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英南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965-965
雾化吸入对抗炎、化痰、解除气管平滑肌痉挛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气管切开长期卧床患者效果明显。但雾化吸入时产生的水珠可潮湿气管切开处无菌纱布及气管切开周围皮肤,导致气管切开处感染及其周围皮肤过敏。因此,部分患者家属用毛巾或纸张包裹其周围,增加了逆行性感染机会。我们利用孔巾解决此问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一次性使用气切型面罩雾化吸入器(见图1)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气管切开患者,特别是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氧气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可有效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减轻肺部感染。但现有的一次性气切型面罩雾化吸入器,向雾化杯内加湿化液必须要把雾化杯与雾化盖的接口拧开,才能进行添加湿化液,每次添加量最多不超过12ml,如果按每24h添加湿化液250ml计算,每天要拧开雾化盖20次左右。这不仅会增加护士  相似文献   

3.
范子英 《当代护士》2021,28(10):183-184
介绍一种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装置的制作与使用方法,改善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难题,有效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新型气切面罩型湿化装置包括一次性使用医用气切型雾化器(气切面罩型)、输液器或者可控式精密输液器、"T"型连接管.该装置实现了输氧、雾化、湿化三位一体化的功能.为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给氧、雾化吸入的同时还可以便捷地通过"T"型连接管向雾化杯组件中添加湿化液.根据患者的痰液情况进行间歇或者持续的气道湿化,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安全性,在减轻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量的同时,也保证了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呼吸机管路对人工气道的牵拉容易造成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鼻翼、口唇皮肤黏膜压伤以及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切开管的扭曲、气管切开处渗血等。临床上过去常使用毛巾、布垫托起的方法托起呼吸机管路,这种方法的缺点主要在于长时间的覆盖容易导致患者不适甚至引发湿疹,并且使用这种方法时,在调整角度和位置方面有时会存在难度。在临床中,我们对7例经鼻气管插管和4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了通过给一次性手套充气托垫起呼吸机管路的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我们常需为气管切开患者将吸氧管末端放入气管套管中吸氧,一般患者常用的单腔或双腔吸氧管管腔直径太大,影响患者正常呼吸,也影响吸痰管的正常插入.另外,因为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暴露在外容易发生感染,为预防感染,放入气管套管内的吸氧管需每天更换,如果使用一次性吸氧管,患者的花费就相应增高.下面介绍一种头皮针管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扎脉带在气管切开套管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技术,而气管切开后往往需要置入气管切开套管。常规的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方法为布带固定法,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的布带固定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布带受力面积小,固定得太紧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太松又容易造成固定不牢固发生气管切开套管脱出导致严重后果;(2)布带容易被呼吸道分泌物或汗液污染,特别是在气管切开术后的前2d,容易被切口周围的渗血或渗液污染而变得僵硬,摩擦和刺激局部皮肤,引起红肿、破损、糜烂,严重者会导致切口感染并诱发肺部并发症,既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又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制一种能保持气管切开切口皮肤干燥,且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气管切开切口感染的药物垫.方法 根据3L带孔粘贴敷料的制作方法和特点,设计制作成由高级软纸、无纺布、脱脂棉层、药层组成的一次性药物气管垫并应用于临床.选择行气管切开且神志清醒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药物气管垫换药,对照组使用自行剪裁无菌纱布块换药.于气管切开后第3、6、10天做气管切口局部细菌培养,并观察气管切口局部感染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细菌培养,观察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气管切口局部感染率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一次性药物气管垫保护气管切口,操作省时省力,不仅能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改善患者的舒适度,而且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气管切开切口的感染,显著降低感染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和患者的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调式精密过滤输液器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5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微调式精密过滤输液器持续将湿化液滴入雾化杯内进行气道湿化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注射器间断向雾化杯内加入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的方法。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护理工时、湿化费用、痰液黏稠度、温湿度、发生肺不张例数与好转天数情况。结果:在气道湿化护理工时、痰液黏稠度、相对湿度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湿化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微调式精密过滤输液器持续雾化湿化效果好,可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湿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正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气管切开导管被痰痂堵塞的情况,严重者甚至引起窒息死亡。通常情况下在气管切开2~4周会进行导管更换,但在此期间经常出现痰痂堵塞的情况。更换气管切开导管时患者感觉痛疼,伴气管切开处周围组织损伤出血,皮下气肿等。我们将一次性导管痰痂清除器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行雾化面罩吸氧的疗效观察.方法 47例气管切开脱机后患者按床号单、双数分组,观察组26例采用微雾喷雾器雾化面罩持续雾化吸氧,雾化液用0.45%氯化钠溶液, 每8 h再行1次药物雾化;对照组21例采用普通面罩吸氧,每8 h行1次药物雾化.分别在吸氧后第1、3、5天查血、痰培养,每天查血气分析.结果 观察组呼吸道感染率30.8%,痰痂形成率3.8%,对照组呼吸道感染率66.7%,痰痂形成率33.3%,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及痰痂形成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行雾化面罩持续雾化吸氧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的呼吸道感染和痰痂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射用水持续氧动雾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注射用水经氧气驱动雾化面罩24 h持续雾化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内滴入注射用水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湿化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痰液粘稠、气道粘膜出血、发生肺部感染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的血氧饱和度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注射用水持续氧动雾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效果优于气管内滴入法,且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12.
更换一次性气管套管方法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颖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2):1101-1101
气管切开长期放置一次性气管套管需 2~ 4周更换气管套管 ,气管切开后因护理不当造成痰痂堵塞、气囊漏气等情况时需急诊更换气管套管。更换时原气管套管拔出后需迅速而准确地将新气管套管置入 ,否则可能加重病人缺氧。长期留置气管套管窦道形成者更换较容易。气管切开时间短未形成窦道者拔出气管套管后切口可能闭拢或出血 ,置入新管时往往视野不清 ,手法不熟练或盲目置入可能加重损伤及出血 ,甚至可能将气管套管置入假道中 ,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我科近年采用新法更换一次性气管套管 ,具体方法如下。1 .一次性可调式吸痰管一根 (质地较硬 …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我们常需为气管切开患者将吸氧管末端放入气管套管中吸氧,一般患者常用的单腔或双腔吸氧管管腔直径太大,影响患者正常呼吸,也影响吸痰管的正常插入。另外,因为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暴露在外容易发生感染,为预防感染,放入气管套管内的吸氧管需每天更换,如果使用一次性吸氧管,患者的花费就相应增高。下面介绍一种头皮针管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在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的工作中,总结出一种一次性气管切开换药包,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包内设治疗盘、方巾、乳胶手套、消毒棉球(铝铂包装袋)、镊子、纱布。经环氧乙烷灭菌,有效期2年。优点:①护理气管切开患者时,其气管切开周围的纱布每天需更换3~  相似文献   

