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贲门失弛缓症贲门扩张前后食管测压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以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障碍、食管体部缺乏蠕动性收缩为特点的动力障碍性疾病。扩张疗法是主要治疗方法,从2 0 0 0年7月始,我们对1 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扩张治疗效果进行了食管测压研究。一、资料和方法1 .对象: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住院患者1 0例,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1 9~5 7岁;病程3~1 2 0个月,平均(39 8±37 5 )个月。2 .治疗方法:采用探条扩张法或气囊扩张法。扩张器分别为Wilson Cook公司的Savary探条和专用贲门失弛缓症扩张气囊。3.食管动力检查:扩张前1d及扩张结束后2d行食管测…  相似文献   

2.
商振宁  王京  徐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611-3613
贲门失弛缓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主要病变位于食管下段,可能与精神因素、自身免疫、病毒感染和遗传因素等〔1〕导致食管肌肉层神经节变性、退化、减少或缺如等有关〔2〕。我国未见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西方发达国家该病患病率约为  相似文献   

3.
经X线、食管测压和内镜确诊贲门失弛缓症57例,突出症状为下咽困难、反流和胸痛。内镜主要表现为食管存有食物和液性滞留物、食管扩张、食管壁轮状收缩环、食管抻长和扭曲,还可见食管胃交接区紧闭,用内镜加压可以推开,反转观察贲门紧抱内镜轴。内镜检查不仅能对本病作出诊断,而且可以排除癌等其它器质性疾病和发现合并症。  相似文献   

4.
<正>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典型的特征为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障碍导致的食管流出道梗阻[1]。主要诊断方法包括钡餐透视、CT、内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等。随着HRM的广泛应用,其已成为诊断AC的金标准,在AC分型、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为AC发病机制不明,难以从病因上得到治愈[2]。随着老年人群AC发病率升高,老年AC诊断的标准化及治疗方式的选择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运动障碍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了解我国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运动障碍的特征。方法调查了147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其中102例进行食管压力测定。结果男女发病的比例为1∶1.2,发病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占85%。食管测压表现为:56.9%患者LESP在20~40mmHg(2.7~5.3kPa)之间,22.5%的患者LESP<20mmHg(2.7kPa),LES松弛率与LESP的高低无关(P>0.1);102例中有56例出现较为完全的(LESRR>70%)LES松弛,包括吞咽后及非吞咽时出现的松弛,松弛的时限在4.8~14.4秒之间,且松弛的时限与松弛率无关;食管体部的测压图形表现为低平型、强力型、中间型三种类型;UES未见异常。结论LESP升高不是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的必备条件;贲门失弛缓症可出现吞咽后或无吞咽时的LES松弛;食管体部波形不同的原因可能与支配LES的神经纤维受损程度不同有关。本研究为食管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7.
食管测压在贲门失弛缓症诊治中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压力变化。方法 对 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与 30位正常对照的食管测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贲门失弛缓症组食管体部均为同步蠕动波 ,91 4 % (32 / 35 )为低幅同步收缩波 ;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 (LESRR)为 (6 9 1± 16 3)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的 (96 0± 0 1) % (P <0 0 1) ;食管下括约肌压增加 ;食管上括约肌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 贲门失弛缓症的食管压力以低幅同步收缩波和LESRR增高为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前后食管压力变化.方法 对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前后食管压力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较扩张前显著下降(P<0.05),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明显提高(P<0.05);支架治疗后食管体部同步收缩峰值增高,食管体部静息压降低(P<0.05),扩张后食管体部同步收缩波与扩张前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 食管压力测定可用于评价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贲门失弛缓症的食管和食管外动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失弛缓症的食管和食管外动力的研究蓝宇,柯美云17世纪Thomaswillis首次描述了贲门失弛缓症的食管动力异常。到目前为止,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食管壁内肌间神经丛(Auerbach’s神经丛)的变性有关。有报告显示家族性的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食管动力的变化。方法对2001-01—2005-12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5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内镜直视下行球囊扩张治疗,并进行症状评分、食管钡餐造影及食管测压检查。结果经内镜球囊扩张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1);食管钡餐造影食管最大宽度明显减小(P<0·01);LESP及LESRP明显降低(P<0·01),LESRR明显升高(P<0·01),LESRR与LESP高低无关;食管体部均表现为无效低幅收缩,未恢复推进性蠕动波。结论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食管动力,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内镜直视下贲门失弛缓症的气囊扩张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贲门失弛缓症为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顽固,一般药物治疗多难以奏效,我院应用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4年11月至2001年3月收治的贲门失弛缓症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21~80岁,平均(34.2±11.3)岁,病史9个月~21年,平均(6.5±7.4)年。既往治疗口服硝苯吡啶21例,口服消心痛13例,还有口服654-2、中药等方法治疗。2.症状:吞咽困难26例,胸痛21例,消瘦19例,肺部感染2例。3.X线检查:26例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2.
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前后食管测压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贲门失弛缓症病因未明 ,多数人认为是迷走神经及其背核和食管壁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变性乃至消失 ,使得食管体部缺少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 (LES)松弛不全。我院自1996年起对 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了气囊扩张 ,术前常规进行食管测压 ,其中 17例进行Rigiflex气囊扩张后测压复查及随访。现将其食管动力改变情况分析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 分组 :(1)病例组 :共 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男 2 0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38± 2 7)岁 ,所有患者经内镜和食管钡餐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 (2 )对照组 :共 30例 ,男 13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39± 14 …  相似文献   

