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MRI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密度、信号强度及强化特点,5例行MS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行MSCT和MRI检查。结果:精原细胞瘤MSCT主要表现为密度相对均匀,增强扫描后肿瘤轻至中度强化。MRI主要表现为卵圆状或分叶状,信号均匀,T_2WI示更低信号条带状样分隔,增强扫描时分隔强化程度高于其他实质部分。结论 :睾丸精原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MRI检查对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所有的病例均经穿刺病理证实.5例行CT扫描,1例行MRI平扫. 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灶,1例出现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呈不均匀环形强化,4例中央部位出现结节样强化;门静脉期全部病例由周边向中心强化,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病灶密度稍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1例MR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部分结节呈环形强化,部分结节呈全瘤均匀强化,延迟期全部结节呈全瘤强化. 结论 本病的CT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es,DF)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F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12例行CT检查(增强9例),4例行MRI检查(增强1例,4例均同时行X线平片检查).回顾分析韧带样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共检出16个病灶,其中腹部外型11例,腹壁型3例,腹内型2例.CT平扫均表现为均匀略低软组织密度,边界不清;X线平片、CT骨骼病变显示呈膨胀性、溶骨性改变,病灶内有小梁形成,呈肥皂泡样,压迫性骨吸收破坏,常见不规则骨嵴,大多可见无钙化、骨化的软组织肿块.与肌肉信号相比,MRI T1 WI上呈等、稍低混杂信号;T2 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以上不均匀强化;所有病灶内均可见条索状、片状T1WI及T2 WI上均呈低信号改变的区域,CT、MR无强化.结论 DF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X线平片可以观察骨质病变的整体形态,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骨质的破坏特点;T1 WI均呈低信号,T2 WI呈高、低混合信号,大部呈不均轻度强化,局部呈渐进性延迟强;T1WI、T2 WI示病变中斑点状及条带状低信号,MRI、CT增强扫描不强化是DT的特征性表现.因此,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多数韧带性纤维瘤病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7年8月间经临床病理确诊的6例上呼吸道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5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6例上呼吸道MALT淋巴瘤中,1例位于鼻咽部,1例位于口腔左侧上腭部,1例位于右侧会厌,1例多发位于两侧面颊部及左侧上腭部,1例位于左侧声带下方,1例位于右侧舌根;MRI表现:相对肌肉信号,T_1WI 4例呈等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T_2WI 5例均呈高信号,T_2WI和T_1WI所有肿瘤均信号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中度均一强化;CT表现:与周边肌肉密度比较,平扫肿块呈等密度,其内密度均一,增强扫描肿块强化均一,强化程度明显,无坏死、囊变及出血的表现。结论上呼吸道MALT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当中老年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局限性肿块,信号或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或重度强化,强化均匀,囊变、坏死出血少见,提示MALT淋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SFT,其中行CT检查者4例,3例行增强检查;1例行MR增强扫描。分析CT、MRI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5例MSFT患者中,口底1例,胸部2例,肾脏1例,盆底1例;病灶最大长径44~176mm;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3例形态不规则;3例边界清楚,2例边界不清;1例行MR扫描,信号不均匀,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行CT扫描,3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内见大小不等坏死区,1例CT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呈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SFT出现信号或密度不均匀、缺血性坏死、黏液样变性、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性强化等影像学特征提示MSFT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6.
