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8):19-20
目的:观察中西医不同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益气活血补肾汤)治疗,对照组使用西药控制血糖,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血糖和血脂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采用中药汤剂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对2型糖尿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灯盏花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35例24h微量白蛋白30~300mg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18例)应用灯盏花30ml静点,对照组(17例)不加用药物治疗。2组均连续观察14d。治疗前后均测24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24h尿微量白蛋白下降,对照组无显著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灯盏花能降低2型糖尿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ER)排泄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控制血糖、安慰剂口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连续治疗12w,比较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变化。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U-mAlb)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测定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50例肾功能正常(NRF)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41例正常对照人群的U-mAlb、UACR、血BUN、血Cr和血UA.结果 NRF糖尿病组U-mAlb、UACR、U-mAlb阳性率、UACR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U-mAlb、UACR与血BUN、Cr、UA的相关性均不高(P均>0.05).结论 U-mAlb、UACR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和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已成为糖尿病高发国家[1]。而随着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1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特点,提出“对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进行针对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的多个危险因素的强化治疗是否能改善其预后”等5个临床问题,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5年4期),ACP Journal Club (1991~2005),MEDLINE(1991~2005),纳入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指南,根据所获最佳临床证据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现有证据显示,对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进行针对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的多个危险因素的强化治疗,包括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调脂,限制蛋白的摄入,戒烟等能延缓或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结论影响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的因素包括生活方式(饮食、运动、戒烟)、血糖、血压、血脂高低等,对其进行的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长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b)和尿蛋白(U-PRO)水平的变化,评价其在慢性肾脏病诊断和监测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85例,其中病例组(CKD患者)47例,对照组38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析研究对象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采用考马斯亮蓝(CBB)法检测尿蛋白(U-PRO)含量。UmAlb和U-PRO水平均以mg/mmolUCr为单位表示。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评价实验结果。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UmAlb和U-PRO水平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果评价表明,UmAlb和U-PRO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75和0.983。结论在评价CKD患者肾功能损害及其程度时,UmAlb和U-PRO均为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蔡援越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5):372-373
目的:研究洛汀新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影响。方法:17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洛汀新组和拜心同两组,在血糖控制达标情况下服用洛汀新10~20mg,拜心同30~60mg或加用双氢克尿噻25mg,每日1次,服用12周,检测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压。结果: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其中洛汀新差于拜心同,但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则优于拜心同。结论:洛汀新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有无早期肾病,方法:观察住院165例2型糖尿病患者晨尿微量白蛋白,分初诊组,复诊组,对照组以t检验比较,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组有20%尿微量白蛋白增高,可能诊为早期肾病,但无临床肾病发现,糖尿病病程愈长,尿微量白蛋白愈高,直到临床肾病期,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实际病程已数年,尽早诊断糖尿病并干预治疗对糖尿病患者预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诊断治疗糖尿病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比浊法检测了117例糖尿痛患者与91例健康对照者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按照HbAlc水平离低将这117例DM患者分为低值组(1丑)A1c〈7.O%),中值纽(7%≤HbAIC≤10%)和高值组(HbAlc〉10%),HbAlc水平与糖尿痛肾病发病率进行比较,探讨糖尿病肾痛发生与HbAlc高低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在2型糖尿痛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Al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率成呈正相关(P〈0.01)。结论DM患者HbAlc水平和U—mAlb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两者的水平与DM患者的早期肾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二者联舍捡测对D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监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糖尿病肾病患者为例,探究在检验此疾病中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蛋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接收的4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另选取行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比组。经对所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指标水平。结果在比较尿蛋白阳性率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方面,研究组的62.22%和33.33%,均高于对比组的0.00%和0.00%,差异大(P<0.05);在比较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蛋白方面,研究组高于对比组,差异大(P<0.05)。结论在检验糖尿病肾病患者时,予以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检测,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已成为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指标之一,为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随机尿样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 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随机尿样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24h尿白蛋白定量测定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免疫比浊法和酶法检测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24h尿白蛋白定量,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A1c的浓度,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数值为1.46±0.83,明显高于对照组0.42±0.14(P<0.01),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h尿白蛋白定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0.025,0.038。结论:随机尿样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呈高度等级相关,可以快速诊断微量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16.
徐子惠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3):263-263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做为试验组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对照组选择同例数健康体检者,同样方式检验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比较两组检验结果,并分析两种检验指标对患者诊断与治疗的影响。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率94.44%,两组检验满意度评分、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对患者开展两种指标检验,能够显著观察到患者的疾病程度。 相似文献
17.
伟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伟素对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纳入年龄43—70岁,糖尿病病程6个月~30年,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300mg的60例。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6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等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只予常规降糖治疗12周;氯沙坦钾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同时每日晨15服氯沙坦钾50mg,12周;伟素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给予伟素600 LSU,qd,iv或im治疗4周,再以250 LSU bid,po序贯治疗8周。所检测指标包括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肌酐(Cr)等。结果 常规治疗组UAER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氯沙坦钾组和伟素组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氯沙坦钾组UAER下降34.04%,伟素组下降33.62%。治疗后两组UAER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伟素能够减少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与氯沙坦钾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3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糖尿病病史>10年,其中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mmol/L者35例,为第1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mmol/L者38例,为第2组;检测2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第2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第1组[(287.80±35.60)vs(162.50±20.30)mg/24h,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大于空腹血糖,积极控制餐后血糖,可能对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80例糖尿病患者,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越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就越高.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对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