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左侧肾前筋膜间平面的CT解剖学特点。方法 :对1具尸体标本的左侧肾前筋膜行单纯断层解剖学研究。对3具尸体标本行左侧肾旁前间隙乳胶灌注,并制作断面标本;其中1具在制作断面标本前行CT扫描。将CT图像及断面标本进行对照观察,记录灌注剂在肾旁前间隙和肾前筋膜间平面内的弥散情况。结果:1具尸体标本的单纯断层解剖学研究表明,左侧肾前筋膜为多层膜状结构,其间存在潜在间隙。3具灌注标本中,肾旁前间隙的灌注剂进入左侧肾前筋膜间平面内。其中,1具轴位断层标本,灌注剂仅进入左侧肾前筋膜间平面,边界清晰;1具轴位断层标本中,灌注剂进入左侧肾前筋膜间平面并蔓延至桥隔内,向内侧蔓延至中线大血管周围,向外侧蔓延至侧锥筋膜和肾后筋膜内;1具矢状位断面标本,灌注剂进入左侧肾前筋膜间平面并蔓延至桥隔内,向后进入肾后筋膜内,向下进入锥下间隙内。结论:左侧肾前筋膜为多层膜状结构,其间有潜在间隙即肾前筋膜间平面。肾旁前间隙急剧增多的液体可进入左侧肾前筋膜间平面,并可蔓延至桥隔、侧锥筋膜、肾后筋膜和锥下间隙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前筋膜间平面的解剖及其内侧通连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CT扫描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40例重症胰腺炎病例,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或手术病理确诊。着重观察左侧肾前筋膜内积液情况和左右两侧的通连关系。结果(1)左侧肾前筋膜内积液28例,右侧肾前筋膜内积液17例;其中双侧肾前筋膜内积液16例。(2)28例左侧肾前筋膜内积液中,积液主要位于内侧者7例,积液主要位于外侧者1例。左侧肾前筋膜内积液与降结肠系膜血管分界清晰者19例。(3)8例显示在肾脏下方层面,双侧肾前筋膜通过中线相互通连,其中2例显示肾前筋膜内积液相互通连。(4)胰周积液进入肾前筋膜内主要通过筋膜的薄弱处或渗入的方式,部分病例为直接破坏筋膜进入筋膜内。结论肾前筋膜内存在筋膜间平面。部分个体中,两侧肾前筋膜间平面在肾脏下方平面相互通连。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acrte pancreatits,AP)在腹膜后间隙内扩散的CT表现提出肾筋膜减压平面并确定其范围.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61例AP患者的CT增强表现,着重观察AP在腹膜后扩散的CT表现,并分析其与肾筋膜减压平面的关系.结果 61例中,累及肾旁前间隙达113个,肾前筋膜间平面109个,锥侧筋膜间平面63个,肾后筋膜间平面29个,肾旁后间隙15个,肾周间隙81个.肾筋膜间平面包括肾前筋膜间平面、锥侧筋膜间平面以及肾后筋膜间平面,AP累及肾筋膜间平面的CT表现为肾筋膜增厚、模糊、边缘毛糙,中间可见"弧"形或"新月"形液体密度积聚区,肾筋膜间平面间相互交通.肾周间隙受累主要表现为桥隔增厚、边界模糊,桥隔水肿增厚呈条索影,桥隔积液或蜂窝组织炎表现为液体或软组织样密度,桥隔旁脂肪密度增高、呈"毛玻璃"样.结论 AP在腹膜后扩散通道清楚显示了肾筋膜减压平面形态;肾筋膜减压平面包括肾筋膜间平面和桥隔平面.  相似文献   

4.
5.
