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A型萎缩性胃炎(AAG)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及a-羟丁酸(HBD)的变化.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LDH及HBD;并常规检测血红蛋白、叶酸、VitB12及胃泌素等指标.结果全部AAG患者均伴有LDH及HBD增高,经叶酸及VitB12治疗1 d后即有明显下降,早于网织红细胞的变化.60%的患者伴有间接胆红素升高,经治疗后下降,且与LDH和HBD的变化相平行.结论AAG患者LDH及HBD明显增高可能与骨髓的原位溶血有关,是协助诊断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A型攻缩性胃炎(AAG)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丁酸(HBD)的变化。方法:全自动生人分析仪检测血清LDH及HBD;并常规检测血红蛋白,叶酸,VitB12及胃泌素等指标。结果:全部AAG得均伴有LDH及HBD增高,经叶酸及VitB12治疗1d后即有明显下降,早于网织红细胞的变化。60%的患者伴有间接胆红素升高,经治疗后下降,且与LDH和HBD的变化相平行,结论:AAG患者LDH及HBD明显增高可能与骨髓的原位溶血有关,是协助诊断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35例肺心病血清α—HBDH的检测结果显示,肺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症组又明显高于轻症肺心病组。α—HBDH水平与右室射血分数(RVEF)呈显著负相关,与右室内径指数、右室壁厚度均呈中度正相关。提示测定α—HBDH可以反映慢性肺心病患者心功能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α-羟丁酸脱氢酶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对AMI的诊断意义临床研究较少,为了探讨α-HBDH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诊断价值,本文对24例临床确诊AMI患者与112例同期非AMI患者血清α-HBDH进行检测比较,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6年1月~1998年5月住院的24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AMI患者被定为A组,同期住院的非AMI患者112例被定为B组(上消化道出血组)32例,C组(肺部感染组)47例,D组(脑血管意外组)33例;A组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51~81岁,平均66.79±9.12岁,非AMI组男性70例,女性42例,年龄50~80岁,平均66.56±9.1岁;A组与B、C、D组之间…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血清酶谱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速率法检测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完全缓解期、缓解后又复发时LDH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血清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完全缓解组患者血清LDH水平显著下降接近正常水平,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患者复发时血清LDH水平较缓解时显著升高(P<0.01)。结论:动态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LDH水平有助于判断其病情发展、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儿茶酚胺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荧光定量法对7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尿中去甲基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含量的测定,作者发现在EHF各期尿中NE与E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交感肾上腺髓质在EHF病程中始终处于激发状态,儿茶酚胺可能参与了EHF发热、休克过程,并在肾脏损害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肺癌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5例肺癌患者血清中LDH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LD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晚期患者血清中LDH比早期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LDH的测定对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33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发现EHF 患者CRP在发热第2病日阳性率达81.8%,较同期尿蛋白阳性率为高;CRP绝对值于低血压及少尿期增高明显,多尿期开始下降,恢复期降为正常。重型患者CRP高于轻型患者。提示CRP对EHF的早期诊断、病情变化和预后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和评价α-羟丁酸脱氨酶(HBDH)在急性心肌梗塞(AMI)诊断中的价值。对我院1995年8月至1996年8月26例AMI住院患者及同期23例正常人联合检测了血清HBDH、CK、CK-MB、LDH、AST。结果显示HBDH在MI发病后6~12小时左右即开始上升,24~72小时内活性升高至峰值,随着时间推移,12~20天左右恢复到基础水平,与其他心肌酶相比在血中滞留时间长,清除缓慢,经过9~11天,酶活力仍维持较高水平,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是HBDH在AMI患者中出现早、消失慢,尤其当AMI来诊、确诊已较晚,此酶监测活力增高,特异性突出。  相似文献   

11.
治愈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但只靠抗-EHF-IgM单项指标存在一定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干扰(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病毒间共同抗原等)。为寻求简便而快速检测的早期辅助诊断生化指标,我们自1990年根据EHF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首先测定了α-羟丁酸脱氢酶(HBD),在未考虑EHF病程分  相似文献   

12.
纯化人白细胞α—干扰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钙浓度的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5例早期EHF患者进行了入院第2、4、6、8、10、12住院日的血钙值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1)EHF患者各型各期的血钙值均明显降低;(2)EHF患者血钙降低现象持续时间长,可从发热期持续至多尿期;(3)病情越重;(4)病毒唑治疗对血钙浓度无影响。提示在EHF病程中应注意血钙浓度变化,并在综合治疗中应及时补充钙剂。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NK—IL—2—IFNr系统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过氧化脂质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17.
18.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肾血流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抗原,抗体及特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肺部并发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