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口服单一负荷剂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纤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复习了关于口服负荷剂量的普罗帕酮药物学转复新近发生房颤评价试验的 Medine英文文献 ,选择有口服负荷普罗帕酮与安慰剂、静脉普罗帕酮或其他口服负荷抗心律失常药比较的研究试验 ,全面分析普罗帕酮口服负荷疗法转复新近发生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房颤 (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重要心律失常 ,房颤的主要症状决定于快速的心室率 ,他可由服用房室结阻滞剂或理想地由于转复房颤为窦律所控制 ,传统上房颤的最初治疗是限于使用房室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和等待自然转复为窦律 ,然而早期转复恢复窦律将导致病人症状早期减轻 ,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率 ,…  相似文献   

2.
<正>心房颤动治疗的新理念三降三升的治疗新目标既往房颤的治疗都以消除和缓解患者症状为主要目标,而疗效常以心电图的改善为重要标准,包括将房颤转复为窦律或控制房颤过快的心室率。因此,  相似文献   

3.
王爱红  党安森 《山东医药》1999,39(20):48-49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研究表明,房颤易导致致命性心脏事件,并引起左心功能减退,甚至死亡。现就其治疗处理作一概述。1 初发性房颤的治疗初发性房颤的治疗包括心室率的控制及窦性心律的转复,应根据患者起病急缓,病情严重程度、原发心脏疾患及心室率的快慢,确定治疗方案。据临床观察,44%~78%新发房颤可在24小时内自行终止;随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转复窦性心律降低,<30天者占42%,>30天者占16%;用药物维持窦律的时间也缩短,房颤患者电复律后易在3~10天内发生栓塞。因此在房颤开…  相似文献   

4.
近 2年来 ,我院采用口服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心房纤颤 (下称房颤 ) 4 2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2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例 ,心电图诊断为房颤。其中男 18例 ,女 2 4例 ;年龄 44~ 82岁 ,平均 65 .6岁。房颤发生时间为 1小时~ 5天。既往无心衰表现 ,本次发作不伴急性心肌缺血和其他心外病症 ,临床排除瓣膜病、预激综合征、甲亢等疾病。治疗方法和结果 :一次性口服普罗帕酮 45 0~ 60 0 mg。8小时内 3 2例转复为窦律 ,时间为 5 0分~ 8小时 ,转复成功率为 76.2 %。10例未转复为窦律 ,但心室率明显下降。讨论 :房颤发生的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房颤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是控制心室率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窦律)两种策略.药物治疗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前者仅仅能减轻部分患者的症状,不能终止抗凝治疗;后者往往效果不佳,电复律或药物转复后使用胺碘酮维持窦律,一年成功的比例仅65%左右,且随着时间延长,维持率逐渐下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也使患者依从性下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近十年来,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发展迅速,新的术式不断涌现,成功率逐步提高,已经成为最有希望根治房颤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阵发性心房颤动口服胺碘酮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口服胺碘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发作时转复为窦律及小剂量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25例具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首先给予2~6天负荷量(600mg/日),心律转复后再以小剂量维持。20例在服负荷量期间,其余5例在服药7~10天内转复。随访236±35个月,维持窦律组(19例)与房颤复发组(6例)相比,基础心脏病不同,左房大小有显著差异。未见明显副作用发生。表明口服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尽管一般情况下房颤并非生命威胁性心律失常,但其心房收缩丧失,过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在转复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复律成功与否对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方法:入选2014-08-2016-08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收导管射频消融术但术后未能转复窦性心律(窦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248例,其中男146例,女102例;平均年龄(63.9±7.2)岁。术中静脉推注伊布利特1 mg,若仍未转复,则再次给予1 mg。若仍未恢复窦律,则根据情况给予超速抑制或电复律。依据"2C3L"术式导管消融+伊布利特应用后是否恢复窦律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观察伊布利特在转复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性房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随访24个月,观察2组患者房颤的早期及晚期复发率。统计复律成功与否对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效果。结果:伊布利特转复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性房颤的总成功率为72.1%,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2组患者在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射血分数值、BNP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2C3L"术式导管消融+伊布利特应用后恢复窦律者的房颤早期复发及晚期复发率均较未恢复窦律者低。结论:伊布利特转复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且伊布利特复律成功预示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晚期复发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隔离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Carto系统构建肺静脉及左房三维电解剖图,在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结果 5例阵发性房颤中,4例即刻转复窦律,1例在随访2个月时转复窦律.