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证对应内涵及原则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调方证对应是中医学的核心所在.方证对应思想蕴涵方证原则、药证原则、量证原则、合方原则和类方原则.研究方证对应有望实现中医规范,提高临床疗效,深化辨证论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赵厚睿 《河南中医》2010,30(11):1137-1137
多数医家认为:《伤寒杂病论》体现了一大特色,即方证辨证,有是证,用是方。而作者认为方证辨证所包括的内涵绝非简单的症状与药物相对应的对症下药,而是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审机定治的高度体现,是理法方药的高度统一,既重视研究方药的功效主治,也重视研究能体现内在病机的症状组合,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不断继承与发扬之。  相似文献   

3.
证候要素及其应证组合是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重要环节,方证对应理论实践在此体系构建中起重要作用。以证候要素作为方证对应中证的基本内涵,保持有效经典方配伍,并深入细化方剂主治,重视证候动态演变,提高方证对应契合度是方证对应取得临床疗效的基本要求,也是完善辨证体系的基础。在临床科研设计中需借鉴循证医学思维,重视以方测证的逆向思维对辨证体系构建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意义与理论意义。方法: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入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组,用血府逐瘀汤及生脉散进行交叉干预。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血瘀证、方证对应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50%、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26.66%、26.66%;气阴两虚组方证对应组分别为18.75%、56.25%及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31.25%及3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方证对应组优于方证不对应组;③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两组内皮素、NO、t-P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与方剂配伍相关,阐明方证关系是方证深入研究的关键,客观指标改善与方剂针对的治则性质有关,方证对应疗效及药物作用方式有关,寻找方对证契合点及方对病的靶点,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五苓散方在《伤寒论》中主要治疗太阳表邪不解,循经入腑,影响膀胱、三焦气化而致水液内蓄的蓄水证。文中从五苓散方的脉证、组方原则、药味、药性特点以及五苓散方与蓄水证之间的方证对应关系入手,提出五苓散与蓄水证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方证对应关系,进一步指出深入研究这种方证对应关系将有助于构建新的方证相关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多维角度看方证对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证对应是中医方证证治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对应关系。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提出方证对应应结合辨证,从多维角度进行分析,使方证对应更符合中医理论,为临床遣方用药提出指导。  相似文献   

7.
研究并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认为必须遵循方证对应辨证论治观。这是运用《伤寒论》方药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而六经辨证只是一个简要大略的提纲。这种论点是经过无数次临床总结所证实。值的指出:此论是学好《伤寒论》理论及用好方药的指南。  相似文献   

