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血清胆碱酯酶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健珍 《肝脏》2003,8(3):66-67
血清胆碱酯酶 (ChE)来自于肝组织中 ,在肝细胞内合成 ,肝脏受损害时 ,此酶合成减少 ,以至其活性降低。长期的酶活性降低往往提示肝病预后不良 ,是公认的能反映蛋白合成功能和判断肝病预后的一个很有用的指标。有文献报道[1,2 ] ,血清ChE活性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为探讨血清ChE与临床及肝组织病理关系 ,对 10 5例慢性肝病肝组织病理检查患者的血清ChE活性进行了测定。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0 5例各种肝病患者均为 1998年 6月至 2 0 0 3年 4月我院住院患者 ,年龄 9~ 77岁 ,男 77例 ,女 2 8例。临床诊断 :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9…  相似文献   

2.
γ-球蛋白及胆碱酯酶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血清γ球蛋白(γG)及胆碱酯酶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醋酸纤维薄膜法测定135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及重型肝炎的血清γG;同时采用酶速率法测定他们的血清胆碱酯酶(SChE)活力结果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或)炎症程度的加重,血清γG逐渐升高,而SChE活力则逐渐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1);γG与ChE活力的相关系数为-0.612.结论血清γG的水平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SChE活力能很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肝脏的储备功能,亦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3.
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肝硬化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国内对胆碱酯酶活性测定,主要作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和预后指标,而国外1978年Mircea 等就报道了肝脏疾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SchE)活性降低.现在国外已把测 SchE 活性列为肝脏功能的常规检查指标。我们采用胆碱酯酶Ellman 测定法,测定了33例健康受试者和25例肝硬化患者 SchE 活性,探讨其在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健康人33例,男18人,女15人,年龄为16~67岁,受试者经体检证实无肝脏疾病及其它病症.因已知 SchE 活性与  相似文献   

4.
检测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胆碱酯酶(ChE)主要由肝细胞产生,在严重肝脏疾病时或有机磷中毒时,其活力常显著下降。我们检测了142例肝脏疾病患者的胆碱酯酶活力,旨在探讨血清ChE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血清中的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FIE)主要由肝脏产生,在肝功能受损时其活性降低,故测定血清中CFIE活性可了解肝脏的合成和储备功能。本文采用酶速率法,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类型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探讨其对肝病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肝脏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较高,传统的诊断包括血清酶学、病毒标志物和超声、CT等影像学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超声技术的发展,肝脏穿刺组织活检已成为肝脏疾病病理诊断、评估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分析了肝穿刺病例的病理特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肝脏穿刺活检患者共85例,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2867岁,平均46  相似文献   

7.
王岐  杜增兰 《内科》2007,2(6):897-898
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是肝实质细胞合成而分泌入血的一种水解酶,以多种同功酶形式存在于机体内。它和血清白蛋白(ALB)都是肝脏合成蛋白功能的指标,并和白蛋白的合成代谢相平行。其不同之一是,CHE的半衰期短于血清ALB(ALB的半衰期为15~19d)。本实验通过检测63例肝硬化患者中的胆碱酯酶和血清ALB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临床检测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数据。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收集本院63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男性48例,女性15例,年龄42~64岁,平均年龄(52.9±5.4)岁;病程9~28年,平均(16.01±5.89)年。肝硬化…  相似文献   

8.
近来,一种新的基底膜胶原成分—Ⅳ型胶原(C-Ⅳ),作为胶原生成指标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血清中C-Ⅳ水平的变化,可反映肝硬变程度。为探讨肝硬变患者腹水中C-Ⅳ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我们检测了51例肝硬变患者腹水中的C-Ⅳ。 资料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 肝硬变腹水患者51例,男3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9岁。病程4个月~9年。大量腹水者21例,中等量腹水者14例,少量腹水者16例。HBsAg阳性47例。血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观察了 50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 ,发现肺结核患者血清胆碱酶活力在进展期明显降低 ,而在好转期复升。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本组 50例肺结核患者均随机选自我科住院及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33例 ,女性 1 7例 ,平均年龄 39.9岁。均以临床症状、体征、X线检查及痰抗酸杆菌检查为诊断依据。按照1 998年全国肺结核的分类标准 ,50例患者均属于浸润型肺结核 ,其中进展期 32例 ,好转期 1 0例 ,稳定期 8例。所有患者均排除肝脏疾病以及其它可能引起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变化的疾病。以 2 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均经过较系统全面…  相似文献   