结论 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隔离治疗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用药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出了一个治疗建议[1] ,基本上代表了现在心律失常治疗和用药的观点。抗心律失常药物发展并不快 ,常用的药物没有几个 ,问题在于正确地使用这些药物 ,充分发挥它们的治疗作用 ,把不良反应限制到最低程度。因此本文根据具体的心律失常探讨药物治疗的选择。1 心房颤动 (AF)治疗AF治疗原则 :能复律者重建窦律 ,并维持窦律 ;不能复律者 ,则控制心室率 ;必要时抗凝治疗 ,以减少栓塞并发症。1.1 AF复律阵发性AF者可自动转复窦律 ;持续性房颤者必需加以干预 ,才能恢复窦律。AF发作而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低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的窦性心律(窦律)维持作用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住院准备房颤复律且符合入选标准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试验组用胺碘酮+厄贝沙坦.入选患者转复为窦律后即为试验起始时间,试验终点为转复后12个月.终点事件:症状或无症状房颤首次复发.结果 试验组窦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8.7%与41.9%,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左心房内径(LAD)显著小于对照组[(48.6±4.6)mm与(51.5±4.2)mm,P<0.05].风心病持续性房颤复发与LAD(OR 1.242)和是否使用厄贝沙坦(OR 0.226)有关.结论 LAD是风心病持续性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在风心病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防止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1.
田建英  宋霄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0):1408-1409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发病率为0.4%,心脏病患者发病率为4%.有心脏扩大且伴有心衰病人中约40%.因此是心脏病治疗的重要课题之一.房颤患者可经药物、电或自行复律,恢复窦性心律.目前房颤转复后窦律的长期维持多用乙胺碘呋酮.老年患者心、肝、肾等主要器官功能较差,如用药时间较长,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在房颤转复后窦律的长期维持过程中采用不同剂量的乙胺碘呋酮,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维持期的合理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尼非卡兰和胺碘酮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中转复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因持续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术后未能转复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的房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尼非卡兰组(n=45)和胺碘酮组(n=37),分别给予尼非卡兰(0.3mg/kg负荷量静脉推注,0.4mg·kg~(-1)·h~(-1)维持)及胺碘酮(首剂150 mg静脉推注,3mg·kg~(-1)·h~(-1)维持),观察30 min后患者的窦性心律或规律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转复率,转复时间,QT间期及并发心律失常等相关资料。结果尼非卡兰组总体有效转复率高于胺碘酮组(55.6%vs 32.4%,P0.05);平均转复窦律时间少于胺碘酮组[(13.2±6.1) min vs (19.5±2.5) min,P0.05]。尼非卡兰组10例转为房扑,附加线消融后转为窦律;胺碘酮组有6例转为房扑,附加线消融后转为窦律。尼非卡兰组有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伴室性早搏。胺碘酮组有1例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两组各1例。结论尼非卡兰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具有良好的转复效果,转复时间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本院心脏瓣膜病伴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患者外科手术同期行单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MazeⅢ型手术疗效。方法调查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在心内直视手术下同期行单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MazeⅢ型手术,观察随访6个月时的心律情况,根据节律分为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组和非窦律组,分析影响术后转律的原因。结果 144例入选,2例安置永久起搏器,1例因瓣周漏而行二次手术。出院时窦律88例(61.11%),房颤39例(27.08%),随访6个月窦律88例(61.11%),房颤25例(17.36%)。窦律组左房小于非窦律组,房颤时间短于非窦律组。左房内径≥6.5 cm者,可达龙的转复率高于非可达龙组(53.8%vs 28.6%,P<0.05)。结论心脏病伴发房颤的病人,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同期行单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对窦律的恢复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左房内径大小及房颤持续时间是房颤转复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达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大左房(≥6.5 cm)的转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的可能性、预测因素及胺碘酮的转复效果。方法:将112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48h和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将常规治疗组48h后未复律的患者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胺碘酮组,观察用药至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结果:胺碘酮组55例房颤患者,治疗48h和7d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转复率分别为72.73%和83.63%,常规治疗组48h的转复率为52.63%。未复律的患者给予胺碘酮和常规治疗至7d时房颤的转复率分别为53.84%和28.57%。多因素回归和相关分析表明,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原因。