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VlDAS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检测D-二聚体在急性PE患者和对照组(非PE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PE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lDAS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D-二聚体测定法可作为PE的敏感、快速、廉价的初步筛选指标,值得在急诊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血浆D-二聚体测定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临床各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Liatest免疫法D-二聚体定量用STAGO 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结果DIC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要结合临床表现警惕DIC前状态的存在,在其他伴有微血栓形成的许多疾病中D-二聚体也增高。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时正常,继发性纤溶亢进时显著增高,是两者鉴别的重要指标。结论D-二聚体测定对高凝状态或其他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纤溶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与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血浆D dimer水平与冠状动脉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90例CHD患者 ,根据冠脉病变风险度级分级结果A、B、C三组。入院第 2天清晨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桨D -二聚体含量 ,择期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三组患者的D -二聚体含量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CHD患者血浆D dimer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其冠脉的病情 ,方法简单、费用低廉 ,可以作为观测CHD患者病情进展的常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7.
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二聚体是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肺血栓栓塞症(PTE)后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可间接反映血栓及栓子在体内的溶解情况。由于检测犬D—二聚体的试剂盒获取不易、价格昂贵,我们对犬PET模型进行了改进,在制备自体血栓时加入人的纤维蛋白原,应用检测人D—二聚体的试剂盒测定犬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借此反映血栓在体内的溶解情况。 相似文献
8.
血浆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是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近年来,我们对115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人空腹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测定,以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及变化规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升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35例骨折患者的血浆标本,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上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imer,并分析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与D-dimer之间的关系。结果:骨折患者组D-dimer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D-dimer增高无关(P0.05)。年龄小于25岁的骨折患者血浆D-dimer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D-dimer增高明显,特别是大于50岁的骨折患者其血浆Ddimer含量是对照组的8~1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骨折部位、伤情分轻、中、重3度,单纯闭合性较轻微的骨折患者其D-dimer变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骨折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血浆Ddimer增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肢体2处及2处以上骨折伴有血管损伤或脏器损伤的严重骨折患者。结论:骨折患者应例行测定血浆D-dimer,对于年龄较大、病情比较严重的骨折患者应特别注意其血浆D-dimer的升高,及时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马鞍山中心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致脑梗死患者136例,均在入院次日清晨检测静脉血浆D-二聚体水平。依据出院时情况,分为死亡组(21例)和生存组(115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抗凝治疗情况、脑梗死体积、并发症、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住院死亡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截点。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中枢性高热[28.6%(6例)比8.7%(10例)]、NIHSS评分[(19±3)比(12±3)]、入院昏迷[66.7%(14例)比15.7%(18例)]、C反应蛋白[13.5(9.1,50.6)比2.3(0.0,15.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2.9(0.9,4.0)比0.6(0.4,0.9)mg/L,P0.01],血浆D-二聚体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686~0.946,P0.01)。结论急性心房颤动致脑梗死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生存者。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治疗冠心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31例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2例。结果:AMI及UAP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AMI组高于UAP组(P<0.05)。应用尿激酶治疗后,AMI组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又再度升高(P<0.01),以溶栓后6h升高最为显著。而UAP组1周内均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①AMI及UAP的交联纤维蛋白D-二聚体增多有血栓的形成和溶解;②AMI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再度升高,可为溶栓成功的指标之一,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P后,D-二聚体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D-二聚体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D-二聚体(DD)作为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作为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性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已用于临床。19世纪人们便已认识到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凝溶系统)的异常,因此近年来有关恶性肿瘤患者DD水平的变化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DD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综述如下。1DD概况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水解,释放出纤维蛋白肽(FP)A和FPB,然后形成纤维蛋白单体(SFM),SFMY链之间形成ε(-γ谷氨酰胺)-赖氨酸交联,形成稳定的纤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含量检测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69例第一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测定入院时第一次采血的D-二聚体,其中D-二聚体阴性9例,阳性60例,对D-二聚体阴性及阳性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对比观察.结果 9例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为(0.9±0.4)μg/ml,阴性率为13%(9/69);D-二聚体阳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为(16.5±14.2)μg/ml,阳性率为87%(60/69).D-二聚体阴性与阳性两组之间在D-二聚体含量、发病时间及血栓栓塞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年龄、肺动脉压、下肢静脉曲张及血栓形成等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阴性并非100%排除肺栓塞,临床对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不要只关注D-二聚体水平,还要进行肺动脉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14.
姚桂侠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2,(3):182-183
目的:探讨血浆DD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预测效果.方法:根据GFR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测定患者DD、FIB,并分析与肾损伤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肾损伤的加重,DD、FIB、Cys-C水平不断上升,血浆DD和T2DM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标准误(SE)为0.014,95%CI为0.658-2.054... 相似文献
15.
近年有学者认为,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涉及体内血栓形成或纤溶功能异常。为此,本文检测了50例急性脑梗死(CI)患者、30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并对CI急性期和恢复期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创伤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的最佳截点值。方法:回顾性连续选取2014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8~89岁225例创伤患者,其中合并APE组151例,非APE组74例。分析基础资料,应用血浆DD与CT肺动脉造影(CTPA)的ROC曲线得出新DD截点值,联合ISS评分及DD值ROC曲线,进一步改善诊断效能。结果:(1)在基础资料分析中,APE组DD及Well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APE组,APE组的ISS评分较高,其重伤及危重伤比例较高,而非APE组轻-中度伤的比例较高。(2)血浆DD值与ISS评分存在较弱的正相关性(r=0.0196)。ISS评分与CTPA结果的ROC分析得出最佳截点值15分。(3)血浆DD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r=0.00099)。(4)由于年龄与DD无明显相关性,血浆DD与CTPA结果进行ROC分析,得到新截点值3200μg/L,灵敏度84.11%,特异度52.70%,阳性预测值78.4%,阴性预测值51.9%,曲线下面积0.609。为了改善诊断效能,我们应用ISS(15分)联合DD(3200μg/L)与CTPA结果的ROC... 相似文献
17.
D-二聚体(DD)是在纤溶酶作用下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其生成或增高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其血浆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及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2002年3月-2005年10月,我们对102例可疑肺栓塞患者行血浆DD水平测定,旨在探讨DD检测在排除肺栓塞诊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血浆D-二聚体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一种特异性的降解产物,凡伴有微血栓形成的许多疾病都可能导致D-二聚体的增高,可作为DIC及DIC前状态的诊断依据之一。我们对DIC和可能伴有DIC前状态的多种疾病患者的血浆进行D-二聚体的测定,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①正常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9岁(中位数36岁),均为本院健康职工及实习医生。②DIC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17~72岁(中位数为35岁)、诊断标准按文献[1]。③… 相似文献
20.
D-二聚体与肺部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二聚体(D-D im er,DD)是在凝血和纤溶异常时出现的,临床上主要用来检测D IC和血栓性疾病。多种疾病包括:严重肝病、肾病综合征、急性胰腺炎、血液病、肿瘤、胶原病和妊娠等都会引起DD水平升高,但这类疾病合并感染后DD水平更高。严重感染或脓毒血症导致全身凝血激活,最终导致纤维蛋白在血管内外沉积[1,2],内毒素血症时引起多种细胞因子释放,细胞因子可刺激组织因子表达,在凝血中发挥中心作用。感染引起DD水平的增高已被普遍接受,但近年来有关肺部感染患者血浆DD水平的变化仍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D-二聚体在肺炎和COPD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