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减少外科治疗慢性心房纤颤并发症,对COX迷宫手术进行改进—增加冷冻代替部分手术切口,并应用于临床。方法:采用改进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12例,同期行二尖瓣替换术12例,三法瓣环绕6例,左房血栓清除5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12例均恢复窦性心律,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100%(12/12),术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91%(11/12)。结论:改进迷宫手术治疗慢性心房纤颤手术效果确切,可有效防止并发症并简化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2.
改良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心房纤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少外科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心房纤颤的并发症,对美国Cox设计的心房纤颤迷宫手术进行改良,并应用于临床。1995年9月至1997年9月采用二尖瓣置换加改良迷宫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4例。本组病人无住院死亡,术后平静稳,无近期并发症。4例病人心脏复跳后均恢复窦性心律,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为100%(4/4),术后半年维持率为75.0%(3/4),术后1年维持率为75.0%(3/4),术后2年维持率为100%(1/1)。作者认为,改良迷宫手术对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心房纤颤效果确实,精简手术操作,有效地防止严重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3.
谈锦艳  张伟英 《护理学杂志》2000,15(11):655-656
采用改良的迷宫Ⅲ型手术(右侧迷宫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11例,9例术后即恢复窦必瓦律,1例1周后恢复,1例经口服胺碘胴2周恢复窦性心律;全部病例恢复过程无急性心功能衰竭、心脏压塞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护理要点:①术前注意观察心率、心律和脉搏变化,指导患者雾化吸入后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②术后加强胸部引流管的护理,精确计算出入量,持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迷宫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i Z  Sun G  Du R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19-721
作者采用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20例,其中19例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的患者,同时行瓣膜替换术,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修得。射频消融的路线采用小板井嘉夫的手术径路。术后16例恢复窦性心律,占80%,未恢复窦性心律的4例,2例为房颤,1例为房扑,另1例为结性心律。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李潮,孙衍庆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是难以外科治疗的心律失常。这是由于心房纤颤时心房的整体性动力学发生改变,而传统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只限于局部性组织病变。近些年来,心脏电生理的发展加深了对心房纤颤的认识,使心房纤颤的外...  相似文献   

6.
激光心房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Nd:YAG激光照射热凝代替手术切开,行改良的迷宫术Ⅱ治疗心房纤颤。方法 8条犬右锭端安放起搏电极行心房Burst刺激,或在静滴氯化乙酰胆碱每分钟1μg/kg体的基础上加用心房Burst刺激诱发房颤,建立持续性房颤模型后以改良的激光心房迷宫术Ⅲ治疗。术后以同样条件刺激,观察是否还可引出房颤。结果 8条犬在激光心房迷宫术后以同样条件刺激均不能再诱发出房颤,平均心跳停时间为24min。结论  相似文献   

7.
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改良迷宫术(MazeⅢ)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4月,102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AF的患者接受心内直视手术,同时采用RFA改良迷宫手术,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指标。结果RFA改良迷宫术所需时间(15.2±4.3)min。全组无死亡。与RFA相关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1.0%),心包积液2例(2.0%),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置永久起搏器2例(2.0%)。术后12个月时,窦性心律恢复率79.4%(81/102)。其中左心房最大径≤55mm者12个月时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左心房最大径〉55mm的患者[98.3%(57/58)vs54.5%(24/44),χ2=29.265,P=0.000];房颤病程短于2年者12个月时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病程长于2年者[100.0%(35/35)vs68.7%(46/67),χ2=13.814,P=0.000]。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AF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窦性心律重建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窦性心律重建手术孙衍庆,李潮,林元璋摘要为减少外科治疗性心房纤颤并发症,设计了新手术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方法:窦律重建术通过心房区域化减少心房损伤范围;采用电热凝加缝合法以消除或减少并发症;同时通过对左房底部的操作消除局部纤...  相似文献   

9.
10.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微波消融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纤颤(AF)是心脏瓣膜疾病最常合并的心律失常之一,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病人中,AF的发生率可达40%~60%,且术后仍为AF的发生率可高达80.09%.心内直视手术病例,药物、冷冻、手术前后介入及附加迷宫手术(MAZE手术)治疗AF疗效差别较大.心内直视手术同期采用微波消融治疗AF,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我们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微波消融治疗合并的AF 82例,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心房颤动(atria 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增加。AF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心房内多个折返环形成有关,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AF,迷宫手术通过在心房壁上的切割和缝合,阻断折返环的形成,是外科治疗AF经典、有效的方法,但操作复杂、费时,创伤大。应用冷冻、射频、微波等各种能源的消融手术,避免了切割和缝合,简化了迷宫手术方法,效果良好,但何种方法更为有效尚无定论。改进各种消融设备和技术以提高消融手术径路的连续性和透壁性,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消融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窦性心律的永久恢复率。  相似文献   

