的得分进行了u检验和非参数判别分析。并对判别结果使用SF-36进行验证。结果待判样本组9个因子平均得分明显低于训练样本组(P<0.01),非参数判别分析显示,3个单位有109名男工为可疑心理异常者。经过现场验证调查,96名工人为可疑心理异常者,验证符合率分别为91.30%,80.65%,90.63%。结论3个单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工人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火车司机,但是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3个单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工人中仍存在一部分可疑心理异常的人群,对这部分人应采取必要的支持性措施,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脑力劳动目标人群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脑力劳动者1 500人,使用工作紧张测量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状况不同(P<0.05);此次调查的脑力劳动人群睡眠问题发生率为27.46%,其睡眠质量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除睡眠时间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控制一般人口学特征因素后对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紧张各维度与睡眠质量各因子间均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了一般人口学特征因素的影响后,工作紧张强度和频度每改变一个单位,发生睡眠问题的危险性分别增加2.064倍和4.623倍。结论 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状况较差,除一般人口学因素的影响外,职业紧张会对脑力劳动者的睡眠造成不良影响,且会增加职业人群发生睡眠问题的风险,应该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倒班作业对石油化工企业男性工人心血管疾病常见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取某石油化工企业981名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倒班工作情况,分为倒班组619人,非倒班组362人,比较2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倒班组工人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尿酸、空腹血糖(FB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均高于非倒班组(P0.01);倒班工龄≥5.0年亚组工人舒张压,血清FBG、TC、三酰甘油的水平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倒班工龄5.0年亚组(P0.05)。研究对象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9.3%、1.4%、19.9%和33.4%。倒班组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非倒班人群(37.0%vs 27.3%,P0.01)。随着工人倒班工龄增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增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排除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倒班工龄是罹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1),随着倒班工龄的增加,罹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增加。但倒班工龄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均不相关(P0.05)。结论倒班作业可增加男性工人罹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但未发现倒班作业可增加罹患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石油工人职业紧张程度以及睡眠质量情况,检测血液中皮质醇、褪黑素与糖皮质激素水平,分析职业紧张与激素水平对睡眠的影响。方法 2018年3—9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2 116名在岗石油工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国际通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石油工人心理紧张程度以及睡眠质量情况;从睡眠障碍人群中随机抽取20%作为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性别、年龄、民族1∶1匹配,测定两组人群血液中皮质醇、褪黑素与糖皮质激素3种激素水平并分析激素与发生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 (1)调查对象中,睡眠障碍人数占36.67%,人口学特征中倒班及职称对患睡眠障碍有影响(均P0.05)。(2)紧张程度对睡眠障碍发生率有影响(χ~2=7.747,P0.05);PSQI总分及其5个子项得分随着职业紧张程度升高而升高(均P0.01)。(3)3种激素水平中,病例组糖皮质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随着职业紧张程度升高,睡眠问题增多;糖皮质激素是发生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β=-0.011,P0.01)。结论 (1)新疆油田作业工人存在一定的睡眠问题,职业紧张与睡眠均受个体特征的影响;(2)职业紧张程度与糖皮质激素水平均对睡眠有影响。要改善工人的睡眠质量,提高健康水平,可以从降低紧张情绪,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倒班制度方面入手,同时可以通过有效测量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水平,预测睡眠障碍对健康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新疆某地石油工人职业紧张、睡眠质量现状,检测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浓度,初步探讨职业紧张对睡眠质量、GC浓度的影响。