胰外积液是急性胰腺炎主要合并症之一,可聚集于肾周间隙,是引起感染并导致血管腐蚀造成致命出血重要原因。鉴于此,早期发现早引流至关重要。急性胰腺炎时,通常用CT 检查左肾周积液情况,而主张检查右侧者甚少。腹部平片见到左肾周透明晕征曾被认为是左肾周渗出所致。本文报告9例,CT证实胰外渗出。均有肾周积液,5例为双侧性,单侧者4例(左右各2例)故累及右侧者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向纵隔扩散并致胸腔积液(PE)的 CT 表现、解剖通道,以及与急性胰腺炎 CT 严重指数(CTSI)和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19例因 AP 入院并行 CT 检查患者。观察 PE 发生率、胰周积液向纵隔扩散的解剖途径并评分分级;AP 的严重程度用 CTSI 及 APACHEⅡ评分分级并统计分析 PE 分级与 CTSI 及 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119例74.78%患者并发不同程度 PE。胰周积液向纵隔扩散时食管裂孔受累25.21%,主动脉裂孔5.04%,下腔静脉裂孔2.52%。PE 评分与 CTSI 正相关(r=0.449,P <0.01),与APACHE Ⅱ评分无相关性(r=0.197,P <0.05)。结论:AP 伴发 PE 较常见,胰周积液通过膈肌裂孔向胸腔扩散。PE 也可以做为评价 AP 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可视人项目和CT图像,研究急性复发性胰腺炎(RAP)时胰液经各膈肌裂孔进入纵隔的通道。方法基于中美可视人项目数据库,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探究通向纵隔的潜在通道。在51例RAP病例CT图像上,这些潜在通道被证实或被纠正。结果除了从系膜后平面、肾后平面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膈脚后间隙(RCS)的这条通道外,所有可视人展示的进入纵隔的通道均在CT图像得到证实。胰液从胰周间隙(PPS)直接至胃裸区(GBA),或在此过程中途经系膜后平面;随后经食管裂孔进入RCS的R1和R2通道的出现率分别为27.4%和29.0%。结论伴随着RAP病程,通向纵隔的通道有转变成瘘管的可能性,对此类通道的研究,为提高胰胸膜瘘(PPF)的诊断准确率奠定了影像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肾前筋膜增厚的CT表现在鉴别胰腺炎与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临床及CT复查证实为胰腺炎的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并与2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CT表现对照。胰腺炎中43例及25例胰腺癌做平扫加增强,20例胰腺炎仅做平扫。结果:胰腺炎组肾前筋膜增厚59例(占93%),其中急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49例(占98%),慢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10例(占77%)。胰腺癌25例中,1例肾前筋膜增厚,占4%。结论:肾前筋膜增厚的征象对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累及肾旁后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肾旁后间隙(PPS)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方法回顾分析87例连续AP病例螺旋CT增强表现,着重观察:PPS受累的CT特征及其转归情况;PPS受累与肾后筋膜及锥侧筋膜的关系。结果PPS总的受累率为47%(41/87)。从PPS受累的CT形态看,发生率为:A级53%(46/87),B级24%(21/87),C级23%(20/87)。从PPS受累的纵向范围看,发生率为:0级53%(46/87),Ⅰ级22%(19/87),Ⅱ级25%(22/87)。PPS内出现的积液直接与同侧肾旁前间隙或肾后筋膜间的积液相连。随访中,3例PPS内的假性囊肿在肾圆锥下方与肾旁前间隙内假性囊肿相通。结论AP累及PPS时,轻者CT表现为PPS内脂肪水肿,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AP产生的肾旁前间隙积液可沿3条路径进入PPS。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肾周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扩散至肾周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分析87例连续AP病例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着重观察肾周间隙是否受累以及其CT特征,并进行CT分级评分,观察肾周间隙受累与肾筋膜的毗邻关系。结果肾周间隙总的受累率为75%(65/87),其中B级50%(44/87),C级25%(21/87)。本组轻症AP24例,其中9例出现了肾周间隙受累;63例重症AP,56例出现了肾周间隙受累。肾周间隙内出现的水肿或积液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与同侧水肿或积液的肾筋膜相连。结论AP累及肾周间隙时,轻者CT表现为肾周间隙内桥隔或脂肪水肿,重者可见蜂窝组织炎或积液。AP所致的炎性水肿或积液主要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扩散或者破坏肾筋膜而进入肾周间隙。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胰外扩散在临床很常见,常借潜在的解剖间隙和通道向胸腔扩散;由于胰酶特殊作用及胰腺特定的解剖位置,炎症通过系膜孔及韧带裂隙处进入腹膜腔,可使膈下腹膜外间隙脂肪受累;胰腺炎症亦可向肾周间隙扩散,由于肾周间隙或肾周前间隙与膈下腹膜外间隙相通连,炎症可跨筋膜扩散侵入膈下,进而通过膈肌裂孔及横膈周围的淋巴丛与纵隔及胸膜下间隙逐渐渗入胸腔造成胸水。