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法的确定是很复杂的。地西他滨是唯一由美国FDA认可的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对其所有亚型和特殊亚群5q-综合征均有较好疗效。支持疗法,低强度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型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均不满意,因为患者会连续患上固有的并发症,如恶化的血细胞明显减少和向白血病转化。本篇综述总结了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进展,试图找到更好的方案及目前治疗状况。 相似文献
3.
4.
地西他滨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药物之一。目前的剂量方案有15 mg/m2×3d、20 mg/m2×5d、10 mg/m2×10d等,研究结果表明20 mg/m2×5d,iv>1h方案最优,低危组采用皮下注射,20 mg/m2×3d或每周3次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联合用药方面,地西他滨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65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地西他滨治疗,分析年龄、病程、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分组、血小板计数等与疗效的关系,分析影响地西他滨治疗MDS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46%。年龄、病程、IPSS分组、血小板计数与地西他滨治疗MDS的疗效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病程长、IPSS分组高、血小板计数低是影响地西他滨治疗MDS效果的危险因素(OR1,P 0.05)。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效果显著,其效果与年龄、病程、IPSS分组、血小板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重视,DNA序列中非编码基因表达遗传学的变化具有潜在的可逆性.人们以此作为治疗的靶点,针对DNA去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RNA默认等采取了相应的药物治疗手段[1],5-脱氧阿扎胞苷(地西他滨,商品名达珂)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DNA甲基化的有效抑制剂[2].我们对15例MDS中危Ⅰ、Ⅱ型和高危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边祥海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0,33(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血液病,近年来研究证实,其具有DNA甲基化和抑制基因沉默的特征.地西他滨作为一种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临床前期研究证实,其可以引起基因表型的改变,抑制DNA甲基转移酶的活性,从而激活沉默的抑癌基因,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恢复正常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同强烈化疗相比,地西他滨疗效肯定,安全性强,治疗相关死亡率低,不良反应轻微且相对易于处理,因而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就地两他滨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以及其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3例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疗体会.方法 3例患者均至少行两个疗程地西他滨治疗,每周1次,每次15 mg/m2,静脉滴注3小时,1个疗程为3次.患者1为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MDS-RCMD),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为中危-1,单用地西他滨治疗,患者2、3均为MD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2型(MDS-RAEB2),IPSS评分为中危-2,应用地西他滨同时联合高三尖衫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AG)方案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1血液学明显改善,患者2骨髓完全缓解,患者3完全缓解.患者1和2并发感染,其他不良反应未发生.结论 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MDS,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感染,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地西他滨治疗后DNA甲基化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地西他滨治疗后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7例MDS患者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型或Ⅱ型(RAEBⅠ/Ⅱ)接受规律的地西他滨治疗,5天方案(4例)和3天方案(3例),每个疗程分4个时间点采集其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 time-Q-PCR)方法检测外周血P15和CDH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用药前3例患者(例2、例4和例7)P15甲基化水平较高(20%~65%),CDH1均较低(0.5%~5%).无论5天还是3天方案,用药前甲基化水平越高,用药后下降越明显,患者用药第5/7天后P15、CDH1甲基化水平下降幅度最大,达20%~60%,P15可维持在下降后的水平,在随后的治疗中未再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是CDH1的波动较大,用药期间CDH1甲基化水平可升至≥用药前水平.目前的数据表明甲基化的变化与血象变化不一致.应用重复测量方法分析5天与3天方案两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变化,两种不同方案组间去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有血液学改善的患者与未改善患者的去甲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西他滨治疗后P15和CDH1的甲基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甲基化水平与治疗方案和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10.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3)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和不良反应。方法观察27例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MDS患者,分析治疗有效率并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年龄、性别、初发病时有无重度贫血(Hb<60 g/L)、有无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有无血小板(PLT)减少(PLT<30×109/L)、有无多细胞系减少(≥2系)对患者最佳疗效的影响有无差别;应用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因素对患者总生存时间(OS)的影响,并应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OS的预后因素;观察化疗后不良反应。结果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27例MDS患者,其中仅20例可评估其最佳疗效,其有效率为55%,完全缓解(CR)患者3例(15%),骨髓完全缓解(m CR)患者3例(15%),血液学改善(HI)患者5例(25%),达最佳疗效中位疗程数为第3(2~5)疗程,对可能影响最佳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未发现相关影响因素;患者的OS为8(1~44)个月,对不同组别患者的OS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男性患者OS较女性患者长,初发病时无粒细胞缺乏患者OS较有粒细胞缺乏者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26);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初发病时粒细胞缺乏、重度贫血是影响OS的预后因素[P=0.037,Exp(B)0.219;P=0.044,Exp(B)18.308]。化疗后不良反应以感染为主,其中以肺部感染(33.3%)最常见。