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川白芷Angelica dahurica产地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方法的研究,优化和建立适宜的川白芷切制方法。方法针对川白芷产地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含水量鲜切方法、干燥方法、软化方式等关键操作单元,采用8种不同切制方法对川白芷进行切制。用Adobe Photoshop 2020软件测定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用HPLC法同时测定川白芷饮片中5种香豆素类成分(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以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与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其总量为考察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饮片切面颜色与药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对川白芷饮片的质量和切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产地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明显不同,以传统切制方法所得川白芷饮片更白[川白芷5~8,其颜色明度(L)值范围为61~67,普遍高于川白芷1~4,其L值范围为34~40];不同切制方法所得川白芷饮片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其总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川白芷产地趁鲜切制过程中较适宜的切制方法为川白芷含水量50%时切制,传统切制过程中以川白芷烘干(50℃),蒸透软化15 min后切制为较适宜的切制方法;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与药效成分含量之间略呈正相关。结论切制方法对川白芷饮片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产地趁鲜切制以川白芷含水量50%时切制为宜;传统切制以川白芷烘干(50℃),蒸透软化15 min后切制最佳。饮片切面颜色结合药效成分的定量测定可作为评价川白芷切制方法优选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白芷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对白芷药材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TLC法检定白芷药材中 4个香豆素类成分 ,HPLC法测定白芷中 2个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与结论 :白芷药材中同时检定出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比克白芷素及水化氧合前胡素 ,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分别不得低于 0 .1%和 0 .0 4 %。  相似文献   

3.
张平  马潇  李冬华  张明童  杨平荣  宋平顺 《中草药》2019,50(14):3329-3336
目的采用指纹图谱与一测多评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白芷药材及其饮片中的6种指标性成分,分析全国评价性抽验所抽验白芷质量,不断完善和修订标准方法,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依据法定标准进行检验,建立白芷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素、氧化前胡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6个指标成分一测多评定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对20批(S1~S20)白芷饮片进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最终判定白芷饮片的质量。结果共收到239批白芷饮片,涉及189家生产企业。其中225批次合格,14批次不合格,总体合格率为94.1%。以一测多评方法建立以欧前胡素为参照同步测定白芷饮片中6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可以解决对照品难得、检验周期长等问题,更好地反映药材质量。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白芷饮片中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素、氧化前胡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6个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本次抽验,发现白芷饮片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4.
白芷饮片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振国  张翠英  王青晓 《中药材》2007,30(5):529-531
目的:优选白芷饮片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浸泡时间、切片厚度、烘干温度三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白芷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浸泡2 h,切厚片,60℃烘干。结论:浸泡时间、切片厚度和烘干温度三个因素对白芷中的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总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药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稳定性,及不同加热白芷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白芷用不同加热处理后,应用HPLC测定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采用体外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微量法测定热处理白芷后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加热后欧前胡素含量升高;除90℃加热2 h外,异欧前胡素含量亦高于生品。