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在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时存在的问题,现检出与同行商榷和供领导参考。1职业卫生评价标准与职业卫生现场采样标准脱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只保留了硫化氢等50种有毒物质采用最高容许浓度(MAC),其余279项有毒物质和47种粉尘职业卫生标准均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然而,我国目前粉尘现场采样的国标仍为《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748-85),在这个国标中,粉尘采样是运用大流量、短时间采样,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  相似文献   

2.
姜彩霞  杨章萍  曹坚忠 《职业与健康》2006,22(15):1148-1149
我国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规定,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3种容许浓度,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1]。2004年12月1日实施了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样规范》[2],从而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样品采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贯彻我国新的职业卫生标准进行样品采集过程中,应针对职业卫…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某垃圾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出对策与建议,为职业卫生监管及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现场进行危害因素检测并分析。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甲苯、盐酸、氢氧化钠、氨、硫化氢、噪声等,其中飞灰打包岗位粉尘浓度最高达2.9 mg/m3,是矽尘PC-TWA的2.9倍,危害程度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各岗位的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噪声强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及措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南京市某卷烟厂仓储、物流和科研中心项目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情况和拟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类比法和经验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该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因素(烟草尘、甲烷、二氧化碳)和物理因素(噪声和低温)。类比企业各岗位烟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79~0.86)mg/m3,超限倍数为0.40~1.75;二氧化碳TWA为5.40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为7.20 mg/m3;噪声(8 h等效声级)为(62.1~82.4)d B(A),均符合相应限值。甲烷和低温没有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故未作检测。除总体布局外,其余拟采取的防护措施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本项目在完善职业病危害控制补充措施后,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天津市某风电设备制造企业(2013年3月试运行)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于2013年8月根据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查表分析、检测检验、对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2个工作位铝合金磨尘、1个氩弧焊工作位电焊烟尘、2个焊接工作位的臭氧空气中职业接触浓度不符合GBZ 2.1-2007中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要求;噪声有2个工作位工人接触的生产性噪声1天8 h等效A声级不符合GBZ 2.2-2007中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他有害因素(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酸乙酯、环己酮)的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该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国家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某钢铁公司轧钢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某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探讨评价时现场测试方法与职业接触限值标准的应用.方法通过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系统测试,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经整改后噪声、粉尘、化学毒物合格率为100%.结论该建设项目自动化程度较高,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基本齐全,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合格.并提出以最高容许浓度(MAC)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评价工作场所的过量污染和防护设施的效果,以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评价作业人员的过量接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化学有害因素按照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中:锰及其化合物危害最为严重,在检测的12个岗位中有3个岗位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超标,有3个岗位的工位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超标。结论锰化合物及粉尘是存在的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理,以保障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正>2001年《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之前的职业卫生容许浓度包含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内,绝大部分采用苏联模式的最大容许浓度(MAC)。2002年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弃用苏联模式,改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除少部分急性刺激性毒物仍然保留MAC标准外,其他绝大多数毒物改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1]。为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同时颁布了GBZ 159-2004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卫生部2002年4月公布了2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以下简称“新标准”)。新的职业卫生标准的发布实施,对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开展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和非常及时的。新标准中有毒物质、粉尘从过去的最高容许浓度(MAC)过渡到以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主的职业接触限值并进行了修订和增补。为增强对新标准认识和理解,促进新标准的贯彻实施,我们就新标准的主要改变及我们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某球团矿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程度。方法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球团矿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锰、铅、砷以及噪声、辐射热等,检测结果表明粉尘危害最为严重,在检测的10个岗位中,有4个岗位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超标。结论粉尘是该球团矿厂存在的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情况严重,尤以膨润土为甚,应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理,以保障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惠州市某饮料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状。方法对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调查及评价。结果该厂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有毒有害的化学因素(氨,甲醇,氢氧化钠,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盐酸,硫化氢),粉尘(活性炭粉尘,糖尘,电焊烟尘),噪声等。现场有毒有害化学因素监测合格率为100%,粉尘监测合格率为100%,噪声监测合格率为52.2%。职业健康检查电测听合格率为40.7%,其余职业健康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噪声是该饮料企业存在的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听力已经受到损害。企业应采取综合性的整改措施,降低工人接触噪声的水平,保护好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张海  王建宇  李建林  凌伟洁  刘影玫  刘移民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72-1973,1976