12.
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疾病伴慢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二尖瓣疾病伴慢性心房颤动的改良迷宫手术。方法对15例作二尖瓣替换手术的患者同时施行改良迷宫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房顶和房间隔联合切口完成后作绕肺静脉口的环形切口。-60℃,2分钟冷冻环形切口左下至二尖瓣后瓣环中点及环形切口左上至左心耳开口之间的区域。连续缝合环形切口,替换二尖瓣。连续缝合左房顶和房间隔,开放主动脉后关闭右心房切口及切除左心耳。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除二尖瓣替换外尚有5例行左心房血栓清除,3例行三尖瓣环缩。出院随访1~5月(平均3月),15例患者均恢复为窦性心律。结论与maze-Ⅲ手术相比我们所采用的改良迷宫手术技术较为简便,亦安全可行,但其长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14.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Of the various types, the maze operation has become nowadays the most successful surgical treatment of AF with or without concomitant cardiac surgery. We report on our 10-year experience with conventional maze III surgery: 203 patients were operated on without in-hospital mortality and acceptable morbidity. Success defined as the freedom of Af and other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was 80.1% for the patients with lone AF and 64.5% for the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AF after a mean of 4 years after surgery. We conclude that despite the complexity of the maze III operation this approach remains the golden standard from which future surgical and other ablative treatments of AF will be derived.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往往内科治疗无效,而又缺乏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作者对10只犬制作了动物模型并设计简单的手术方法治疗心房颤动,初步的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更好地治疗房间隔缺损(ASD),探讨经典外科技术及三种不同的微创介入技术治疗ASD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分别采用经典外科手术(n=301)、经皮介入封堵术(n=274)、开胸Hybrid术(n=50)和非气管内插管下胸膜外Hybrid术(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n=27)治疗单纯ASD 652例。按照上述治疗技术将患者分为4组,对比分析4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创伤、住院费用、输血、麻醉、气管内插管和术后随访等指标。结果开胸Hybrid术组和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组中年龄和体重显著小于其他2组(P〈0.01)。4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97.2%,92.6%和1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介入封堵术组和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组住院天数和输血费用显著短于/少于其他2组(P〈0.01)。4组住院费用分别为24802.90±360.96元,25095.07±437.13元,24856.77±445.87元和24853.56±673.99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4.64±0.32月,4.57±0.31月,4.49±0.28月和4.62±0.3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2%,0.47%,6.00%和0.00%,经皮介入封堵术组和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4种治疗方法的费用大致相同,经典外科手术成功率最高,可适用于任何年龄的ASD患者,但创伤最大;经皮介入封堵术创伤最小,但应用于低体重、低年龄婴幼儿ASD患者存在局限性;开胸Hybrid手术可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患者,不需要体外循环,创伤明显减小,但仍存在一定的外科损伤;非气管插管下胸膜外Hybrid术可适用于任何年龄患者,且医疗费用并不高于经典外科技术和经皮介入治疗技术,手术成功率高,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双心房射频消融术与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47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接受房间隔缺损修补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35~76岁;房颤病程3个月至15年;持续性房颤18例,长程持续性房颤29例。合并二尖瓣轻度至中度以上关闭不全10例,三尖瓣轻度至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47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纯右心房消融组(n=19):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双心房消融组(n=28):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双心房射频消融术。对于二尖瓣、三尖瓣存在轻一中度以上反流者,术中同期行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1年后间断门诊随访。结果双心房消融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单纯右心房消融组略长,但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心脏复跳时,双心房消融组25例(89.3%)直接恢复窦性心律,3例为交界心律,无房颤心律。单纯右心房消融组14例(73.7%)直接恢复窦性心律,2例为交界心律,3例为房颤心律。出院时,双心房消融组28例(100%)均维持窦性心律;单纯右心房消融组15例(78.9%)维持窦性心律,4例房颤复发(P=0.045)。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75个月,全组无死亡病例;房间隔无残余分流;2例出现二尖瓣轻一中度以上关闭不全,4例出现三尖瓣轻.中度以上关闭不全;双心房消融组术后2年累积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7.7%±6.7%,明显高于单纯右心房消融组的47.4%±11.5%(P=0.003)。结论对于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双心房射频消融术较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房颤动 (AF)的高危因素、临床处理及其对围术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 6 3例食管癌术后发生 AF患者的临床资料 (AF组 ) ,并以同期手术的 12 6例食管癌术后未发生 AF的患者做对照 (对照组 ) ,采用χ2 检验和 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 AF的高危因素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死亡率。 结果  AF组中 6 5岁以上 (χ2 =7.0 2 ,P<0 .0 1)、男性 (χ2 =4 .0 6 ,P<0 .0 5 )、术前合并心脏病 (χ2 =6 .0 3,P<0 .0 5 )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χ2 =2 9.14 ,P<0 .0 1) ,以及术后低氧饱和度 (P<0 .0 1)、胸胃扩张 (P<0 .0 1)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以及手术入路、吻合口部位等与 AF的发生无相关性 (P>0 .0 5 ) ;去除AF诱发因素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的比例为 6 .6 7% (1/ 15 ) ,其余 6 2例患者均使用药物复律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高龄、男性以及术前合并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行食管癌术后容易发生 AF,术后低氧饱和度、胸胃扩张是诱发 AF的危险因素 ,但只要及时发现、治疗 ,AF不会增加围术期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并探讨可能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地总连续322例单纯CABG病例,并将患者分为Af组和非Af组。收集术前、术中、术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ABG术后Af的发病率为23.3%(75例),最常见于术后第1-3天。年龄大于65岁、右冠状动脉近-中段狭窄大于50%、术后早期未服用β阻滞剂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f是CABG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年龄和右冠状动脉病可以影响Af的发生,应用β阻滞剂和补充镁可能是预防术后早期Af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病因机制复杂、病程长难根治,引发心力衰竭、猝死、卒中是病死病残率居高不下的主因。近年来微创外科治疗进展迅猛,在保留传统外科迷宫手术疗效的同时极大减少创伤,已成为孤立性心房颤动首选治疗手段之一,其与经导管心内消融优势互补,可望开创心房颤动治疗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