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心脏瓣膜替换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460例双瓣替换术远期随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报告1985年4月至1993年12月46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远期疗效,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进行分析。手术死亡30例(6.5%)。420例随访6个月~8.4年(平均2.97年),随访率97.7%。术后1.5年实际生存率90.3±1.21%、81.1±6.76%。远期死亡33例(2.64%/病人-年),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衰、人工瓣感染、出血或栓塞。远期生存387例中心功能Ⅰ级172例,Ⅱ级190例,Ⅲ级19例,Ⅳ级6例。远期出现人工瓣相关并发症48例(3.84%/病人-年),其中栓塞19例,出血16例,人工瓣感染10例,瓣周漏2例,生物瓣坏损1例。本组资料显示术前左心室明显扩大、瓣膜明显关闭不全、心功能Ⅳ级是术后心衰的易发生因素。  相似文献   

3.
40例双瓣替换术体外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40例双瓣替换术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方法。本组病例包括38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替换术,2例主动脉瓣、二失瓣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28例,Ⅳ级6例。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96分钟,自动复跳10例,住院死亡2例,住院死亡率5%。并讨论了双瓣替换术心肌保护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60例双瓣膜替换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例双瓣膜替换术的体会刘天起王春祥刘鲁祁王明华马延平宋作瑞我院自1986年5月至1995年10月共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膜替换术60例,现总结经验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8~57岁,平均36.5岁。全组病人均为风...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人工瓣心内膜炎罗军综述朱晓东审校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心内膜炎是一种常见且危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药物及手术治疗,死亡率较高。1发生率:文献报道,六、七十年代为3~10%,近年已降至1~4%(平均2%)〔1~5〕。主动脉瓣位的发生率高于二...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替换术8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8.
心脏机械瓣替换术后126例抗凝治疗随访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对126例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进行了随访,旨在了解病人术后服用抗凝剂种类、剂量,抗凝监测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410.37病人-年(9~76个月)。结果表明:总的抗凝治疗出血率7.6%病人-年,栓塞率0.49%病人-年,出血病人平均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l.80±0.58,非出血病人为1.43±0.17(P<0.05)。抗凝监测756份血标本平均PTR值为1.49±0.18。作者认为:(l)长期抗凝以单用香豆素类药较好;(2)国人PTR值1.5左右较理想。并推荐使用标准化的凝血激酶试剂。  相似文献   

