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继承《内经》的学术思想,对瘀血证的脉证辨治都有许多创新。笔者就此撰成拙文,所望同道指教。1 提出瘀血概念,记录瘀血脉证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依据临床实践,提出瘀血概念。《黄帝内经》对瘀血证侯虽有较丰富的记载,但名称尚不统一。《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血脉凝泣”,《素问·调经论》云“血凝泣”,“留血”,《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衄血”,《素问·举痛论》云“脉不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恶血”等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干血胸满病篇》中明确提出瘀血的概念,并叙述了瘀血的主要脉证和治则,“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为有瘀血”,“病人为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旭 《西部中医药》2004,17(5):11-12
活血化瘀法是两千多年来人们在与疾病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在《内经》中就有对血瘀的初步认识,《素问·调经论》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返则生,不返则死”,“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的记载。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更是奠定了血瘀学说的基础。《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论述颇详:“病人胸满,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病者如热伏,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清代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对气滞血瘀理论又有了新的见解和…  相似文献   

3.
<正> 瘀血证的症状中,腹部瘀血症状最为多见。腹部瘀血症的研讨对瘀血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作用,现探讨如下。 文献记载 腹部瘀血见于《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分篇下,但有关名称不一,如《灵枢》中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载:“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尤在泾将“气”作“阴气”,进而解为“阴”,曰:“阴不足者阳独盛,血为热迫而妄行不止矣”,亦有把心气不足与吐衄看作并列的  相似文献   

5.
一、大黄(庶虫)虫丸证浅释大黄(庶虫)虫丸证始见《金匮·血痹虚劳》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庶虫)虫丸主之”。五劳七伤言其病为诸虚百损——虚劳,是形成干血的原因。干血病本为虚,但干血既形成之后,则为有形之邪,属实证。故干血一证,非同一般瘀血,为本虚标实,虚中夹实之证。 1.五劳虚极羸瘦,由虚损劳伤,气血虚弱,血行无力,血脉不充以致皮肉筋骨皆失濡养,因而身体羸瘦。2.腹满不能饮食:《金匮·瘀血脉证》云:“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因内有瘀血所致腹满不能饮食。3.内有干血,是因气血虚损,则经络荣卫气伤,  相似文献   

6.
“瘀血腰痛”首见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腰痛》,在历代中医文献中或谓之“血瘀腰痛”、“死血腰痛”、“伤损腰痛”、“闪挫腰痛”,名虽各异 ,其实一也。本文所讨论的“瘀血腰痛”即指外伤瘀血所引起的腰部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出现以刺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1 病因病机腰部为人体之支柱、活动之枢纽。人体之三阴三阳经脉、奇经八脉 ,皆贯通于肾经而络于腰脊。腰部的活动范围最大 ,承受的重量最大 ,受伤的可能性亦最多。倘因用力不当 ,摒气闪挫 ,暴力扭转 ;或因坠堕跌打 ,损伤筋脉 ,导致气血不通 ,腰部筋脉受损 ,瘀血痹阻于络而致腰…  相似文献   

7.
1 辨证 1.1 察舌观苔 红舌:红舌较淡红舌色略深,可为鲜红、暗红、红绛等色,主症邪热偏盛,阴虚火旺为多,见于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等。紫舌,由瘀血所致,是肿瘤形成的重要病机,在食管癌病机中也有“噎之症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气。”紫舌以青、暗、绛等复合颜色出现,皆为瘀血,但有寒凝及热盛之分;重者舌面舌尖有瘀斑,或舌下静脉屈曲增粗;见于肝癌、食管癌等(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之类消除紫舌十分重要)。淡白舌:舌色浅淡以白色为主,多见于气血双亏,阳气衰微,血液不能上充于舌。多见于晚期癌,如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直肠癌等。《望诊道经》曰:“诸色浅者正气虚”、“淡而白者气分寒”、“明润而有色者生,枯暗而无血者死。”以颜色判断预后好坏。临床多以补气健脾,温补脾肾,或补益肝肾精血为主,可收到  相似文献   

8.
青紫舌是向瘀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客观指征.尽管《内经》中已有关于舌诊的记载,然而肯定青紫舌与瘀血的关系,则首推汉代的张仲景.《金匮要略》曰:"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为有瘀血".隋代《巢氏病源》则指出:"夫有瘀血者……唇痿舌青".明朝张石顽说:"若舌质青紫……按其心下,或脐旁硬痛,此结痰与瘀血相挟".清朝名医叶天士曰:"热传营血,其人素有瘀伤,宿血在胸膈中,挟热而搏,其舌色必紫而暗,扪之湿,当加入散血之品,如琥珀、丹参、桃仁、丹皮等".清朝另一名医周征之说:"青紫是有瘀血","胃气久痛者,舌体全蓝,此亦瘀血在胃".可见历代医家早就肯定了青紫舌在血瘀辨证中的地位.近几年来,在研究活血化  相似文献   

9.
<正> 黄土汤出自仲景《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由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中黄土组成。原主治“下血、先便后血……”笔者用本方加味治疗各种血证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 梅核气一证,在中年妇女较为多见的疾患之一。临床证状,以咽喉部自觉似有物阻塞,哽哽不舒,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嗳气频作等为主,严重时,可出现夜寐不安,胸脘窒闷,精神萎顿等证候。此证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于汉·张仲景著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中。它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唐·孙思邈将此证候进一步描述,在《千金方》中指出:“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及至宋·杨士瀛著《仁斋直指方》中首先将此证候  相似文献   

