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腺钼靶摄片是乳腺影像学检查的常规手段,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原位癌及早期浸润性癌的发现率,其中包括导管内癌及小叶原位癌,从而降低了乳腺癌的病死率[1]。我们收集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问29例术前有完整钼靶x线资料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对舅临床、x线表现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最像医师对乳腺癌早期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杨培胜 《医学综述》2011,17(20):3149-3152
影像医学应用于临床以前,许多乳腺癌依靠临床医师触诊或者自己发现乳腺肿块就诊,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诊、漏诊。尤其,乳腺导管内癌(DCIS)在未发生转移和浸润前较难发现。影像学联合应用检查显著提高了DCIS的诊断水平,为DCIS的筛选及治疗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医学界广泛应用的是钼靶X线、常规二维超声,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均能较大程度地发现异常,三者联合应用为临床早期发现病灶提供了优质方法。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综述影像学联合应用对DCIS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钼铑双靶X线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微小浸润导管内癌(DCIS-M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DCIS与6例DICS-MI患者的钼铑双钯X线片特征.结果 DCIS X线征象:①多发细小钙化5例,钙化范围局限;②局限性致密、结构不良7例,边缘部分清楚;③间接征象:伴有乳头凹陷1例,血运较对侧丰富1例,腋下见致密增大淋巴结影2例.DCIS-MI X线征象:①多发细小钙化4例,范围较广泛,钙化形态不规则,见模糊的钙化影;②局限性致密、结构不良2例,边缘不清;③间接征象:伴有乳头凹陷1例,2例皮肤有增厚,腋下见致密增大淋巴结影1例.结论 肿块或局限性致密与多发细小钙化为DCIS及DCIS-MI最常见X线表现形式.对钙化的分析有利于术前判断病变是否浸润,有利于临床制定手术范围及手术方式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 X 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症的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3例乳腺导管内癌,且均经过病理确诊。对43例患者分别行乳腺钼靶 X 线超声摄影和超声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案的结果。结果乳腺钼靶 X 线超声摄影结果显示:丛样微小钙化点患者18例,比例为41.86%,边界呈现不规则的高密度影患者为15例,比例为34.88%,随后造影下 X 线检查发现10例患者导管充盈缺损,比例是23.26%。超声检查结果则是边界与周边组织部清晰以及不规则实性肿块患者为11例,比例是25.58%,而边界清晰的规则肿块则为9例,比例是20.93%,囊性肿块为4例,比例是9.3%。可知乳腺钼靶 X 线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6.74%(33/43),而超声诊断符合率仅为55.81%(2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钼靶 X 线超声摄影相比于超声对于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更高,临床检查时当联合两者优势,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很多临床未触及的乳腺导管内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随着诊断仪器分辨力的不断提高被早期发现。本文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照彩色多普勒超声( color Doppler ultrosound,CDUS)和乳腺钼靶及2者联合诊断DCIS的敏感性,评价2者的差异,联合应用提高DCIS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钼靶X线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的钼靶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与17例导管内癌患者。结果:135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72例(53.3%)可见钙化,其中钙化伴有肿块者63例(46.7%),钙化不伴肿块表现者9例(6.7%)。17例乳腺导管内癌中,14例(82.4%)可见钙化,钙化伴有肿块者3例(17.7%),钙化不伴肿块表现者11例(64.7%)。导管内癌钙化的发生率显著大于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钙化伴有肿块的发生率显著大于导管内癌。结论:仔细分析乳腺的钙化灶,对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乳腺单纯肿块39例,仅表现为局部密度增高3例,钙化19例,伴有乳腺小叶增生20例,腋窝淋巴结增大15例,乳腺结构扭曲3例,乳腺皮肤增厚14例,乳头凹陷6例。结论肿块、毛刺及钙化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极具特征性的表现。乳腺局部皮肤增厚、乳头凹陷、腋窝淋巴结增大、局部结构紊乱等为浸润性导管癌的间接表现。应充分认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特征性表现及间接表现,从而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高频彩超声及钼靶数字化摄片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4月49例我院乳腺外科收治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比较性分析单独应用高频超声、钼靶数字化摄片以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准确率,并比较两种方法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单独应用高频超声、钼靶数字化摄片以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在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准确率分别是81.63%(40/49)、77.55%(38/49)和91.84%(45/49).