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上颈椎全切除术治疗上颈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上颈椎全切除术治疗上颈椎肿瘤的疗效。方法5例上颈椎肿瘤患者一次性行前后路肿瘤切除术,先行后路肿瘤切除、Cervifix内固定枕颈融合,再行前路劈开下颌骨经咽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根据Frankel分级,3例由术前D级恢复到E级,1例由术前C级恢复到D级,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1例术后30个月复发。结论应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上颈椎肿瘤切除术,可清楚显露上颈椎肿瘤,便于较大范围肿瘤切除,彻底减压,重建上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大部分颈椎新鲜骨折伴脱位患者来说,应用颅骨牵引加适当的手法复位,一般都能使脱位得到整复。但临床上遇到少部分颈椎旋转脱位,尤其是单侧关节突关节跳跃交锁患者,单纯的颅骨牵引往往难以奏效;而对于大部分陈旧性颈椎骨折伴脱位患者而言,常需借助外科手术才能使骨折脱位复位[1、2]。自2000年6月~2003年11月我们采用颈后路手术进行颈椎脱位整复,前路行椎体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稳定颈椎治疗颈椎陈旧性骨折伴脱位患者18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1例,女7例;年龄25~65岁,平均46.3岁。C4、C5骨折伴脱位3例,C5、C6…  相似文献   

3.
骨肿瘤     
经腹、骶联合入路切除骶骨巨大肿瘤;手部肿瘤2397例的临床研究;71例血管球瘤的临床分析;手部恶性肿瘤的诊治分析;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肉瘤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对51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及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24.5个月,无1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钛板松动、髂骨区麻木等并发症。未发生大血管、脊髓、食管与气管意外损伤。结论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能促进患者脊髓功能快速恢复,增强患者脊柱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5.
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晓苏  侯筱魁 《中国骨伤》2001,14(4):223-225
肱骨髁间骨折的发生率约为成人骨折的 1% [1] 。但在成人肱骨远端骨折中较常见 ,并以中老年人多见。自从 1811年Desault描述肱骨髁间骨折以来 ,仍作为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 ,因为肱骨远端复杂的几何形状 ,骨折粉碎度高 ,易损伤血管神经 ,又为松质骨 ,复位固定困难 ,常常遗留关节功能障碍。对肱骨髁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文献中各家观点颇不一致[2 ] 。提倡保守治疗[3 ,4 ] 的认为手术治疗的操作固定困难 ,存在着各种并发症。提倡手术治疗[5,6] 的强调肘关节的解剖复位对其稳定和功能的重要性 ,通过切开复位获得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关节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改良的后外侧入路行支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09年6月,采用改良的踝关节骨折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2-63岁).根据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后外旋型11例,旋前外展型3例.旋前外旋型3例.对所有骨折均采用改良的后外侧跟腱-腓...  相似文献   

7.
复合移植重建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将切除的肿瘤骨去除瘤组织、经灭活处理后植回原位.重建骨骼的缺损。方法1997年7月~2000年12月.对24例长骨恶性骨肿瘤患者施行了广泛切除加灭活骨移植物复合假体重建骨缺损的治疗.其中成骨肉瘤17例,骨转移癌7例。肿瘤广泛切除后.清除瘤骨上所有的肿瘤组织,开槽打通髓腔,再经200g/L高渗盐水浸泡30mm.体积分数95%的酒精浸泡20min.然后植回原位。13例采用灭活肿瘤骨结合人工关节复台重建骨缺损.11例采用灭活肿瘤骨结合交锁髓内钉重建骨干缺损。所有成骨肉瘤患者术前均行两个周期的规范化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问为2.5年。术后1例患者发生灭活骨与宿主骨接合处的连接失败。2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2年内局部复发,1例接受了肿瘤再切除治疗、另1例接受了截肢手术。无一例发生灭活骨的疲劳性骨折。术后6个月时重建关节的功能评分均在25分以上。结论应用自体灭活骨代替同种异体移植物进行复合移植重建骨缺损的优点包括:(1)相对于同种异体骨,降低了骨连接部的不愈台率;(2)降低了局部感染率;(3)造价低;(4)经过平均2.5年的随访,来发现灭活骨有异体骨移植常见的骨吸收现象。体外实验证实200g/G高渗盐水对骨的渗透力较强.具有良好的灭活效果。与酒精联合应用进一步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全部病例中只有2例局部复发.占9%.达到国际上对保肢术规定的局部复发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肩胛骨骨折临床上相对少见,占全身骨折的0.1%~0.2%,多由高能量直接暴力所致,常为粉碎性错位。传统的后外侧入路手术剥离多、血供影响大、术后制动时间长、粘连广泛、影响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我院2002年1月-2006年2月采用改良肩后外侧入路治疗明显移位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15例,取得满意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的后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2010至2013年间,采用改良的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观察疗效。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3~24个月,平均9.3个月。术后膝关节根据HSS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6%。结论 采用改良的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暴露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5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3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7~24个月,平均14个月。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29例,良好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2例。d’Aubigne-Postel评分,优25例,良8例,差2例。并发症:关节炎2例,深静脉血栓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按Brooker分级Ⅰ~Ⅱ度2例。无切口感染、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是有一定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用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三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9~65岁,平均36.2岁。根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Ⅲ度15例,旋前外展型Ⅲ度11例,旋前外旋型9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0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例。根据后踝骨折块位置偏向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选择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术后随访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30个月,平均15.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按照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28例,良16例,可6例,优良率为88%。结论根据术前手术指证,明确手术方式和术中注意事项,选取合适的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加重建术治疗颈椎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SP提供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15年3月行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的12例颈椎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8~74岁,平均46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4个月。发病部位:C_2 2例,C_3 4例,C_4 2例,C_5、C_6 1例且为复发病例,C_73例。根据WBB(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累及椎体且超过一侧4扇区或9扇区8例,同时超过两侧4扇区或9扇区4例;肿瘤侵及A^D层7例,B^D层5例。术前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5例。5例椎动脉被侵袭,其中4例单侧累及,1例双侧累及;病变累及单椎节11例,2个椎节骨质破坏1例。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放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8~9.3 h,平均7.2 h;术中出血量1 100~2 600 mL,平均1 600 mL。