方法 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新疆某地1 620名石油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随机选取172人进行GC浓度测定,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石油工人工作环境中存在较多的噪声、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男性、井下作业、吸烟、饮酒的石油工人职业紧张发生率较高(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种、倒班作业、职业紧张、饮酒是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其中工种为井下作业、输油、采油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分别是钻井的1.73、2.49、2.41倍,倒班工人睡眠障碍发生率是不倒班的1.80倍,职业紧张程度高的工人睡眠障碍发生率是职业紧张程度低的工人的1.92倍,饮酒者发生睡眠障碍是不饮酒者的1.29倍。睡眠障碍情况不同人员的G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职业紧张程度越高,GC浓度也越高(P <0.05)。结论 石油工人职业紧张程度较高,睡眠质量不佳,和其工作性质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职业紧张对油田野外作业工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1 181名的油田野外作业工人进行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的调查。结果油田野外作业工人职业任务得分(199.26±33.97)、紧张反应得分(122.37±23.02)均高于技术工人常模和西南地区职业人群常模(P0.05);个体应对资源得分(114.30±23.05)均低于两个常模(P0.05)。不同紧张程度组间油田野外作业工人睡眠质量随职业紧张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为工龄、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和个体应对资源,其中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和工龄的影响方向是正向的,而个体应对资源的影响方向是负向的。结论油田野外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状况较严重;影响油田野外作业工人睡眠质量的因素为职业任务、个体应对资源、个体紧张反应和工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钢铁企业技术工人职业紧张与综合性工作能力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钢铁企业914名技术工人进行职业紧张目录问卷(OSI-R)及综合性工作能力指数(CWAI)调查。结果职业任务得分(162.4±20.3)低于技术工人常模(183.4±22.0),与西南地区职业人群常模(162.9±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张反应得分(95.1±22.1)低于技术工人常模(97.5±13.8),而高于西南地区职业人群常模(91.0±17.2);应对资源得分(126.4±19.2)较两个常模(技术工人:128.9±18.4,西南地区:129.2±17.7)均低。以技术工人常模为参照,职业任务适度/相对缺乏紧张者占97.9%,适度/相对缺乏个体紧张反应者占76.2%,具备适度/很强个体应对资源者占80.7%;CWAI减弱者占38.3%。职业紧张与CWAI受到多种人群特征因素的影响。CWAI与OSI-R多个子项目相关,总体与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成负相关,与应对资源成正相关。结论企业对技术工人的应对资源、紧张反应、CWAI等方面应进行干预。在进行职业紧张及CWAI干预时要重视薄弱人群及环节。CWAI干预和职业紧张干预应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某钢铁集团自备矿山工人职业紧张现况,分析影响矿山工人职业紧张的可能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759名矿山工人,利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紧张问卷(OSI-R)对当班工人进行调查和测评。结果中度、高度职业紧张者占34.9%,中度、高度紧张反应者占80.1%,中、高度应对资源缺乏者占24.4%,职业任务得分(179.9±23.6)、紧张反应得分(98.4±15.3)均高于西南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应对资源得分(122.8±18.5)低于西南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多因素分析发现,职业紧张受工作强度、接触噪声、性别、有无职务、体质指数、家庭人口数、体育锻炼等因素影响。结论该集团工人职业紧张明显,作业环境噪声、工作强度等是矿山工人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克拉玛依油田工人职业紧张和ADD1基因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克拉玛依某油田在岗作业工人1 300人,运用职业紧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233份,问卷有效率为94.8%),采集其中352名油田工人(高血压病例组和非高血压对照组各176人)的血样,并提取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ADD1基因rs17833172和rs4961位点的基因型。[结果]1 233名油田工人的职业任务得分(168.28±34.19)高于国内常模(162.89±27.04)(P0.05),且高血压患病率随紧张程度增加而上升(χ_(趋势)~2=13.82,P0.05),高度紧张组的高血压患病率(18.49%)高于低度紧张组(1.54%)和中度紧张组(5.51%)。在352名采集血样检测ADD1基因的油田工人中,rs4961基因型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工龄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个体应对资源(OR=0.989,95%CI:0.979~0.998)和rs4961位点TT基因型(OR=0.455,95%CI:0.244~0.846)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rs17833172位点GG基因型(OR=3.113,95%CI:1.402~6.916)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油田工人高血压是基因与职业紧张综合作用的结果,较高的个体应对资源和ADD1基因rs4961位点TT基因型可能会降低油田工人高血压发病风险,ADD1基因rs17833172位点GG基因型可能会增加油田工人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体力劳动人群比较集中的煤矿业、火力发电业、冶炼加工业及石油业等行业的工人2 100名,采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 038份,有效率为97.1%。