目的通过对某汽车零部件公司二氧化碳保护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改造,使二氧化碳保护焊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方法运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卫生工程检测等方法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整改前共检测了20个二氧化碳保护焊岗位的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其中电焊烟尘合格率为20%,锰及其化合物合格率为30%。整改后共检测了20个二氧化碳保护焊岗位的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其中电焊烟尘合格率为95%,锰及其化合物合格率为95%。结论二氧化碳保护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的改造措施是可行的,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赵莉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44-1845,1847
目的为了解某制药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的职业健康情况,旨在检出疑似职业病、职业病禁忌证及其他主要疾病,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1年在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进行体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制药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高温、粉尘(滑石尘、煤尘)、甲醛、氨、氢氧化钠、酸(盐酸、硫酸)、硫化氢、锰等。在检查的833人当中,229人有1项或多项结果异常,异常检出率为27.49%。检出听力下降29人,占噪声作业人员的15.20%;其中噪声观察对象6人,占噪声作业人员的3.10%。高温作业禁忌证4人,占高温作业人员的2.23%。粉尘作业禁忌证2人,占粉尘作业人员的1.81%。甲醛作业禁忌证1人,占甲醛作业人员的1.00%。未检出疑似职业病检出其他主要疾病是:脂肪肝114人,占体检人数的13.68%;高血压66人,占体检人数的7.95%;胆囊炎及胆结石31人,占体检人数的3.72%;心血管疾病18人,占体检人数的2.16%。结论该企业应针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的健康状况,以及检出有职业病禁忌证及其他主要疾病的职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抽查上海市杨浦区工业园区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与浓度(强度),及其贯彻国家职业卫生法规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状况。[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辖区内2个工业园区10家入驻企业工作场所粉尘、噪声、化学有害物质、高温进行检测。按照上海市卫生监督部门统一印制的《工业园区入驻企业检查表》依法对抽检的入驻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设项目卫生审核、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健康监护、作业场所检测评价,以及近3年来卫生行政处罚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结果]入驻企业的较多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设项目卫生审核率为20%,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为90%,定期职业健康体检率为93.8%。工作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机床喷漆苯超标最为严重,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最高值分别超过职业接触限值44.30倍和14.20倍;铸造清砂岗位的矽尘和铸造打磨、振动落砂等岗位的噪声强度,以及热处理电炉操作岗位等的高温均分别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结论]园区入驻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与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建立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制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河南省某金矿选矿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及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为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和劳动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Z159-2004的采样要求进行采样;按照GBZ/T 192-2007对粉尘进行检测;按照GBZ/T189.8-2007对噪声进行检测,分析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结果该厂下料工、破碎工、皮带工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分别为2.1、5.8和6.8 mg/m^3,超出GBZ 2.1-2007的要求;破碎工、皮带工、球磨工、浮选工作业场所中噪声强度分别为94.2、92.8、91.9和90.8 dB(A),超出GBZ 2.2-2007的要求;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中B超(肝脏损伤)、心电图、胸片、血常规异常率分别为11.6%、9.3%、2.3%和4.6%。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对劳动者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整体防护和个体防护需进一步加强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任平平  何鸿先 《预防医学论坛》2012,(10):748-750,754
[目的]识别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依据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T 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规范,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查表等方法对某氧化铝厂300kt/a氧化铝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置、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等,其中,粉尘检测点TWA合格率为75.00%,毒物检测点、噪声检测点各有5个超标作业点。[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7.
王俊  姚丹成  聂四平 《职业与健康》2013,(19):2472-2475
目的对某煤矿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预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护和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原则,对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总平面布局合理,工艺成熟,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在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生产性粉尘(煤尘)、噪声及化学有害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锰及其化合物)。结论该项目在科学设计、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其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与分析某碳酸饮料公司职业危害因素,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本项目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和职业卫生检测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及定性和定量评价。对检测项目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特征、作业工人接触的有效时间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工人接触职业危害的实际程度。结果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物质有盐酸、氯、二氧化碳、乙二醇、氨、臭氧、氮氧化物和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粉尘有硅藻土粉尘、活性炭粉尘和电焊烟尘,物理因素为噪声和紫外辐射。检测结果表明,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如作业人员接触高毒物品氨CTWA〈0.952 mg/m3、二氧化氮CTWA为0.12mg/m3;作业人员工作日内接触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综合各方面分析,在确保各类防护设施有效运行、全面落实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救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黄灵  刘新荣  沈骏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66-2469
目的确定某环氧氯丙烷建设项目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评价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岗位与工序。方法采用工程分析与风险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项目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及热辐射、二氯丙醇、环氧氯丙烷、氯、氯化氢及盐酸、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粉尘等。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采样规范》(GBZ159-2004),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查表、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等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