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秀琴 《陕西中医》2007,28(7):932-932
月经,是女子发育到成熟的年龄阶段后,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这是对月经产生的高度阐释,目前中医妇科学术界提出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说,  相似文献   

2.
天癸本质的古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  侯丽辉  吴效科 《陕西中医》2007,28(7):851-853
目的:探讨天癸本质。方法:归纳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当代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天癸乃天真之气化生的壬癸之水,是先天即有,与生俱来,具有生生之机,推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活动的一种物质。天癸之至与竭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壮、老,正确认识天癸为中医临床和现代科研提供真正符合中医认识原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学认为,女性生殖功能的神经—内分泌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所调控,而中医认为妇女的经带胎产等一系列生殖活动由肾—天癸—冲任—胞宫轴所主宰,其中主要的物质基础天癸与西医生殖轴的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比较古代医籍与现代文献报道论述天癸与Gn RH的特点,类比两者产生与结束的时间,影响生理周期的节律性以及功能上的相似性,探讨现代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从天癸论治的机制,挖掘传统中医理论内涵,发现新规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天癸中医认为是先天之一气所化生的癸水,藏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同时对生殖功能有重大意义。现主要结合中医与西医的相似处,对天癸这一物质在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同时结合中西医探讨其物质基础和异常天癸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月经生理病理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药对妇女月经生理病理的研究 ,是中医妇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笔者就其近年的研究进展情况概述如下。1 生理功能1.1 “肾、天癸、冲任、子宫”女性生理生殖轴学说 肾主生殖 ,女子的生理、病理与肾关系最为密切 ,月经是女性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一般女子月经如期来潮 ,取决于肾的封藏及施泄功能及天癸、冲任、子宫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调节 ;而月经异常 ,亦与肾的这一生理功能失常及天癸、冲任、子宫之间的相互联系失调密切相关。罗元凯教授认为 ,肾的功能实际包括了现代医学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功能和性周期相关的神经、体液功能、脑…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中医"天癸"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1998~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进行检索,检索得到相关文献730篇,将所得数据文件导入Cite Space V软件中,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得到相关知识图谱。结果:通过知识图谱分析,发现关于中医"天癸"相关研究出现了7个比较稳定的团队;研究机构排名前三的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热点关键词为:天癸、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疗法、不孕症、名医经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形成了9个聚类群。结论:中医"天癸"相关研究的文献发文量逐年增多,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这些疾病一直是中医"天癸"相关研究的重点。通过关键词聚类标签发现,运用中医"天癸"理论去治疗其他脏腑疾病将会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韩玉芬  侯丽辉  吴效科 《陕西中医》2007,28(11):1557-1558
“天癸”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其后天癸作为中医学术语,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虽认识不一,众说纷纭,但都认为具有主导生殖的功能。现代研究认为,所谓“天癸”,乃是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它来源于男女之肾精,主要由先天之精所化,又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滋养和充盈,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本文以《内经》为依据,浅谈脏腑经络对天癸生殖功能的生理调控。天癸的“至”与“竭”具体表现为月经的来潮与断绝,以及生殖功能的开始和丧失。1立论依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  相似文献   

8.
中医妇科学中"肾-天癸-冲任轴"是女性生殖理论的基础,其中的核心物质被称为癸水之阴,当其达到至阴状态,滋养卵子并使其排出,周而复始,为孕育新生之真机。西医学认为女性正常的生理和生殖功能均有赖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在女性的一生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其各级激素调节机制是其轴线的核心,排卵前的促黄体生成素峰更是重中之重。根据中西医生殖轴特点及天癸与促黄体生成素峰作用机制浅析两者关系,并就排卵期用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任通冲盛”客观指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任学说在女性生殖生理、病理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医学源流论》谓:“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而胎之所由系,明于冲任之故,则本源洞悉,而后所生之病,则千条万绪,以可知其所以起。”然而,冲任理论虽然在中医妇科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后世发展却极缓缦,以至于在临床工作中,难寻具体理论指导。笔者继承古代冲任理论,结合现代女性生殖理论,对“任通冲盛”客观性指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对全国中医妇科第三次学术会议有关理论研究方面的部分论文综述如下: 一、对天癸的探讨关于天癸的实质,黄云亮认为:天癸与肾精关系非常密切,但不能等同,肾精存在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全过程中,而天癸的生存周期仅有二七至七七的数十年中,它是肾中精气充盈的产物,非精非血,是专主性发育和生育后代的物质。天癸的生成是先天生殖之精在肾气作用下所化,是物质和功能的共同体现,并非生而即有。许润三则明确指出:天癸是一种垂体分泌的的促性腺激素。张新平对天癸的认识甚为新鲜,提出天癸是脑所生成的。张氏认为天癸乃是一种促进人之生殖机能成熟并维持其正常功能的物质。它虽与肾精的盛衰,肾气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却非但不存在于肾精之中,亦  相似文献   