白芷加热前后均对酪氨酸酶具有激活作用,同一温度和处理时间下,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随白芷提取物浓度升高而增强。热处理使白芷2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发生变化,并影响其对酪氨酸酶的激活率,均以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白芷药材有效成分多且复杂,单一质量标准或者单一成分控制难以有效地衡量白芷药材的质量。通过探究白芷药材有效成分比例一致性,对白芷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和控制。方法 提取78篇文献中的1297个白芷药材样本中的有效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佛手柑内酯、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素、花椒毒酚的含量数据。对符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的1118个样本进行各有效成分含量比例一致性分析。结果 发现各个香豆素类有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欧前胡素含量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例如异欧前胡素和欧前胡素含量比值在0.08~1.08,氧化前胡素和欧前胡素含量比值在0.02~2.00,佛手柑内酯和欧前胡素含量比值0.02~0.29,含量比值在范围之外的白芷药材一般为不合格药材。然后将各个香豆素类有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欧前胡素含量比值作正态分布曲线,发现各含量比值以均数为中心呈正态分布,例如异欧前胡素和欧前胡素含量比值以0.451为中心,氧化前胡素和欧前胡素含量比值以0.719为中心,佛手柑内酯和欧前胡素含量比值以0.090 3为中心,越靠近中心则含量比值越稳定,药材质量越好。结论 单一的外观性状鉴别并不能全面反映...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酒炖白芷中总香豆素及4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炮制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总香豆素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欧前胡素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300 nm;4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4.6 mm×250 mm,5μm)为迪玛C_(18),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总香豆素测定中欧前胡素在1.92~19.20μg·m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RSD=1.3%;4种香豆素类成分测定中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8-甲氧基异欧前胡内酯及异欧前胡素分别在0.013~0.26μg、0.016~0.32μg、0.0082~0.164μg、0.0085~0.17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0%~99.2%,RSD<2.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酒炖白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梁新丽  朱梦良  赵国巍  罗云  张婧  李哲  廖正根 《中草药》2015,46(7):1007-1011
目的考察白芷中呋喃香豆素类成分对难吸收药物葛根素、芍药苷、长春新碱吸收的影响,探讨白芷中呋喃香豆素类成分对不同结构药物吸收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Caco-2细胞模型,以各药物透过Caco-2细胞单层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分别考察白芷中呋喃香豆素类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对葛根素、芍药苷、长春新碱透过Caco-2细胞单层的影响。结果 4个呋喃香豆素类成分对3种单体成分转运的影响不同,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能显著促进葛根素透过Caco-2细胞单层转运(P0.05、0.01),佛手柑内酯对葛根素透过Caco-2细胞单层转运无明显影响;欧前胡素、佛手柑内酯对芍药苷透过Caco-2细胞单层转运无明显影响,但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显著抑制芍药苷透过Caco-2细胞单层转运(P0.05、0.01);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能显著促进长春新碱透过Caco-2细胞单层转运(P0.05、0.01),佛手柑内酯能显著抑制长春新碱透过Caco-2细胞单层转运(P0.05)。结论不同呋喃香豆素对同一药物的肠道转运的影响不同,虽然同为呋喃香豆素,对药物的转运可表现为完全相反的作用。同一呋喃香豆素与不同药物联合使用,其对联合用药物肠道转运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的差异,同时对不同产地白芷药材进行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方法:收集7省市15个白芷主产区对口药材及种子,并将种子种植在四川遂宁白芷种质资源圃中,于次年正常采收期采挖、干燥,对其及与之相对应的白芷对口药材进行欧前胡素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结果:不同产地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存在差异;不同产地样品栽种于同一环境后,欧前胡素含量整体有明显提高;化学表达也随产地及栽培方法的一致而趋同。结论: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与产地环境密切相关,产地生境及栽培技术可能是决定其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董伟  管雪静  廖正根  卢雪萍  梁新丽  朱卫丰 《中草药》2016,47(16):2893-2896
