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温保存寄生虫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近年来有了较大的进展。国内对线虫的幼虫之一,微丝蚴的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尚未见报道。本文就近20余年来国外对多种丝虫微丝蚴的低温保存实验研究和进展情况作一简要综述。一、微丝蚴低温保存的研究概况 (?)(1929)观察到犬恶丝虫(Dirofilariaimmitis)微丝蚴在0℃下存活了4-7周。Weinman和McAllister(1947)曾报道,将犬恶丝虫微丝蚴置于抗凝血中,无冷冻保护剂直接冷冻保存在-15℃或-70℃下,能存活69天。Taylor(1960)实验指出,几种微丝蚴保存在-79℃的甘油  相似文献   

2.
低温保存微丝蚴,可为广泛深入开展丝虫和丝虫病的实验研究提供虫源,具有重要的意义。Fülleborn(1929)首先对犬恶丝虫(Dirofilaria immitis)微丝蚴进行低温保存的研究,微丝蚴在0℃下可存活4—7周。续后,Weinman和McAllister(1947)报道该虫微丝蚴在-15℃下冷冻保存,存活了69天。对此项研究,直到60年代开始才有较多的报道。近年来,由于冷冻技术的不断改进,广泛采用多种冷冻保护剂及控制冷冻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微丝蚴冷冻后的活力。Lawrence(1980)报道欧氏曼森线虫(Mansonella ozzardi)微丝蚴低温保存长达2.5年,仍具有活力。国外已有不少实验观察到,经冷冻不同期后的微丝蚴仍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比较使用三种低温保护剂的基础上,专一采用效果最好的14%聚乙烯吡咯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低温保护剂,液氮冻存犬恶丝虫(Dirofilaria immitis)微丝蚴再次获得成功。冻存方法为将含14%PVP的微丝蚴沉淀液,先置于一25℃冰箱中30min,后快速置于液氮  相似文献   

4.
在液氮冻存丝虫微丝蚴中,应用二甲亚砜、聚乙烯吡咯酮及乙二醇三种低温保护剂,以及“两步慢冻法”和“乙二醇快速冻存法”两种方法,对犬恶丝虫和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的冷冻保护效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六组实验中,大恶丝虫微丝蚴在二甲亚砜中冻存6.5天,在聚乙烯吡咯酮中冻存12天,以及指伏腹腔丝虫微丝蚴在聚乙烯吡咯酮中冻存16小时均获得成功。应用聚乙烯吡咯酮于丝虫微丝蚴冻存中此为首次报道,效果良好。液氮冻存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5.
犬恶丝虫(Dirofiaria immitis Leidy,1856)为寄生于犬心脏内的线虫。雌虫产出的幼虫为微丝蚴,进入血循环后,可通过多种蚊子传播。近年来,国外有关人体感染犬恶丝虫的调查报道较多,迄今已有数百例病例报告。国内近20年来报道较少。我国在1963年以前,曾在北京、辽宁、广东等17个省市自  相似文献   

6.
该实验先后在犬体及人体进行。三条巳自然感染丝虫的犬,在在针刺大椎穴前后观察了其24小时末鞘血液内微丝蚴的周期性。结果在针刺前,大微丝蚴可日夜出现,高峯在午夜12时至次日3时,当针刺后(9时,12时共两次,各仃针5分钟)犬微丝蚴数则平均降低30——40%。此外,在针刺前的同一时间内计算犬静脉与毛细血管内40立方毫米血量的微  相似文献   