15.
昏迷患者由于吞咽反射消失 ,置胃管时难度较大 ,传统的昏迷患者置管法 ,多数能够顺利插入 ,但有的特殊患者不易插入 ,反复置管易致鼻咽部水肿、出血 ,进一步导致脑缺氧 ,加重脑水肿。近年 ,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为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置胃管摸索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气管切开昏迷 2 0例均为重度颅脑损伤深度昏迷患者 ,19例顺利插入 ,失败 1例 ,成功率为95 %。1 2 方法 此法适用于使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外有一透明气囊 ,长约 3cm环绕套管周围 ,充气后可以封闭气道 ,…  相似文献   

16.
王昆  谢莉  恒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1371-1371
气管切开术是保持危重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治疗措施,经气管套管内吸痰是每位气管切开患者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我科曾收治多名三岁以下气管切开婴幼儿,其气管套管直径小,经气管套管内吸痰刺激反应重。但临床上常用的吸痰管直径较大,质地硬,容易造成气管内壁黏膜的破损,并且剧烈的咳嗽容易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病情恶化。我科采用一次性头皮针对婴幼儿患者进行气管套管内吸痰,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实验组(36例),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实验组采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技术,而气管切开后往往需要置人气管切开套管。常规的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方法为布带固定法,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的布带固定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布带受力面积小,固定得太紧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太松又容易造成固定不牢固发生气管切开套管脱出导致严重后果;(2)布带容易被呼吸道分泌物或汗液污染,特别是在气管切开术后的前2d。容易被切口周围的渗血或渗液污染而变得僵硬,摩擦和刺激局部皮肤,引起红肿、破损、糜烂,严重者会导致切口感染并诱发肺部并发症,既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又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经济负担;(3)布带污染后清洁难度较大,频繁的更换和清洗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容易造成气管套管的脱出。针对这些问题,2005年2月,我院改进了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治疗中,根据病情需要吸氧,一般常采用一次性面罩给氧或一次性鼻导管给氧两种方式.但气管切开患者鼻导管头端插入一次性气管套管内时,易使患者不舒适甚至影响自主呼吸;当患者翻身、叩背、咳嗽、躁动等鼻导管易脱出.为此,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对气管切开患者吸氧导管及其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医院临床护理实践中,气管切开的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时,常常会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临床上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脱机后常给予吸痰、吸氧及雾化等治疗性操作.当护士根据病情需要给患者进行吸痰操作时,需暂时取出吸氧管道,此时不能保证患者供氧的需要,且容易引起感染,这也是呼吸机相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良好的气道湿化可降低气道的粘稠程度,有利于痰液的排出、痰痂的形成,对预防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有重要作用[2],因此,切开或插管患者的气道湿化也非常重要.目前,对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在脱离呼吸机期间,雾化器和人工气道没有合适的连接装置,为此,我们经过临床实践设计出一种多功能人工气道氧气吸人管,它可以同时进行吸氧、吸痰以及雾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