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总结跟骨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影像特点,提高跟骨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正确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跟骨恶性肿瘤27例,全部患者均行X线摄片检查;CT检查20例,其中12例行增强扫描;MRI平扫+增强扫描18例,其中16行DWI检查。将全部影像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肉瘤8例,软骨肉瘤5例,纤维肉瘤及淋巴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各3例,尤文氏肉瘤和浆细胞瘤各2例,转移瘤1例。影像学表现为跟骨骨质破坏、瘤骨形成、骨膜异常、钙化、病理骨折及软组织肿块。结论(1)跟骨恶性肿瘤中骨肉瘤最常见。(2)跟骨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中以骨质破坏为主,瘤骨形成及骨膜异常、软组织肿块程度轻。(3)跟骨恶性肿瘤中,病理骨折多见且发生早,易合并出血。(4)跟骨恶性肿瘤的增强扫描中,跟骨内肿块与跟骨外软组织肿块强化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2.
表面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结合临床病理表现,重点探讨表面骨肉瘤各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表现骨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典型皮质旁骨肉瘤8例,去分化皮质旁同有肉瘤1例,骨膜骨肉瘤5例和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4例。重点描述各亚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8例经典型皮质旁骨肉瘤均未见骨膜反应,其中5例X线呈均一致密的骨性肿 块,6例肿瘤围绕骨表达生长,肿瘤与骨皮质间形成2-3mm透亮的间隙;7例CT扫描示肿瘤呈高密度肿块。1例去分化皮质旁骨肉瘤X线示其内密度不均。5例骨膜骨肉瘤X线表现为放射状透亮软组织肿块,CT见肿瘤内骨小梁呈放射状垂直于骨皮质排列。4例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X线呈密度不均一的团块状影,CT示肿瘤内有散在不同程度的骨化;2例血管造影示区域性血管增多。结论:表面骨肉瘤4种亚型的各自鲜明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尤其是血管造影可以反映去分化皮质旁骨肉瘤和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的高度恶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黄斌  赵时梅   《放射学实践》2009,24(4):425-429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X线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基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X线片、CT及MRI片资料,并与病理结果结合分析。结果: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骨、瘤软骨钙化、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间隔强化和边缘强化区代表肿瘤的纯软骨成分。MRI增强扫描有利于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与软骨肉瘤的鉴别。结论: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容易误诊为软骨肉瘤,合理应用X线、CT、MRI检查,可提高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与软骨肉瘤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骨肉瘤的影像病理对照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原发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有关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搜集1980-1999年14例原发骨肉瘤,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男6例,女8例,平均23.5岁。其中股骨9例,腓骨2例,肱骨2例,胫骨1例。回顾性分析14例原发骨肉瘤的X线平片、CT和MRI的表现并对照相关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原发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包括广泛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部分病例可见肿瘤骨和肿瘤钙化。病理证实影像学确定病变范围不准确。X线平片诊断最佳,CT检查和MRI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 原发骨肉瘤骨破坏范围大,成骨型诊断较易,溶骨型应用与Ewing’s瘤、恶性巨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5.