7.
美国北卡州有犬恶丝虫病流行。在沿海高发区对其媒介及其相对数与感染率进行了调查。发现An.bradleyi,带喙伊蚊与Ae.sollicitansy为其媒介。最高感染率出现在1985年6—7月份。根据相对数量与感染率(1.2%)认为An.bradleyi为主要媒介。在实验条件下对Ae.sollicitans与带喙伊蚊的媒介效能进行了研究,让雌蚊吸食43400个微丝蚴/ml的感染血,感染后第15天,感染幼虫的平均数Ae.sollicitans为22.9,带喙伊蚊1.44,但Ae.sollicitans的死亡率却高达48.5%,提示带喙伊蚊对犬恶虫丝感染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对四川乐山、贵州独山和福建建阳地区的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各200条,采用乙酸一地衣红染色压片法进行头隙至神经环间体核数的比较。结果三地区微丝蚴的体核数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地区微丝蚴的体核均数与 Tada 等以同法用朝鲜的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实验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观察班氏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密度及循环抗原与抗体水平自然转阴的时间。方法 采耳垂血涂厚血膜染色镜检和ICT(免疫色谱技术)检查班氏丝虫微丝蚴抗原,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微丝蚴血症者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黄地村发现班氏微丝蚴血症2例,1993年微丝蚴密度分别为每120ul血137条和4条,1994年下降至76条和3条、96年为61条和2条、98年为4条和0、99年全部转阴。ICT检测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1993年~96年为阳性反应,98年为阴性反应;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1993~1998年均为阴性反应。2例微丝蚴血症者的血清抗体,病例1,1993~1998年为阳性,病例2,1996年血清抗体检测为阴性。结论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班氏微丝蚴血症者,在不用治疗的情况下,微丝蚴密度可逐年降低乃至消失,血清抗体滴度与微丝蚴密度无相关关系,ICT检测对微丝蚴密度较高者敏感度高,反之敏感度低。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丝虫微丝蝎的检查,仍沿用吉氏或美兰染液染色,此法往往有微丝蚴的流失或漏检现象.为了寻找新的更为有效的染色法,我们后应用荧光素吖啶橙染液及吉氏染液对249张血片进行了染色,并对微丝蚴的检查结果作了比较.荧光素吖啶橙染液的配制及染色方法同疟原虫染色法.吉氏染液是用4%的染液,染色2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晾干后镜检.给果:两种染色方法微丝蚴的检出率分别为10.04%(25/249)及8.8%(22/249),经t值测验(p>0.05)无显著差异.检出微丝蚴分别为131及89条.后者微丝蚴条数的减少,主要是由于荧光素染色后又应用吉氏染液染色和用清水漂洗使部分微丝蚴流失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用9种不同密度(5~300mf/10μl)微丝蚴感染中华按蚊后,所进行的系列观察。结果表明:蚊体内微丝蚴的吸入量、感染强度与感染微丝蚴密度呈正相关;蚊虫存活率、宿主效率则与微丝蚴密度呈负相关。在本实验室条件下,蚊龄为3~5d、微丝蚴密度为200条/10μl时,中华按蚊感染后可获较多三期幼虫。本文对幼丝虫的黑化现象、宿主效率降低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按Kartman和Wharton实验  相似文献   

12.
低温保存微丝蚴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早期大多采用一步直接冷冻法,且不使用任何冷冻保护剂。1969年Ogunba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并采用二步慢冷法成功地对彭亨丝虫(Brugia pa-hangi)微丝蚴进行了低温保存。近10余年来由于广泛采用冷冻保护剂和控制冷冻速度以及深低温(-196℃)保存等技术,微丝蚴的保存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内对微丝蚴的低温保存,尚未见报道。国外目前亦无标准化的方法。为寻找微丝蚴的最佳保存条件,本文对影响微丝蚴低温保存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一、虫源:为周期型马来丝虫(Brugia  相似文献   

13.
我们自73年进行长爪沙鼠—马来丝虫实验模型工作以来,至今经皮下注射接种的长爪沙鼠微丝蚴血症率最高达93%;经腹腔注射接种出现微丝蚴腹腔液症的最高达86%,微丝蚴腹腔液症沙鼠合并出现微丝蚴血症的达47%。为了解微丝蚴血症鼠外周血内微丝蚴出现的规律,以供防治丝虫病的实验研究之用,我们进行了沙鼠眶窦血内微丝蚴周期性的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经皮下和腹腔注射接种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蚴出现微丝蚴血症的阳性长爪沙鼠,24小  相似文献   

14.
丝虫病是严重危害湛江市市人民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1956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了《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8条要求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实现基本消灭丝虫病.据此任务,我市开展了一系列的丝虫病防治和研究.内容及方法一、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一)丝虫病流行分布调查 对1周岁以上居民进行夜间血检普查,了解丝虫病流行分布情况和流行特点.(二)微丝蚴密度调查 以微丝蚴血症者为对象,定量采血60μl检查,计算微丝蚴平均密度.(三)微丝蚴率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 统计丝虫病普查资料,计算各年龄组(10岁为一组)和男女两性的微丝蚴率.(四)丝虫病体征调查 体检调查丝虫病流行区人群患丝虫病体征情况.  相似文献   

