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康成人外周血中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的比例.方法:采集18名正常人外周血用荧光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αβT细胞、γδ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2(IL-22)、IL-17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将正常人外周新鲜全血中CD3+ T细胞分成γδT 细胞和αβT细胞两群.TH1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比例为14.31%,明显低于在γδT细胞中的61.07%(P<0.01),而 TH17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的比例为1.16%,明显高于在γδT细胞中的0.27%(P<0.01),TH22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与γδT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1.06%和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γδT细胞中存在IL-17和IL-22均阳性的Tγδ17细胞和仅产生IL-22的Tγδ22细胞,但比αβT细胞中的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少.  相似文献   

2.
人外周血γδT细胞激活后IL-2和IFN-γ表达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γδT细胞在不同刺激剂激活后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不同特点。方法: 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佛波醇酯(PMA)、离子霉素(ionomycin)和抗CD28单抗(mAb)以不同组合刺激6~8h后;用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测定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IL-2和IFN-γ的表达;或用结核杆菌抗原(Mtb-Ag)刺激γδT细胞加IL-2扩增3~8天后检测γδT细胞IL-2的表达。结果: PBMC经PMA+ionomycin刺激后,与αβT细胞中产生IL-2细胞(14.0%)相比,γδT细胞中极少数细胞(1.1%)表达IL-2;但分泌IFN-γ细胞在γδT细胞中(56.1%)明显多于αβT细胞(8.5%)。如加抗CD28mAb联合刺激后,IL-2产生细胞在αβT细胞中明显增加,但在γδT细胞中未见增加;而IFN-γ表达细胞在两类细胞中均有明显增加;PBMC用Mtb-Ag激活后扩增3天后在γδT细胞中开始检测到IL-2表达,第5~6天时达高峰,第8天时逐渐下降。结论: 多克隆短时刺激对PBMC中γδT细胞表达IFN-γ能力强于αβT细胞,但产生IL-2很少;MtbAg能诱导γδT细胞表达IL-2,但过程较慢。  相似文献   

3.
神经酰胺对人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神经酰胺对人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和CD3单抗(CD3mAb)分别刺激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得Mtb-Ag激活的T细胞(γδT细胞为主)及CD3mAb激活的T细胞(αβT细胞为主);用不同浓度的神经酰胺(C2-Cer)分别作用于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培养3 h后收获细胞,应用Annex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亚群T细胞的凋亡,应用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比色法检测T细胞的活性。结果: Mtb-Ag激活的T细胞中γδT细胞比例可达70%~90%,CD3mAb激活的T细胞中αβT细胞比例>90%;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的C2-Cer (≤ 10 μmol/L)对人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和细胞活性抑制作用均不明显(P>0。05);而高浓度的C2-Cer对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和细胞活性抑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100 μmol/L的C2-Cer诱导γδT细胞、αβT细胞凋亡比例分别增加10。4%(P>0。05)及73。5%(P<0。01),活细胞区(R1区)的细胞比例分别为对照组的88。1%(P>0。05)和7。8%(P<0。01);而500 μmol/L时诱导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凋亡比例分别增加71。9%和73。8%(P<0。01),R1区的细胞比例分别为对照组的36。5%和2。7%(P<0。01)。结论: 神经酰胺能诱导活化的人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发生凋亡,诱导γδT细胞发生凋亡所需的C2-Cer浓度明显高于诱导αβT细胞所需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γδT和Th17细胞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T细胞子集在肝细胞癌(HCC)微环境中变化的意义。方法:ELISA方法检测51例HCC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中IL-17、IL-23、IFN-γ浓度;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的34例手术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癌组织、癌旁肝组织中IL-17+γδT和Th17的水平。结果:HCC患者血清IL-17、IL-23浓度随肿瘤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且IL-17随着肿瘤的进展升高更显著(P<0.01);而IFN-γ水平则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HCC患者外周血PBMC、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NIL)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Th17分别为(2.82±0.52)%、(4.39±1.19)%和(6.08±1.39)%,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HCC患者外周血PBMC、NIL和TIL中IL-17+γδT和Th17的水平。