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征象分析(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骨肉瘤亚型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加深对骨肉瘤亚型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骨肉瘤亚型病例并结合文献深入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本组7例病例中2例为毛细血管扩张型,分别位于股骨下段和股骨头,表现为明显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明显.3例骨皮质旁型均发生于股骨,2例股骨上段,1例股骨下段,表现为高密度致密性骨块,突起的骨块与骨皮质之间见有透亮线,影像表现比较有特征性.1例小细胞型,位于股骨下段干骺端,表现为不规则的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密度不均,可见明显的成骨,软组织肿块明显.1例骨膜型,位于胫骨上段干骺端,表现为骨表面的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丛毛样钙化,与其下的骨皮质垂直并呈放射状排列.结论 骨肉瘤亚型较多而复杂,部分亚型影像特征明显,部分影像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及病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骨肉瘤与软骨肉瘤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35例与软骨肉瘤22例的CT表现并进行对照研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骨膜反应、Codman三角、放射状骨针、Ⅰ型及Ⅳ型钙质样密度影、长管状骨软组织肿块环绕度>1/2、肿瘤实质与肌肉CT值的比(△T/△M)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所有影像表现中,Ⅰ型钙质样密度影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Ⅳ钙质样密度影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低.结论 骨膜反应、Codman三角、放射状骨针、长管状骨软组织肿块环绕度>1/2、Ⅰ型钙质样密度影这些征象提示骨肉瘤的可能性更大.Ⅳ型钙质密度影提示软骨肉瘤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照分析骨盆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47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根据经典骨盆肿瘤四区法对其进行分区,对比分析其X线、CT和MRI表现的差异。结果:髋周骨肿瘤发病率为软骨肉瘤 > 骨肉瘤 > 浆细胞瘤 > 淋巴瘤 > 尤因肉瘤,多区发病多见。虫蚀状骨破坏18例、渗透状破坏13例,软组织肿块密度/信号均匀14例、不均匀11例;非髋周肿瘤发病率为软骨肉瘤 > 浆细胞瘤 > 尤因肉瘤 > 骨肉瘤 > 淋巴瘤,发病区域无特殊性。髋周肿瘤虫蚀状骨破坏18例,渗透状破坏13例;非髋周肿瘤虫蚀状骨破坏14例,渗透状破坏2例。髋周肿瘤周围软组织肿块密度/信号较均匀14例,不均匀11例;非髋周肿瘤软组织肿块密度/信号均匀12例,不均匀10例。结论:骨盆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发病区域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wing′s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2 1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Ewing′s瘤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管状骨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筛孔样、虫蚀样溶骨性破坏 ,并出现层状、葱皮样骨膜新生骨 ,放射样针状骨 ,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13例管状骨外骨及 1例骨外Ewing′s瘤骨质破坏表现多样 ,仍以溶骨为主 ,且 2 0例骨Ewing′s瘤均伴有周围软组织肿块。结论 Ewing′s瘤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具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 ;CT及MRI在确定Ewing′s瘤软组织肿块的大小、骨皮质的破坏、骨髓腔的完整性、骨膜反应及病理性骨折优于X线平片 ,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Ewing''''s瘤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Ewing‘s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l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Ewing‘s瘤的X线、X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管状骨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筛孔样、虫蚀样溶骨性破坏.并出现层状、葱皮样骨膜新生骨,放射样针状骨.具有一定的特征性。13例管状骨外骨及1例骨外EEwing‘s瘤骨质破坏表现多样,仍以溶骨为主.且20例骨Ewing‘s瘤均伴有周围软组织肿块。结论Ewing‘s瘤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CT及MRI在确定Ewing‘s瘤软组织肿块的大小、骨皮质的破坏、骨髓腔的完整性、骨膜反应及病理性骨折优于X线平片,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肉瘤X线平片、CT和MRI的表现及其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影像学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对骨肉瘤同一征象在不同检查方法的表现进行界定、观察、记录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X线平片和CT显示瘤骨呈高密度,MRI显示絮状瘤骨6例.2例针状瘤骨在X线和CT不能显示,MRI呈长T1短T2信号.②MRI能显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膜反应和骨膜三角9例和4例.