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及CT门静脉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及其门静脉血管造影(CTP)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43例门静脉癌栓形成的患者作了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30例进行了多平面重组(MPR)和CTP成像,15例患者治疗的作了CT随访。结果:螺旋CT轴位和MPR图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癌栓,直接的CT征象为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23%在动脉期癌栓有不均匀强化;间接征象包括门静脉管壁强化(42%)、侧支循环形成(100%)、门静脉海绵样变(44%)及周围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CTP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的癌栓位置、管径及阻塞程度和侧支循环的情况。CT扫描可很好地显示门静脉癌栓治疗后的变化情况。结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和CTP图像,可以便完整的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64层螺旋CT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15例PVT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组(MPR)观察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15例中,血栓发生于门静脉(PV)主干13例,右支6例,左支7例,脾静脉(SV)3例,肠系膜上静脉(SMV)9例,其中血栓同时累及PV主干和SMV 8例,同时累及PV左右支、主干和SMV 4例,累及PV主干和右支6例,累及PV主干和左支6例,累及SV和SMV 2例,PV主干、SV、SMV三岔口处血栓1例.Yerdel分级:Ⅰ级1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血栓呈高密度10例,等密度2例,低密度3例;血栓为部分偏心性栓塞12例,呈小条状、"柴捆"状;附栓管壁均连续光滑、无外突结节,局部PV管壁呈典型的线样"强化征"或"轨道征";出现食管胃丛及脾丛侧支循环12例,胆管丛及胆囊丛侧支循环4例,无一例出现肝动脉.门静脉瘘.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清晰、立体地显示PVT的部位、累及范围,具有特征性,是PVT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癌合并动门静脉瘘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动门静脉瘘的 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方案选择。方法 :对由 AFP、B超、CT诊断的原发性肝癌 95例施行了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 ,治疗前均有 DSA检查。结果 :46例合并动门静脉瘘 (48.4% ) ,其中 1 7例有门脉癌栓。治疗后 AFP均有下降 ,2 7例肿瘤缩小 (58.7% ) ,1 2例肿瘤增大 (2 6.1 % ) ,7例改变不明显 (1 5.2 % )。均未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结论 :DSA显示动门静脉瘘准确、直观。肝癌合并动门静脉瘘影响疗效 ,但对其仍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确诊的19例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64层螺旋CT表现.19例均行平扫,14例加行增强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结果 19例平扫均显示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增粗,12例肠系膜周围脂肪密度增高,13例管腔内高密度,10例有不同程度腹腔积液,14例肠管扩张、积气积液,10例肠壁增厚水肿;14例增强扫描均显示静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管壁环形强化,肠管管壁强化呈"靶征",3例肠管未强化,5例显示肝脏一过性供血不足,门静脉期供血减少.结论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及三维重组技术相结合能够早期发现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64层CT血管成像对门静脉癌栓和血栓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癌栓与血栓的64层CT血管成像的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进一步评价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 57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门静脉栓塞的患者(癌栓47例、血栓10例),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建(MPR) 技术进行MSCTA 成像检查,分析门脉癌栓与血栓的不同特点.结果: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VR能清楚显示门脉的栓子形态、周围组织病变对门静脉侵犯和侧支血管;MPR能直观多角度显示门静脉栓塞整体形态、范围及管腔变窄程度.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可以立体地显示血管走行及分布情况,有助于癌栓和血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不同病因所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超声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分析64例CTPV患者的门静脉系统及周围相关脏器的超声表现,并与血管造影、MRI、CT及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超声诊断CTPV 62例,诊断符合率96.8%,高原地区病因构成主要为门静脉血栓,其次为门静脉癌栓、肝包虫压迫等;肝硬化门静脉血栓表现为门静脉管壁连续、完整,血栓与管壁分界清晰,管腔内无血流,肿瘤组门静脉癌栓则反之。不同病因组之间CTPV的数目、内径及脾静脉的内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组中门静脉左右分支均受累、开放的侧支(胆支、胰支)较多,恶性病变形成门静脉癌栓较良性血栓的阻塞程度重,阻塞范围广。囊性肝包虫病灶体积较大,对门静脉的压迫、阻塞较其他病因组更严重。结论:CTPV病因构成和超声表现具有高原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CTPV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癌栓肝脏血供变更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肝脏周边区动脉期异常强化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CT和血管造影证实的中晚期肝癌28例,转移癌2例同时并发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影像学资料.结果30例门静脉癌栓中在主干、左、右支同时存在的有18例,主干癌栓3例,左、右支癌栓9例.门静脉海绵样变26例,CT表现为肝门、肝裂、胆囊窝增粗成团的血管影.在30例中,肝脏周边区动脉期异常强化10例.