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连续用药30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脑钠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脑钠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效果确切,能够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恢复心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检测血尿酸水平,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与血尿酸水平相关,血尿酸水平是判断病情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有必要早期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ACEI、地高辛等基础治疗;治疗组进一步随机分为A、B、C共3个组,均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加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及治疗后6、12周检测所有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BN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NP下降水平和LVEF上升水平均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6周,B、C组血浆BNP水平及LVEF均较A组显著降低(P<0.05),但B、C组血浆BNP水平及LVEF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周,A、B、C组BNP水平及LVEF与同组治疗后第6周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CHF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LVEF,有利于CHF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CF)患者心功能和细胞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 90例CCF患者(NYH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他汀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共服1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脂和血清TNF—α、IL-6水平,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结果 治疗后他汀组NYHA分级中位数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自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他汀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改善心功能,有益于CCF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观察统计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两组血清BNP水平、嗜铬粒蛋白A(CgA)、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体积分数(LVEF)]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80%)高于对照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LVEDD、LVEF、SV、LVESD等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LVEF、SV大于对照组,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血清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BN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案基础上联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进一步调节患者血清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6.
胆红素是血循环中衰老红细胞的代谢产物。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一种有害代谢产物。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胆红素是体内天然的抗氧化剂,并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1〕。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时心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已接受常规治疗,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从小剂量(6.25 m g,2次/d)逐渐加至靶剂量(50 m g,2次/d),治疗6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NYHA分级、心率、血压、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3±7)mm vs(59±5)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53±8)vs(47±4)mm)]和左室质量指数[(160±24)g/m2vs(135±18)g/m2)]显著下降(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38±11)%vs(47±9)%](P<0.05),血浆BNP[(121±54)ng/L vs(70±9)ng/L)]显著降低(P<0.05);另外,美托洛尔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降低值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0.80)、左室收缩末期内径(r=0.79)和左室质量指数(r=0.71)减少呈正相关(均P<0.01),而与LVEF的增加呈负相关(r=-0.86,P<0.01)。结论:美托洛尔能抑制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阻断CHF的发展进程,改善心功能,血浆BNP可作为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疗效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ACEI治疗后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现象,并探讨加用螺内酯后对心衰患者醛固酮逃逸程度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常规心衰治疗;治疗组34例,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rag.d^-1。治疗前、治疗后1、6个月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并通过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1个月时两组血浆醛固酮水平下降,与基线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6个月时两组血浆醛固酮水平均回升。并超过基线水平,与基线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1个月时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时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与基线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不论是否加用螺内酯均可观察到醛固酮逃逸现象,螺内酯似乎对醛固酮逃逸现象有助长作用。②螺内酯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的影响。方法 172例心功能Ⅱ~Ⅲ级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36)和对照组(n=36),入选后即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检测CysC浓度、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对照组常规给予抗心衰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训练组每天行2次6MWT运动强度的步行训练。8周后复查6MWT、血清CysC浓度、行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6MWT距离心功能Ⅲ级患者均显著短于Ⅱ级患者(P〈O.05),CysC水平Ⅲ级患者均显著高于Ⅱ患者(P〈O.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CysC浓度均有显著下降(P〈0.05),6MWT距离明显增加(P〈0.01,P〈O.05),心功能客观指标明显提高(P〈0.05),但训练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老年CHF患者的运动能力并降低血清CysC浓度,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何慕芝  江亚文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5):717-718,721
