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MRI及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3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患者手术病理肝门部胆管癌的MRI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比较,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及CT平扫对病灶显示率分别为100.00%、60.00%,而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100.00%、90.00%;同时30例肝门部胆管癌MRI及CT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 MRI及CT均是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诊断方法,而MRI在显示肝门部胆管癌病灶位置、肿块大小、范围、门静脉侵犯等方面较CT具有更显著的优势,MRI对肝门部胆管癌有更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与CT及ERCP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业  邹红梅  邓凯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74-4676
目的:探讨超声、CT与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32例,对其超声、CT与ERCP检查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2例中,B超提示肝门部胆管癌19例,确诊率仅59.4%(19/32);CT提示肝门部胆管癌及分型诊断26例,确诊率80.1%(26/32);15例行ER- CP检查均成功,提示肝内胆管、肝门部胆管扩张形态、梗阻部位,阳性率达100%,分型及确诊率为87.5%(28/32)。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选择B超与CT检查联用,必要时选择ERCP检查。  相似文献   

3.
3.0T磁共振成像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成像在肝门部胆管癌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优势。方法收集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3.0T磁共振的常规MRI、MRCP图像及B超诊断,其中12例行3D-VIBE动态增强,10例同期行CT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比,比较它们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MRI结合MRCP对本组病例的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92.3%,超声的定位准确率92.3%,定性准确率65.4%,两者对病灶定性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3D-VIBE动态增强比MR平扫多发现小病灶3例,定性诊断更加可靠;10例CT扫描2例误诊,MR检查均定性正确。结论3.0TMR平扫及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价值,高于同期B超、CT诊断价值;结合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则能清楚显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实质期等各个时相,不但有利于小病灶的发现,还能提供病灶的血供情况,为临床提供更高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RI及MRCP检查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诊治的4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及MRCP检查,观察所有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结果 41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为肿块型、16例患者为浸润型、4例患者为乳头状型,MRI显示T_1WI为等信号或者略低信号,T_2WI为等信号或者略高信号,对病灶增强扫描显示其持续强化;MRCP能够将病变胆管的形态显示出来,并显示走形存有中断或者狭窄的情况。结论肝门部胆管癌采用MRI及MRCP检查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5T磁共振LAVA联合MRCP序列在肝门部胆管癌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优势。方法收集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1.5T磁共振的常规MRI、MRCP图像及LAVA动态增强图像,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其诊断价值。结果 LAVA联合MRCP序列对本组病例的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92.3%,分型准确率为88.9%,较常规MR分型较高,MR常规联合MRCP及LAVA检查定性均正确。结论 1.5TLA-VA联合MRCP序列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价值,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楚显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实质期等各个时相,不但有利于小病灶的发现,还能提供病灶的血供情况,为临床提供更高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6.