结果与低度和中度职业紧张组比较,高度职业紧张组中女性、少数民族及工龄15a的人数所占比例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力劳动人群在主观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上,高度职业紧张组的得分明显高于中度和低度职业紧张组(P0.05),而在睡眠效率的得分上则相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婚姻状况、月收入、工龄、职业任务和个体应对资源(β=0.307,OR=1.360;β=0.557,OR=1.746;β=-0.289,OR=0.749;β=0.007,OR=1.007;β=-0.007,OR=0.993)。结论体力劳动人群的职业紧张情况较为严重,并且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有关;已婚、收入越高及职业任务越重的人群,发生睡眠障碍的可能性越大;而工龄越长和个体应对资源越丰富的人群,发生睡眠障碍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劳动密集型企业流水线作业工人职业紧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8—9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佛山市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1 420名流水线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付出-回报失衡紧张量表》进行职业紧张测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228份,有效回收率为86.48%。研究对象职业紧张检出率为42.02%(516/1 228)。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铝材制造业组出现职业紧张的风险是电子制造业组的2.199倍(P <0.01);轮班作业组出现职业紧张的风险是白班作业组的1.745倍(P <0.01);本岗位工作年限为5~9年、≥10年组出现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1年组的0.645和0.468倍(P <0.05);平均月收入≥5 000元组出现职业紧张的风险是<3 000元组的6.186倍(P <0.01)。结论 劳动密集型企业流水线作业工人职业紧张水平较高;建议企业合理安排员工岗位,健全绩效制度,针对轮班作业、本岗位工作年限较短和平均月收入较高者进行正念减压疗法,以缓解其职业紧张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反应和工作满意度现况.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的分量表——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SQ)和工作满意度问卷进行紧张反应和工作满意度水平的评价.结果 (1)心理紧张反应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P<0.01); (2)25岁~年龄段的紧张水平与< 25岁年龄段及≥35岁年龄段比较,得分有增高的趋势; (3)除躯体紧张反应外,有职业紧张反应组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无职业紧张反应组(P<0.05); (4)总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工作满意度间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的心理紧张反应突出,紧张反应越高,其工作满意度越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煤矿作业人员工作家庭冲突对其职业紧张发生的影响,为降低其职业紧张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1500名煤矿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RI量表和工作家庭冲突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紧张现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调查了1346名煤矿作业工人,工作家庭冲突分数结果显示,不同轮班、婚姻和工种的煤矿作业人员其分数差异较大(P<0.05);煤矿工人职业紧张阳性率为47.77%,煤矿工作人员在不同年龄、工龄和婚姻状况之间职业紧张阳性率差异较大(分别为χ^(2)=20.938、χ^(2)=19.873、χ^(2)=6.273,P<0.05);工作家庭冲突三维度的方面(时间、压力、行为)的得分都与付出、超负荷和ERI比值呈现出正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5岁(OR=1.370,95%CI:1.052~1.785)、工龄>10年(OR=1.788,95%CI:1.223~2.614)和家庭-工作冲突(OR=1.070,95%CI:1.049~1.091)均是煤矿作业人员发生职业紧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研究表明煤矿作业工人目前发生职业紧张状况不容乐观,家庭-工作冲突可以增加职业紧张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职业司机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危险因素,做好健康监护,减少交通事故。方法采用余善法推荐的NIOSH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对调查对象进行测试,每一因素都按照Likert s 5点法和7点法赋分予以数量化,按照量表赋分方法计算各因素得分。随机抽查504名职业司机慢性疾病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将有、无慢性疾病者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结果504名职业司机中有377名曾患有慢性疾病,患病率为74.80%。其中患病率较高的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最多(占26.16%),其他依次为痔疮、慢性泌尿系统疾病、高血压、慢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等。结论影响职业司机慢性疾病患病率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司机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医疗保障、慢性疾病家族史、从事司机作业工龄等;其次,倒班方式、发生过交通事故、司机平时危险感、紧张感以及对职业态度等也是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石油化工工人职业紧张及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石油化工企业工人职业紧张的来源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对某市石油化工企业532名职工(化工组345名,后勤组187名)进行职业紧张因素、个性特征、缓解因素和紧张反应调查.结果 化工组工作场所中物理环境差,工作缺乏控制,工作危险性大,工作单调,角色冲突、角色模糊较对照组严重;化工组的职业紧张程度高于后勤组(P<0.05).结论 石油化工工人工作中存在紧张因素,这些因素与个性特征、缓解紧张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