目的研究白芷香豆素类化合物(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在体外对P-糖蛋白(P-gp)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白芷香豆素类成分影响P-gp介导药物转运的机制。方法采用ATP酶活性测试法判断白芷香豆素类化合物是否为P-gp的底物。结果欧前胡素和氧化前胡素各质量浓度组平均荧光强度值(ΔRLUTC)均大于基础平均荧光强度值(ΔRLUbasal);异欧前胡素中、低质量浓度组及佛手柑内酯高、低质量浓度组ΔRLUTC小于ΔRLUbasal。结论欧前胡素和氧化前胡素为非浓度依赖的P-gp ATP酶抑制剂,异欧前胡素、佛手柑内酯在低质量浓度时可抑制ATP酶活性,对P-gp具有抑制作用;在高质量浓度时可诱导ATP酶活性,对P-gp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獐牙菜属植物快速、准确鉴别。方法:采集川东獐牙菜、青叶胆、紫红獐牙菜、狭叶獐牙菜和西南獐牙菜不同部位(根、茎、叶) 543份样品红外光谱信息,原始数据经标准正态变量(SNV),多元散射校正(MSC),平滑(SG),一阶导数(1D),二阶导数(2D),三阶导数(3D)等处理后删减4 000~3 700,2 799~1 800 cm~(-1)和682~653 cm~(-1)波段,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结果:5种獐牙菜属植物相同部位平均光谱较为相似,无法区分,同一物种不同部位光谱特征峰有差异,复杂程度为叶茎根;根、茎和叶3个部位PLS-DA和SVM模型均能准确鉴别5种獐牙菜属植物,且MSC+SG+2D预处理效果最佳。PLS-DA模型R~2Y 0. 8,RMSEP RMSECV,所建模型稳定,效果好,Q~2超过0. 6,预测集正确率达到100%,所有预测集样品分类正确,模型预测能力强。根、茎和叶SVM模型最优惩罚参数c分别为22. 627 4,2和1. 414 2,均在正常范围内,预测集正确率均为100%,分类准确率高。结论:FTIR结合PLS-DA和SVM模型能准确区分不同獐牙菜属植物,模型预测效果好,为其他植物鉴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6种不同基源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对钩藤药材进行分种鉴别。方法:研究光镜下6种钩藤属植物的茎、钩、叶横切面特征和粉末显微特征。结果:不同种的钩藤在组织构造方面有基本相同之处,由外到内均由表皮、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及髓部组成。大多数钩藤的皮层、韧皮部及髓部薄壁细胞中均含棕色内含物。但各种之间又有不同特征,如主脉在叶的腹背面突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维管束的个数以及薄壁细胞中可见的草酸钙晶体类型。6种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比较研究表明,茎的横切面观轮廓、表皮毛的有无、韧皮部与木质部比例、形成层是否明显成环、射线宽窄和导管散在或径向相连以及髓部所占比例;叶主脉在叶的腹、背面凸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和薄壁细胞中所含晶体种类;钩的形状等可作为钩藤属分种鉴别依据。粉末鉴定主要依据表皮细胞的形状、表皮细胞内是否存在油滴状物以及有无梯纹、环纹和网纹导管加以区别。结论:以上特征可以作为不同基源钩藤药材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效华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3):2475-2479
该文简述了中国石斛类药材原植物的名实考证结果,并重点阐述了细茎类石斛植物的分类处理结果。梵净山石斛Dendrobium fanjingshanense、曲茎石斛D. flexicaule、河南石斛D. henanense、霍山石斛D. huoshanense、广东石斛D. kwangtungense、细茎石斛D. moniliforme、铁皮石斛D. officinale、琉球石斛D. okinawense、滇桂石斛D. scoriarum、始兴石斛D. shixingense、大花石斛D. wilsonii等11种石斛属植物得到确认,建议铁皮石斛使用名称Dendrobium officinale。  相似文献   

14.
刘畅  曾宪法  杨小英  赵宇  张涛  周思旋 《中草药》2023,54(8):2558-2565
目的 研究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多叶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及变种光枝勾儿茶B. polyphylla var. leioclada叶绿体基因组成及结构特征,同时为勾儿茶属系统发育及进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Illumina平台对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多叶勾儿茶及变种光枝勾儿茶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序列进行组装、注释和特征分析,与同科小勾儿茶属、枣属、枳椇属、鼠李属、冀核果属等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其在鼠李科植物中系统发育位置。结果 多叶勾儿茶和光枝勾儿茶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环状四分体结构,全长分别为161 185、161 210 bp,注释得到131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6个,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勾儿茶属与鼠李科其它药用植物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表明,勾儿茶属叶绿体基因组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叶绿体基因组之间没有重排或倒置,IR区序列变异最低,LSC区的变异程度最高,其中ndhA、ycf1、ycf3、rpl16、clpP以及atpF等基因的编码区存在差异,这些位点为勾儿茶分子鉴定提供新位点。系统发育树表明勾儿茶属与鼠李属及翼核果...  相似文献   

15.