张洪业  邹红梅邓凯 《实用医技》2007,14(34):4674-4676
目的:探讨超声、CT与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32例,对其超声、CT与ERCP检查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2例中,B超提示肝门部胆管癌19例,确诊率仅59.4%(19/32);CT提示肝门部胆管癌及分型诊断26例,确诊率80.1%(26/32);15例行ER-CP检查均成功,提示肝内胆管、肝门部胆管扩张形态、梗阻部位,阳性率达100%,分型及确诊率为87.5%(28/32)。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选择B超与CT检查联用,必要时选择ERCP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良性、恶性梗阻性黄疸螺旋CT、MRI、MRC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5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种方式检查,包括螺旋CT、MRI、MRCP,观察分析三种诊断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①病理诊断显示,9例位于肝门部,13例位于近中段胆总管,36例位于远段胆总管;螺旋CT显示,8例位于肝门部,14例位于近中段胆总管,36例位于远段胆总管;MRI、MRCP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相同。②病理诊断显示,34例(58.63%)胆管结石,6例(10.35%)胆管炎性狭窄,8例(13.79%)胆管癌,7例(12.06%)胰头癌,3例(5.17%)壶腹癌。其中螺旋CT确诊率84.48%(49/58),MRI确诊率86.21%(50/58),MRCP确诊率87.93%(51/58)。结论:CT、MRI、MRCP均是诊断良性、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各有优势与不足,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肝门区胆管癌CT与MRI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的CT与MRI表现,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CT与MRI对肝门区胆管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4.21%、100%,19例肝门区胆管癌CT与MRI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CT显示肝门软组织肿块16例,胆管壁浸润0例,门静脉受累4例,淋巴结肿大5例,相应MRI显示分别为17例,2例,6例,7例。结论CT与MRI均是肝门区胆管癌的有效检查方法,MRI在显示肝门区肿块大小、范围、胆管壁浸润程度、门静脉受累以及淋巴结肿大方面比CT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CT对2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CT表现。结果24例肝门部胆管癌中浸润型18例,肿块及结节型6例,动态增强检查更能清晰显示病灶特点及肝内外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增厚不规则等。结论CT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鞘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临床表现,并分析比较两者在该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7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经手术病例证实24例肝门部胆管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患者手术病理神经鞘瘤患者MRI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比较,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22例为单发病灶,2例有2个病灶,共26个病灶;24个囊实性肿块病灶,2个实性肿块病灶。CT平扫显示可见肝门区或其上方及胰颈部上方呈类圆形、椭圆形或稍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内可见低密度囊性区;MRI扫描可见病灶实性部位T1WI表现稍低或等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或进行性延迟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且CT及MRI均可清晰将病灶周围完整包膜显示出来,且边界清晰;病例检查显示肿块有完整包膜,瘤细胞以梭形为主要特征。结论 CT及MRI在神经鞘瘤中诊断均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肝门部肝管神经鞘瘤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及MRI对其均有较好的定位诊断价值,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0例胆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MRI、MRCP,“金标准”为手术病理结果,分析MRI联合MRCP的诊断价值,分析胆管癌在MRI及MRCP上的表现及病灶形态学。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50例胆管癌患者病灶在肝内胆管4例,肝门部胆管30例,肝外胆管10例,壶腹部6例;MRI联合MRCP定位诊断符合率100.00%高于MRI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的MRI表现为胆管壁出现块影,存在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胆管结构局限性偏心性狭窄或者突然截断,T1WI一般呈现为稍低的信号,T2WI通常出现稍高的信号。胆管癌的MRCP表现为成比例扩张,软藤状改变。乳头状型病灶出现息肉状或腔内结节状变化;肿块型病灶出现肝门部不规则结节状肿块信号;浸润型病灶的胆管壁出现僵硬增厚。结论 MRI对胆管癌病变组织及正常组织的分辨率较高,MRCP能显示胆胰管病灶形态,两者联合在诊断胆管癌的应用中貝有良好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比较CT和MRI对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照。方法选择对照研究的方式对内科收集治疗的6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h内行颅脑CT和MRI检查,以对病情作出判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劣。结果 CT检查确诊率为69.23%,在CT基础上联合MRI检查确诊率为96.92%,二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位置为脑叶、基底节及小脑,MRI可检查出脑干梗塞,但CT未检出。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直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采用MRI进行诊断能够清晰显示发病部位、形态及大小,有利于临床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联合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1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24%(18/740),均经手术确诊.综合B超、CT、MRI/MRCP以及CA19-9检查,术前诊断8例,占445%.根治性切除11例,占611%(11/18),存活19~53月,平均27月;姑息性切除及探查引流7例,占389%(7/18),存活3~15月.术中快速冰冻确诊6例,术后左外叶切除胆管切缘病理阳性3例.