结论:多于50%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可在48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胺碘酮对房颤的转复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20例)与普罗帕酮组(20例).分别给予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在静脉注射过程中.转为窦性心律后停用。结果普罗帕酮组房颤转复率为75%.胺碘酮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律时间普罗帕酮组短于胺碘酮组(P〈0.01)。对血压的影响,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对Q—T间期的影响,胺碘酮组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复律后窦律的维持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但随访1年胺碘酮组对于窦律的维持率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结论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高于胺碘酮,而对于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律维持胺碘酮高于普罗帕酮,但胺碘酮组对Q—T间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房颤急性发作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epeptid,BNP)基线水平,探讨BNP基线水平对房颤药物复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0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城南分院内科病区的房颤发作<48小时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无临床心力衰竭症状,入院时测定基线BNP水平。所有患者均予静脉胺碘酮转复及口服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平均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至少每月随访1次,做1次24 h 动态心电图,若发作房颤均被要求记录发作持续的时间和次数。首先按照静脉使用胺碘酮转复情况分为两组:转复组和失败组;对于成功转复的,根据随访期间心律,分为复律组和复发组。结果:所有患者中静脉应用胺碘酮成功转复的49例 (81.67%),失败的11例(18.33%),成功组血浆基线BNP水平显著低于失败组(P < 0.001);3个月随访过程中49例成功转复组中有42例维持窦律(85.7%),7例复发(14.3%),复律组血浆基线BNP水平低于复发组(P < 0.01);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表示BNP值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测复律成功的标志。结论:发作< 48小时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基线BNP水平与复律成功与否相关,BNP水平高,复律成功比例低,至于BNP水平作为复律成功的cut-off值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7.
房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自AFFIRM试验后处理AF,是转复窦律或控制心室率,效果相似,但是不同病情处理较复杂而需要个体化.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处理目的:①恢复窦性心律并保持窦律(以下简称节律);②控制心室率(以下简称室率).  相似文献   

18.
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研究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有症状就诊的房颤患者61例,最近房颤持续发作在48h之内,既往无心力衰竭表现,本次发作不伴急性心肌缺血和其他急性心外病症,临床排除心脏瓣膜病、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甲状腺机能亢进.随机分为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组和静脉毛花甙C组.普罗帕酮组顿服负荷量普罗帕酮450mg(2例体重过轻者给以300mg).毛花甙C组采用0.4mg静脉小壶滴人,若4h仍未转复则追加0.2mg.所有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观察心电、血压及症状变化,记录从服药到转复为窦律的时间.比较两组4h和8h的转复率和转复时间.结果普罗帕酮组共31例,4h转复17例(54.8%),平均转复时间(1.6±0.2)h;4~8h转复6例(19.4%),未转复成功8例的房颤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转复成功者(P<O.01),未发现明显副作用.静脉毛花甙c组共30例,4h内转复8例(26.7%),平均转复时间(2.7±0.9)h;4~8h转复5例(16.7%).两组比较4h内普罗帕酮组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P<0.05),4h内的平均转复时间亦有明显差异(P<O.01).结论对于新近发生的(持续发作48h之内)、不伴心功能不全和急性心肌缺血及其他急性心外病症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是一个快速、方便、安全的转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转律并维持窦律和控制心室率治疗对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50例PAF患者中22例经电击/可达龙/莫雷西嗪/心律平转律治疗后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为心律转复组,其余28例给予β受体拮抗剂和/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和/或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为控制心率组。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随访6月后进行评分。结果:两组阵发性房颤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焦虑,6月后心律转复组与控制心率组比较,焦虑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积极转律并维持窦律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20.
连续145例阵发性房颤或房扑患者(59±13岁,23~79岁),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室功能正常并适于静脉药物及电复律治疗。阵发性房颤或房扑经心电图证实,其病程短于6个月,发作间歇证实为窦性心律。转复窦律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由经治医师自行决定。初用药物包括氟卡胺、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奎尼丁、吡二丙胺。32例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