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增殖、死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CCK-8法检测木犀草素对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增殖的影响,同时得出有效抑制细胞增殖的最低浓度,并用于处理RPMI-8226细胞。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木犀草素和氯喹对RPMI-8226细胞Cleaved-caspase3以及LC3蛋白表达影响。结果:木犀草素对RPMI-8226骨髓瘤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计量依赖性; 24h时40-80μmol/L以及48 h时20-80μmol/L木犀草素可显著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这种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而递增(24 h,r=-0. 983; 48 h,r=-0. 985); 20μmol/L木犀草素作用RPMI-8226细胞48 h后,Cleavedcaspase3的表达与LC3Ⅱ/Ⅰ的比值显著增加,使用氯喹后,Cleaved-caspase3的表达与LC3Ⅱ/Ⅰ的比值均显著降低。结论:木犀草素通过激活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两条途径即细胞凋亡与细胞自噬来有效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且引起的凋亡和自噬之间存在互相合作或/和互相推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β-榄香烯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β-榄香烯对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用MTT法检测β-榄香烯对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术检测β-榄香烯对RPMI-8226骨髓瘤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榄香烯对RPMI-8226骨髓瘤细胞BCL-2、caspase-3、D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影响。结果表明:β-榄香烯对RPMI-8226骨髓瘤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0-80μmol/Lβ-榄香烯作用48小时可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凋亡率随药物浓度而递增;β-榄香烯以时间依赖方式上调caspase-3、DR-4蛋白表达,并可下调BCL-2、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β-榄香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有效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其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内、外凋亡通路激活、抗凋亡机制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作用最强的衍生物,研究大黄素衍生物对两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及U266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以大黄素为母体合成16种大黄素衍生物,从中筛选出大黄素衍生物E-11进行实验。应用MTT比色法及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大黄素衍生物E11对RPMI8226、U266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DAPI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大黄素衍生物作用后的细胞形态变化;应用DNA片段化检测大黄素衍生物E11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MTT结果显示,16种大黄素衍生物作用于RPMI8226细胞48 h后,除了E10、E15无法计算外,其余14种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0. 83-34. 68μmol/L之间。MTT结果显示,大黄素衍生物E11作用于RPMI8226、U266细胞48 h的IC50分别为0. 831±0. 045μmol/L和1. 039±0. 093μmol/L。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均显示,大黄素衍生物E11能抑制2种细胞集落的形成,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0. 72)。DA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能看到大黄素衍生物E11作用后的RPMI8226、U266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应用DNA片段化可观察到典型的DNA凋亡梯带。结论:在合成的16种大黄素衍生物中,E11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最强。大黄素衍生物E11对RPMI8226、U266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NCI-H929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NCI-H929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用不同浓度槲皮素(50、100、200μmol/L)处理NCI-H929细胞24、48、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槲皮素100、200μmol/L处理NCI-H929细胞24 h后,使用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采用PI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ARP、BCL-2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53、P21、P27、CDK4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检测ERK和AKT的活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可显著抑制NCI-H929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随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大而增强。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可显著诱导NCI-H929细胞凋亡,并诱导细胞发生G_2/M期阻滞。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槲皮素能够活化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PARP,进而抑制BCL-2的表达,促进P53、P21、P27蛋白的表达和抑制CDK4蛋白的表达,并降低ERK、AKT磷酸化水平。结论:槲皮素可有效发挥对骨髓瘤细胞NCI-H929的抗肿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周期阻滞和下调ERK/AKT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冬凌草甲素结构类似物longikaurin 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H929的作用和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longikaurin A和冬凌草甲素对H929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longikaurin A处理12 h对H929细胞形态的影响;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比例;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水平及PARP的剪切情况;应用DCFDA探针检测2μmol/L longikaurin A处理不同时间H929细胞中活性氧的水平。结果显示,与冬凌草甲素(IC50为10.66μmol/L)相比,longikaurin A(IC50为0.85μmol/L)能够更有效地抑制H929细胞增殖;longikaurin A作用24 h,AnnexinⅤ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升高,caspase-3、caspase-9活化,caspase-3的底物PARP发生剪切,提示longikaurin A能诱导H929细胞发生凋亡;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显著抑制longikaurinA诱导的细胞凋亡,然而longikaurin A本身并不升高活性氧水平。