11.
浅述中药二次开发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敏  王庆国 《中草药》2004,35(7):721-724
近年来中药的二次开发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现对中药二次开发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从分析目前形势人手,指出中医药发展虽机遇颇佳,但其本身却优势与不足并举,彼此相互错杂,甚至相互矛盾,形成了中医药发展的复杂形势,并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困难。中药二次开发是应对目前形势的积极方式,其既适应了现在开发新药的迫切局面,又保持了中医的固有特征,还针对了传统中成药工艺落后的不足。还从开发对象的选择、基础研究的深入、中药工艺的革新等几方面对中药二次开发的方法和途径做了详述,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生殖医学角度探讨“肾藏精主生殖”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是祖国医学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从现代辅助生殖医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人体生殖能力由肾精、天癸所主导;卵细胞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卵细胞的排出有赖于肾阳之鼓动;精子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精子的动力源于肾阳;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肾精主控;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由肾精决定"5个方面探讨了"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并为今后中医学生殖理论的研究拓展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目前汉英中医名词词典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其负面影响,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作者提出了编写高质量汉英中医名词词典紧迫性及其在中医名词英译标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天然药物进入我国,面临着与其他中药共同使用而没有中药药性的问题,开展对国外天然植物资源的中药化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医药原创特色的新的研究模式和领域--新外来中药的研究。在此过程中探索和归纳其研究规律并形成研究范式,将有利于新外来中药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该文针对外来中药,分析了研究背景,回顾了应用历史,梳理了研究现状,阐述了概念内涵,总结了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外来中药现代研究范式的概念和系统思想,进一步研究和明确了范式构成的核心要素、性质以及研究原则,归纳了新外来中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从多方面视角系统阐释了其构建的基础。该范式的提出是中医药理论创新的实践应用,在其指导下新外来中药研究的品种会越来越多,研究更规范标准、结论更科学可靠,会启发指导更多的研究者聚焦新外来中药的研究,同时范式本身也会得到不断的完善。该范式的构建和应用一定会进一步加快外来中药的创新研究,对中医药品种的丰富起到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是中医药研究领域内热点及难点问题,但是当前相关研究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中医临床疗效评议研究领域内还存在着不少学术争议。笔者认为在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之前,要对其核心问题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中医临床疗效的概念及其评价。近年来,已有国内学者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相应成绩,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将为解决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问题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评价20世纪中医药学发展的同时,指出20世纪中医药学所取得的绝大多数临床成果,均不足以揭示中医理论中最关键的“证”本质问题。作者对我国该领域研究的滞后,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与中医学发展的互动问题表示了深切的忧虑,提出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需要认识上的多维视角、创新意识和学术新流派。  相似文献   

17.
基于建立一个完善的适用于中医药领域的指南评价体系的构想,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体系应分为质量评价、临床适用性评价及临床应用性调查3部分。根据指南评价的不同目的、不同的评价人员、不同的评价方式及不同的评价时点,形成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临床适用性评价建议清单及临床应用性调查问卷。其中,质量评价的目的是评价指南制订过程中方法学质量,以衡量整个指南制订过程是否做到了科学严谨。评价人员必须是循证医学背景的方法学家。一个逻辑清晰、详细全面的指南质量评价清单将为中医药指南制订小组人员提供好的评价工具,对于指南的质量以及推广应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主要参考国际上公认的评价工具的制订流程及方法,经过中医药领域权威的临床专家与方法学家的论证,结合了中医药领域自身的特点,对中医药领域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建议清单的内容提出建议。该文介绍了整个质量评价建议清单,并针对每个条目给予详细解读,希望为将来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制订过程的规范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辨病脉证并治"是仲景对疾病"逐级分类"的治病模式;指出"病"的等级高于"证","辨病脉证并治"的高明之处在于重视疾病分类中的等级概念,是仲景智慧的体现;论述了"辨证施治""辨证论治"提法的由来和本意;强调现代的"辨证论治"已远离仲景"辨病脉证并治"的诊疗模式;分析了中医脉学的现代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与过度强调"辨证论治"有关,并介绍了作者在脉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最后论述重提"辨病脉证并治"是中医学健康发展的拐点。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医对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则治法,对目前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几种新思路进行了探讨.在指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笔者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临床价值是决定上市中成药产品的核心要素,明确上市中成药品种的临床定位,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临床疗效和价值,对于每一个中成药品种做大做强均具有现实意义。精确的临床定位不仅需要对现有的文献和临床实践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还需要详实的实验数据加以验证和考量,为其提供基础研究的科技支撑。本课题组提出"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基础研究"三维整合技术将对其临床定位及其评价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仅以益心舒胶囊为例探讨中医理论指导的中成药临床定位研究,在阐释冠心病(胸痹)中医病机演变的基础上,结合该品种组成药物的核心功效,认为益心舒胶囊具有补益宗气,安定神志,活血化瘀之功效,结合冠心病的病机演变,其更为合适的临床定位主要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反复发作,逐步呈现慢性心力衰竭之表现。在中医理论的层面进一步指出益心舒胶囊的临床再定位,并提出深入研究的关键点,为益心舒胶囊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在中药大品种临床定位的研究中,以方剂及其组成药物的核心功效为基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其临床定位的精准化分析,将充分发挥中医原创知识的价值,并引导中成药大品种基础研究的方向,发挥中医理论的原创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其研究成果最终回归到中医体系,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必将促进理论的升华,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成药大品种的精确临床定位提供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