结论门静脉癌栓后侧枝循环形成海绵样变,仍能维持肝脏的血供,肝脏周边区动脉期异常强化提示肝脏血供变更,门静脉血供减少,动脉血供代偿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门静脉系统血栓的CT的表现,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门静脉系统血栓的CT征象平扫+增强7例,平扫4例。结果平扫6例呈高密度,5例呈等密度;增强7例均表现为门静脉系统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肝脏灌注异常2例,肠系膜改变2例,肠壁增厚1例,脾静脉增粗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结论 MSCT对门静脉系统血栓能做出准确的诊断,是一种可靠、无创伤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能谱CT在鉴别门静脉栓子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检测分析18例门脉癌栓和15例门脉血栓宝石CT GSI(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图像的(40~140keV,间隔5keV)单能量CT值,比较2组栓子CT值的统计学差异。结果经统计学处理,18例门脉癌栓及15例门脉血栓40~140keV单能量CT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0.05)。门脉癌栓碘(水)配对基物质含量是(21.09±3.71)100ug/cm3;门脉血栓碘(水)配对基物质含量是(3.71±3.50)100ug/cm3,P值<0.01,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能谱单能量CT值可区别门静脉癌栓与血栓。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致肝脏灌注异常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致肝脏灌注异常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表现特征,以利于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肝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材料与方法:1998年4月至2000年7月因肝细胞癌行肝脏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扫描的连续性病例245例,随机选择其中门静脉左支、右支或/和主干癌栓的病例共36例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同期无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36例作为对照组。全肝平扫后,分别于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0s、60s行全肝螺旋CT双期扫描。观察平扫、动脉期、门脉期非癌变肝组织、癌灶、门静脉的密度变化。结果:门静脉癌栓发生部位:右支16例,左支4例,右支及主干10列,左、右支及主干6例。动脉期扫描非癌变肝组织高灌注15例,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或三角形均匀性高密度区,门脉期扫描该区域密度与其他部位非癌变肝组织密度一致或略低。门脉期扫描发现异常灌注9例,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或三角形低密度区。结论:门静脉癌栓是引发肝实质灌注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较少引起肝实质局灶性灌注异常。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扫描,有利于发现肝实质灌注异常、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增强CT联合n二聚体检测,提高对急性胰腺炎(AP)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的诊断.方法 对23例已经确诊的AP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增强CT确诊21例患者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表现静脉闭塞3支静脉、充盈缺损19支静脉、管腔变细9支静脉、管壁边缘模糊12支静脉,其血栓的部位与胰周积液分布一致.(2)23例患者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提示门静脉系统血栓或(和)微血栓的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AP有无并发坏死.(3)CT Balthazar分级B级2例,D级3例,E级18例.结论 AP患者CT平扫胰周出现积液时高度提示可见血栓的形成,并建议早期行CT增强扫描.D-二聚体升高但无胰周渗出液时,则提示小静脉或(和)微循环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栓子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良、恶性门静脉栓子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其中1例合并血栓)和3例经CT、实验室检查及抗凝治疗证实的门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13例门静脉瘤栓患者,超声造影动脉期见瘤栓呈线条状或点状快速增强,门静脉期管腔呈充盈性缺损.1例瘤栓合并血栓形成患者,动脉期栓子部分快速增强,部分始终未见增强,门静脉期管腔呈充盈性缺损.3例门静脉血栓患者,动脉期未见栓子增强,门静脉期管腔呈充盈性缺损.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良、恶性门静脉栓子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总结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的DSA表现和以分流速度为基础的新分型方法及其在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分流速度将中晚期肝癌动-静脉分流分为3型,即:快速型、慢速型和中速型。对32例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患者经DSA检查进行分型,选择相应的栓塞材料进行栓塞封堵治疗。结果 32例中,快速型6例(19%),慢速型16例(50%),中速型10例(31%)。23例(72%)一次封堵成功,4例(13%)二次封堵瘘口消失,3例(9%)因分流口较大,同时伴有门静脉癌栓,未行封堵,2例(6%)因分流口较多且分散仅行部分分流口封堵及栓塞化疗。32例中20例DSA同时显示合并门静脉癌栓(与CT所示相符),超声仅检出16例;栓塞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栓塞术前DSA检查可准确显示动-静脉分流和癌栓情况,以分流速度快慢为依据的分型法简便、实用,在栓塞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红志  郭凡   《放射学实践》2011,26(6):659-66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彩色多普勒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HDII彩色超声诊断仪对3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血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门静脉癌栓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的彩色多普勒状况,分为4种情况:①癌栓内无血流信号;②癌栓内有少许血流信号;③门静脉癌栓周围出现动静脉瘘;④癌栓与管壁之间出现动脉血流。