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糖尿病(DM)是除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又一疾病。DM主要有两大并发症,一是大血管并发症,即心血管的并发症;二是微血管并发症,包括DM眼病和DM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DM常见和严重的眼病并发症,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世界DR患者约644~805万,而我国对3469名2型DM患者调查发现,DR患病率为31.5%,已接近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中国糖尿病患者中DR发生率为25%左右,且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DR发病率高达12%,轻者使患者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失明。DR早期可以采用激光治疗控制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但晚期可以发展至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由于玻璃体积血、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失明患者较非糖尿病高25倍。尽管2型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较1型糖尿病者为低,但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95%左右,故探讨其发病因素,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中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的分布特点。方法:分别采用按象限、距视盘视盘直径(DD)数的分区方法,统计我院Ⅲ-Ⅴ期DR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107例184只眼的NP在网膜的分布情况。结果:107例Ⅲ~Ⅴ期DR中,有184只眼存在NP。NP出现在视网膜鼻侧、下方、上方及颞侧的发生率分别为78.8%(145/184)、71.73%(132/184)、57.07%(105/184)、60.87%(112/184);NP出现在视网膜中周部、周边部及后极部的发生率分别为85.33%(157/184)、39.13%(72/184)、14.13%(26/184)。结论:视网膜鼻侧象限及视网膜中周部是NP最易发生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多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岳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68例及体检中心正常对照个体285例,根据有无眼底病变,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18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80例)与正常对照组(NC组,285例)。检测各组临床与生化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DM组与DR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NC组,而DM组与DR组的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比较,DR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hTC、TG、LDL-C均显著增高,而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比例[47.2%(85/180)1显著高于DM组[10.6%(20/18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0.555,P=0.000)。DM组与DR组BMI、HDL-C、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4.258,P=0.001)、HbA_1c(OR=1.298,P=0.002)、TC(OR=1.477,P=0.005)、LDL-C(OR=2.187,P=0.008),合并糖尿病。肾病(OR=1.812,P=0.000)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结论病程、HbA_1c、LDL-C、合并糖尿病肾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DR发生的一般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干预DR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降低DR的发病率,提高DM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2004年9月~2007年3月在我院眼科和内分泌科的门诊和住院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结果DR与NDR组性别、年龄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职业、患者来源(城市/农村)差异均有显著性;人均家庭月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文化程度、职业构成、家庭平均月收入、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最为密切;(2)尚不能完全证实年龄和性别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潘娟 《新疆医学》2010,40(9):33-3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常见的严重致盲眼病,约10%DM患者在起病后5~9年便可发生DR,15年后约50%的人,25年后80%-90%的人发生DR。早期激光治疗可减少DR患者丧失视力的危险,有利于视力恢复。但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DR患者往往在视力严重下降后才来就诊,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我们对影响DR患者早期诊治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旨在为DM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1月(DM1),糖尿病3月(DM3)和糖尿病5月(DM5)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VEGF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NO含量变化。结果:3个月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增强,NOS活性增强,NO含量增高,5个月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表达进一步增强,而NOS活性开始减弱,NO含量减少,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过度表达和NOS活性,NO含量的变化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许玲  张丽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39(2):112-113,11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和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用PCR技术检测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结果:DR组与无DR组,病程<5年合并DR者(n=10)与病程>5年无DR者(n=19)相比,D型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的频率均无显著增高(P>0.05)。但增生DR组(n=17)较单纯DR组(n=20)D型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的频率增高(x^2分别为6.15、4.38,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相关性,与某些患者早期发展为DR无关,与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动、静脉直径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 年6 月-2015年12 月该院收治的105 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右眼进行彩色眼底照相,由系统半自动测量距离视乳头中心1.0~1.5 PD 范围内的动、静脉直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来分析其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DM 病程及视网膜病变(DR)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全部患者的视网膜动脉、静脉的平均直径分别为(52.07±7.89)和(85.92±8.87)μm。有47 例(44.8%)合并DR。合并高血压、DM病程≥10年的视网膜动脉直径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65 岁、FBG≥10.5 mmol/L、HbA1c≥7.0%及DM 病程≥10 年的视网膜静脉直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DM 分期的进展,视网膜动脉直径逐渐缩小,静脉直径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视网膜动脉直径与年龄(b=-0.236,P <0.05)、DM 病程(b=-2.230,P <0.05)和DR 分期(b=-2.017, P<0.05)存在线性关系。视网膜静脉直径与FBG(b=1.036, P<0.05)、DR 分期(b=2.256,P <0.05)等存在线性关系。结论合并DR的DM 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动脉缩窄与静脉扩张现象,且随着DR 病情的加重,视网膜动脉直径越小,静脉直径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