15.
细粒棘球蚴内生发囊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人体细粒棘球蚴内生发囊的超微结构及生发囊与原头蚴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发囊壁的超微结构与棘球蚴囊壁相似;角质层位于生发囊壁与原头蚴之间,生发层分为合胞休带和皮层细胞区。合胞体带向囊腔内有微毛突出,内含不规则形囊泡;皮层细胞区由胞核和少量胞质构成,胞质中含线粒体、糖原、内质网等细胞器,并见大量纵、横肌丝。提示生发囊壁不但是囊内外物质交换的物理屏障,也是一个具有活跃代谢功能的生理生化屏障,对原头蚴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批判目的论     
本刊本年一月号发表了戴庆林同志所撰写的“幼丝虫於血液中大量出现是否与人的静止有关?它与血液循环的快慢有何关系?”(第73页)的问题解答之后,随即有徐涛同志对该解答内的某些论点提出了批评。关於解释微丝蚴周期性出现的学说很多,主要几种学说在陈牧群等同志的“犬丝蚴周期性与大脑活动状态的关系”一文中已有记载(原载中华医学杂志,1955年第11期1001页),各国学者对这些学说的看法也很不一致,这说明对这问题还应继续进行研究。陈牧群等同志结合巴甫洛夫学说对犬丝蚴所作的初步研究结果,更说明对这问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同时也说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学说,是应该慎重考虑、批判地接受的。现特将徐涛同志的评文及原解答者戴庆林同志的答复一并发表於后。  相似文献   

17.
具有明显收缩能力的肌成纤维细胞(myo- fibrobla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成纤维细胞, 在超微结构和生理机能两个方面都兼有成纤维 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特征。在电镜下, 肌成纤维细胞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 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等;核膜表面凹凸不 平;细胞质内有大量的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构成的具有收缩机能的微丝、微管和微密斑; 细胞表面有特化的细胞连接装置,如桥粒、半桥 粒、缝隙连接等,有的细胞膜表面还可 见不完整的基膜。  相似文献   

18.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肺癌细胞粘附及骨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卡介苗多糖核酸 (BCG PSN)对肺癌细胞上粘附分子配体 (slex)表达及肺癌细胞质内骨架的表现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及透射电镜观察BCG PSN对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 (PG)细胞和低转移人肺腺癌 (PAa)细胞上slex 表达的影响及胞质内骨架结构的变化。结果 ①流式细胞仪分析提示PAa细胞slex 表达高 ( 66.8% ) ,PG细胞表达低 ( 5 .72 % )。经BCG PSN处理后 ,PAa细胞slex 表达呈浓度依赖下降。②超微结构观察 :PAa细胞微丝稀疏 ,PG细胞微管微丝减缺。BCG PSN处理后 ,PG细胞微丝较前丰富、完整 ,树样分布 ,PAa细胞仅见少量的微丝。结论 细胞内微管、微丝等细胞骨架成分的改变与癌细胞运动迁徙能力有关 ,BCG PSN对肺癌细胞粘附性的抑制环节不是细胞骨架介导的粘附强化 ,可能是粘附分子表达下降所致的粘附强化启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1)本文报告391例马来丝虫病用海群生短程疗法,治毕三天、半年、一年、一年半、二年及三年半的疗效观察结果。其中1.5克顿服者171例;二天总量2克者78例;二天总量3克者142例。(2)1.5克组治后观察二周淋巴系统反应的发生率为60.8%。其他组治毕3~5天淋巴系统反应的发生率高低与剂量大小成正比。(3)1.5克组治毕三天微丝蚴阴转率为39.2%,较2克和3克组的55.7%及65.7%有显著差别,但在治后半年及一年时三组的微丝蚴阴转率相似。三组于治毕三天、半年、一年复查,阳性者微丝蚴减少率均在95%以上。但一年半以后无论阴转率或减少率三组均逐渐降低,这可能是由于重复感染的缘故。(4)治后微丝蚴阴转率的高低与治前微丝蚴的多寡成反比,治后阳性者残存条数的多寡则与治前微丝蚴的多寡成正比。(5)海群生1.5克顿服治疗马来丝虫病的方法是值得推荐的,但如治前微丝蚴的条数较多,则有必要考虑增大剂量延长疗程或反复查治。  相似文献   

20.
我组自1973年至1977年5月,系统观察了经腹腔注射接种的长爪沙鼠275只(供给兄弟单位及资料不全者除外),材料与方法同长爪沙鼠实验感染周期型马来丝虫一文(动物学报23(2):219—230,1977)。现将观察结果小结如下: 一、长爪沙鼠微丝蚴腹腔液症阳性率: 观察的275只鼠中,微丝蚴腹腔液症阳性率为:55.64%(153/275),其中有两批鼠龄在90天以内的鼠,微丝蚴腹腔液症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0.91%(10/11)及90.47%(19/21)。二、雌雄长爪沙鼠微丝蚴腹腔液症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