③骨皮质破坏:X线平片和CT显示骨皮质破坏的形态.MRI能显示骨皮质破坏的病理基础.④干骺端或骨端松质骨在X线平片和CT呈溶骨、成骨或混合性改变,MRI呈长T1长T2和(或)长T1短T2信号.⑤骨干髓腔病变:X线平片能显示肿瘤骨,CT显示液-液平面3例,MR上,19例能分清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⑥骺板(痕)及骨骺侵犯:X线平片和CT能显示骨质破坏和肿瘤骨,MRI还能显示骺板(痕)及骨骺瘤周水肿.⑦肿块与软组织肿胀:X线平片显示3例有钙化的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而CT和MRI显示软组织肿块均边缘清楚,分别为28例和32例;X线平片不能显示软组织肿胀.结论 X线、CT和MRI在显示骨肉瘤的征象方面各具特点,三者互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3年9月间经病理证实的26例去分化软骨肉瘤患者,髂骨11例,股骨6例,肱骨3例,胫骨2例,肋骨2例,脊柱2例。结果软骨肉瘤合并纤维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肉瘤4例,骨膜骨肉瘤1例,以及梭形细胞肉瘤16例。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双相征",即呈现两种不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X线显示比例为55.6%,CT为66.7%,除髓腔内具有环形、点状钙化的软骨类肿瘤病灶外,相邻局部骨质溶解破坏区伴骨旁无钙化的软组织肿块;MRI为57.1%,T2WI表现为分界较清楚的分叶状高信号与不规则低信号软组织肿块,高信号区在增强后呈周围及间隔强化,相对低信号区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在软骨类肿瘤表现的基础上,X线及CT上病灶内局部骨溶解区及无钙化软组织肿块,或MR T2序列上不规则低信号区及均匀强化特征,高度提示病灶内两种病理成分并存即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骨肉瘤的MRI诊断(附3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骨肉瘤NRI表现及其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35例骨肉瘤,分析其MRI、X线平片征象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总结NRI诊断骨肉瘤的特征。35例均进行NRI平扫,其中18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骨肉瘤MRI上可表现瘤骨、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等征象。此外,NRI还可显示肿瘤坏死、出血,肿瘤侵犯骨骺、关节及“跳跃”病灶。增强扫描有利于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结论:NRI可以提供比X线平片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膜骨肉瘤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6例骨膜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6例均摄X线平片,5例行CT扫描,4例行MRI扫描;对其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骨膜骨肉瘤好发于胫骨,影像学表现为发生在长骨的骨干或相当于干骺部位置的骨表面肿块,病灶内见局灶性骨化或环状钙化(本组3例),边缘可见骨膜反应(本组2例),肿瘤下骨皮质不受侵,但不侵犯骨髓腔。骨膜骨肉瘤组织学上由大量分叶软骨构成,肿瘤细胞呈明显异型性。结论:骨膜骨肉瘤是位于长骨骨皮质表面的恶性骨肿瘤,影像表现与病理表现相结合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影像与病理表现特征。方法 分析 1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临床特征为肿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下肢多见 ,少有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CT特征为溶骨性与膨胀性骨破坏 ;肿瘤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内多发小囊变和液 -液平面 ;皮质变薄 ,多发筛孔样破坏 ;骨膜反应及放射状骨针较常见。病理组织学特征为典型骨肉瘤肿瘤细胞和多发血窦及“彩带样”结构。结论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影像及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继发性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继发性骨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25例均行X线及CT检查(5例行增强CT),16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的中位年龄45岁(14~76岁),中位恶变时间为8年(0.5~18.0年).25例中骨纤维结构不良、骨母细胞瘤等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恶变12例,表现为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块形成及病灶迅速增大等与原发骨肉瘤相仿的影像学改变;骨巨细胞瘤植骨后恶变继发性骨肉瘤8例、金属植入相关的继发性骨肉瘤2例,均表现为移植骨吸收、周围出现明显软组织肿块及肿瘤骨形成;放疗后继发性骨肉瘤2例,以成骨性骨质破坏为主;Paget病继发性骨肉瘤1例,表现为在患骨增粗、不规则变形基础上,出现溶骨性破坏及软组织肿块.病理结果:镜下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异形性、肿瘤骨形成.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5~12.0年(平均3.4年),8例出现肺部转移.