10.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影响。 4 8例患者分成慢性肝炎组(36例 )和肝硬化组 (12例 ) ,检测苦参素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及肝功能生化指标。苦参素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明显下降 ,但疗程大于 3个月后 ,胆碱酯酶可稳定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副反应 ;停药后胆碱酯酶能较快地恢复原水平。苦参素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水平 ,而且这种作用为可逆性 ,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载脂蛋白β100及α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张栩张冬青张平吕肃孙花芬王仙琴肝脏是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在肝损害时,可以引起脂类代谢紊乱[1]。我们对65例乙型肝炎肝硬变(下称肝硬变)患者血清载脂蛋白β100(apoβ100)及血清载脂...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方法 在对21例肝细胞癌患者、76例肝硬变患者、22例与肝脏无关的恶性肿瘤患者以及23名健康人进行调查研究后。确定了血清α—左旋岩藻糖甙酶对于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α—左旋岩藻糖甙酶的活性水平575.76±212.86n mol/ml/h,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21.23±114.45n mol/ml/h,P<0.001);也明显高于肝硬变患者(274.55±138.97n mol/ml/h,P<0.001)和别的肿瘤患者(257.91±128.12n mol/ml/h,P<0.001)。而在健康对照组与  相似文献   

13.
我们治疗了35例严重肺部疾病引起肝脏损害的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22例严重肺部疾病住院患者的诊断,符合1980年10月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黄山)制定的标准。222例中有35例(15%)发生肝脏损害,并具备以下条件:①没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病史;②B超检测肝脏未发现慢性肝炎、肝硬变疾病征象,各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呈阴性;③未用肝毒性药物,且排除引起肝损害的肺部外因素。62例肺心病并MOF患者中发生肝脏损害者18例(24%);78例休克性肺炎患者中发生肝脏损害者8例(10%);82例老年性肺炎患者中发生肝脏损害者9例(9%)。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8~74岁。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索同时增高者12例,单项谷丙转氨酶升高者23例,最高值达563U,总胆红素最高达57.6μmo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功能检验应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行体检的5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5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两组的空腹静脉血行肝功能的检验,比较两组的总胆汁酸水平、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血清胆固醇水平和白蛋白水平,同时观察不同病情等级的患者的总胆汁酸水平、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血清胆固醇水平和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胆汁酸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血清胆固醇水平和白蛋白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0.05)。随着病情等级上升,患者总胆汁酸水平在不断上升(P0.05),但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血清胆固醇水平和白蛋白水平在下降(P0.05)。结论对肝炎肝硬化的患者行肝功能检验使临床医生能根据检验指标了解到患者肝脏损伤的程度,为其准确诊断及治疗肝硬化患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成年人症状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约10%的患者成为病毒携带者,临床表现为慢活肝,最后进展为肝硬化、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无症状的病毒携带状态.后两者偶可清除HBsAg,产生抗-HBs,而发展成慢活肝甚至肝硬变者一般被认为HBsAg永远阳性.作者观察到5例乙型慢活肝和2例由HBV引起肝硬化的患者,经2~14年携带状态后血清中HBsAg被清除,其中4例出现抗-HBs.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6岁.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转氨酶增高(90~3000~?/ml),血清HBsAg阳性,均经肝脏活检病理证实.其中5例患者(慢活肝4例,肝硬化1例),在1~30个月不等的时间内投用常规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强的松龙,有的还合用硫唑嘌呤,但至少在HBsAg被清除前3年停药.患者  相似文献   

16.
肝病患者检测透明质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证实血清透明质酸(HA)可反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我们检测了65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血清HA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97年5月~1998年7月应用核糖核酸(RNA,江苏省如臬生化制药厂生产)治疗肝硬变腹水患者25例,观察其对血清白蛋白(A)和球蛋白(G)的影响,并以常规治疗的肝硬变患者30例作对照,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文55例肝硬变腹水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相似文献   

18.
200498 血清甲胎蛋白放射免疫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杨宝华北京医学3(6):359,1981 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以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40例正常人、28例原发性肝癌及78例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的甲胎蛋白(a-F P)。结果:①正常人血清中a-F P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肝硬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6例慢性乙肝、肝硬变患者(其中慢性轻度20例、中度20例、重度18例、肝硬变18例)血清TGFβ1.同时检测血清PCⅢ,LN,HA.29例作肝活检,行HE染色.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变患者血清TGFβ1水平(mg/L,144±57,350±108,508±133,579±225)明显高于对照组(mg/L,95±34,P<001),按慢乙肝轻、中、重度、肝硬变依次升高(P<001或P<005);TGFβ1与血清PCⅢ,LN,HA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清TGFβ1,PCⅢ,LN,HA水平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长(P<001或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TGFβ1与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以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p53抗体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46例肝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 (1)46例肝癌患者中18例血清p53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9.1%,对照组均阴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2)肝癌患者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与AFP水平,病理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清p53抗体检测可以作为肝癌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