常晶茹  姚萱航  张雪薇  周仪  刘翠晶  刘霞 《中草药》2022,53(22):7201-7206
目的 通过分析吉林产10种黄芪属植物的ITS2、matk、rbcL、psbA条形码序列,为黄芪属植物的物种分类鉴定及其亲缘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共收集30份样品,以ITS2、matk、rbcL和psbA作为条形码序列,对黄芪属10种植物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并进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结果经校正处理后,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ITS2、matk、rbcL和psbA4种片段,单独的每一种片段并不能将10种植物全部鉴别出来,只能鉴别出部分植物,即蒙古黄芪A.membranceus var.mongholicus、扁茎黄芪A.complanatus、糙叶黄芪A.scaberrimus、华黄芪A.chinensis、草木樨黄芪A.melilotoides、细叶黄芪A.angustissimus、兴安黄芪A.dahuricus、新巴黄芪A.hsinbaticus;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以锦鸡儿Caragana sinica为外类群,10种植物中,华黄芪为单独1支,细叶黄芪与扁茎黄芪聚为1支,糙叶黄芪、斜茎黄芪与新巴黄芪聚为1支,膜荚黄芪A.membranceu、蒙古黄芪与草木樨黄芪聚为1支,并且这3者与兴安黄芪关系较近。结论 ITS2+rbcL+psbA组合可以将8种黄芪属植物鉴别出来。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种黄芪属植物被划分为5支,该聚类分析结果与《中国植物志》中10种黄芪属植物的传统分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大孔树脂纯化4种新疆山楂果实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总黄酮纯度为评价指标,比较13种大孔树脂对4种山楂果实总黄酮的吸附分离效果,考察上样流速、洗脱剂浓度对4种山楂总黄酮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影响。以清除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和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的方法测定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利用HPLC测定样品芦丁和金丝桃苷的含量,流动相乙睛-0.4%甲酸溶液(16:84),检测波长360 nm。结果:选择HPD722型大孔树脂纯化总黄酮,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流速0.84 mL·min-1,总黄酮经树脂充分吸附后,加40%乙醇动态洗脱。经HPD722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4种山楂的总黄酮、芦丁、金丝桃苷质量分数和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9~3.3,2.4~5.1,2.6~3.7,2.0~4.6倍。结论:HPD722型大孔树脂可有效地对4种新疆山楂果实总黄酮进行富集纯化,为这4种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代江鹏  蔡一鸣  刘巧珍  高晓霞  朱爽 《中草药》2023,54(9):2907-2916
目的 探究甘草属7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NCBI获取国内已有的7种甘草属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筛选得到49条共有蛋白编码序列,使用codon W1.44、EMBOSS、SPSS26.0等分析密码子偏好性相关参数。结果 7种甘草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不同位置的GC含量均小于50%,共得到了29个高频密码子,其中有28个密码子第3位碱基为A/U,筛选得到的17个最优密码子第3位碱基均为A/U。7种甘草属植物叶绿体蛋白编码基因的ENC值均大于35,密码子偏好性较弱。PR2-plot分析、ENC-plot分析和中性绘图分析结果显示突变压力和自然选择均为这7种甘草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自然选择对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贡献更大。基于叶绿体编码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基于RSCU的聚类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与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存在一定的联系。结论 7种甘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倾向于使用A/U碱基,自然选择是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国枣属可供药用的植物主要包括枣、酸枣及滇刺枣。枣属药用植物所含资源化学成分类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核苷类及神经酰胺类等。各类成分在不同植物及同种植物不同组织器官的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不同栽培品种及产地样品的资源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成熟期样品的资源化学成分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f. glauca、绿天麻G. elata f. viridis、红天麻G. elata f. elata和黄天麻G. elata f. flavida4种药用天麻变型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信息差异,为天麻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 从不同产地收集了40份不同天麻变型的花茎。应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相结合技术,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80对引物中筛选出15对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对这些天麻花茎样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统计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群体遗传结构,结合40份天麻的HRM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从15对SSR引物检测到11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7.6个。天麻样品的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和Nei’s多样性指数(Nei’s diversity index,Nei)的平均值分别为0...  相似文献   

20.
鸢尾科3种药用植物种子的形态学及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鸢尾科3种药用植物射干、鸢尾、马蔺种子的形态学及显微结构,为射干、鸢尾、马蔺种子的质量评价和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射干、鸢尾、马蔺种子形态,用石蜡切片方法制作射干、鸢尾、马蔺种子的切片,观察其显微结构。结果:射干和鸢尾种子均呈球形,外包黑色光滑的假种皮,表面有网状纹饰。射干种脐圆形或椭圆形,微凸,黄褐色。鸢尾种脐圆形,灰白色或黄白色。马蔺种子为不规则球形,暗砖红色、棕褐色或暗紫黑色,无光泽,内外种皮结合紧密,种脐黄白色,线形。显微结构可见,射干种皮细胞浅紫红色,鸢尾种皮细胞深紫色,马蔺种子不具假种皮,种皮结构较为复杂;三者的胚乳均较为发达、致密,胚位于中央。马蔺种子在形状、表皮颜色、假种皮有无、种脐颜色和形态上与射干、鸢尾种子有显著差异,从以上特征可与后两者予以区分;射干、鸢尾种子外观相似,但二者种脐的颜色和形态不同,种皮细胞颜色不同,可作为鉴别特征。结论:上述部分的特征可作为射干、鸢尾、马蔺种子的主要特征与其他物种区别,为三者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