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持续枕颌带牵引治疗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86例寰枢椎半脱位儿童均有突发性颈部偏斜伴疼痛.采用持续枕颌带牵引,时间10~21 d,平均16d.伴感染患儿给予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出院后予以颈托固定2~6周.结果 86例患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5年.76例患儿治愈,无复发,无并发症.8例患儿6个月内再次复发,2例患儿9个月内2次复发,经再次入院行持续枕颌带牵引18 ~ 31 d,出院后颈托固定4~6周,随访3年,无复发,无并发症.结论 持续枕颌带牵引治疗儿童寰枢椎半脱位,具有安全、简便、经济、恢复快和无明显并发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对儿童寰枢椎半脱位最新研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广泛查阅文献,对近年来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研究动向及临床应用结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侧重观察总结非药物手段对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影响和意义的研究进展。儿童寰枢椎半脱位在不断受到重视,多种治疗手段如牵引治疗、手法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被应用于儿童寰枢椎半脱位中,治疗过程中以手法整复的应用较为广泛,并在中医药治疗方面有所创新。随着对儿童寰枢椎半脱位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将成为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口咽寰枢椎松解颈椎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7例寰枢椎脱位的患者,采用经口寰枢椎松解联合颈椎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融合术,术中持续有效的颈椎牵引,默契配合,舒适护理。结果:7例经口咽寰枢椎松解颈椎后路枕骨大孔减压枕颈内固定融合手术顺利,无手术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无1例死亡,患者术后18~26天均痊愈出院。结论:护士术前访视、充分准备,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寰枢椎骨折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和寰枢椎钛缆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术前做好颅骨牵引等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呼吸道的管理,指导四肢功能锻炼,严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评估神经恢复情况。结果: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无一例发生手术或护理并发症。术后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和寰枢椎钛缆固定手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效果良好,护士规范细密的围手术期护理也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因素,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此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rrjk》2017,(14)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及其伴随病症的临床效果与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9月我科收治的58例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29例,对照组行枕颌带牵引,观察组行手法复位,观察两组寰枢轴线分离复位情况与伴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寰枢轴线分离复位优良率及伴随症状治疗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及其伴随病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1例寰椎骨折、2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枢椎骨折、1例寰枢椎骨折的患者行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5例患者随访3~10个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植骨均得到骨性愈合.局部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椎弓根钉无松动、断裂及脱出现象.结论 对于上颈椎损伤,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安全有效,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周野 《中国保健》2008,16(3):61-62
目的:对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误诊进行分析.方法:近5年来我科收治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共26例,其中9例被误诊、漏诊,占34.6%.男6例,女3例.年龄4~48岁,平均18岁.初步诊断为颈部软组织损伤3例,先天性斜颈2例,颈椎病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后修正为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予枕颏带牵引6例,颅骨牵引3例.治疗7~14d,平均10d,拍片证实复位,再予头颈胸石膏或充气式气囊颈圈外固定4~6w.结果:随访6~12个月无复发,斜颈及颈部受限消失.结论:特征性临床表现与寰枢椎开口位X线片结合是避免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于颈椎脱位患者的治疗,多采用颈前入路或颈后入路行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而采用经口腔行前路齿状突切除,后路枕颈融合植骨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在我院很少见。该手术治疗难度大,围手术期护理比较复杂,我科于2006年3月收冶1例该病患者,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环枢椎半脱位临床上较为多见,诱因为颈部疲劳、颈部剧烈活动、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颈部轻微外伤等。发病后,颈部僵硬,颈部肌肉紧张或活动受限,部分伴枕部疼痛、恶心、四肢乏力。我院自2003年~2005年共收治此类患者28例,采用枕颌带卧式持续牵引复位,后期给予颈部围领固定,促进关节软组织修复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环枢椎半脱位28例中,男、女各14例,年龄12~40岁;继发于咽后壁感染10例、颈部外伤9例、长期颈部姿势不良者9例;有枕部痛者16例;发病时间3小时~28天。以上病例全部经X线检查确诊。1.2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前路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Ⅱ型骨折12例,Ⅲ型骨折5例,伴寰枢关节前脱位。均行经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结果寰枢关节及骨折复位满意,动力位X线片显示无寰枢椎不稳。16例均达到齿状突骨性愈合,1例不愈合行二期寰枢关节融合。