高频超声和钼靶数字化摄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吻合系数к=-0.128.结论:联合应用高频彩超声及乳腺钼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有突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1-4],而在乳腺癌的病理学种类中,浸润型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45%左右[5],其中54.64%是由乳腺X线钼靶检查发现的[6],但浸润性导管癌预后较差[7].因此,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仍以钼靶X线检查为最有效、最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提高乳腺导管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常规摄双侧乳腺轴位(CC位)及侧斜位(MLO位)摄片、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5例,结合病理学结果及文献报导,综合分析X线特征。结果:主要征象:单纯肿块型17例(49%);钙化伴肿块9例(26%);钙化为主型6例(17%),其中单纯钙化2例,钙化并结构扭曲4例;局限致密浸润2例;单纯结构扭曲1例。次要征象:毛刺征18例(占肿块型的67%);彗星尾征4例,恶性晕环征5例,卫星灶2例,阳性导管征6例;乳头凹陷6例;皮肤增厚11例;酒窝征5例;血运丰富10例;腋下淋巴结肿大14例。特殊征象:肿块长径或病变生长趋势沿导管走行者11例(占肿块的42%);钙化分布范围位于同一象限者13例(占钙化的87%),其中钙化整体走行呈V型或向乳头区方向者11例(73%);钙化的形态表现为细线样、分支状或大小不等的多形性者10例(67%)。结论:浸润性导管癌X线表现以边缘毛刺伴或不伴钙化的肿块为主,肿块的走向、钙化灶的形态、分布趋势及结构扭曲等征象对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具有指导性意义,对提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乳腺癌是威胁世界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医学的发展,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方法如乳腺X线摄影等早期发现,进而提高了乳腺癌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本文就乳腺X线摄影、超声、MRI及PET-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MR增强扫描和钼钯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 ~ 2011年经手术证实为导管原位癌的33位病人(平均年龄60岁,平均病灶大小15 mm)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常规进行MR增强扫描和钼钯检查.结果 在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原位癌33例病人中,MR增强扫描诊断出29例患导管原位癌,其敏感性是87.9%.其中有4例导管原位癌被诊断为良性.而33例病人中钼钯检查诊断21例患导管原位癌(其中包括没有被MR检出的病人),其敏感性是63.6%,其它12例都是由MR增强扫描诊断出.结论 钼钯和MR增强扫描都能检出没有钙化的隐匿性导管原位癌,但是MR增强扫描在诊断伴有钙化的小的病灶时需要经钼钯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与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征,提高DCIS和PCM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 实的35例DCIS和45例PCM患者的MRI图像,从2种病变的T1预扫高信号、强化分布特征、内部强化方式、是否离心或 向心扩散、动态增强曲线形态、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DWI)信号特点、表观扩散系数值进行比较和 分析。结果:DCIS多见段样分布,成簇环状强化,T1预扫导管分支状高信号,动态增强延迟向心性扩散;PCM多见 区域性分布,内部不均质强化及增强延迟离心扩散;PCM组乳头内陷、DWI中心高信号,邻近皮肤增厚及窦道形成 均明显高于DCIS组(P<0.05)。结论:DCIS与PCM在MRI上均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方式;DCIS多呈导管分支样及段样 分布,内部强化方式呈向心性扩散;PCM多为区域分布,内部呈不均质强化伴邻近皮肤增厚、乳头内陷,部分DWI 中心高信号对应强化环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图像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1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术前超声检查结果资料完整.采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p53、Ki67、p63、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 超声图像观察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内部回声为混合性回声,无回声区中见强回声,呈乳头状突起,后方回声增强,未见钙化灶,可见血流信号;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导管扩张或扩张的导管内见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后方回声未增强,可见钙化灶和血流信号.HE染色后显微镜下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中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衬覆的肿瘤上皮细胞核为低或中等级别,外裹纤维囊;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上皮细胞呈肿瘤性增生和异型,其中乳头型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无纤维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的上皮细胞中ER和PR均呈强阳性表达,p53、Ki67和CerbB-2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乳头内和病变周围肌上皮细胞中p63均呈阴性表达;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乳头内肌上皮细胞中p63呈阴性表达,而病变周围肌上皮细胞中p63呈阳性表达.