结果:HCC患者血清IL-17、IL-23浓度随肿瘤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且IL-17随着肿瘤的进展升高更显著(P<0.01);而IFN-γ水平则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HCC患者外周血PBMC、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NIL)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Th17分别为(2.82±0.52)%、(4.39±1.19)%和(6.08±1.39)%,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HCC患者外周血PBMC、NIL和TIL中IL-17+γδT分别为(3.41±0.47)%、(6.03±1.34)%和(10.27±1.5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h17和IL-17+γδT分别为(3.41±0.47)%、(6.03±1.34)%和(10.27±1.5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h17和IL-17+γδT细胞随着肿瘤的进展,Ⅰ、Ⅱ、Ⅲ、Ⅳ期期肿瘤组织中IL-17+γδT细胞随着肿瘤的进展,Ⅰ、Ⅱ、Ⅲ、Ⅳ期期肿瘤组织中IL-17+γδT浸润数目分别为(6.70±1.04)%、(6.91±1.07)%、(8.70±2.28)%、(10.13±2.05)%,Ⅲ、Ⅳ期与Ⅰ、Ⅱ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1)。结论:HCC患者血清中IL-17浓度升高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γδT和Th17细胞浸润有关;在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中,γδT细胞可能是促进而不是抗肿瘤的效应细胞,IL-17浓度随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IL-17可能促进了HCC的血管形成和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远处转移;γδ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产生极少量的IFN-γ,致细胞毒功能下降,抑制了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和磷酸类抗原(HDMAPP)刺激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特点。方法: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1×106/ml),分别加Mtb-HAg(5μg/ml)和HDMAPP(2×10-9mol/ml)进行刺激,同时给予IL-2(50 u/ml)维持细胞增殖,另外设立只加IL-2的对照组。培养10 d后,采用抗CD3-FITC和抗TCRγδ-PE荧光抗体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的比例。结果:正常人PBMC经Mtb-HAg刺激扩增后γδT细胞在扩增细胞中的比例明显低于HDMAPP组(P0.01),均明显高于IL-2对照组(P0.01)。各个体对2种抗原刺激扩增γδT细胞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0.855 1,P0.01)。结论:Mtb-HAg和HDMAPP均可优势激活人γδT细胞,且后者较前者有更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周浩泉  潘家华 《安徽医学》2005,26(2):164-164,F003
T淋巴细胞根据其表面抗原识别受体(T—cell antigen receptor,TCR)类型的不同分为TCRαβT细胞和TCRγδT细胞。TCR是由α、β各一条链或γ、δ各一条链组成的异质二聚体;每条链均由不变区(C)和可变区(V)两个亚单位组成。αβT细胞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绝大多数,约在90%以上,由CD4^ 或CD8^ 单阳性T细胞组成。而γδT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仅占T细胞的0.5%~10%。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健康成人和结核患者外周血αβT细胞亚群以及γδ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健康成人及结核病患者外周血,用不同荧光素标记单抗染色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αβT细胞免疫亚型CD45RA+CD27+初始型细胞(Tnaive)、CD45RA-CD27中央记忆型T细胞(Tcm)+、CD45RA-CD27-效应记忆型T细胞(Tem)和CD45RA+CD27-效应型T细胞(Teff);γδT细胞中Vδ1、Vδ2、Vδ1-Vδ2-(即Vδ3-8)4种免疫亚型的百分率.结果:与健康成人比较,结核患者CD4+αβT细胞中Tnaive、Teff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0.01),Tem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1),Tcm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与健康成人比较,患者CD8+αβT细胞中Tnaive、Tcm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0.01和P<0.05),Tem、Teff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1).与健康成人比较,结核患者Vδ1γδT细胞中Tnaive、Tcm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0.05),Tem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5),Teff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Vδ2γδT细胞中Tcm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0.05),Tem、Teff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5,P<0.01),Tnaive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Vδ3-8γδT细胞中Tem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5),Tnaive、Tcm、Teff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αβT和γδT细胞亚群分布均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8.