倪恩珍  王亚非   《放射学实践》2012,27(1):89-92
目的:总结分析外周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11例中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4例,CT和MRI均检查4例。结果:CT平扫表现为等、低混合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较光整2例,边缘毛糙5例。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坏死区不强化,网格样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5例。T1WI呈等、略低信号,内见局灶性长T1信号影;T2WI序列以略高信号为主,内见局灶性长T2信号,周围软组织见片状浸润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肩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和MRI表现,了解其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肩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及MRI表现,术前4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表现为沿肌纤维长轴生长;1例呈卵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侵袭性生长,边缘模糊;全部病例累及1块或多块肌肉及肌间隙,3例可见推移、压迫相邻的重要大血管,其中1例累及臂丛神经和侵袭相邻的椎体骨质,并包埋斜角肌和头臂血管。CT平扫1例密度均匀,低于肌肉,3例表现为不均匀低、等密度;增强后1例周边强化,3例呈不均匀轻度强化。MRI平扫T2WI肿瘤呈高、等混杂信号,内见斑片状或条带状分布的低信号,其中1例包埋低信号斜角肌。结论 CT和MRI可显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大小、形态、侵袭范围及与重要大血管的关系,肿瘤的MRI信号比CT密度更能反映有助于诊断的瘤内组织学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es,DF)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DF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DF 13例,复发性7例.探讨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20例DF均单发,其中12例(60.0%)边界不清,9例(45.0%)包绕血管神经,8例(40.0%)有骨膜粘连.10例行CT检查,平扫呈稍低密度,密度均匀,瘤内未见钙化及坏死区.增强扫描6例表现为中度强化,延迟扫描5例呈渐进性强化.15例行MRI检查,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于肌肉低于脂肪信号,增强扫描11例呈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并随着各期相渐进性强化.其中9例(81.8%)可见条索状或小斑片状T1WI及T2WI低信号,增强后未见强化.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2例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呈等或稍高于肌肉信号.结论 DF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增强、动态增强及DWI扫描对DF的诊断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腹壁外韧带样瘤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评价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腹壁外韧带样瘤的术前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其中2例同时行CT平扫,3例同时行血管造影。结果:5例腹壁外韧带样瘤均位于四肢肌肉及软组织,年龄11岁~28岁,其病灶MRI表现为在T1WI上,肿物呈中等信号,其间可见条片状及斑点状低信号,在T2WI上则呈高信号,其间夹杂中等、稍低及更低的条片状、斑点状信号,后与在T1WI上所见的低信号相吻合。增强扫描后在平扫中呈等T1、长T2或长T1、长T2信号改变的区域均强化非常明显,而在T1WI及T2WI上均呈条片状、斑点状低信号区域则未见强化,5例病灶周围组织均未见水肿,3例邻近骨出现压迫性改变,2例CT显示病灶密度欠均匀,边界清晰,3例血管造影可见肿瘤染色明显。结论:MRI可以较为精确的显示腹壁外韧带样瘤的病灶形态及范围,对韧带样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是目前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及表浅性血管黏液瘤(SA)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AM 11例和SA 3例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患者,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22~58岁,中位年龄28岁。其中1例PETCT,4例CT,5例US,8例MRI,分析AAM及SA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4例位于盆腔,4例位于上腹部,1例外阴皮下,1例阴道,1例肝脏,1例耳朵,1例阴囊内,1例腋窝。8例接受MRI检查,与肌肉相比,病灶T_2WI高信号6例,混杂信号2例;T_1WI低信号7例,等信号1例;8例均接受增强检查,2例表现渐进性强化,1例轻度强化,5例不均匀性明显强化,5例出现典型的旋涡状或分层样改变。4例接受CT平扫与增强扫描,与肌肉相比,3例平扫呈低密度,1例平扫等密度,2例不均匀性强化,2例未见明显强化;5例行超声检查,2例为实性偏低回声区;3例为不均质混合性回声区;1例~(18)F-FDG-PETCT示低浓聚。结论血管黏液瘤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盆腔,超声为低或混合性回声;CT增强不均匀性逐渐强化;MR同CT一样,病灶表现逐渐强化,但能特征性的显示分层或漩涡征,PETCT为低摄取,这些特点均有助于该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影像学特点,提高CT及MRI诊断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及嘉兴市中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4例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病灶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总结其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12例患者,10例表现为脾肿大,其中4例表现为单发病灶,8例表现为多发病灶。病灶呈类圆形,病灶最大直径7.1cm,最小直径0.4cm,平均直径2.4cm;CT平扫8例病灶呈相对于脾脏稍低密度改变,4例病灶呈等密度而显示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部分病灶呈边缘"花边样"强化,病灶中央呈渐进性强化;3例多发病灶相对于脾脏稍低密度改变,增强呈较均匀的明显强化。MRI平扫均表现为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改变;MRI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逐渐填充"的强化特点;部分病灶小于1.0cm,动脉期由于脾脏的"花斑样强化"特点,因而病灶显示欠清,平衡期因脾脏均匀强化,而逐渐凸显病灶。结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在CT及MRI上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表现,把握这些征象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赵越  易飞 《放射学实践》2020,(6):761-767