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轻,大部分患者可以安全度过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男性MDS患者OS较女性患者长,初发病时无粒细胞缺乏患者OS较有粒细胞缺乏者长;患者初发病时粒细胞缺乏、重度贫血是影响M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地西他滨的不同用法及单药或联合用药怎样才能提高缓解率和反应持续时间仍未得到统一标准,需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地西他滨与传统的联合化疗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中的各项指标,从而对地西他滨的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纳入MDS患者26例,11例接受地西他滨5 d方案治疗(地西他滨组),15例患者接受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联合化疗(联合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线情况、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地西他滨组患者总缓解率为45.5%,总有效率为72.7%,无效率为27.3%;联合化疗组总缓解率为46.7%,总有效率为73.3%,无效率为26.7%,两组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8,P0.05),有效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973,P0.05)。地西他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09,P0.05)。结论地西他滨用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治疗与传统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联合化疗,适合应用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高危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联合化疗治疗,研究组应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2、3年生存率以及生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DNMT3和TET2基因型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以减少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总结1例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症患者的护理。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以及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干预,患者顺利按疗程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例MDS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25 mg/d,连用5d,休息23 d,28 d为1疗程.国际预后评分0.5分4例、1分1例、1.5分2例、2分1例、2.5分2例.结果:其中3例患者使用1疗程,3例患者使用2疗程,4例患者使用4疗程.10例患者中3例患者因粒细胞缺乏时间长,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及循环衰竭于治疗2个月内死亡.2例患者因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极低,出现消化道出血,积极抢救于1个月内无效死亡.随访另外5例患者,其中1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5个月后进展为急性白血病,于第7个月后死亡;1例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患者使用地西他滨1个疗程获完全缓解后未坚持巩固治疗,7个月后死亡;1例由MDS转变为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2个疗程获完全缓解,目前仍存活;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治疗3个疗程后获血液学改善;1例RAEB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情况稳定.结论:地西他滨用于治疗中危-2及高危MDS患者,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接受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接收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CAG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CAG方案联合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免疫各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血常规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CAG方案治疗时可联合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卢远强刘鹏吴大海于涛 《临床医学》2017,(6):63-65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CAG)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预激方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西他滨治疗,4周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治疗有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7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67.65%,P<0.05);治疗后1、3、7 d观察组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1%比5.8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效果优于单纯预激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VEGF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白血病病人的护理及护理效果。[方法]对8例 MDS及白血病病人给予地西他滨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正确给药、做好不良反应及饮食护理等。[结果]8例 MDS及白血病病人均顺利完成地西他滨药物治疗,无感染等情况发生,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5例。[结论]对采用地西他滨治疗的 MDS及白血病病人给予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病人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6)
目的探讨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8例中高危MDS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剂量地西他滨25mg/d微量泵泵注,1h泵注完毕,第1~4或1~5或1~6天,每28d为1个周期。每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38例共完成115个周期治疗,其中完成1个周期者9例,完成2个周期者12例,完成3个周期者5例,完成4个周期者5例,完成6个周期者3例,完成7个周期者3例,完成8个周期者1例;总有效率为73.68%,其中完全缓解10例,骨髓完全缓解6例,血液学改善12例;115个周期中,Ⅲ~Ⅳ度贫血发生率为37.39%(43/115),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0.87%(47/115),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0.00%(46/115),Ⅲ~Ⅳ度感染发生率为13.91%(16/115),Ⅲ~Ⅳ度出血发生率为1.74%(2/115);骨髓抑制期内死亡3例(7.9%),无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病例,治疗30d内无死亡患者;随访至2015年11月30日,3例失访,4例死亡,31例存活,中位生存期为14.3个月,1a累积生存率为52.1%。结论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疗效满意,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20.
肖晓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5)
摘要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01月~2019年12月进行治疗的60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地西他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较高,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地西他滨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