MtbAg体外激活扩增的人γδT细胞表面L-选择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结核杆菌抗原(MtbAg)激活扩增的人外周血γδT细胞表面L-选择素(CD62L)的表达。方法: 用MtbAg和rIL-2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促使γδT细胞增殖,用CD3单克隆抗体(CD3mAb)和rIL-2刺激人PBMC促使αβT细胞增殖。取新鲜PBMC和刺激后培养3~21天的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用多色荧光抗体标记,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γδ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并与αβT细胞作比较。结果: 新鲜未刺激PBMC中γδT细胞CD62L表达率为43.9%,明显低于αβT细胞的76.6%;用MtbAg或CD3Ab激活后培养第6天时CD62L在γδT细胞的表达(90.7%)和在αβT细胞表达(87.2%)均达到高峰;以后CD62L表达逐渐下降,15~21天γδT细胞CD62L的表达在低水平(16.2%~10.6%)维持,αβT细胞表面的CD62L表达(23.6%~17.5%)亦在低水平维持。结论: 新鲜PBMC中γδT细胞CD62L表达明显低于αβT细胞,但在激活后增殖过程中CD62L在γδT细胞的表达,与αβT细胞相似,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最后稳定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V感染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外周血中TCRγδT(γδT)细胞的比例及产生IFN-γ、TNF-α及IL-17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能力,分析它们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6例HBV-ACLF患者、4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CHBV)、25例健康对照者,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频率及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7细胞的比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各细胞比例的差异及细胞比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的中位值为4.8%,低于CHB患者(10.7%)与健康对照者(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外经刺激后,IFN-γ阳性的γδT细胞在HBV-ACLF组的比例中位值为73.9%、CHBV组为70.9%,高于健康对照组(45.3%,P<0.01);HBV-ACLF患者中TNF-α阳性的γδT细胞中位值为26.7%,显著高于CHBV患者(11.5%)及健康对照组(11.7%,P<0.01);产生IL-17因子的γδT在HBV-ACLF组中中位值为0.7%,高于CHBV组(0.3%)及健康对照组(0.3%,P<0.01)。经Spearman 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HBV-ACLF组中TNF-α+γδT细胞的比例与ALT或AST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虽然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总的γδT细胞比例降低,但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7的能力显著增强,可能参与了HBV-ACLF发病过程中炎症因子急剧升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乙醇及二甲基亚砜 (DMSO)对人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凋亡与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 (Mtb Ag)、CD3单抗(CD3mAb)刺激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分别获得Mtb Ag激活的T细胞 (αβT细胞为主 )及CD3mAb激活的T细胞(γδT细胞为主 ) ;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及二甲基亚砜分别作用于γδT细胞和γδT细胞 4、2 4h后 ,应用Annexin V FITC/PI染色 ,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T细胞亚群的凋亡 ,应用四唑盐(MTT)法检测T细胞的活性。结果 Mtb Ag激活的T细胞中γδT细胞比例可达 70 %~ 90 % ;CD3mAb激活的T细胞中γδT细胞比例 >90 % ;与对照组相比 ,除浓度为 1 0 %及 2 0 %的DMSO作用于γδT细胞 2 4h的诱导凋亡作用明显 (P <0 0 5 )及浓度为 2 0 %的DMSO作用于γδT细胞 4h对细胞活性抑制明显 (P <0 0 5 )外 ,低浓度乙醇及DMSO(≤ 2 0 % )对人γδT细胞和γδT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对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与对照组相比 ,除 5 0 %乙醇作用于γδT细胞 4h及 5 0 %DMSO作用于γδT细胞 4h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不明显 (P >0 0 5 )外 ,高浓度乙醇和DMSO(5 0 % )对γδT细胞和γδT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对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均增加 (P <0 0 5 )。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磷酸化抗原(HDMAPP)、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和结核杆菌低分子耐热抗原Mtb-HAg(10 k)刺激外周血T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反应能力方面的特点及差异.方法:采集正常人外周血,分别用HDMAPP、Mtb-HAg和Mtb-HAg(10 k)刺激培养14 h,再加入莫能霉素继续培养6h,收集细胞,加入荧光标记单抗进行表面分子和胞内染色,然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各实验组中CD3+ αβ细胞和CD3+ γδ细胞胞内IFN-γ的表达.结果:正常人各抗原实验组CD3+ αβ细胞和CD3+γδ细胞胞内产生IFN-γ+细胞比率较阴性组对照组升高(P<0.01).各抗原刺激组CD3+γδ细胞产生IFN-γ+细胞比率明显高于CD3+αβ细胞(P <0.05 ~P<0.01).3种抗原刺激组间CD3+αβ细胞和CD3+γδ细胞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HDMAPP、Mtb-HAg和Mtb-HAg(10 k)均可以刺激外周血中T细胞中αβ和γδ细胞群产生IFN-γ,均可特异性诱导刺激CD3+γδ细胞产生IFN-γ,HDMAPP、Mtb-HAg(10 k)对CD3+γδ细胞产生IFN-γ的表达量高于Mtb-HA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乙醇诱导人γδ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结核杆菌多肽抗原(MtbAg)刺激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得Mtb-Ag激活的T细胞(γδT细胞为主);采用Annex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乙醇对人γδT细胞凋亡诱导情况,并观察Rottlerin (PKC抑制剂)预处理对乙醇诱导γδ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4.0%的乙醇作用结核杆菌抗原活化的γδT细胞4 h、12 h、24 h均可显著诱导γδT细胞凋亡(P<0.01);5.0 μmol/L和40.0μmol/L Rottlerin可显著抑制4.0%乙醇诱导γδT细胞凋亡(P<0.01),凋亡抑制率分别为75.17%和58.95%。