结论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科于2007年12月至2011年6月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不稳患者1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28~ 50(中位年龄39)岁.10例为车祸伤,3例为高处坠落伤,其中齿状突骨折4例,均为AdersonⅡ型骨折,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AdersonⅡ型)1例,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1例出现头晕、头痛,其中寰齿前间隙>5mm者4例,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根据寰枢椎移位情况决定牵引的方向和重量,一般牵引超过1周,重量2~5kg.首次牵引后1~3h复查床旁侧位X线片(图1),以后每日复查1次,根据复位情况调整牵引重量及角度:术前均行寰枢椎CT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关数据,包括进钉点的选择、螺钉内倾角度和钉道长度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方法在临床上选择3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根据术前设计好的螺钉进钉角度(外偏角度范围从11.2°±1.6°至28.8°±2.3°,后倾角度范围从0°至29.3°±2.9°),行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结果采用此术式治疗的3例病例均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只要正确掌握螺钉的进钉方向,则采用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牵引并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X线或CT检查证实为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治疗组采用牵引+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2%,对照组总有效率74.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并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能针对病因纠正半脱位,恢复颈椎力学平衡,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22例.对脱位复位情况、内固定植骨融合率、JOA评分、影像学评估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22例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47(25.8±10.2)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后疼痛和神经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JOA评分(15.8±1.9)分,较术前的(10.3±1.2)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椎均融合.结论 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创伤性失稳临床效果及操作技巧。方法对17例创伤性寰枢椎失稳患者行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结果随访3~43(9±3.1)个月,未发生并发症,复位良好,序列稳定;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块移位;骨折愈合好,植骨渐进融合。术后颈部症状完全消失,受损颈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创伤性失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颅颈交界区畸形主要诊断方法包括常规中立位X线、CT及MRI检查,它们各有利弊,并相互补充。动力位影像学检查作为常规中立位检查的重要补充,更进一步提高了寰枢椎脱位或颅颈失稳的诊出率,并动态的反映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和脊髓的受压情况,对指导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判断寰枢椎脱位的可复性,制定适宜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积极的推动了颅颈交界区畸形的诊治水平,并为人们更深入认识颅颈交界区畸形提供了新方法。据此,本文论述了动力位影像学检查在颅颈交界区畸形诊治中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退行性变的16层螺旋CT表现以及寰枢关节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颅脑、鼻窦或鼻咽部16层螺旋CT(MSCT)扫描。其中颅脑检查123例、鼻窦检查47例、鼻咽部检查40例。将结果与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CT显示寰枢关节退性行变114例。寰枢关节的退变程度与临床枕颈区疼痛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P<0.05)。当年龄大于40岁以后,寰枢关节退行性变的发病率和临床枕颈区疼痛症状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寰枢关节退行性变随年龄的增大发病率逐步升高;寰枢关节退行性变与枕颈区疼痛有明显的相关性;寰枢关节退行性变不一定都引起枕颈区疼痛。  相似文献   

18.
造成寰枢椎病损的原因较多,包括外伤(骨折或脱位)、先天或发育畸形、肿瘤、炎症(感染或非感染性)及退变等.寰枢椎由于其部位深,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周围有诸多重要神经和血管组织,故该部位手术难度高、风险大,疗效亦往往欠佳,但手术又是大多数寰枢椎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内固定技术发展很快,种类繁多,本文着重对内固定技术的种类、方法、适应证、优缺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探究治疗寰枢椎错位颈性眩晕采用中医推拿方式的临床治疗成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54例寰枢椎错位颈性眩晕患者为探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牵引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推拿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成效为77.7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成效为96.30%,两组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其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对寰枢椎错位颈性眩晕患者实施中医推拿治疗方式,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成效明显,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大力度推广采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征后路枕颈融合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总结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进行的80例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征后路枕颈融合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术前一天访视病人,进行手术及环境相关介绍;术前巡回护士接患者进手术间,配合麻醉,正确安置手术体位,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恢复期注意吞咽及呼吸观察;器械护士准备手术器械及专用器材,密切配合手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结果:本组8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术前访视、心理疏导,术中体位的正确摆放、并发症的预防及器械护士迅速准确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