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塞氏病属中医学"狐惑病"范畴,其发生是在脾胃亏虚的基础上,水湿停滞,易生湿浊,湿浊蕴结于内,日久化生湿毒之邪而致。脾胃亏虚、湿毒内蕴为其基本病机,祛湿解毒应贯穿其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2.
高尿酸血症病机不离“虚、邪、瘀”,气血亏虚、肝肾亏虚是疾病始动之本因,外邪侵袭、湿热毒侵加速病逝演变,瘀血贯穿疾病始终。疾病初期脾肾两虚,湿浊内生,久则湿阻三焦,湿浊化热,瘀阻脉络。治疗重视饮食调养,认为无症状期治疗以祛湿通络、益气健脾补肾固其本,发作期宜清利热湿,通痹止痛以缓其急,临床治疗上多以“萆薢分清饮”“四妙散”等经方灵活化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刘琼  江燕  王旭方 《中国医药导报》2022,(1):128-131,135
高血压肾病是常见终末期慢性肾脏病的病因,余承惠教授为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在治疗肾脏病方面经验丰富,首先提出了慢性肾炎"湿热论",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认为高血压肾病是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初在肝肾,最后可累及心脾肺,其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湿浊内蕴、痰瘀阻络,辨证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虚痰湿型、血瘀阻络型、浊毒内蕴型四个证型....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与治疗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西医病理生理与中医病因病机入手 ,结合临床经验 ,对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进行了分析 ,由此探讨了取中西医之长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认为湿、热、虚、瘀、毒、逆是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病理因素 ,其中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 ,湿浊、邪热、浊毒、瘀血、逆乱为标。确定了扶正重在脾肾、祛邪要在泄浊的标本兼治原则 ,同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肾病临床表现随着病程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因此辨证治疗需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但其病机总属正虚邪实,肾气亏虚是肾脏病发生的根本内因,湿浊瘀血是慢性肾脏病重要的致病因素,扶正祛邪是治疗的基本原则。治疗宜平补平泄,缓缓而治,维护肾气、补益肾元是固本之法;补肾必顾脾,调理脾胃,补养先天。以扶正渗利法"轻药重投"祛除湿浊,同时久病必和络,应重视活血化瘀法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总结王文凤主任医师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王文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以脾肾亏虚为其本,湿浊毒瘀内阻为其标,"气虚血瘀"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提出"攻补兼施,分期辨治,内外同治"的辨治思路.发病初期脾肾气虚为甚,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可选肾康宁I方加减治疗.病变中期正气亏损渐甚,邪浊内壅渐重,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兼施为治疗原则,采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发病末期脾肾愈亏,而湿浊、毒邪、瘀血阻塞更为突出,治疗应以祛湿降浊、活血化瘀排毒为主,可选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过程中,需注重固护脾肾,脾肾同治,重视"活血泻浊".  相似文献   

7.
乔成林教授认为湿浊内停、水毒潴留贯穿慢性肾功能衰竭始终,正虚邪滞为其主要病机特点,病变影响多脏腑生理功能,脾胃功能失调,升清降浊功能异常为常见临床表现。乔教授常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以清理湿浊,护卫脾胃,中后期以口服中药联合高位灌肠治疗,并认为尿毒症期宜宣畅三焦气机。临床疗效明显,后附典型病案说明。  相似文献   

