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健脾清热化湿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前后肠镜改变的观察,来评析健脾清热化湿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排列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予以健脾清热化湿方;对照组30例,予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疗程均为3个月,结束后复查肠镜.结果:健脾清热化湿方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改善的作用,总有效率达90%,其临床疗效与SASP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对腹痛、粘液便等单项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部分病例前后肠镜复查结果发现,健脾清热化湿方对改善肠道炎症,修复肠粘膜有较好的作用;结论:健脾清热化湿方能明显改善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肠道炎症、修复肠粘膜溃疡的作用;该方为中药汤剂,服用方便,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炎症性肠病,证候表现多见于湿热型,其病因尚不明确,但UC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受损的表现。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历史悠久,效果显著,临床常用健脾及清热类中药治疗,研究表明,多数中药及复方的化学成分有调节患者血清内炎症因子的含量,抑制肠道炎症反应,修复肠道黏膜的作用。此文通过研究整理近年来关于肠黏膜屏障结构、UC患者的肠黏膜表现以及中药对湿热型UC肠道黏膜的作用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明确中医药湿热型UC的机制,并为进一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陈国忠教授善治消化系统疾病,尤擅应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陈教授认为,UC以脾虚失运、肾关失司为本,风、湿、热、瘀蓄蕴肠腑为标,临床分脾虚湿阻、脾肾阳虚、阴虚夹湿、气滞血瘀、风湿热蓄5个证型,分别治以"健脾理气、清化湿毒""温肾升阳、暖脾助运""滋肾润燥、养阴扶脾""调气和血、化瘀止痢""祛风胜湿、清热止痢",认为"阴虚夹湿"为UC后期缠绵难愈之病由,因湿为阴邪,滋阴则助湿,祛湿则伤阴,惟以滋肾润燥、养阴扶脾贯穿其中,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4.
黏滞性便秘是便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粪质不干但十分黏稠,难以排出,排便费力,粪便黏便池为临床特征。本病以脾虚失运为本,湿阻气滞或湿热阻滞为标,主要分为脾虚失运证、脾虚湿滞证和脾虚湿热证三个证型。治疗应标本兼顾,主要采用健脾助运或健脾除湿导滞、健脾清热化湿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葛惠男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以脾虚肝旺证型最为多见,其次为脾阳不足、湿滞肠阻型,主要治疗原则为健脾疏肝理气、温中健脾化湿,佐以活血通络。验之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王钦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57-158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湿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辨证属脾虚湿热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IL-4的影响。方法将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南通中医院特色制剂健脾化滞丸,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SASP),8周后评价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TNF-α、IL-4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IL-4均显著升高;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化滞丸治疗UC(脾虚湿热证)效果优于SASP,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机体的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7.
朱向东 《中医研究》2012,25(8):75-78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难治性肠病,复发率高,危害大,很多医家治疗本病从湿热病机入手,多采取清热利湿法治疗,但临床观察发现,UC在急性期多表现湿热,而进入慢性期,多数患者出现精神心理症状,肝气郁结症状比较明显.肝气郁结日久,克伐脾土,导致脾虚,所以肝郁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证候类型,而且患者常常因为久治不愈,出现身心交织的临床表现,说明精神情绪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所以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疗效较好.本文从疏肝健脾法治疗UC的临床应用概况、实验研究概况,肝郁脾虚证与UC的关系做了深入探讨,同时提出了疏肝健脾法治疗UC的研究思路与设想.  相似文献   