目的:通过测定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CPR)血浓度.了解血脂及CPR在老年CH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Ⅳ级(NYHA)老年CHF患者126例,同期住院惠有上呼吸道感染或住院体检的老年人42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PR,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老年慢性心衰急者血清CPR浓度均明显增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NYHY心功能级别增高,血清CPR水平明显升高(P〈0.001)。血清TC、TG及HDL-C在不同NYHY心功能分级组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心功能Ⅳ级组的TC、TG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Ⅱ、Ⅲ级组,具有显著差异,但LDL-C未显示出有显著的改变。心功能分级与CPR、TC、TG、HDL-C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及P〈0.01),而与LDL-C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脂、血清CRP与CHF程度相关,NYHA分级方法结合血脂、血清CRP也许更能客观评价心衰的严重程度,对评估老年心衰患者预后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使用西药利尿剂、扩血管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50 ml,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和活动耐力及射血分数的评估.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治疗组(96.7%)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治疗组活动耐力[6min步行距离治疗前后为(269.83±53.28)m与(306.17±54.78)m]及射血分数[治疗前后为(51±5)%与(62±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922、3.26,P均<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佐治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rohepcidin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观察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rohepcidin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分为实验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测定基线血清Prohepcidin,血浆IL-6,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实验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共8周,对照组不使用辛伐他汀类或其它调脂药物。观察两组实验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26例MHD患者实验前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73.6±52.7)ng/mL。实验组实验前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56.7±51.9)ng/ml,8周后为(180.5±33.7)ng/mL,与基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27。对照组实验前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90.6±49.6)ng/ml,8周后为(193.5±36.0)ng/ml,与基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728。实验组8周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分别降低18.6%(P=0.004)和55.1%(P=0.007);实验及对照组实验前后血浆IL-6,血清CRP、铁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无显著变化。结论本实验初步显示,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8周未能对MHD患者血清Prohepcidin浓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和超声心动图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0例CHF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比较超声心电图参数及BNP水平、左心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按照心功能分级和BNP是否正常进行分组,分析血清BNP和超声心动图与心功能分级相关性,评价血清BNP和超声心动图在评估CHF心功能分级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血清BNP、LVE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心力衰竭级别分组,各组间的BNP水平不同,且任意两组间的BNP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心力衰竭级别的增加,BNP逐渐增加(P0.05);随着心力衰竭级别的增加,LVEF逐渐降低(P0.05);各组间的LVEDD不同,且心力衰竭Ⅲ级与Ⅰ级、Ⅳ级与Ⅰ级、Ⅳ级与Ⅱ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力衰竭级别的增加,BNP水平逐渐增加(P0.05)但LVEF水平逐渐降低(P0.05);各组间的LVEDD不同,且心力衰竭Ⅲ级与Ⅰ级、Ⅳ级与Ⅰ级、Ⅳ级与Ⅱ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NP与LVEF呈负相关,但与LVEDD呈正相关(P0.05);BNP升高组患者的年平均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NP和LVEF、LVEDD参数一起用于CHF患者心功能评估,可提高评估准确性,为病情评估、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心肺复苏(CPR)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IL-6的影响。方法:将96例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心力衰竭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静脉滴注新活素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和血清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χ~2=6.14,P=0.03);治疗后,观察组的CO、CI、SV及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2.18,P0.01)。结论:心肺复苏后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新活素,可降低血清IL-6水平,对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晚期或终末期的表现。近年来,随着心衰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炎性因子在CHF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在调脂之外,具有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本文旨在探讨短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晚期或终末期的表现.近年来,随着心衰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炎性因子在CHF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HMG-C0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在调脂之外,具有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1].本文旨在探讨短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5(IL-35)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8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84例甲状腺肿瘤中甲状腺癌52例,甲状腺腺瘤32例。52例甲状腺癌中,甲状腺乳头状癌22例,甲状腺滤泡状癌18例,甲状腺未分化癌12例。甲状腺癌病理分期:II期,20例;III期,18例;IV期,1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6例为对照。检测受试者血清IL-17、IL-35水平,并对血清IL-17、IL-35水平与年龄、病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病理分期、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状腺癌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甲状腺癌组血清IL-35水平低于甲状腺腺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甲状腺腺瘤组和对照组血清IL-17、IL-35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甲状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血清IL-17水平呈上升趋势,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随着甲状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血清IL-35水平呈下降趋势,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甲状腺癌病理分期的增加,血清IL-17水平呈上升趋势,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随着甲状腺癌病理分期的增加,血清IL-35水平呈下降趋势,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血清IL-17水平与甲状腺癌恶性程度、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IL-35水平与甲状腺癌恶性程度、病理分期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IL-17水平与血清IL-35水平呈负相关(r=-0.328,P=0.022)。结论 IL-17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高表达,而IL-35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下降趋势,IL-17、IL-35与甲状腺癌发病、分化程度及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