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公藤制剂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中有重要作用,但仍不清楚雷公藤是否通过调节DC免疫功能而发挥药理作用。本实验将研究雷公藤内酪醇对炎症性肠病患者DC表面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为MHC-Ⅱ主要成份之一)和免疫分子B7表达水平及DC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该影响在雷公藤制剂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制剂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中有重要作用,但仍不清楚雷公藤是否通过调节DC免疫功能而发挥药理作用。本实验将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炎症性肠病患DC表面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为MHC-Ⅱ主要成份之一)和免疫分子B7表达水平及DC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该影响在雷公藤制剂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功能,探讨DC免疫功能变化在IB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健康成人(n=10)作为对照,自IBD患者(n=11)外周血中分离和纯化DC及T细胞,按间接免疫荧光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HLA-DR及B7-1的表达水平,检测DC诱导自体混合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结果:IBD患者 DC表面 HLA-DR、 B7-1的表达水平及 DC诱导自体混合 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19.6VOF±1.3VOF,18.7VOF±1.6VOF,12310cpm±146cpm)明显高于对照组(13.6VOF±1.2VOF,12.8VOF±1.4VOF,P<0.05,8660cpm±120cpm,P<0.01)。结论: IBD患者DC免疫功能亢进。提示DC免疫功能亢进可能与IBD的发生及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  厉有名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27(5):355-357,363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既能启动免疫应答,又能诱导免疫耐受。炎症性肠病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肠道黏膜对肠道正常菌群免疫反应失常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DC可能参与了IBD的发生,对DC功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IBD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免疫因素参与了IBD的发病,其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文通过探讨DC、Treg及这两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IBD的影响,使我们能更进一步认识IBD,为研究和治疗这一疾病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致今未明,因此缺乏特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隆病(CD)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但二者在近期疗效与防止复发方面则有区别,一般在UC优于CD.本病应以内科治疗为主,手术仅适用于UC有中毒性巨结肠经积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对肠腔内细茵和食物抗原等异常免疫应答有密切关系,在炎症肠黏膜组织内有大量激活的单个核淋巴细胞浸润,表达高水平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辅助刺激信号分子等.NK细胞是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重要淋巴细胞,主要通过分泌细胞毒杀伤蛋白质对靶细胞进行直接杀伤,并分泌促炎症介质.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炎症肠黏膜组织内有大量NK细胞浸润,表达高水平激活分子,并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参与肠黏膜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组织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发生在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免疫因素等有关.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炎症肠黏膜组织内存在细胞凋亡紊乱,肠上皮细胞凋亡过度、黏膜固有层组织内淋巴细胞凋亡抵抗,以及PMN凋亡迟滞.这是造成IBD肠道炎症发生和持续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发生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在于激活了Fas/FasL信号传导途径、Bcl-2和Bax调节途径而实施的.研究细胞凋亡机制对揭示IBD的发病机制.靶向性阻断细胞凋亡通路治疗IBD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监测已有相关指南发表,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者未得到最佳治疗。迄今尚未见研究综合评价IBD患者接受的治疗是否符合治疗指南的规定。本研究旨在评价有症状的IBD患者是否得到了符合指南规定的最佳治疗。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溃结)与克隆病(Crohn病)共称为炎症性肠病(IBD),均可见于儿童及成年人,以20~40岁为多见.IBD的起病多缓渐、隐匿、病史常数月或数年,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亦有持续活动而不缓解者.少数急性起病。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肠病中的凝血异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患者在病程中可并发肠外病变,如杵状指、虹膜睫状体炎、结节性红斑、硬化性胆管炎、血栓性病变等,其中以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报道最多[1—3],约占5%[4],可发生于腹腔、肺、脑等处,或表...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与免疫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IBD发生以欧美国家为最高,亚洲国家相对较低,全球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黏膜免疫是IBD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们已认识到免疫功能紊乱并非IBD伴随情况,而是其重要致病因素,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白介素(IL)-10是一种重要的抑炎性细胞因子,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活性。它在炎症性肠病(IBD)中是一种重要的抗炎性细胞因子。此文对IL-10特性及在IBD中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下称IBD)主要包括克隆(Crohn)病(下称(CD)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下称UC).UC在国外常见,自50年代以来,年发病率为5/10万,在发展中国家有增加趋势.国内于  相似文献   

15.
Ghrelin增强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Ghrelin能否调节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功能.方法 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制备DC;以TNF-α诱导DC成熟,然后以Ghrelin刺激DC;检测经Ghrelin刺激后DC表面B7-H1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并进一步检测该DC诱导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结果 Ghrelin下调TNF-a诱导的B7H1的表达,并进一步增强其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抗B7-H1抗体能增强该DC诱导T淋巴细胞增值活性;特异性的PKC抑制剂能逆转Ghrelin对DC免疫功能的调节.结论 Ghrelin通过抑制B7-H1表达增强DC的免疫功能,提示Ghrelin将可能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是基于临床、内镜、组织学和放射学检查的结果。最终诊断为功能性肠道疾病的患者常因怀疑IBD而作广泛检查。寻找非侵入性IBD筛选方法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其目的是要找到一种特异、敏感的标志或标志组合,以替代现有昂贵的侵入性诊断方法。对临床医师而言,另一个问题是预测复发和观察疾病活动程度时遇到的困难。本文就应用非侵入性诊断标志监测IBD活动性、鉴别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及区分IBD和肠功能紊乱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确立IBD诊断的标志 一、血清学标志 核周抗…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Crohn’s病(CD)。在亚洲,IB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北美和欧洲。亚洲不同国家IBD发病存在着差异,不同人种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不同,例如马来群岛和新加坡的印度人种的发病高于马来西亚人和中国人,而其临床病情没有西方国家报道的那么严重。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与胃肠道疾病以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新领域,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的异常,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细胞凋亡是导致炎症性肠病发病过程中组织损伤和免疫紊乱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T辅助细胞(Th)是免疫应答中的主要反应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h细胞根据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可分为Th0、Th1、Th2、Th3四个亚群。其中,Th1/Th2比例失衡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作用已得到证明。近年,Th1/Th2比例失衡在IBD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爱到人们的重视,相信随着其研究的深入,有望为IBD的治疗开辟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自我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对目前我国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患者在饮食、药物治疗、运动、症状观察、情绪管理以及健康行为等方面的自我管理模式、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对IBD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尚少,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医疗支持与家庭支持相结合的干预模式.因此,建议开展一套以家庭自我管理为重点的IBD患者医疗干预模式,不但为临床的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还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