11.
刺血疗法首载于《内经》,是针灸疗法中的操作手法之一。《内经》中不少篇幅都记载了刺血疗法,可见古人极为重视此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出了“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素问·针解》篇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灵枢·官针》篇中提出了“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血方法。《素问·调经论》中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临床上凡是经络中气血壅滞不通,瘀血形成,或久病入络,或热毒蕴结,或气血逆乱所致昏厥,皆可用此法治之。刺血疗法具有开窍醒神、泄热解毒、通经活络等功效,临床  相似文献   

12.
刘静  朱峰 《河南中医》2003,23(5):50-50
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 ,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 ,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正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所言 :“胸痹 ,心中痞气 ,气结胸中 ,胸满 ,胁下逆抢心……”所述气结于胸 ,郁滞不通达 ,治在疏散气机 ,解其郁滞。笔者临床应解郁法治疗胸痹 ,其疗效颇佳 ,现总结于下。1 疏肝解郁法适用于肝气郁结 ,气机不畅 ,气滞血瘀。症见 :心胸满闷 ,隐痛阵发 ,善太息 ,多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 ,或兼脘胀 ,得嗳气或矢气则舒 ,苔腻 ,脉弦。方选 :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使肝气舒 …  相似文献   

13.
<正> 《金匾》所论“干血”,凡见三处。一是《血痹虚劳病》篇的大黄(庶虫)虫九证,“内有干血”;二是《妇人产后病》篇的下瘀血汤证,“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三是《妇人杂病》篇的矾石丸证,“中有干血”。后人多释“干血”为“瘀血”,笔者认为不妥:①下瘀血汤证有瘀血无疑,但仲景未说“有瘀血著脐下”,显然“干血”和“瘀血”有别;②瘀血病仲景设有专篇专门讨论,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中,只字未提“干血”,独在虚劳病、产后病和妇人杂病中提及,也说明“干血”有别于“瘀血”;③“干血”可伴发带下病,古人有干血化生白带的认  相似文献   

14.
一、藏象《素问·五脏别论》: “……女子胞……藏而不泻,名日奇恒之府。”《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素问·热论》:“厥阴脉循阴器络予肝。”《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咏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相似文献   

15.
孙步策 《光明中医》2002,17(5):52-52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导致肺气胀满 ,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其病程缠绵 ,时轻时重。本病最早记载见于《灵枢·胀论》 ,曰 :“肺胀者 ,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篇又曰 :“肺手太阴之脉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指出本病主症为“咳而上气 ,此为肺胀 ,其人喘 ,目如脱状。”关于其发病机理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其中倾向于以实为主者居多 ,如《张氏医通·肺痿》篇直接点明 :“盖肺胀实证居多。”《丹溪心法·咳嗽》篇也说 :“肺胀而咳 ,或左或右不得眠 ,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相似文献   

16.
一般乳汁不足多从气血不足和肝郁气滞论治。然产后多瘀,瘀血内停不仅妨碍气血的运行,也影响新血的化生,同时阻碍乳络的通畅,可致乳汁分泌减少。正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缺乳门曰:“产后缺乳因瘀血停留,气脉壅滞,其乳必胀。”治宜行瘀通乳。我们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味主之,多有效验。  相似文献   

17.
9.2 6 黑疸 :名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酒疸下之 ,久久为黑疸。”10 .17 遗精 :名出《济生方·遗浊》,“遗精白浊二证脉息多涩 ,伤精脉也。”10 .17.1 梦遗 :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遗精》,“梦遗精滑 ,总皆失精之病……因梦而出精者 ,谓之梦遗。”10 .17.2 滑精 :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遗精》,“不因梦而精自出者 ,谓之滑精。”10 .18 早泄 :《辨证录·种嗣门》谓 :“男子有精滑之极 ,一到妇女之门 ,即便泄精 ,欲勉图欢不可得 ,且泄精甚薄。”10 .19 阳痿 :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阳痿》,“凡男子阳痿不起 ,多由命…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曰:“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古今医家对本条注释皆言“其人言我满”是指“腹部胀满”。笔者通过认真研读《金匮要略》全书,仔细核察前后条文,认为此解释欠妥,似应改释为“胸部满闷”为  相似文献   

19.
<正> 贵刊1985年第5期刊登的“对仲最瘀血观的探讨”一文中认为:“仲景指出,凡瘀血症小便必自利,若见小便不利,则不是瘀血症”。试问: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中的蒲灰散,不是为小便不利属瘀血症而设的吗?。“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是仲景瘀血观的又一体现。又如  相似文献   

20.
胸痛是病人胸部发生疼痛的一种自觉症候。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脏居于其间。肺主气,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心主血,是血液运行之主导。一般来说,胸痛一证,多与心肺有关。引起胸痛的原因,有气郁结胸,或痰浊壅肺,或血瘀心络等,这些都能造成肺气不利。胸阳痹阻,心血不畅,血瘀胸络,而致胸痛。因此,《金匮》把胸痛祢为“胞痹”。 祖国医学于两千多年前已有心痛、胸痛、胸痹等类似心绞痛的文献记载。如《内经·灵枢》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又如《金匮》中称“胸痹之病,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