结论:病理组织学上继发性骨肉瘤与原发性骨肉瘤无明显差异,但结合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联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8例中普通型4例,间质型2例,透明细胞型和黏液型各1例;7例髓内型,1例皮质旁型。病灶均单发,累及胸椎3例(T4、T5和T11~12),骶椎3例(S1~3),腰椎和颈椎各1例。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7例病灶内见环状或弧线样软骨基质钙化。3例T2WI上见分叶状更高信号区(富水分区)病灶中,2例为传统型,且含MRI液-液平面,病理证实瘤灶内有动脉瘤样骨囊肿改变;另1例为透明细胞型,病理显示富含透明软骨成分;此两型共5例,其中4例MRI呈线样或分隔样强化。黏液型病灶MRI信号混杂,但较传统型和透明细胞型信号相对均匀;除钙化区域外,瘤体呈弥漫强化。2例间质型病灶均表现为明显软组织肿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可提示不同病理类型。熟悉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类型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及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L)的CT表现及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PRL,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肿瘤最大径为8~27cm,1例圆细胞型及1例多形性型呈椭圆形,其余10例均呈显著不规则分叶状或铸型生长.CT平扫表现:8例可见脂肪组织,分别为分化型3例、去分化型2例、混合型3例;4例未见明显脂肪组织,其中2例黏液型以液性密度为主,1例圆细胞型及1例多形性型以软组织密度为主;2例混合型肿块内伴有大块致密钙化.CT增强扫描表现:8例行增强扫描,其中2例脂肪瘤型可见软组织密度结节及条索影轻度强化;1例硬化型软组织团块呈轻度强化;2例黏液型可见索条分隔样轻度强化及整体云絮样轻度强化;1例去分化型中的去分化瘤体区域、1例多形性型及1例伴有钙化的混合型中的多形性瘤体区域均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PRL病理组织学的多样性决定了其CT表现的多样性,不同亚型CT表现具有各自特点,并能反映各自病理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联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8例中普通型4例,间质型2例,透明细胞型和黏液型各1例;7例髓内型,1例皮质旁型.病灶均单发,累及胸椎3例(T4、T5和T11-12),骶椎3例(S1-3),腰椎和颈椎各1例.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7例病灶内见环状或弧线样软骨基质钙化.3例T2WI上见分叶状更高信号区(富水分区)病灶中,2例为传统型,且含MRI液-液平面,病理证实瘤灶内有动脉瘤样骨囊肿改变;另1例为透明细胞型,病理显示富含透明软骨成分;此两型共5例,其中4例MRI呈线样或分隔样强化.黏液型病灶MRI信号混杂,但较传统型和透明细胞型信号相对均匀;除钙化区域外,瘤体呈弥漫强化.2例间质型病灶均表现为明显软组织肿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可提示不同病理类型.熟悉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类型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及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种分布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本院11年间经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56例,分析其发病情况及影像学主要表现。结果: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共56例,按其发生比例依次为骨髓瘤(包括单发及多发性骨髓瘤)34例(占60.7%),软骨肉瘤、尤文氏肉瘤及原发性骨淋巴瘤各6例(分别占10.7%),骨肉瘤2例(占3.6%),恶性骨母细胞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占1.8%)。主要影像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8例)或混合性骨质破坏(6例),软组织肿块或肿胀(22例),病灶边界清楚(35例),边界模糊(21例);出现瘤骨或钙、骨化(9例),少数可出现骨膜反应(4例)。结论: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种类较多,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综合影像检查可提高对各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影像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确诊为BMFH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4例侵犯单骨,2例侵犯多骨。溶骨型4例,混合型2例。股骨下端3例,肱骨上端1例,楔骨1例,横突1例,共侵犯12个骨骼。6例均有骨及骨皮质明显破坏,以溶骨性破坏为主,2例病灶周围有轻度骨硬化。全部病例均有软组织肿块,巨大肿块2例,局限性肿块4例,1例肿块内可见散在小钙化影。全部病例未见骨膜反应,3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原发性BMFH好发于长骨干骺端或骨端,多见于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虫蚀状或大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巨大软组织肿块,无骨膜反应,是其影像学特点,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