【摘要】目的:分析钙化上皮瘤的CT及MRI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钙化上皮瘤患者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其中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CT平扫,1例先行X线片,后行MR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10例CT共13个病灶。8个病灶见钙化,其中5个病灶完全钙化。2个病灶见坏死。10个病灶边界清清楚,3个瘤周见絮状稍高密度影。8例CT增强扫描共11个病灶,其中3个轻度强化,5个不均匀中度强化,3个病灶完全钙化无强化。6例MR均为单发,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外周高中央低信号,DWI呈环状高信号,增强呈“环靶征”。2例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内见微囊状更高信号,灶周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2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1例X线片呈高密度,T1WI呈低信号,T1WI压脂呈不均匀稍高信号,T2WI压脂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以中央强化较为明显。结论:钙化上皮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当病灶位于皮下,边界清楚,CT见广泛泥沙样或致密的局灶性钙化,MR上见微囊状改变,增强扫描轻至中度强化,尤其呈“环靶征”表现时,应考虑到PM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HEHE 11例,所有的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其他6例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11例中有5例加做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病变的生长方式、分布特点、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邻近组织情况.结果 11例均表现为肝内多发病灶,大部分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根据生长方式分为三型:结节型(5例),匍匐生长型(1例)和混合型(5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直径>2 cm的病灶内见类圆形更低密度.MRI平扫: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直径>2 cm的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内见更低信号,T2WI内见更高信号).其他影像学征象包括“棒棒糖征”(6例)、包膜退缩征(6例).增强扫描:病灶直径<1 cm的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为1~2 cm主要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2 cm的多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结论 HEHE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强化方式与病灶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MD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EAMI。患者的MD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9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DCT和MRI检查。结果:13例中8例肿瘤呈实质性,5例呈囊实性。CT平扫示7例病灶呈等密度或高密度,3例呈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上4例病灶以低信号为主,抑脂T2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其中3例信号明显不均匀。CT和MRI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示9例病灶呈中等至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实质期示病灶呈持续强化9例,强化程度减退4例,11例病灶强化明显不均匀。仅1例EAML可见少许脂肪信号,6例瘤周可见假包膜显影、较厚且绝大多数完整,9例瘤内可见血管影,4例伴有出血。结论:肾脏EAML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T2WI上病灶呈低信号、增强后中等至明显不均匀持续强化、假包膜较厚且完整以及瘤内血管影的显示,有助于提高对EAML的影像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少见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少见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术前平扫和增强的CT、MRI表现,其中表皮样囊肿4例, 淋巴上皮囊肿4例,淋巴管瘤3例. 结果 (1)表皮样囊肿病变位于胰尾部,囊壁光滑完整,CT平扫囊性病变内的实质成分和脾的密度相同.CT和MRI增强后实质成分表现出和脾完全相同的强化方式.(2)淋巴上皮囊肿老年男性多见,病变呈现多房状境界清楚的肿块.CT平扫呈等密度,MRI T_1WI和T_2WI上混杂的等高信号,增强后囊壁分隔强化.(3)淋巴瘤表现为体尾部的分叶状多囊性病变,CT平扫密度略低于胰腺实质,MRI平扫呈长T_1长T_2信号.增强后分隔和囊壁轻度强化,肿瘤不与胰管交通,胰管轻度受压移位.结论胰腺少见的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MRI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行MRI平扫,58例行增强扫描;37例行CT平扫,其中2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82例中单发病灶62例(76%),多发病灶20例(24%)。原发性病灶35例(43%),复发性病灶47例(57%)。75例(91.5%)病灶边界不清或部分不清,48例病灶(58.5%)包绕神经血管束,16例病灶侵蚀骨质,5例病灶压迫邻近骨质。所有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呈中度或高度强化;75例(91.4%)病灶信号不均匀,其内部均可见条索状、条片状区,在T1WI和T2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周边可有水肿区。CT平扫示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呈中度或高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该病变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重要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al angiomyolipomas,EAML)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肝EAML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其中3例行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5例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9例均误诊,其中6例术前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血管瘤,1例误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FNH),1例误诊为转移瘤。结果 9例肝EAML均为单发的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6例位于肝右叶,3例位于肝左叶。CT平扫呈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少数可均匀明显强化,6例动脉期可见早期引流静脉,8例动脉期或门脉期中央或周边可见明显强化的粗大畸形的血管;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或快进慢出。结论 EAML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对术前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诊断有赖于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诊断节细胞神经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CT增强扫描,4例行MRI扫描(3例增强).结果 所有病灶均为单发.1例位于颈部,7例位于后纵隔,3例位于腹膜后间隙,8例位于肾上腺.边界均清楚,形态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CT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4例病灶内见斑点状、结节状钙化.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为主,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2例病灶内呈现"漩涡征".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的生长方式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延迟增强及MRI扫描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