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有其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殊变化,对区分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双介入性"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双介入性"灌注及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方法. 资料与方法对47例肝内单个或2个以上病灶并均有门静脉癌栓者,行直接肝动脉和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明确肿瘤、门静脉癌栓及血供情况.视门静脉癌栓的程度制定出介入化疗栓塞方案.采用三联用药、超液化碘油及酌情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对肝内肿瘤和门静脉癌栓进行直接或间接介入栓塞治疗.其介入治疗后6~36个月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与单纯化疗药物灌注组和无门静脉癌栓组患者的总生存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处理分析. 结果经介入治疗后,实验组患者6、12、24、36个月的总生存率(98.9%、84.3%、46.7%、4.2%)显著高于单纯化疗药物灌注组(P<0.001);与无门静脉癌栓组患者的总生存率相近(P>0.05). 结论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并非栓塞的禁忌症.采用"双介入性"的化疗及栓塞为行之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取得与无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相近、个别甚或超过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MRI诊断门静脉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诊断门静脉血栓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为4例门静脉血栓和32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瘤栓的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表现与诊断.结果: 3例血栓和32例瘤栓诊断正确、1例血栓误诊为瘤栓.4例血栓T1WI和T2WI呈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的高信号无变化,多时相动态扫描各期无增强;肝实质内未见肿块或结节.瘤栓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轻至中度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的程度下降,31例瘤栓的肝实质内见单发或多灶肿块.结论: 门静脉血栓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准确鉴别血栓和瘤栓.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探讨其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病例均采用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完成动脉期、门脉期三维重建,分析肝动-静脉瘘的增强特征及其合并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结果: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中巨块型8例、结节型4例和弥漫型1例。肝癌合并主干型肝动静脉瘘9例、末稍型3例和混合型2例。13例中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显影密度大于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7例,门静脉左右分支的显影密度大于门静脉主干3例。结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有特征性的MCCT表现,MS能正确诊断并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兵  刘保东  罗昕  董军  孙宝珍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43-1246
目的:分析急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急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的CT表现,9例均行CT平扫,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9例CT平扫均显示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增粗,7例见腔内高密度影,8例见腹腔积液,5例见小肠管壁增厚、水肿;3例强化扫描示静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结论:CT对诊断急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对急性腹痛,不明原因腹水及可疑肠梗阻的病例,应注意观察其门脉系统情况。  相似文献   

19.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CT征象与肝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癌合并动—静脉瘘 (AVF)在CT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及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50例肝癌合并AVF患者均先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后经肝动脉造影证实。对比分析CT征象和肝动脉造影所见。结果  1 7例动—门静脉瘘 (中央型 ) ;1 0例动—门静脉小分支瘘 (周围型 ) ;3例动—肝静脉瘘 ;5例合并上述三种表现 ;2例合并动—门静脉瘘及动—肝静脉瘘 ;另 1 3例无特征性。CT显示AVF征象 37例 ,敏感性 74%。提示AVF诊断 2 6例 (52 % )。结论 门静脉和 /或下腔静脉提前显影 ,尤其相应肝叶、段或亚段性显著强化视为AVF的诊断依据。并对其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并右心房癌栓的影像学表现及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肝癌并右心房癌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结果常规腹部CT扫描范围,平扫心房癌栓均漏诊,增强扫描漏诊7例;心房癌栓CT平扫呈等密度,动脉期轻度强化呈结节样充盈缺损,栓塞后癌栓内不同程度碘油沉积;肿瘤侵犯肝静脉、下腔静脉至右心房8例,直接侵犯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1例,血管造影均显示条纹征。术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7.8%(7/9),33.3%(3/9),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结论原发性肝癌若肝静脉、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出现充盈缺损、条纹征即可诊断右心房癌栓;化疗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右心房癌栓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