结论:与冬凌草甲素相比,longikaurin A在较低浓度下能够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H929发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片段RNA(siRNA)干扰β-catenin基因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通过药物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马法兰耐药细胞模型;β-catenin-siRNA瞬时转染耐药细胞株,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对马法兰的敏感性变化,应用qRTPCR、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β-cateni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耐药骨髓瘤细胞经β-catenin-siRNA转染后对马法兰的IC50值由(5.29±0.19)μmol/L降至(1.88±0.64)μmol/L。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瞬时转染β-catenin-siRNA后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较转染前降低;转染后马法兰诱导细胞凋亡率由(35±0.5)%升高到(54±0.4)%,提示β-catenin基因可能与细胞耐药性相关,干扰β-catenin基因表达可提高耐药骨髓瘤细胞对于马法兰的敏感性。结论:β-catenin-siRNA干扰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途径中β-catenin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增强马法兰对耐药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毒性,增加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木香烃内酯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木香烃内酯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木香烃内酯能够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其24 h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约为(15.70±2.13)μmol/L(P<0.05);15μmol/L木香烃内酯分别作用K562细胞0、24和48 h均能够诱导K562细胞凋亡,凋亡率由(1.77±0.59)%分别增加到(17.68±2.84)%、(30.65±4.54)%(P<0.05);木香烃内酯能够明显增加细胞内ROS的水平,由(3.52±1.08)%分别增加到(23.56±3.52)%,(36.68±4.22)%(P<0.05);木香烃内酯能够显著降低BCL-2、p-JAK2、p-STAT3的表达,上调BAX、细胞色素C、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的表达水平。结论:木香烃内酯能够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诱导K562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姜黄素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的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应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姜黄素作用后肿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用RT-PCR方法检测Survivin、Bcl-2、Bax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姜黄素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并表现为时间、剂量依赖性,24、48小时IC50值分别为12.15μmol/L、4.9μmol/L;凋亡率由10.6%增加到36.9%(p〈0.05),细胞发生G2/M期阻滞;RPMI8226细胞细胞强表达Survivin、Bcl-2,弱表达Bax。RPMI8226细胞经10μmol/L姜黄素处理24小时后,survivin、Bcl-2 mRNA表达下调,而Bax表达上调。结论:姜黄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并诱导凋亡。姜黄素的抗瘤机制可能与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bcl-2、bax在转录水平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土木香内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选用异土木香内酯0、6.25、12.5、25、50和100μmol/L分别处理K562/A02细胞12、24和48 h,用CCK-8法测定异土木香内酯对K562/A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土木香内酯对K562/A0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及细胞凋亡(apoptosis)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异土木香内酯能够明显抑制K562/A02细胞增殖,其作用24 h的IC_(50)值约为(15±1.42)μmol/L(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0、10、15、20μmol/L异土木香内酯作用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5±0.52)%、(18.07±4.03)%、(27.53±3.01)%和(34.99±4.91)%(P0.05),同时线粒体膜电位逐渐降低,分别为(96.42±3.59)%、(74.25±6.91)%、(60.97±5.69)%和(31.28±4.95)%;此外,也伴随着细胞内活性氧的增加,分别为(5.03±1.43)%、(17.55±3.85)%、(32.09±3.23)%和(44.38±5.92)%。异土木香内酯能够明显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BAX、cytochrome C、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的表达。结论:异土木香内酯对K562/A0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GZ)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体内外对骨髓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方法 用RG2和ATRA单独或联合处理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66和RPMI 8226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Annexin-V和PI双染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FLIP、XIAP及survivin mRNA表达变化;采用荧光CaspACE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变化;采用裸鼠体内成瘤试验观察骨髓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生长情况.结果 RGZ对骨髓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U266组r=0.991,P<0.01;RPMI8226组r=0.961,P<0.01);与RGZ单用组比较,ATRA与RGZ联合对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明显(U266组P<0.001;RPMI8226组P<0.01);10μmol/L的RGZ处理组U266细胞凋亡率为(9.8±1.7)%,RPMI8226细胞凋亡率为(10.7±3.3)%,且诱导凋亡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ATRA与RGZ联合应用时,凋亡细胞的比例较相应的RGZ单独处理组显著升高(P值均<0.01);RGZ能抑制FLIP、XIAP及survivin mRNA的表达,ATRA能协同RGZ进一步抑制FLIP、XIAP及survivin mRNA的表达;经RGZ处理的骨髓瘤细胞caspase-3活性显著增加,RGZ与ATRA联合处理后caspase-3活性较RGZ处理组显著增加(P<0.01);RGZ可明显抑制骨髓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P<0.001),并且ATRA与RGZ联合能增强RGZ在裸鼠体内对骨髓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RGZ能通过抑制FLIP、XIAP及survivin的表达、促进caspase-3的活化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ATRA能增强RGZ对骨髓瘤细胞的上述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冬凌草甲素对多发性骨髓瘤(MM)U266细胞、RPMI822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和处理方法,采用0、10、20、30、40、50μmol/L的冬凌草甲素处理MM相关U266细胞、RPMI8226细胞48 h。