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及乙肝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深圳市3家医院随机抽取HBsAg阳性产妇中其新生儿已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者共158对,随访调查母亲乙肝感染情况、分娩和喂养方式等,并检测婴幼儿血清中HBsAg和HBsAb水平.结果 调查婴幼儿中,HBsAg阳性率为6.96%,HBsAb阳性率为56.33%.不同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б庖?P>0.05),但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9,P=0.008).母亲为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所生的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29%和2.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期接种和未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57%和7.77%,顺产和剖腹产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9.68%和3.08%,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6.45%和7.69%,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研究中,婴幼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降低HBV垂直传播率;阻断效果与母亲是否患大三阳有关,与是否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生产及喂养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乙肝孕妇怀孕最后3个月,每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400 IU,婴儿出生后24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及乙肝疫苗30 μg.结果 106例新生儿6个月内检测乙肝5项指标,93例HBsAg(-),13例HBsAg( ).成功率为87.73%.结论高危孕妇应采用高效、安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以提高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幼保健》2017,(10)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分娩的214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母亲均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儿童全部完成乙肝疫苗联合HBIG接种,分析所有儿童乙肝免疫情况及感染情况。结果母亲双阳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同时阳性]儿童HBsAg阳性和HBs Ab阳性比例分别为6.12%和60.20%,明显高于母亲单阳性HBsAg和乙肝e抗体(HBeAb)同时阳性儿童(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HBs Ab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喂养方式儿童HBsAg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儿童HBs Ab阳性比例为76.54%,明显高于人工喂养儿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能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效果与母亲是否双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幼保健》2017,(3)
目的探讨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大庆市乙肝表面抗原(HBs Ab)阳性孕妇402例,分为实验组200例、对照组202例。实验组在孕28周、32周、36周3次注射同批次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及乙肝疫苗(RHBV)10μg,在婴儿期出生6 h内、1个月龄、6个月龄3次注射同批次HBIG 100 IU及RHBV 10μg,临床对照组婴儿期出生6 h内、满1个月、满6个月给予RHBV 10μg。以上婴儿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均随访到3周岁。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标志物,定量PCR方法测量病毒HBV-DNA的载量。结果 1新生儿期,实验组的新生儿宫内病毒感染率为6.50%,低于对照组的16.34%(χ~2=8.02,P<0.001);新生儿的HBs Ab阳性率为21.00%,高于临床对照组的6.44%(χ~2=21.00,P<0.001);21年后幼儿期,实验组的HBV感染率为1.50%,低于对照组的13.87%;实验组HBs Ab阳性率为94.94%,高于对照组的87.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3年后幼儿期,实验组的HBV感染率低于对照组(χ~2=36.0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的HBs Ab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3.58,P>0.05)。结论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与对抑制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有效,可以有效地保护儿童的健康,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是导致人群中众多HBV携带者及慢性乙肝患者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间传播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有15%左右的母婴传播发生[1]。研究表明,在围生期母婴垂直传播者今后发生慢性乙肝的感染率为70%,因此,探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比较乙肝疫苗(Hep-B)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为制订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市宝山区6家综合性医院妇产科产前检查中检出的HBsAg阳性和HBsAg/HBeAg双阳性的本区户籍产妇85人,分为3组.其中观察Ⅰ组(22人)新生儿出生24 h内和15 d各接种1针HBIG;观察Ⅱ组孕产妇(37人)于28,32,36孕周各接种1针HBIG,婴儿出生24 h内和15 d各接种1针HBIG;对照组(26人)不接种HBIG.HBIG均为200 U/针.3个组的新生儿均按正常免疫程序于0,1,6个月时各接种1针10μg重组(酵母)Hep-B疫苗.1年后采集幼儿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 观察Ⅰ组、Ⅱ组和对照组婴儿出生后12个月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17.24%,2.70%和23.04%,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6.36%,97.30%和76.92%;观察Ⅱ组母婴传播阻断率和免疫保护率均高于观察Ⅰ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IG与重组(酵母)Hep-B疫苗联合应用免疫效果好,安全可行,且观察Ⅱ组的效果优于观察Ⅰ组. 相似文献
10.