1例C_5、C_6复发SP患者术后1周出现食道瘘,1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无大血管损伤(特别是椎动脉),膈神经、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98个月,平均58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至Frankel E级;VAS评分由术前(6.7±2.7)分减小至(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P=0.014)。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9、37个月复发,均行辅助化疗,其中1例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术后43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患者带瘤生存。1例术后4年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予以翻修。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颈椎SP的主要手段,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术能明显降低颈椎SP复发率,并能缓解脊髓压迫症状,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进展到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接受个体化治疗,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四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肱骨髁上骨折为常见肘部损伤 ,多发生于 10岁以下儿童。通常手法复位、骨牵引及外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首先方法[1] 。但对手法复位失败、肿胀严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失去保守治疗机会者宜选择手术治疗。我院自1990年~ 2 0 0 1年采用肘后肱三头肌舌状瓣、肘外侧或内侧、肘外侧和内侧联合、肘后正中“S”形切口 ,从肱三头肌两侧暴露[2 ] 四种手术入路 ,骨折断端应用 2枚细克氏针固定 ,共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132例 ,现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旨在提高对肱骨髁上骨折正确处理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2例中 ,男 91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MillerⅢ型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Judet入路和前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塑形后固定治疗15例MillerⅢ型肩胛骨骨折患者。结果术中出血量500~580(545.61±10.94)ml,手术时间90~160(127.40±9.60)min。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7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时间8~12(9.54±1.73)周,未出现骨不连、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健侧98.13分±1.46分,患侧87.67分±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上举:健侧152.47°±3.66°,患侧147.00°±10.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外展:健侧151.07°±4.42°,患侧146.00°±10.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盂极角:患侧均20°,平均为32.73°±1.94°,健侧平均为33.80°±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MillerⅢ型肩胛骨骨折功能恢复良好,盂极角、上举角度、外展角度均能达到理想要求,能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后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8年1月,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38例。其中,采用后外侧入路18例(后外侧组),外侧入路20例(外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Harris评分和影像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3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骨折及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组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明显早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优于外侧入路组(P0.05),之后两组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生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深静脉血栓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翻修治疗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各有其特点,后外侧入路术后早期康复效果优于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介绍经腓骨头上入路水平箍钢板排筏螺钉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33~67岁。根据术前X线片和CT检查,确认胫骨平台骨折均为孤立的后外侧象限骨折。术中采用侧卧位,经改良前外侧腓骨头上入路,对骨折撬拨复位,以桡骨远端钢板折弯后成水平带状并以排筏螺钉固定。[结果]手术时间52~73 min。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发生。其中,8例随访12个月以上,无膝关节不稳、骨折再塌陷者,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术后12个月,HSS评分87~98分,SMFA评分14~31分,膝关节活动幅度100°~135°。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者5例,满意者3例,总体满意率100%。[结论]对于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经改良前外侧腓骨头上入路可以充分显露骨折端,手术操作方便;箍钢板固定骨折块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3~22周。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后痊愈。患者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均恢复良好,膝关节HSS评分为74~96分,优良率为93. 3%。结论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以精确复位和足量植骨以及坚强内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急诊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3例三踝骨折患者急诊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后踝骨折复位空心螺钉或支撑钢板内固定、外踝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内侧入路行内踝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重度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40°)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3~69岁,平均28.75岁。引起颈椎后凸的病因为:先天性发育畸形4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退变性后凸2例,创伤性畸形2例,因颈脊膜瘤行后路C2~C5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1例。术前JOA评分7~16分,平均11.6分;后凸Cobb角41°~113°,平均69.7°。均行颈椎矫形手术,其中8例(Cobb角41°~86°,平均58.9°,后凸节段无明显后方骨性融合,JOA评分平均11.9分)行前路手术;4例(3例Cobb角>90°,1例前后方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Cobb角48°~113°,平均91.3°,JOA评分平均11.0分)行前后路联合手术,一期完成1例,二期完成3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Cobb角及随访时的JOA评分、Cobb角变化。结果:8例单纯前路手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96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520ml;术后2例患者出现肢体肌力下降,其中1例因术后5d内固定松动行手术重置内固定,再手术后肌力恢复到术前,另1例患者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肌力恢复到术前;术后Cobb角平均24.1°,畸形矫正率为59.1%;随访8~60个月,平均27.3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为36.9°,矫形丢失率为36.8%;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1~17分,平均15.1分,改善率为62.7%。4例前后联合入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20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088ml;1例患者术后出现肢体肌力下降,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肱二头肌、三角肌肌力仍较术前减弱,其余肌力恢复至术前;术后Cobb角平均32°,畸形矫正率为65.0%;随访6~45个月,平均24.8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为45.5°,矫形丢失率为22.8%;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9~16分,平均13.5分,改善率为41.7%。结论: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40°~90°且无明显后方骨性融合时采用单纯前路矫形手术治疗,Cobb角>90°或前后方结构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时行前后路联合矫形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