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心理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按医嘱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返院随访或复查时由门诊护士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Morisky的服药依从性问卷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癫痫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改善其不良心理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癫痫患者心理、应对方式及家庭支持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未施加任何影响.半年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及应对方式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SCL-90各因子减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家庭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干预有利于指导家属向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使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癫痫患儿家庭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将98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家庭环境量表( FES-CV)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FAD)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其家庭的亲密度、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及组织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及情感表达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家庭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利于指导家长给患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家庭功能缺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癫痫患儿家庭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癫痈患儿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实施为期1年的家庭干预,包括家庭教育和家庭访视.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于患儿出院前、出院1年后进行评定.结果 出院1年后,研究组癫痫患儿家庭环境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家庭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干预有利于指导家长给患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家庭功能缺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1名COPD病人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病人以过渡期护理模式(TCM)为依据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病人住院时和出院后8周采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病人家属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两组COPD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明显降低,干预组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TCM为COPD病人家属提供过渡期护理,有利于降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癫痫患者心理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青少年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健康教育,但仅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1年末时进行效果评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两组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研究组SCL-90各因子减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自责、幻想、退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使青少年癫痫患者较多地使用成熟的应付方式,从而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心理剧治疗对青少年癫痫患者不良心理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均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及一般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仅对研究组辅以心理剧治疗,4 w为1个疗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经心理剧治疗后SDS、SAS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自责、幻想、退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剧治疗能改善青少年癫痫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患者较多地使用成熟的应付方式,是促进患者社会心理功能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危重患者家庭成员及直系亲属的观察、询问,评估家庭应对能力,并把家庭应对方式归纳为五类,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使家属在信息、认知等方面得到帮助,从而充分发挥家庭在促进患者康复及保护患者身心健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4)
目的探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入组101例癫痫患者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进行调查,并以应对倾向将患者分为积极应对组和消极应对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抑郁情况。结果 (1)除发作担忧维度外,积极应对组QOLIE-31量表总的生活质量维度、情感健康维度、认知功能维度、能力/疲倦维度等评分均高于消极应对组[(18.37±1.25)分vs.(17.31±1.31)分、(20.18±1.13)分vs.(18.94±1.24)分、(30.84±2.58)分vs.(29.08±2.34)分、(27.65±0.97)分vs.(26.56±1.26)分],其中药物影响维度差异显著(t=2.147,P<0.05),总的生活质量、情感健康、认知功能和能力疲倦等维度差异非常显著(t=4.155,5.240,4.878,3.595,P<0.01)。(2)积极应对组CES-D评分明显低于消极应对组,二组间差异非常显著(t=-4.081,P<0.01)。结论积极应对方式能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抑郁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改善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此基础上进行理性情绪疗法,6周为一个疗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应对方式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效果评定.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及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自责、幻想、退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理性情绪疗法能使癫痫患者较多地使用成熟的应付方式,能改善癫痫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促进癫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团体心理辅导对青少年癫痫患者羞耻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青少年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前、后采用羞耻感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分别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辅导前两组患者的羞耻感量表及应对方式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辅导后研究组患者的行为羞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个性羞耻、身体羞耻和家庭羞耻维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5;应付方式比较研究组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自责、幻想、退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可帮助青少年癫痫患者改善自卑心理及羞耻感,发展了患者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应对方式,能够自行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对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探讨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6例癫痫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结果: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的4个维度中以躯体功能得分最低(47.68&;#177;11.51),物质功能得分最高(59.50&;#177;13.18)。癫痫患者应对方式是以自责(0.76&;#177;0.18)和幻想(0.61&;#177;0.12)为特点,个性是以神经质(54.86&;#177;16.15)为特征,相关分析发现,自责和神经质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83,-0.81,P&;lt;0.005)。外向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维度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81,0.52,P&;lt;0.005)。结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其自身的心理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WHO2000年报告[1]:全球1 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各种原因死亡的1/3,其中80%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在美国,大约有1 600万的冠心病患者,并且每年几乎有45万患者死于冠心病[2].2007年中国卫生部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冠心病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67.1%,预计到2020年,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将跃升为第一位,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3].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已经实现通过手术(介入或搭桥)解决冠状动脉狭窄的问题,改善血管的供血功能,但手术过程不可避免地使心肌发生暂时的急性缺血,心肌泵血功能下降,尤其是术后3个月内心功能下降最明显[4].由于现阶段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力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患者出院后所需的医疗服务,往往使患者出院后处于"没有人管"的状态.如何保障患者从医院到家庭这一过渡时期的健康需求,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健康状况的下降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冠心病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患者顺利渡过此阶段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患者因病情危重而住院,会使家庭产生一种危机感。此时,患者及整个家庭往往陷入混乱状态,表现为:生活秩序混乱,忧郁不安,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从而影响患者及家庭对疾病的应对能力。患者的家庭是患者的主要支持系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亲人因病情危重而住院时,家庭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应对危机会更有效。因此,评估患者家庭应对能力,针对其应对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家庭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对癫痫患者自尊、总体幸福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健康教育,研究组进行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内容包括:激励、社会支持、行为方法.学习采用集体授课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形式.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缺陷感量表(FI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应付方式问卷对患者进行训练前后自身对照和两组相互对照,在患者出院1年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研究组经干预治疗后SES、FIS及GWB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自责、幻想、退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增强自我效能干预,能消除自卑、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能使患者使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解决问题,能明显提高癫痫患者的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行PCI术冠心病(CHD)患者87例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护理的42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心理联络护理模式护理的45例患者纳入B组,护理2周后,比较两组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结果 相较护理前,护理后两组回避、屈服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