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指母体在妊娠后期患乙型肝炎或携带HBsAg者,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或两种方式兼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运用统计描述方法分析巩义市2004—2007年阻断HBV垂直传播的婴幼儿HBV标志物检测资料。结果184例阻断HBV垂直传播的婴幼儿血清HBV标志物检出模式共9种,HBsAg阳性率为10.87%,不同性别、乡镇和市区出生的婴幼儿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对HBsAg阳性孕妇和婴儿联合免疫,使阻断HBV垂直传播婴幼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乙型肝炎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2.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孕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 IG)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60例无乙型肝炎症状的HBsAg(+)和/或HBeAg(+)孕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自孕28周起每月肌注HB IG 200 IU。两组新生儿再随机分为疫苗组和联合组,疫苗组按免疫计划于出生时、1月和6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联合组在用基因疫苗同时注射HB IG 200 IU/月。所有新生儿取脐血和婴儿取血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并随访至生后1年。结果:干预组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干预组中,疫苗组和联合组的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对照组中却差异明显(P<0.01)。结论:应用孕期注射HB IG的方法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有效;在孕期未做HBV被动免疫时,新生儿同时注射HBV疫苗和HB IG也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可降低婴儿的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联合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为制定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在武进区选择200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孕妇怀孕14周起每周注射HBIG200IU,临产时加强一剂;婴儿出生后注射1剂,同时按0、1、6个月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照组孕妇孕产期不注射HBIG;婴儿出生时注射HBIG200IU,同样程序接种乙肝疫苗。2组婴儿均采取母乳喂养。[结果]1岁时婴儿HBsAg阳性率,实验组为8.00%,对照组为19.00%(P〈0.05);1岁时婴儿抗-HBs阳性率,实验组为26.00%,对照组为14.00%(P〈0.05)。[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在孕中、后期注射HBIG可以提高乙肝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单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以及新生儿出生12个月后乙肝标志物阳性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2个月后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产妇血清中HBV DNA的承载量,降低新生儿乙肝标志物阳性率,提高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102例HBeAg和HBsAg阳性孕产妇纳入研究,60例妊娠28周前检测出HBeAg和HBsAg阳性的孕产妇为研究组,42例临产前入院HBeAg和HBsAg检测阳性的孕产妇为对照组。研究组从妊娠28周开始一次性肌注HBIG200U,每间隔4周肌注1次,共3次。对照组未进行HBIG注射。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脐静脉血进行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研究组60例新生儿中,有5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8.3%;7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1.7%,7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6.6×10^2 copies/m1)明显低于母亲(7.4×10^2 copies/ml),P〈0.05。对照组42例新生儿中,有30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71.4%;33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78.6%,33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7.0×10^2copies/m1)与母亲相似(7.2×10^2copies/m1)。研究组新生儿病毒平均拷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从孕28周开始给予HBIG注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一种有效方法,临床上应对HBeAg阴性但HBV—DNA阳性的孕产妇给予HBIG注射以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CHO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联合HBIG阻断母婴传播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不同剂量CHO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其联合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对CHO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联合HBIG阻断母婴传播效果进行追踪调查。 结果 乙肝疫苗不同免疫方案对HBsAg阴性产妇的新生儿产生抗 -HBs滴度 (GMT)的差异无显蓍的统计学意义 ;CHO重组乙肝疫苗2 0 μg -2 0 μg -2 0 μg组与其首针同时联合臀部肌肉注射HBIg 10 0IU组对产妇HBsAg、HBeAg单、双阳性的新生儿的母婴传播阻断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CHO重组乙肝疫苗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对HBsAg阴性产妇的新生儿采用CHO重组乙肝疫苗 2 0 μg -10 μg -10 μg进行免疫更为经济有效 ;CHO重组乙肝疫苗 2 0 μg -2 0μg -2 0 μg且首针同时联合臀部肌肉注射HBIg 10 0IU组阻断母婴乙肝传播效果优于单独使用CHO重组乙肝疫苗 2 0 μg-2 0 μg -2 0 μg组。 相似文献
17.
接种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主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固相放射免疫法)方法,比较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HepB(酵母)主动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儿童HBsAg阳性率为2.30%,疫苗保护率为97.29%。其中母亲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双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4.44%,疫苗保护率为94.77%;母亲HBsAg单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17%,疫苗保护率为98.62%。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儿童HBsAg阳性率为17.50%,疫苗保护率为79.41%。其中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37.70%,疫苗保护率为55.65%;母亲HBsAg单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2.74%,疫苗保护率为85.01%。结论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5μg×3重组HepB(酵母)。对于母亲HBsAg阳性儿童,特别是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儿童,主动免疫时采用10μg×3的重组HepB(酵母)为宜。 相似文献
18.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比较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无论是否与HBIG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0.474,P>0.05),儿童HBsAg阳性率为2.1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97.47%。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的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联合免疫儿童(2χ=4.391,P<0.05),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8.5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9.94%;未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16.5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0.52%。其中母亲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同时阳性(双阳性,下同)的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8.82%,非常明显的低于未联合免疫儿童(34.00%)(2χ=7.071,P<0.01);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8.43%,未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13.01%,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243,P>0.05)。结论对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较未联合HBIG免疫者更佳,但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未联合HBIG免疫也能取得相同的保护效果,而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的儿童,尤其是母亲双阳性儿童,与HBIG联合免疫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北京市顺义区现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策略的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利用2005~2008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单阳性母亲、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V e Antigen,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儿童,HepB免疫后的血清学监测资料,分析其血清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BsAg Antibody,Anti-HBs)和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杭体[Anti-HBVCore Antigen(HBcAg)Antibody,Anti-HBc]水平以及疫苗保护水平。结果所监测的223名儿童中,总体HBsAg阳性率为2.69%,HepB保护率为96.83%。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的儿童,其HBV感染率为7.55%,显著高于母亲HBsAg单阳性者(1.18%)。总体Anti-HBs阳性率为82.96%,各年份Anti-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139.32m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注射乙肝疫苗,治疗组新生儿母亲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和出生后1个月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7.14%和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1、6、12个月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