8.
"方证对应"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窦志芳  郭蕾  张俊龙  张鑫 《中医杂志》2006,47(8):563-564,570
“方证对应”强调有是证用是方,是用以探讨临床处方用药应用规律的方法之一,起源于《伤寒论》,经过历代医家的发挥与实践,渐趋成熟和完善。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运用现代医学、生物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多种新学科方法进行中医药研究成为重要趋势,分析总结了“方证对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应该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方证对应研究,以期揭示方与证之间的规律,为提高临床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瘀汤方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熊兴江  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1):3026-3031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氏活血化瘀名方,本方证由四逆散方证、桃红四物汤方证合桔梗药证、牛膝药证而成.结合多年来的方证研究体会及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心得,从祖剂药证分析、经典方证阐释以及体质特征研究这3方面阐释血府逐瘀汤方证特征,为方证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方证对应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文章从方证对应的思想渊源及后世的发展入手,探讨了方证对应的几种现代认识:①方证对应必须是方剂与主证相对应;②方证对应是指证不变方亦不变,方随证变,随证加减;③方证对应是方证间病势、病位、病情、病性相对应;④方证对应是一个动态对应;⑤方证对应的实验研究说明对证治疗时才能体现药物的治疗作用,不对证治疗或机体处于非证候状态时,则治疗作用不明显;⑥方证对应可以是一方对多证.在方证对应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方面,辨证论治包含了方证对应,方证对应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体现.成方的应用既是辨证论治的结果,也是遵循方证对应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方剂与证候的对应与临床的紧密关系,阐明中医方剂疗效的基础在于临床辨证的准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级高血压的主要证候--阴虚阳亢证患者92例,随机分为方证对应组(Ⅰ组)、方证不对应组(Ⅱ组)及安慰剂组(Ⅲ组),分别给予外观及包装相同,但内容不同的中药"平压合剂"口服,在用药前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客观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4周后,使用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Ⅰ组有效率:96.88%,Ⅱ组有效率:56.67%,Ⅲ组有效率:6.67%.Ⅰ组与Ⅱ组、Ⅲ组在各时段1次血压,治疗后3d三个时段平均血压,治疗后24h动态血压降压疗效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传统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代表方剂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苟萍  罗云波 《国医论坛》2011,26(1):16-18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方证对应是属于论治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形式和方法.辨证论治能指导方证对应,所以它包含方证对应,并高于方证对应.方证对应是常,辨证论治是变.中医临床效果要好,应知常达变,在掌握方证对应方法的基础上还要灵活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意义与理论意义。方法: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入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组,用血府逐瘀汤及生脉散进行交叉干预。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血瘀证、方证对应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50%、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26.66%、26.66%;气阴两虚组方证对应组分别为18.75%、56.25%及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31.25%及3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方证对应组优于方证不对应组;③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两组内皮素、NO、t-P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与方剂配伍相关,阐明方证关系是方证深入研究的关键,客观指标改善与方剂针对的治则性质有关,方证对应疗效及药物作用方式有关,寻找方对证契合点及方对病的靶点,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八纲辨证与六经理论的渊源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三者内涵的分析,结合《伤寒杂病论》,阐明三者间的关系及应用。结果:八纲、六经是辨证之基础,医者临证,当首先厘清八纲,从整体上把握病情,然后再进一步明确其六经归属,最后以方证对应为原则遣方用药。结论: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临床取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宝库,正确合理的运用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依据辨证论治的思路,辨清疾病的症候,然后对证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也在不断进步,通过方证对应的方法,可以对诊断明确的疾病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中医药疗效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病证结合基础上,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中医辨证规范和方证对应的中医论治体系,是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进一步实现对证候要素的定量评价及方证的量化对应,则成为目前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要探索方向。文章综述了证候要素判断及方证对应研究的相关成果,并尝试性对目前证候要素定量评价及方证对应量化研究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方证对应是通过探讨方剂与病证之间内在规律而进行临床辨证的一种学说,亦是一种独特的辨证思维,是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精髓。方证对应始载于《伤寒论》,方包括经验方,经方,时方;证是症状,更是病机,方证对应即方剂与病机相对应。疾病在不同患者表现不同的证,同一患者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证又随之变化,因此单纯应用经方原方不能更好的体现“随证治之”的辨证原则,亦不能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掌握了方证对应原则不仅能提高辨证的准确性,还可以知常达变,随证治之,才能掌握辨证的核心与精髓。经方中方药与其适应证之间的关系最为固定,由此经方可作为探讨方证对应的典型代表。本文以《伤寒论》为例,将方证对应原则概括为以经类证、以方类证、明辨主证、守证守方、药随证变、方随证合、量随证更、平脉辨证、依时辨证的九大原则,通过对《伤寒论》原文分析,阐述了九大原则的应用,旨在发掘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提高辨证的准确率,拓展经方的应用范围,为灵活应用经方,提高临床疗效做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证候是中医特有的识病方式,方剂是中医治病的手段,方和证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每一方剂都有特定的主治证候,每一证候都会找到对应的方剂,方证对应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思维模式,方证对应也称方证相应,是指方剂的主治病证范畴及该方组方之理法与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病症或病机相符合[1]。方证辨证与通常所称的"方证相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以病为依托,以辨证结果为依据,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突出了中医辨证特色和优势,是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方证对应理论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证对应是中医治病的优势和特色,是中医临床处方用药重要的指导原则之一.文章以冠心病为切入点,探讨方证对应理论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思路,以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在冠心病的的临床应用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