9.
人工生物瓣膜在体内随着病人生存时间延长毁损率逐渐增加,大部分早期生物瓣替换病人需再次换瓣。而再次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第1次手术。从1992年10月至2003年10月连续80例生物瓣再替换病人无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人工生物瓣膜在体内随着病人生存时间延长毁损率逐渐增加,大部分早期生物瓣替换病人需再次换瓣。而再次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第1次手术。从1992年10月至2003年10月连续80例生物瓣再替换病人无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降低失功能心脏生物瓣再手术死亡率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1981年10月至1994年12月60例生物瓣膜失功能病人再次行瓣膜替换术的经验。病人年龄16~62岁(平均36.1±7.3岁)。两次换瓣间隔时间为26~168个月(平均102.9±24.6个月)。手术死亡7例,手术死亡率11.7%。前期(1981年10月至1985年12月)死亡率57.1%(4/7);后期(1986年1月至1994年12月)死亡率5.7%(3/53)(P=0.0001)。结论:对生物瓣失功能病人应及早行再换瓣术、术前应积极改善心功能、术中勿过多游离心包粘连、注意心肌保护、术后重症低心排者积极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等。上述措施可有效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三尖瓣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13例三尖瓣置换术(TVR)的临床经验,探讨手术指征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3例三尖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病6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右心室肿瘤1例,均行TVR。结果早期死亡2例,均为风湿性心瓣膜病再次手术患者,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随访11例,随访时间3个月-12年,晚期死亡2例,1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另1例为右心室肿瘤;1例Ebste-in畸形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Ⅲ级,8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三尖瓣病变可继发于多种疾病,严格掌握TVR适应证,用机械瓣行TVR治疗三尖瓣病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对6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采用二尖瓣瓣中心人工瓣膜置入术进行了报道,术中保留前后瓣叶及其瓣下结构。全组术后无死亡。5例患者经28~63月(平均43.7月)随访,均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文中讨论了此种换瓣术的手术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病人行双瓣膜替换术中更易遭受再灌注损伤。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作者将山茛菪碱(654-Ⅱ)加入心肌保护液中,以图改善这类病人术中心肌保护和探讨654-Ⅱ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随机选择双瓣膜替换病人20例,均分为常规心肌保护液对照组和常规心肌保护液加654-Ⅱ30mg/L治疗组。18例替换Metronic-Hall人工机械瓣,2例国产机械瓣。结果发现复跳前和复跳30分钟,对照组冠状窦血乙酰胆碱均较用药组明显增加(P<0.05,0.001);相应时间Ca ̄(++)、过氧化脂质含量也较用药组显著增加(P<0.05,0.01)。手术结束后用药组病人心脏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P<0.01),体循环阻力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0.01)。本研究提示,双瓣膜替换病人心肌保护液中使用654-Ⅱ可拮抗心脏迷走神经活动,明显增加心排量和降低全身血管阻力,较常规心肌保护措施更能有效地防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瓣膜置换术中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 方法 纳入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05年6~12月32例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DVR)患者进行心肌保护研究,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8例.顺行性灌注组(顺灌组):主动脉根部顺行性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完成二尖瓣置换术(MVR),再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逆行灌注组(逆灌组):经冠状静脉窦间断逆行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完成DVR;顺灌+逆灌组:按顺行性灌注方法先完成MVR,再采用逆行灌注方法完成AVR;心脏不停跳组: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体外循环机氧合血,心脏不停跳下完成DVR.观察4组术后早期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Hitachi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乳酸释放率,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心肌线粒体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 3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心脏不停跳组主动脉阻断80 min时心肌乳酸释放率,术后第1d血清cTnI,CK-MB含量,缝闭右心房时心肌线粒体MDA的含量分别为13.59%±6.27%、(1.17±0.25) ng/ml、( 56.43±16.50) U/L、(2.18±1.23) nmol/(ng.prot),均明显低于逆灌组[33.49%±8.29%、(1.82±0.58) ng/ml、(78.31±21.27) U/L、(5.07±2.35) nmol/(ng.prot),P<0.05]和逆灌+顺灌组[20.87%±7.22%、(1.49±0.23) ng/ml、(66.67±19.13)U/L、(4.34±1.73) nmol/(ng.prot),P<0 05];与顺灌组[18.83%±5.97%、(1.41±0.32) ng/ml、(63.21±37.52) U/L、(3.46±1.62) nmol/(ng.pro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DVR中,以上4种心肌保护方法均有效,但心脏不停跳组和顺灌组效果最好,应优先选择;顺行性灌注+逆行灌注操作方便,不影响手术,逆行灌注时间短,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1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是一种严重并发症。我们报告2292例植入2575枚人工心脏瓣膜,发生瓣周漏者13例,发生率为0.51%(13/2575)。外院术后瓣周漏转入我院者5例。15例中再次手术,单纯修补5例,重新换瓣10例。本组死亡5例。另3例瓣周漏因心功能尚好,暂未手术。  相似文献   

17.
二尖瓣替换术后9例左室破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二尖瓣替换术后左室破裂属少见而死亡率极高的并发症。阜外医院自1976年5月至1991年10月行二尖瓣替换(MVR)或合并其它手术共2075例,其中左室破裂9例,发生率为0.43%(9/2075);抢救成功3例。预防措施包括:(1)避免心脏受到各种机械性损伤;(2)保留左室生理结构环的完整性;(3)术中、术后早期心肌保护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8.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心瓣膜置换术80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总结8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经验,分析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1997年5月至2006年3月,共行CABG 心瓣膜置换术80例,共移植血管159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1.99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4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8例,双瓣膜置换术13例(置换机械瓣68例、生物瓣12例)。结果术后住院时间19.2±13.4d。术后早期死亡10例(12.5%,10/80),主要死亡原因:低心排血量、急性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心室颤动、心脏骤停等。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有心肌梗死史、心功能差、心胸比率大、射血分数低与早期死亡有关(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内出血、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并发症、切口感染等,经相应的治疗均痊愈。随访58例(82.86%),随访时间6~60个月,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80%的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远期死亡2例(脑梗死、肺部感染)。结论CABG联合心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缩短手术和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完全的心肌再血管化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巨大心脏瓣膜替换的经验体会:附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院对63例心胸比率>0.70,心脏容积指数>正常2倍的风心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其中二尖瓣置换54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双瓣膜置换7例。术前心功Ⅲ级16例,Ⅳ级47例。手术早期死亡率12%(8/63),10年累计生存率78.8%。本文着重对其疗效及围术期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