结论: PKC途径参与乙醇诱导人γδT细胞凋亡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γδT细胞、滑膜组织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70(HSP70)以及骨和软骨MHC-Ⅰ和NF-κB表达的变化,探讨γδ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背部及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的方法制作Wistar大鼠CIA动物模型,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动物外周血γδT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关节液TNF-α和IL-10的含量、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滑膜组织HSP60和70以及关节软骨和骨MHC-Ⅰ类分子和NF-κB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A模型组动物外周血γδT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1),关节液中TNF-α含量升高(P<0.05)、IL-10含量降低(P<0.05),滑膜组织HSP60和70的表达上调(P<0.05),关节软骨和骨MHC-Ⅰ、NF-κB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关节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关节滑膜、软骨和骨细胞HSP60、HSP70和MHC-Ⅰ表达的上调,将有助于γδT细胞活化,进而引起关节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对活化的γδT细胞内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分析.方法:用佛波醇酯(PMA)和离子霉素(IM)刺激活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refeldin A(BFA)阻断细胞内分子的分泌,37℃、5%CO2培养5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结核分枝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活化PBMC,增殖培养10天后获得较高比例的γδT细胞,用PMA和IM活化γδT细胞,检测γδT细胞内的IL-2.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对活化后γδT细胞内IL-2检测获得良好的结果,阳性率可达45.68%.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能很好地检测γδT细胞单个细胞水平上细胞因子的产生,是研究γδ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司力  张明霞 《安徽医学》2007,28(3):278-279
T细胞免疫在抗结核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T细胞包括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两类,其中数量较少γδT细胞在抗结核感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γδT细胞可直接杀伤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巨噬细胞和αβT细胞,使之尽早发挥抗结核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痰、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变化,探索γδT细胞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8例(A组),正常对照者8例(B组),采集受试者的外周血和下呼吸道痰液,运用手工计数方法计数各种细胞数量并计算各种细胞占总细胞中的比例。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占总细胞中的百分比及γδT细胞占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结果:A组外周血和痰液中γδT细胞数量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外周血γδT细胞占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低于痰液中γδT细胞占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P〈0.01),而B组外周血和痰液中γδT细胞占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δT细胞可能通过重新分布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星娟  曹贞国 《医学综述》2010,16(17):2694-2696
目的检测经临床试剂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和实验试剂白细胞介素2(IL-2)体外辅助扩增后γδT细胞的细胞纯度及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差异。方法应用梯度离心法分离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IL-2和唑来膦酸(Zol)联合刺激γδT细胞进行扩增,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γδT细胞及其纯度,并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在Zol存在的情况下,经实验用IL-2刺激的γδT细胞纯度最高达97.3%,经临床试剂rIL-2刺激的纯度为51.42%(P<0.05),且IL-2扩增后的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较rIL-2明显。结论在Zol的存在前提下,IL-2能促使人外周γδT细胞迅速增生,达到实验所需要的细胞纯度,并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而rIL-2则不能。  相似文献   

18.
γ-氨基丁酸对人末梢血γδT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GABA与人γδT细胞作用后,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CM)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法分别检测人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T细胞周期、凋亡和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GABA能显著抑制γδT细胞的生长(P<0.01),并具有浓度依赖性; GABA显著影响细胞周期比例的分布,促进细胞凋亡;GABA抑制γδT细胞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的杀伤活性.结论 GABA能显著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抑制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提示GABA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及凋亡对γδT细胞发挥作用,进而影响其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9.
γδT细胞是一群不同于αβT细胞的T淋巴细胞群,其表面T细胞受体由γ链和δ链组成。而γδT细胞本身亦是一群高度异质性细胞,其亚类种类多、表型多变、功能丰富。γδT细胞除传统的Vδ1、Vδ2和Vδ3γδT细胞外,还可根据其功能差异分为调节性γδ、产生IL-17的γδ、产生干扰素的γδT细胞、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特异性γδT细胞以及白细胞介素6γδT细胞。γδT细胞各亚类间生物学特性各异,在机体肿瘤、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均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机体连接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功能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H17细胞的表达及功能。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30例作为COPD稳定期组,门诊不吸烟的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ELISA检测血浆中白介素(IL)-17、IL-4、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COPD稳定期组要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LISA检测表明,COPD稳定期组血浆中IL-17和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组血浆中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7细胞在COPD中的表达增加,参与了COPD慢性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