采用MTT法测定U266细胞、RPMI8226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试剂盒检测U266细胞、RPMI8226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处理48 h后,随着冬凌草甲素浓度(10~50μmol/L)的增加,U266细胞、RPMI8226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48 h后,随着冬凌草甲素浓度(10~50μmol/L)的升高,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逐渐升高,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冬凌草甲素具有抑制MM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潜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改变细胞Bcl-2/Bax比例,调节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MEK抑制剂AZD8330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M9及NCI-H92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使用不同浓度AZD8330处理NCI-H929及IM9细胞48 h,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出48 h的IC50;分别用5、10及100 nmol/L的AZD8330处理上述两种细胞,然后用PI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及cyclin E;分别用10、100、1000及2000 nmol/L的AZD8330处理骨髓瘤细胞,AnnexinV/7-AAD双标记法分析细胞凋亡,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结果表明,AZD8330可显著抑制NCI-H929及IM9的细胞活力,且抑制效应呈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IM9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9.88±2.7 nmol/L,NCI-H929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9.3±2.03 nmol/L.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两种骨髓瘤细胞均发生G1期阻滞;AZD8330处理后cyclin D水平显著增高,但是cyclin E水平降低,促使细胞发生G1期阻滞.AnnexinV/7-AAD结果显示,随着AZD8330浓度增加,细胞凋亡数量也相应增多,并且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增高.结论:MEK抑制剂AZD8330可有效抑制骨髓瘤细胞NCI-H929和IM9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促进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抑制组蛋白甲基化酶SMYD3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10、20、40、80、160 nmol/L)TPL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对RPMI8226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40、80、160 nmol/L)TPL作用48 h后RPMI8226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MYD3和MMP-9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组蛋白H3K4me2,H3K4me3的甲基化水平。结果:TPL能够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活性,且随作用时间延长及药物浓度增高,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不同浓度TPL作用RPMI8226细胞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比例逐渐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974,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TPL作用RPMI8226细胞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SMYD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882,P0.05);siRNA-SMYD3转染RPM I8226细胞48 h后,siRNA-SM YD3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MP-9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80nmol/L的TPL作用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TPL作用RPM I8226细胞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组蛋白H3K4me2和H3K4me3的甲基化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971,r=-0.985,P0.05);siRNA-SMYD3转染RPMI8226细胞48 h,组蛋白H3K4me2和H3K4me3的甲基化水平也明显下降,分别与siRNA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L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SMYD3,调控组蛋白H3K4甲基化和MMP-9基因转录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otch1 siRNA对体内外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细胞硼替佐米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采用Notch1 siRNA转染RPMI-8226细胞,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及硼替佐米药物的敏感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Notch1蛋白表达变化;将RPMI-8226细胞皮下注射于NOD/SCID小鼠,建立人多发性骨髓瘤(MM)小鼠移植瘤模型,将成瘤小鼠分为三组:NS+bortezomib(Notch1 siRNA转染联合硼替佐米)组;CS+bortezomib(Control siRNA转染联合硼替佐米)组;UN+bortezomib(硼替佐米)组,观察各组肿瘤体积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Notch1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Notch1 siRNA有效下调骨髓瘤细胞RPMI-8226细胞Notch1蛋白表达;Notch1 siRNA在96 h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增加,与CS及UN组比较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见明显差异(P<0.01);Notch1 siRNA转染组细胞对硼替佐米IC50值为1.21μmol/L,与Control siRNA转染组及未转染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Notch1 siRNA降低移植瘤Notch1蛋白表达,Notch1 siRNA转染组细胞的AI明显高于Control siRNA转染组及未转染组(P<0.01);Notch1 siRNA转染联合硼替佐米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13、17及21 d与Control siRNA转染联合硼替佐米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体外实验Notch siRNA抑制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细胞增殖增加硼替佐米的敏感性,体内试验证实Notch siRNA联合硼替佐米可以明显减小荷瘤MM小鼠肿瘤体积、增加凋亡,提示Notchl是治疗MM的有效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trioxide,ATO)对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TO作用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RPMI8226细胞分泌VEGF的水平;Westernblot检测ATO作用后Bcl-2蛋白、ERK1/2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ATO对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选取不同浓度ATO作用于RPMI8226细胞24h及48h,ATO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P<0.05).