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定量评估社区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以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社区(severe mental disease,severe psychosis,schizophrenia,community,China)为检索关键词,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web of knowledge,收集2004年以来发表的社区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复发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对照同期试验(NRCCT)研究,以Stata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中文文献9篇、英文文献1篇,累计干预组人数854例,对照组人数8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取社区综合干预组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0.322倍(OR=0.322,95% CI=0.241~0.430);漏斗图未观察到显著的不对称性,以0.1为检验水准进行Begger检验和Egger检验,P=0.283和0.151,均>0.1,未观察到本次meta分析受发表偏倚的影响,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较为稳健。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能有效预防重性精神病的复发,是提高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以及减轻重性精神病患者对家庭和社会负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8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加强监护,提供主动性服务,如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危机干预、上门随访康复指导等。结果:开展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监护率、社会参与率和服药依从性均提高,病情复发率、肇事肇祸率下降。结论: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越秀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调查干预前后患者的暴力行为等级和暴力量的变化,评估分析实施干预的效果。方法2010-2012年,按经济发展程度,随机选择辖区东、南、西、北、中方位5条行政街所有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约400例,将其中暴力行为分级评定为l~5级且有肇事肇祸危险倾向的139例患者列为干预对象,对所有干预对象采取了随访干预、药物干预、综合心理社会干预等措施。在干预前、接受干预2年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及肇事肇祸危险度评估表。问卷包括患者个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及疾病状况;评估表包括患者半年内暴力行为分级评估及暴力行为次数评估、处理方案、工作情况、住院情况等。结果139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男性占53.24%(74/139),平均年龄为(48.3±10.5)岁,平均精神病史为(21.8±11.7)年,未婚占56.12%(78/139),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9.93%(125/139);无业人员占73.38%(102/139);84.89%(118/139)家庭年收入在5万以下。干预前患者的暴力行为分级为0~5级,分别为0、87、34、11、5、2例,干预后则分别为105、20、11、3、0、0例;干预前以1级和2级的为主,分别占62.59%和24.46%,干预后以0级的为主,占75.54%,干预后患者暴力行为等级明显低于干预前,其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对减轻患者暴力行为,降低肇事肇祸率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青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6):84-85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评估及重性精神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对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213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药物干预及应急处置等措施,并进行危险性风险评估,对社区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肇事肇祸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0,P〈0.05)。结论社区干预措施有利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实现心理和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评价社区康复治疗综合管理模式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率的干预效果, 为重性精神病干预管理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web of knowledge、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全面收集中国应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重性精神疾病肇事肇祸率干预效果的研究, 严格按照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 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Stata 11.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 分析, 以干预前后或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肇事肇祸率的危险比RR值为效应指标, 综合评价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重性精神疾病的干预效果。结果 最终纳入17篇中文文献, 累计干预人数10 807例, 对照人数10 91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 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管理模式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率是未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管理模式时(者)的0.233倍(RR=0.233, 95%CI=0.183~0.298);Begg漏斗图检验法和减补法结果显示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较为可靠。结论 社区康复治疗综合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危险性行为的发生率, 减轻重性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家庭的危害及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应用社区干预的措施及康复效果。方法对怀北镇社区筛查出的精神病患者32例采取积极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并对社区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社区干预前与干预后康复措施的落实率、劳动能力情况、病情改善率、COOP/WONC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积极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当前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登记的200例社区贫困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实施网格化管理前登记的100例贫困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管理后登记的100例贫困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及随访情况、随访效果、参加工作及公共活动等情况。结果 实施网格化管理后,社区精神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面访率、人均随访次数等均有提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家庭医生签约率、病情稳定率、服药依从性、参加社区服务率、显好率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参加工作及公共活动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网格化管理在社区精神病防治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提升管理水平和随访效果,并促进患者积极参加工作和公共活动,恢复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纳入社区管理的精神病患者基本情况,为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兰州市某社区精神病管理系统中所有患者信息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社区精神病患者特征:以男性为主;18~37岁的患者有1 250例,占62.87%;患者多为无业者。居前3位的精神疾病依次为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和情感障碍(含双向情感障碍和分裂情感障碍)。接受治疗的患者治疗后好转的有1 048例,占53.63%;痊愈的有738例,占37.77%。结论针对主要精神疾病进行干预防控、帮助经济困难患者、能及时给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是社区精神病患者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
11.