就急性胰腺炎病变局部及胰外扩散途径,以及胰性胸水的解剖通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胰外扩散在临床很常见,常借潜在的解剖间隙和通道向胸腔扩散;由于胰酶特殊作用及胰腺特定的解剖位置,炎症通过系膜孔及韧带裂隙处进入腹膜腔,可使膈下腹膜外间隙脂肪受累;胰腺炎症亦可向肾周间隙扩散,由于肾周间隙或肾周前间隙与膈下腹膜外间隙相通连,炎症可跨筋膜扩散侵入膈下,进而通过膈肌裂孔及横膈周围的淋巴丛与纵隔及胸膜下间隙逐渐渗入胸腔造成胸水。就急性胰腺炎病变局部及胰外扩散途径,以及胰性胸水的解剖通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人肾后筋膜解剖分层的CT特点.方法 收集85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观察和分析CT图像上成人的肾后筋膜有无分层及其解剖分型.结果 (1)23例患者的左侧肾后筋膜显示分层,9例患者的右侧肾后筋膜显示分层,8例患者的双侧肾后筋膜均显示有分层;(2)肾后筋膜分层表现为:肾后筋膜全程分层以及单纯肾后筋膜外侧部分分层,其中左侧肾后筋膜全程分层者6例,单纯外侧分层者17例;右侧肾后筋膜全程分层者4例,单纯外侧分层者5例,双侧肾后筋膜全程分层者4例,单纯外侧分层者4例.结论 CT可显示肾后筋膜的解剖分层;肾后筋膜解剖分层分为2种类型,且双侧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的CT特征及其CT检查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病例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单纯水肿型胰腺炎43例(占74.1%),出血坏死型胰腺炎15例(占25.9%)。儿童胰腺炎CT表现包括:①胰腺本身改变:胰腺局部或弥漫性增大46例(占79.3%),密度改变18例(占31%),胰腺断裂2例(占3.4%),胰腺包膜掀起6例(占10.3%)。②胰外改变:主要为胰外积液,共38例占(65.5%)。胰外积液中以肾旁前间隙积液最多,有30例(占51.7%),小网膜囊积液次之,为26例(占44.8%)。③并发症:包括假性囊肿14例(占24.1%)、脓肿1例(占1.7%)等。结论:儿童胰腺炎胰腺坏死的发生率低,并发假性囊肿、脓肿较少,但胰外积液的发生率高。CT对儿童胰腺炎的诊断、病情监测、治疗评估等都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肾周间隙积液的CT表现及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肾周间隙的解剖学基础分析肾周间隙积液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观察59例肾周间隙积液的分布及CT表现。结果:肾周间隙积液CT表现:肾窦水肿,肾被膜下积液,肾周间隙内桥隔增厚,肾周间隙脂肪层内斑片状影,肾被膜及肾前、肾后筋膜增厚,部分同时有圆锥侧筋膜增厚肿胀。右侧肾周间隙积液向上可至肝裸区。结论:CT能够清楚显示肾周间隙积液和肾筋膜的分隔作用,了解这些解剖结构,可合理地解释影像学征象及了解疾病扩展途径,为泌尿外科及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肾前筋膜增厚对胰腺炎的CT诊断及与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CT复查确诊胰腺炎的肾前筋膜增厚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2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CT表现对照。胰腺炎中42例及胰腺癌病例均做平扫加增强,余胰腺炎病例仅做平扫。结果:胰腺炎组肾前筋膜增厚发生率94%(47/50),其中急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发生率97.3%(36/37),慢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发生率86.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相关性肺损伤(APALI)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102例AP患者根据亚特兰大临床分类标准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分析APALI的发生情况及CT表现,并进行CT形态学分级评分,分析APALI的CT形态学分级评分与AP严重程度临床分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02例AP共发生APALI 71例,其中MAP 41例,SAP 30例.APALI的CT表现包括:33例CT表现为胸腔积液、积血,胸膜增厚;18例出现肺内条索状或网格状影;20例出现肺内磨玻璃状模糊影或斑片状实变影;APALI的CT形态学分级评分与AP严重程度临床分级评分呈正相关(r=0.314,P<0.05).结论 APALI的CT表现为胸腔积液、积血,胸膜增厚;肺内条索状或网格状影;肺内磨玻璃状模糊影或斑片状实变影;CT形态学分级评分与AP严重程度临床分级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AP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20.
急性胰腺炎侵及胃裸区的CT表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 ,AP)胃裸区受累CT表现特征 ,与毗邻结构受累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15 8例AP患者行螺旋CT增强或平扫 ,观察胃裸区受累CT表现特征和受累发生率 ,与毗邻结构受累的关系。结果 :胃裸区受累发生率为 75 .9% ,表现为小点条状、小斑片状到片团状软组织密度影或伴积液。胃裸区内病变向下直接与肾旁前间隙内的胰腺周围间隙相连续 ;向左、向上与左膈下潜在脂肪间隙相连续。结论 :AP时胃裸区易受累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胃裸区向下直接与肾旁前间隙内的胰腺周围间隙相通连 ;向左、向上与左膈下潜在脂肪间隙相通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