结论 超声图像和病理学独特表现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空芯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为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病理低估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CNB诊断为DCIS的患者115例。根据术后病理情况,分为低估组和未低估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年龄、是否可触及肿块、肿瘤直径、有无细小钙化灶、BI-RADS分类、穿刺方法。结果    总的病理低估患者为31例,低估率为27.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可触及、原发肿块直径>20 mm、伴有细小钙化灶、B超的BI-RADS分类高及14/16g穿刺针是DCIS病理低估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块直径>20 mm (OR=0.186,95%CI:0.043~0.810,P=0.025)、伴有细小钙化灶(OR=0.229,95%CI:0.070~0.749,P=0.015)、14/16 g穿刺针(OR=0.171,95%CI:0.043~0.679,P=0.012)是DCIS病理低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较大的肿瘤直径、伴有细小钙化灶、使用14/16 g活检针穿刺容易导致DCIS病理结果被低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保乳手术+放疗与改良根治术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与抑癌基因PTEN、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变化关系。方法:连续选择我院DCIS患者中50例选择保乳手术+放疗,50例选择改良根治术,比较术后1年PTEN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1年和3年的局部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的差异性。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的PTEN和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保乳手术+放疗组PTEN表达上调,Survivin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根治术组变化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的1年和3年的局部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乳手术+放疗组的3年转移率显著低于改良根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保乳手术+放疗治疗DCIS的效果不劣于改良根治术,降低转移率的机制可能与上调PTEN、下调Surviv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患者的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资料,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相对照,分析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76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48例。超声误诊6例,钼靶X线误诊4例,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与钼靶X线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上有很好的一致性,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CL - 2 ,p53蛋白在乳腺原位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 15例正常乳腺组织 ,10例小叶原位癌及 4 5例导管原位癌 (DuctalCarcinomainsitu ,DCIS)。结果 :BCL - 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小叶原位癌中的表达均阳性 ,p53蛋白均阴性 ,基因表型呈BCL - 2 /p53-。4 5例DCIS中 ,BCL - 2蛋白阳性率 77.8% (35/ 4 5) ,p53蛋白阳性率 2 4 .2 % (11/ 4 5)。BCL - 2蛋白表达与DCIS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P <0 .0 1)。DCIS中有 6 6 .7%呈BCL - 2 /p53-表型 ,多为高分化和中分化病例 ,还有 33.3% ,多为差分化病例 ,坏死出现率比呈BCL - 2 /p53-表型的病例高 (P <0 .0 1)。结论 :正常乳腺组织及小叶原位癌均呈BCL - 2 /p53-表型 ;6 6 .7%导管原位癌与正常乳腺组织具有相似的凋亡调控基因 (BCL - 2 /p53- ) ,非正常表型DCLS病例多代表分化差的病例 ,可能这些病例不受正常凋亡调控基因的控制 ,结果导致肿瘤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9.
金红 《吉林医学》2013,34(13):2413-2414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超声表现及对不同类型DICS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46例,分析比较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特点。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声像图特征表现分为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单纯低回声结节、混合回声肿物型、无特殊超声表现或仅有乳腺导管轻微扩张4种类型。其中以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和单纯低回声结节为主,分别占43.48%(20/46)和32.61%(15/46)。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声像图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高频超声对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