13.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少见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确定. 目前本症的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 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本文就近年来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食管功能性疾病,目前对其治疗主要是缓解临床症状,本文比较四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即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治疗、球囊扩张以及肌切开术的疗效,用于选择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是原发性食管神经-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支配食管和食管下括约肌的神经元退化为特征.其发病机制未明,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主要发病年龄为25~60岁,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反流、误吸、烧心、胸痛和体质量减轻等.诊断方法包括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胃镜及食管测压,其中食管测压法诊断最敏感.该病不能完全治愈,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促进食管排空和预防巨食管的发生.治疗方法上,药物效果差,手术创伤大,而内镜疗效较佳.现就内镜治疗本病近年来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肉毒碱注射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achalasi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 :下食管括约肌 (LES)高压、食管缺乏蠕动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以及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可伴有体重减轻等表现。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降低 LES压力。目前,括约肌切开术和气囊扩张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法,其不足是有可能并发胃食管反流、出血或食管穿孔;长效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尚难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最近几年,一种新型的、有希望的治疗手段——食管下括约肌内注射肉毒碱应用于临…  相似文献   

17.
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功能性疾病。传统疗法为药物、气囊扩张术和开放手术,其中药物疗效有限;扩张术疗效不如手术且易发生穿孔;常规开放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发生反流。近年来,微创手术和食管下括约肌内肉毒毒素(BT)注射治疗研究得以发展,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内镜下用ABD球囊扩张贲门狭窄处,根据病人反应及镜下情况决定扩张进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9例病人随访1~2年,近期疗效100%,1年症状缓解率94.4%(17/18),2年症状缓解率88.2%(15/17),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贲门失弛缓症 (Achalasia,AC)为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症状顽固。近年来 ,我院采用内镜下引导及监控 Regiflex气囊扩张治疗 AC,取得了良好疗效 ,可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0月以来收治 AC患者 14例 ,男 12例 ,女 2例 ,年龄 19~ 60岁 ,平均 37.7岁。病史 4个月~ 10年 ,平均 5 .6年。其中萨氏扩张器扩张术后复发患者 1例。1.2 诊断标准  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食后呕吐及明显消瘦 13例 (93% ) ,返酸、嗳气 1例(7% ) ,胸痛及胸骨后不适 2例 (14% )。本组 14例均行 X线及内镜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结…  相似文献   

20.
农长深  林瑶光 《内科》2012,7(2):177-179
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 achalasia)是常见的食管功能性疾病。食管末端括约肌在吞咽时松弛不良,食管缺乏蠕动,造成吞咽困难、食物停滞和近端食管扩张。贲门失弛缓症多见于20~50岁青、壮年,病程多较长。该疾病药物治疗多应用于轻症和早期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