随着ATO浓度的增加,G1期细胞数逐渐增多,提示ATO将RPMI8226细胞阻滞在G1期.此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TO作用于细胞后,VEGF表达及分泌量越少,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下降,ERK1/2及其磷酸化蛋白在RPMI8226细胞内稳定表达,其表达水平无变化.结论 ATO对RPMI8226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ATO将RPMI8226细胞阻滞在G1期;ATO作用后,细胞的VEGF表达及分泌量越少,Bcl-2蛋白表达下降,而对ERK1/2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Apogossypolone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棉酚衍生物apogossypolone(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应用台盼蓝染色、Hoechst 33258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检、DNA凝胶电泳法、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DNA含量等来判断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以caspase-3、caspase-9以及BCL-2、BCL—XL分析ApoG2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在U266细胞和Wusl细胞(48小时)分别为0.1、0.2μmol/L。ApoG2可以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poG2可以使骨髓瘤细胞周期停止在G2期,U266细胞G2期比例从9.7%增至19.6%。Wusl细胞从9.8%增至31.7%。ApoG2能导致U266、Wusl细胞caspase-9、caspase-3活性增高。U266细胞和Wusl细胞经ApoG2 25μmoL/L作用24小时后,BCL—XL表达分别下降(7.3±1.4)%和(11.2±6.2)%,Wusl细胞BCL-2表达下降84.4±3.4%。结论: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和下调BCL-2/BCL—XL表达以及影响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HDACi)西达本胺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DNA损伤反应(D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西达本胺对MM细胞系RPMI8226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靶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靶细胞目标蛋白表达;应用ATM激酶特异性抑制剂KU-55933干扰DDR过程。结果:西达本胺对RPMI 822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24、48和72 h IC50值分别为9.6,6和2.8μmol/L。西达本胺通过上调RPMI 8226细胞p21蛋白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西达本胺通过caspase-3依赖的途径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并上调DDR相关蛋白γH2AX和p ATM的表达。采用ATM激酶抑制剂KU-55933预处理靶细胞,可下调西达本胺诱导的γH2AX和p ATM蛋白表达升高,从而抑制DNA损伤反应,并逆转西达本胺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西达本胺诱导骨髓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涉及DNA损伤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在体外对c-kit表达阳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伊马替尼处理KM3细胞后,采用二甲氧唑黄比色法(X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PI双标流式细胞术和DNA片段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蛋白质水平变化.结果 伊马替尼浓度在0.25 μmol/L或以上时,可明显抑制KM3细胞增殖,呈量效关系,48 h IC50为0.33μmol/L(P<0.01);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Annexin V和DNA凝胶电泳检测提示随着伊马替尼浓度的增大,KM3细胞凋亡率增加,且可以促使caspase-3和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发生裂解;处理后c-kit表达降低,且阻断外源性IL-6对c-kit的促磷酸化作用.结论 伊马替尼可以通过抑制c-kit受体相关信号传导途径抑制KM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醋酸棉酚对经典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DNA电泳、Western—blot等方法分剐观察醋酸棉酚对RPMI8226细胞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醋酸棉酚在〉16μmol/L浓度时可显著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随着剂量的增加以及时间的延长,效应越明显。研究还发现,醋酸棉酚是通过抑制线粒体膜电位(△ψm)、诱导Bax、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实现上述效应的。结论:醋酸棉酚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米托蒽醌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米托蒽醌作用于骨髓瘤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半定量RT-PCR检测BCL-2、BAX及caspase-3 mRNA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和caspase-3 mRNA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米托蒽醌可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r=0.924)和浓度(r=0.947)依赖性增强。米托蒽醌作用24 h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米托蒽醌组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细胞形态变得不规则,可见凋亡细胞;在48 h后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典型凋亡改变,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米托蒽醌组RPMI8226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米托蒽醌作用48 h后,在低浓度1.0μg/ml组RPMI8226细胞阻滞于G2/M期(P〈0.05),在高浓度2.0μg/ml组RPM I8226细胞阻滞于S期(P〈0.05);米托蒽醌作用48 h,BCL-2 mRNA与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BAX、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米托蒽醌可诱导RPM I8226细胞凋亡,此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激活细胞内、外源性凋亡的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