结论 B超、CT、MRI/MRCP以及CA19-9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但术前确诊率仍较低,术中快速冰冻可提高确诊率,积极的根治性手术切除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MRI平扫、增强及MRCP在肝门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平扫、增强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例13例,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MRI检查采用T2加权(T2WI)和T1加权(T1WI)序列平扫、3DT1加权加脂肪抑制(T1WI-FS)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做MRCP.结果 13例肝门部胆管癌均可见肝门包块,肝内胆管扩张,动态增强扫描显示12例包块呈逐渐强化.1例动脉期显示强化.MRCP定位诊断率100%.按Bismuth分型,Ⅱ型6例,Ⅲa型2例,Ⅲb型3例,Ⅳ型2例.病理证实高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2例.结论 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MRCP结合对肝门部胆管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门静脉CT三维重建指导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患者仅行常规CT检查(对照组),68例患者进行了肝门静脉CT三维重建(观察组),记录患者疾病分型及TNM分期,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手段在手术中的指导意义,另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一般资料,对比其应用价值。结果 术后给予病理学检查,分析发现,常规CT检查对Bismuth分型中Ⅰ型诊断准确率为100%,对Bismuth分型Ⅱ型、Ⅲa型、Ⅲb型、Ⅳ型均未能保持一致性,而CT三维重建对Bismuth分型中Ⅰ型、Ⅱ型、Ⅲa型诊断准确率均为100%,Ⅲb型、Ⅳ型诊断结果未能与病理结果保持一致性;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发现CT三维重建对侵犯肝动脉、侵犯门静脉、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均略高于常规CT检查,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脏总体积、切除体积及剩余肝脏占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肝门静脉CT三维重建在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肝癌患者62例作为样本,以31例为一组,将其分为CT组与MRI组两个组别。CT组采用肝脏增强CT检查,MRI组采用肝脏MR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肝内病灶、肝外病灶查出数,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准确情况。结果:MRI组31例患者,检查发现肝内病灶(3.00±0.16)个,30例检查准确,准确率96.77%。与CT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肝外病灶查出数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肝脏CT而言,肝脏MRI用于肝癌的诊断,可发现更多的肝内病灶,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将其应用到肝癌的临床诊断过程中,使肝癌患者可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CT检查与MRI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与MRI检查。比较CT、MRI及CT联合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联合MRI诊断准确率最高,达87.3%,高于CT与MRI单独诊断,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单独诊断的确诊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CT及MRI检查相比,CT联合MRI更利于明确病变对周围器官侵犯程度,清晰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及范围,所获取信息更全面,利于分期确诊,进而为确保治疗方案科学性提供参考信息,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与借鉴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肝脏增强CT、MR对肝癌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从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肝脏增强CT检查、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以及相关资料。结果以病理诊断为参照,MRI以96.67%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83.33%的诊断准确率;在肝内病灶以及3cm以下病灶检出方面,MRI优于肝脏增强CT,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增强CT与MRI均可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相对而言,MRI在肝内病灶以及小直径病灶检出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家碧 《求医问药》2014,(21):51-52
目的:对比分析用CT检查和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性。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100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被确诊患有鼻咽癌。我院使用CT检查和MRI检查对这100例患者的鼻咽部和颅底部进行扫描,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从鼻咽部进行扫描时,用CT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为50%,用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为80%。在从颅底部进行扫描时,用CT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为30%,用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为78%。无论是从鼻咽部进行扫描还是从颅底部进行扫描,用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进行CT检查相比,用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更高。因此,进行MRI检查可作为临床上筛查鼻咽癌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CT表现及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和选择。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肝门部胆管癌的CT、超声、ERCP,PTC诊断资料。结果:梗阻部位显示率CT为90.9%,超声88.2%,ERCP100%,PTC94.1%,CT联合超声97.8%。梗阻性质确诊率CT为75.5%,超声72.3%,ERCP70.4%,PTC90.1%,CT联合超声95.7%,结论:CT能良好地显示肝门部胆管癌特性,CT与超声联合应用明显提高诊断率,基本能满足诊断,了解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对ERCP,PTC侵入性检查尽可能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