8.
朴春丽教授指出:“毒损肾络”是在传统的中医消渴病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西医学最新理论,针对,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而提出的。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临床常以解毒通络保肾及解毒通络调肝法为主,辨证施治并佐以辛味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据肢体肌肉肿胀疼痛等症,嗜酸性筋膜炎可归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者,脾胃亏虚;标实者,热毒、痰浊、瘀血互结。刘健对本病提出"从脾论治",治以健脾化湿、活血通络为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杨澜  刘俊保 《中医学报》2024,(3):525-528
胃癌前病变多因患者脾气亏虚,肾气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运化失常,阴液耗伤,湿蕴生痰,加之外邪侵袭,内生浊毒,久而致瘀,内外虚实合邪,复而继续损伤脾胃,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治疗胃癌前病变应以扶正补虚为本,脾肾同治,气阴双补,使机体自身祛邪外出。补益脾气是治疗的基础,要贯穿治疗全过程。利湿祛痰化浊,抑制肿瘤微环境的生成,使其向正常环境转变是治疗的重要方向。化瘀解毒使内外毒邪排出体外,从而阻断癌变,是治疗的核心环节。故健脾益气、补肾滋阴、利湿祛痰、化瘀解毒是延缓胃癌前病变进程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癌毒病机理论是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学说的基础上创建的癌毒病机辨治体系,其以癌毒为中心,阐述了肿瘤发生发展的病机演变规律,为肿瘤的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指导。癌毒病机理论认为,卵巢癌的病位在胞宫、冲任,与肝、肾密切相关。其主要病理因素为虚、瘀、湿、毒,其中,以瘀为主,而夹毒。其核心病机为肝肾两虚,湿浊瘀毒。病机演变过程始于肝肾两虚,继而精、气、血亏虚,脉道失养,因虚致瘀,阻滞气机,津液失布,湿浊内生,湿瘀互结,癌毒内生,癌毒损正,又加重肝肾两虚。临床治疗上,当以抗癌解毒为核心,祛瘀消癥为关键,利湿化浊为要点,培补肝肾为根本。以癌毒病机理论为依据,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卵巢癌的病理因素、核心病机、病机演变规律及治则治法,以期为卵巢癌的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胃癌是在脾胃亏虚的基础上,在外感、内伤等多种因素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引起气滞、血瘀、痰浊、癌毒等一系列病理产物结聚而致,即"成于气血痰毒之瘀滞"。故治疗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辨证分期施治;同时依于病机,谨遵病证结合,驱邪勿忘补虚,补虚勿忘调气,理脾胃勿忘调肝肾,联合应用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机制,探讨并总结刘华一教授从"痰瘀浊毒"理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刘华一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炎癌转化阶段,既有脾胃气阴的亏虚,又有瘀血、痰饮、浊毒等内蕴.刘华一教授在治疗本病时,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防癌治疗三大法则:一当扶正补虚,二当消瘀化痰,三当解毒消癥,予扶正消瘀化浊毒方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4.
综合叙述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参考西医诊断指标,突出中医辩证论治。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复杂,症状多变,但以脾,肾虚损为其基本病机,湿浊毒邪是其病理产物,且贯穿整个病程,该病易致气血亏虚,瘀血内阴,提出健脾补肾,利湿排浊,养血活瘀的综合治法,并配以饮食疗法。  相似文献   

15.
刘文峰教授对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峰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久病之变,其病机可谓是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虚实相兼,寒热错杂。虚以脾肾气虚为要,肾气亏虚为本,实则为瘀血、痰浊、痰瘀交阻、邪热浊毒。其机制为因虚致实,又因实致虚,虚实相因,相兼为患,损伤肾脏,使其气化、固摄功能失常,终至肾关开阖失常。其病机演变虽言错综复杂,但寻其规、抓其要,可用"虚、瘀、痰(湿)、热"4个字予以概括。  相似文献   

16.
探讨分析脂肪肝发病的中医病因及病机。脂肪肝属中医学的"胁痛""痰浊""痞满""积聚"等范畴,其发病多与酒食过度、情志不遂、贪逸少劳、先天禀赋、药毒、疫毒伤肝等诸多因素有关,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水湿不化,滋生痰浊,气滞血瘀,其病位在肝,涉及脾胃胆肾诸脏,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春婷认为胃癌为患者久病,气血亏虚,体质羸弱,癌毒伺机入侵而发病,其发生、发展是因虚致实,病位在脾胃。脾虚为发病根本,治疗益气健脾;久病气耗,或情志内伤,进而胃阴亏耗,治宜益胃养阴;脾喜燥恶湿,脾虚湿浊蕴久化痰,与病情进展关系密切,影响津血运行而化瘀,治以涤痰化瘀;肝助胃和降,患者情志不舒,治以疏肝理气、养血柔肝;癌毒内犯者,毒瘀交结,以解毒散结为要务。根据患者综合情况,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上则治本与治标各有主次,虚实兼顾。治本以健脾益气、益胃养阴;治标则根据致病因素以涤痰化瘀、疏肝和胃、抗癌解毒。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因人而异,补泄有度。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可归属中医学“郁证”范畴。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在常规通用的从肝论治之外,亦不可忽视从脾胃论治抑郁症的思路。脾胃主受纳运化,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抑郁症病机与脾胃虚弱、脾胃湿困所致的脾失健运,以及与气血亏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气血失调密切相关。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不足,脏腑失养;水液代谢异常,聚湿凝痰;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气滞血瘀,浊邪上扰,虚、痰、瘀、滞相兼,发为抑郁。从脾胃论治抑郁症需以健脾化痰、疏肝理气为要,以使气血充沛,阴阳调和,枢机重建,情志条畅。  相似文献   

19.
在癌毒病机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结直肠癌前病变的共性病机为湿热毒蕴,脾气亏虚.湿、热之邪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并相互胶结于肠腑,日久内生癌毒.脾气亏虚是结直肠癌前病变发生的根本病机,湿热蕴结是其发展条件,癌毒内生是癌变的关键所在.结合内镜下病理分级,根据癌毒内生与否可将结直肠癌前病变的演变过程分为无癌毒期及癌毒期.癌毒致病的过...  相似文献   

20.
发热是颅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除可明确病因的感染性发热,非感染因素亦可导致术后发热.此类发热在中医学可归于内伤发热,大体分为虚、实、情志因素3类.属虚者包括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其基本病机为元气亏虚、阴血津液不足而生虚热;为属实者包括瘀血、浊积、邪毒等,其基本病机为血、痰、湿等壅遏体内,郁而化热;情志郁结也可化热.颅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