8.
介绍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验案1则。认为湿、热、毒、瘀为克罗恩病发病之标,根据脾虚湿热的病机特点,拟健脾益气、清热化湿、止血止痢治疗大法,立健脾化湿汤,并对健脾化湿汤在治疗本病中的临证运用经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态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关,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研究肥胖、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代谢综合征、肝硬化等疾病,可为其诊治方法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证候表型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证候客观化研究一直难以取得突破。认为证候表型如脾虚证、湿热证的发生存在着肠道微生态的失调,采用相应的治法如健脾、清热化湿等治疗后,在证候得到改善的同时肠道微生态亦得到恢复。提出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研究脾虚证、湿热证与其相关性,对于深化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及揭示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总结胃食管反流病脾虚湿热证形成的直接因素为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根本因素为脾气不降、运化失常。临证治疗运用清热、化湿、健脾之法,并遵循清热不过于苦寒、化湿不过于香燥、健脾不过于呆滞的原则,以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三仁汤、黄芩滑石汤、连苏饮等为常用方,进行合理配伍加减。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益气升阳理论的代表方,均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然各方运用症状轻重、证机、治法却略有不同。文章总结认为:补中益气汤,气虚程度较重,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热不显,治疗重在补中升阳;升阳益胃汤,气虚程度较前轻,证属脾胃气虚,湿热中阻,湿热兼见,治疗偏于祛湿清热;升阳散火汤,气虚程度最轻,证属脾胃气弱,气郁化火,内热明显,治疗偏于升散郁火。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总结了现代医家对癌因性疲乏(CRF)辨证治疗的经验,现代中医医家认为CRF属于中医"虚劳"范畴,辨证多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疾病的发病部位多与肝、脾、肾等密切相关,虚证为本,往往兼夹瘀、痰、湿、热的表现,结合文献发现辨证以虚证为主的医家认为主要是肝、脾、肾亏虚,治疗以补益为主,脾胃虚弱则健脾益气,脾肾阳虚则温补脾肾,肝脾不调则调补肝脾。而辨证为虚实夹杂的往往认为以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脾肾亏损,痰瘀互结;精气两亏,湿热中阻为主。治疗补益为主,兼顾实证,肝郁脾虚则疏肝健脾,痰瘀则理气化瘀,湿热则清热利湿。为癌因性疲乏治疗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宗礼教授认为"湿邪困脾"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其病理机制,运用"醒脾法"治疗,以助脾运、开脾郁、复升清、畅枢机。将"湿邪困脾"分为4型,即脾虚湿困、湿热蕴脾、湿困脾阳、湿浊中阻,分别采用醒脾行气化湿、醒脾清热化湿、醒脾温阳化湿、醒脾化湿泄浊进行辨证治疗,并阐述醒脾法治疗该病时的配伍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成人风疹病毒性脑炎是风疹病毒感染的少见并发症,是一种累及神经系统的罕见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尚无特异治疗,西医以抗病毒、抗炎、增强免疫力等治疗为主。林培政教授以温病理论为指导,结合患者发病特点,辨病为暑湿病,辨证先后属暑湿弥漫三焦、困阻中下焦、暑湿伤气,分别以清暑化湿、宣通三焦,清暑化湿、健脾化湿消积,清暑化湿、培元和中为法,完全治愈1例成人风疹病毒性脑炎患者,无任何后遗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张声生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存在多个对立点,寒证与热证并存,气虚与气滞并见,需止血亦有血瘀,需止泻亦有腑实,需祛湿亦有阴伤,因此在治疗上主张清法与温法、行气与补气、活血与止血、通下与止泻、祛湿与养阴并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研究张素芳教授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选穴特点。方法:收集整理张教授2014年至2016年门诊治疗的小儿泄泻病案,运用Excel软件建立病案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应用Liquorice软件制作复杂网络图,分别对该病的症状、治疗处方以及五个证型的核心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统计分析病案615例,涉及推拿处方操作115个,通过频数统计和复杂网络研究,得到该病及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五个证型的核心处方共6首,得出了疾病-症状、疾病-证型、疾病-穴位、症状-穴位之间的关系。结论:张教授推拿治疗小儿泄泻,重在健脾和胃、化湿行气、清肠止泻,调理脾、胃、大肠的功能,治疗时遵循辨病选穴、对症选穴、辨证选穴原则。核心处方为:补脾经、掐揉四横纹、清大肠、按揉脾俞、按揉胃俞、按揉大肠俞。并针对各证型辨证加减取穴与采用不同手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任顺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用药特色及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任顺平专家门诊就诊的CAG患者70例,共计76张处方,使用81味中药,涉及17种中药类别,总计用药1282频次,使用频数法分析其临床使用的药物和功效类别。结果:70例患者共用药物81种,其频数统计提示,使用频数位于前10位的中药由高到低依次是党参、白术、茯苓、柴胡、陈皮、姜半夏、紫苏梗、丹参、黄芩、神曲。高频药物功效归类分析由多到少依次为健脾化湿药、疏肝理气药、消食通降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结论:任顺平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益气健脾化湿、疏肝和胃降逆、活血化瘀清热等为治疗大法,高频药物由多到少依次为健脾化湿药、疏肝理气药、消食通降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并随证酌情加用消食药、温中药、收敛药等。  相似文献   

18.
陈以平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海颖 《新中医》2001,33(9):9-10
陈以平教授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认为本病以本虚标实为辨证特点,临床以扶正祛邪兼顾为治则,辨证分为热毒炽盛、脾肾两虚、阴虚内热、气虚血阏4例,分别治以清热凉血、温补脾肾、养阴清热、益气活血。  相似文献   

19.
中医纠正亚健康状态,养颜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手法,内服药物美容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内服药物通过对全身的调理来达到局部治疗或补益身体的目的,以全身心的健康来保证局部的美,具体地说有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疏肝理气和血、温补肾阳、除湿化痰、清脾泄热六法,并论述了其病因病机,介绍了常用方剂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痹证病程缠绵,经久不愈,给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反复治疗阳气亏虚,加之风寒湿邪从外侵犯,太阳经气受累,营卫失调。导师孙西庆教授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不温则痛",机体阳气不振,脾肾阳虚,肢体失却温煦。临证以桂枝汤加温肾阳药物取得较好效果,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