王颖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2):326-326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也非常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给社会家庭带来不小的影响。日前精神病院的职能还是以治疗为主,绝大多数病患者还是应该需要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的。精神病院显然不能满足服务于康复期的患者。所以完善社区防治的功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能给病患者最直接的温暖和包容,和谐家庭带给病患者轻松、愉快的健康环境,使患者积极的面对社会、他人,减轻病患者担心被别人看不起,觉得自己是另类的偏激观念,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防治康复的可行性、有效性,进一步发展、普及、完善提高。方法在对管辖社区人群进行重性精神病筛查基础上,对社区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防治康复有效管理。结果有效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显效率、稳定率、功能康复率均明显提高,再发率、肇事肇祸率均显著下降。结论重性精神病患者经社区防治康复服务,其精神症状明显改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降低,社会功能明显好转,从而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精神病社区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对精神疾病患的康复效果。方法:对某社区1998年7月经全人群筛查发现的336例精神病患采取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护理等综合性社区干预与康复措施,经过3年社区干预,资科完整的有315例,对干预前后患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社区干预健康复措施的落实率由干预前的63.2%上升到干预后的99.7%;患的病情改善率由18.1%上升为43.2%;使患的劳动能力有较好的改善,全劳力和半劳力由13.0%上升为33.0%;干预后患的生存质量显高于干预前的水平(P<0.01)。结论:社区干预能显改善精神疾病患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社区综合干预对控制高血压效果,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8个居委会中随机抽取4个为综合干预组,另抽2个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血压均值、标准差分别为干预组收缩压结局比基线低0.7KPa,舒张压低0.7KPa。对照组分别下降0.1KPa和0.5KPa。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比基线提高9.9%、52.6%和45.5%。高血压患病率干预组比对照组结局低15.1%。高危因素吸烟、饮酒、超重、高盐饮食干预组结局比基线分别下降了12.7%、2.2%、7.4%、7.2%。结论 干预组比对照组提高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降低血压、降低高危因素吸烟、饮酒、超重、高盐饮食以及控制患病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社区综合干预对控制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精神病患者病情控制的作用。方法 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社区20102012年精神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常规进行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43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全部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评价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并统计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和肇事率。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时CGI-S基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9,P>0.05),家庭护理干预6、12、18、24个月时研究组CG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总复发率(13.95%)和肇事率(6.98%)明显低于对照组(47.50%和1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病情控制有积极作用,并能减少复发风险,降低肇事肇祸率。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了解社区干预对控制高血压的效果,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在6个居委会中随机抽取4个为干预组,另2个为对照组。以35岁以上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排除长期外出以及由于其他原因无法配合者。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干预,包括居民个人档案的建立、药物治疗及其个人行为干预、随时提供医疗服务和宣传保健知识;对照组只按初级保健工作要求随访并建立健康档案。结果干预前干预组观察人数5468人,年龄为(48.61±6.12)岁,患病人数1238人,患病率22.60%;对照组观察人数2617人,年龄为(49.92±6.93)岁,患病人数599人,患病率22.90%,两组年龄和患病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观察人数5482人,年龄为(49.73±6.51)岁,患病人数1382人,患病率25.21%;对照组观察人数2615人,年龄为(50.03±6.59)岁,患病人数780人,患病率29.82%,两组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2.26,P<0.01),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干预后比干预前降低5.25mmHg,舒张压降低5.25mmHg,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比干预前提高19.9%,52.6%和45.5%。吸烟、饮酒、超重、高盐饮食危险因素,干预组干预后较干预前降低(P<0.01);而对照组干预后较干预前升高(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对控制高血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性精神病患者防治康复的有效性,望能进一步普及。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管辖社区人口32000人,进行了重性精神病筛查然后对社区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防治性康复有效的管理。结果 对重度人类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管理显著提高了效率,相对稳定率及其功能恢复率大大降低了复发率和事故率。结论 严重精神疾病的老年患者在社区得到了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专业服务。他们的典型精神症状之一已得到显著和迅速改善,这种改善有助于减轻整个社会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整群抽取辖区内4个街道2001年1月—2005年12月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按居住街道随机分为干预组132例,对照组122例。干预组自2007年4月—2008年3月进行为期一年的社区干预,对照组常规随访。在干预前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2次问卷调查,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进行患者自评,生活质量问卷-乳腺癌模式(QLQ-BR23)作为附加模式,进行补充;自编问卷对患者进行知信行测量。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基本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对自己综合治疗乳腺疾患的态度以及对社区医生上门访视工作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均有提高,在行为上积极配合后续治疗的人数以及能做到定期自查的人数也明显增加,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94,4.010,5.705,6.565,8.109,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69,2.224,2.391,2.347,2.392,均P0.05);干预组患者疲乏、睡眠困难、经济困难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45,-2.212,-2.304,均P0.05);干预组患者对体形、性满意度、对未来看法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855,-2.017,-2.330,均P0.05),对系统治疗不良反应、上肢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688,-2.741,均P0.01)。结论有效的社区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高危人群实施社区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高危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不实施社区综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通过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后,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收缩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结论:冠心病高危人群实施社区综合干预起到了较好的预防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对自愿加入综合干预组的无锡市华庄社区8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干预,开展问卷调查、持续强化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体格检查、个体化用药指导、定期血压监测以及血生化检查等指标,比较干预前后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5.93±11.63)mm Hg和(86.12±9.36)mm Hg,均低于干预前的(145.01±12.58)mm Hg和(93.16±8.38)mm Hg(P〈0.00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81.71%、90.24%和84.15%,较干预前的62.20%、71.95%和63.41%提高(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血压水平控制良好,提高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促进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坚持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可使高血压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